山西四次攻坚战的后勤司令裴丽生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rry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光召同志在出版《裴丽生文集》的序言中写道:“裴丽生同志的作风是不择细流,不拘琐碎,有理财干部所特具的耐心和细致。他有一把多功能的计算尺,能做各种复杂的运算。经他手公布的数字,绝对不会互相矛盾,也没有水份。这些工作,没有军事家那么雄才大略,没有文学家那么锦心绣口,但在那些米面油盐,吃喝拉撒的后面,却有着炮火的诗意和欢呼的浪漫。”
  


  裴丽生,原名裴毓华,1906年10月出生于山西省垣曲县谭家乡(今古城镇)峪子村,1923年进入太原进山中学读书,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系,于1927年和1933年4月两次入党,1936年9月,担任山西牺盟总会宣传部负责人。
  1937年11月,全面抗战开始后,他到牺盟洪赵中心区任宣传部长,1938年2月,任山西第六专署河东办事处主任,1940年2月,转任第三专署路西办事处主任,1941年9月,太岳行署成立,他又任行署副主任、党组书记,同时兼任太岳区反扫荡委员会主席,广泛开展根据地生产自救活动,组织了大量战备工作,有力地配合了前方部队作战。
  解放战争时期,裴丽生曾受命担任运城、临汾、晋中、太原四次攻坚战役的后勤司令员,在徐向前、陈赓领导下,按照各次战役前方指挥部的部署,有效地组织了数十万民兵和支前民工,冒着飞天炮火,为前线运送弹药、粮草、伤员等,仅运送粮食就达1亿公斤以上,完成了各项后勤保障任务,为山西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受到了徐向前司令员的多次赞扬。
  在四次战役的后勤保障工作中,裴丽生表现出了很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指挥能力,精打细算,运筹帷幄,每次战役预计需要多长时间,需要多少弹药、多少粮食、多少担架、多少门板等,他都计算和分配得清清楚楚,尽可能避免浪費物资和损耗民力,减少重复搬运。
  运城攻坚战
  运城是晋南重镇,由胡宗南部担任守城,运城攻坚战是我军由游击作战向攻城作战转变的有益探索,对解放山西全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才有三打运城的经典战例。
  1947年3月,中共中央指示太岳部队迅速向临汾以南地区进攻,夺取晋南三角洲地带,打击胡宗南的侧后方,以配合陕北部队作战。4月,陈赓指挥太岳四纵队和太岳军区部队5万多人,在134个民兵连和5万参战民工的大力支持下,发动了晋南战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晋南三角洲其他县城,剩下孤零零的运城,并于5月3日对运城进行了合围,后因中央决定由陈赓率兵挺进豫西,便主动停止了对运城的围攻。
  1947年9月,为了减轻豫西压力,防止胡宗南的运城守军撤出运城,调往豫西参战。中央决定二打运城,由王新亭率领太岳八纵队和太岳军区部队,第二次包围运城,裴丽生当时担任太岳行署副主任(主任牛佩琮),代表太岳区党委和太岳行署随军参加行动并协调地方工作,担任运城前线后勤司令员。据裴丽生回忆录中记载,同时参加后勤指挥部工作的还有参谋长田杰三、器材科长阎文达、办公室主任王正等。田杰三作为裴老的主要助手,能统筹考虑许多重大问题;器材科长阎文达记忆力极好,口算心算能力很强,许多关联数据记得很清;办公室主任沉着冷静,安排工作井井有条;就是通讯员李昆三也是百里挑一,骑马施枪,纵横疆场,常常挎着一支枪,星夜冒着枪林弹雨,四处送信,从未耽误过。就是这样一支短悍的后勤保障队伍,有力地保障了运城战役需要的数万名支前民工、数万头牲口、数十万斤器材等协调保障工作。
  1947年11月,胡宗南为驰援运城守军,调动4个旅的兵力,北渡黄河,驰援运城,为了打击敌军的有生力量,指挥部决定撤出运城,急行军到平陆,设点打援。
  1947年12月,中央决定第三次攻打运城,太岳部队同豫西野战军二、三纵队,发起第三次围攻运城战役,采取坑道爆破的战法,把爆破坑道从外壕挖到城墙下,用炸药炸开缺口,攻进城内,于12月27日解放运城,歼灭敌人13000人。
  三次攻打运城的战役中,裴丽生带领后勤保障人员,在太岳区各县,先后统筹协调支前干部、民兵、群众23万人,担架4230副、马车38623辆、牲口212193头。民兵群众及时把大量的攻坚器材、粮秣柴草等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仅门板就达17万块,保证了作战部队的需要,广大干部群众和支前民工中的英雄事迹也层出不穷,如阳城、沁水两县由青年妇女组织的支前队伍,赶着12辆马车,满载着两县妇女精心制作的军鞋、鞋垫,送到前线,还推荐出12名代表,每人捧着10双军鞋送到最前沿的战壕里,鼓舞攻城部队战士的攻城信心。


裴丽生

  临汾战役
  1948年1月中旬,运城战役刚结束不久,徐向前就率领晋冀鲁豫军区前方指挥部和十三纵队到达翼城,亲自部署解放临汾战役。由于裴丽生在运城战役中展现出卓越的后勤保障协调能力,仍由裴丽生担任临汾前线后勤司令部司令员,同时抽调史怀璧任副司令员,原参加运城战役后勤保障任务的骨干人员也移师临汾,准备下一个战役的打响。
  临汾战役自1948年3月7日开始,仍然采取运城攻城的经验,挖壕爆破。当时还值寒冷时节,为解决攻城挖壕需要,后勤指挥部在一个星期内就要完成26万块门板的筹集任务,每个县都要几万块。为了完成紧急任务,裴丽生连夜召开临汾专署各县县委书记和县长会议,动员附近各县群众献出自己家的门板,为避免出差错,要求门板上都要写上哪个县、哪个区、哪个村、哪户人家的门板,按部队攻城方位,按序对口使用,便于战后返还,并规定战后无损的,及时送回归还,战时损坏或丢失的,按价赔偿。经过认真细致的动员工作,不到一个星期,26万块门板就如期送到了前方阵地,老百姓家中几乎家家无门,户户敞开。   临汾战役自3月7日开始,5月17日结束,历时70天,歼灭守敌25000人。据不完全统计,仅后勤保障这一块,就筹集麻袋6万余条,大小园木10万多根,随军民兵、民工为部队运送炸药5万公斤、各种炮弹9.5万发、手榴弹40万枚、粮食100多万斤,保障了部队作战需要,裴丽生的家乡垣曲也派出支前民兵1000多人,多人立功受奖并荣获支前民兵模范连称号。
  徐向前在战役结束做战斗总结时,一再强调,胜利应归功于群众,归功于地方,他说:“如果要论功行赏的话,那第一功就该归之于后方。”
  晋中战役
  临汾战役刚一结束,裴丽生就急忙赶回太岳行署,地方上还有一大摊子事情急需他解决处理。还没来得及休整,又接到上级新的调令,要他到太行行署任主任职务,他以最快的速度办完交接事项,未及赴任,即接到徐向前亲自打来的电话,让他暂缓到太行区就任,直接到晋中,准备参加晋中战役,仍由他担任后勤指挥部司令员一职。
  晋中是太原的前哨,守卫较为坚固,晋中战役是消灭阎锡山有生力量,防止敌人向太原集中的关键一战,徐向前亲自指挥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华北炮一旅和太岳、晋绥、北岳等部队发起晋中战役。
  裴丽生一直在太岳区工作和战斗,这次晋中战役后勤保障由于工作量大,牵扯到太岳、太行、晋中、晋西北等大半个省的群众支前,对他来说又是新的考验,他主动与前方作战部队联系,了解一线部队需求,把后勤保障工作尽量靠前,组织了大量的支前民兵和民工,仅太行区民工就有16万人之多,占到全区劳动力的一半以上(52%),太岳区民工7.6万人,还有晋中、晋西北等十多万人,仅这部分人就达到30万人之多,每天吃饭、粮草都是数以百万斤计算。大家群策群力,奋勇向前,义无反顾地支援前线,仅革命老区阳城,参战民工就达1400多人,晋中战役进行了34天,而支前民工则在外工作了80多天,吃苦耐劳,机智勇敢,同参战部队一样付出了心血和努力。为了表彰他们的工作和付出,裴丽生以后勤司令部的名义授予他们“不辞劳苦,忍饥忍渴,万众一心,贯彻到底”的大奖旗,许多民兵和民工同部队战士一样立功受奖,有的还成了捉敌英雄,如阳城参战的民工谢全德,冒着弹雨从5丈多高的云梯上,把伤员背下来,荣立了特等功。
  晋中战役从6月17日开始,到7月21日结束,歼敌10万余人,收复县城14座,很大程度上消灭了阎锡山的有生力量,为解放太原创造了有利条件。
  晋中战役结束后,裴丽生才于8月初赶赴太行区上任,见到了太行区、太行行署及军区的领导同志,但很快又回到晋中榆次,参加解放太原战役的筹备工作。
  太原战役
  1948年10月5日,徐向前指挥参加晋中战役的华北野战军,发起太原外围的初期作战,到11月13日,占领太原城南和东山各要地后,中央军委为了给平津敌人以幻想,防止他们弃城南逃,便将进攻太原改为围困太原,围而不攻,直到1949年4月,平津解放,四野进关,遂调来杨成武、杨得志部队,才开始发动进攻,围困时间长达半年之久。
  由于太原战役参加人员众多,围困时间较长,从而成倍加大了后勤保障这一块的工作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太原战役打的就是后勤战、保障战,为完成艰巨的后勤保障任务,太原总前委成立了太原战役联合后勤指挥部,仍由裴丽生担任主任,晋中行署的牛荫冠担任政委,胡亦仁任政治部主任,裴丽生的主要助手田杰三仍担任参谋长,于冠英为副参谋长,组成强大的后勤保障队伍,裴丽生更是夜以继日地加班工作,把后勤补给工作尽量做得精干高效,并实行有效的轮换制度,尽量减少对解放区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参加太原战役的后勤民兵和民工,除太行、太岳、华北的其他解放区,还有晋绥、陕甘宁边区的远方支前队伍,在整个战役中,支前民工和民兵累计达到1000万人,筹集和运送的物资,仅弹药就达400万公斤、檩条30万根、门板32万块、麻袋30万条,仅粮食一项,就达到1亿多斤,吃一天饭就需要小米40万斤。晋中行署刚成立不久,牛荫冠就不辞劳苦,每天下基层各县,落实支前物资和民工。在太原战役期间,动员民工30万人,供应粮、料、草、煤、油、盐等2.8亿斤,如何匹配、如何轮换、如何保障作战部队及支前这部分人员的劳役和生活,是裴丽生每天都在思考并不断发生变化的重大问题,保障任务可谓繁重而庞杂、琐碎而细刷,来不得半点虚假。
  太原战役的总攻时间是4月24日凌晨5点,由于守军把大部分兵力放在城的东南角,用来防守7纵、8纵、13纵、15纵等攻城部队,四野部队出其不意,从北门攻进城内,一举解放太原,歼灭守军12.4万人,生俘太原城防司令王靖國、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孙楚等,至此,结束了阎锡山对山西的38年统治。
  太原战役结束后,共产党领导的太原市人民政府宣告成立,裴丽生担任太原市第一任市长。
其他文献
周玳(1887—1972),字子良、子梁,山西省代县阳明堡镇马站村人,抗战初期山西乃至全国颇有影响的人物,他既是一位战功卓著的高级将领,也是一位胸襟宽广的爱国贤士。  爱军更重大义  周玳自幼天资聪颖,勤勉好学,七岁入私塾,饱读四书五经,深谙儒学教化,从小立志成为国家有用之才。周玳在代州中学堂毕业后,先后在北京清河陆军第一中学、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一期炮科就读,十年的系统军事教育,打下坚实的兵学功底。
期刊
引黄入晋是天大的好事。  当年,引黄工程总指挥部,肩负三千万人民的重托,争分夺秒、紧锣密鼓,以重于泰山的责任感,攻坚克难、百折不挠推进工程建设,既守规矩又大胆创新,以“打铁莫怕火烫脚”的姿态,敢担当、善作为,带领“献了青春献终身”的引黄团队,在晋西北的偏关县万家寨至太原几百公里的土地上,摆开战场。国学大师和诗人们曾颂其为“莽莽群山岩谷幽,横穿山腹造河流”“施生命工程、创世界所无”“祖国又多一条河,
期刊
祖籍山西岚县王狮乡艾蒿沟村、生于美国长于美国的张板桥博士,是“试管婴儿之父”、美国科学院院士张民觉教授的儿子,现任亚裔美国人健康促进机构(AACA)的首席执行官,国际交流计划富布赖特(FULBRIGHT)的高级专家。  张民觉和张板桥父子俩有许多差异,但有一个根本的共同点:都植根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土壤之中,在他们的心灵里,同样有一个去不掉的山西情结。  一  作为在海外的岚县儿女,张板桥
期刊
续范亭是我国现代史上一面爱国主义的光辉旗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他怀着救国救民、争取祖国富强和民族解放的满腔热忱,以宽厚忠恕的为民意识,从旧式军人成为跟随时代潮流勇进的革命斗士。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受到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高度赞誉。而在血与火的斗争实践中,续范亭和毛泽东也结下了诚挚的革命情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续范亭写了许多赞颂毛泽东的诗章如《赠毛主席》,在书信里寄给毛
期刊
炎帝,是传说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因其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的重要贡献而被推崇为华夏祖先之一。据推证,第一任炎帝神农氏距今约有7000年以上的历史。炎帝神农氏及后人活动地域广,流传的故事多,但因历史久远,关于炎帝神农氏生长地的证据资料不充分,炎帝神农氏故里一直难以确定具体地点。目前,全国关于炎帝神农氏故里的观点主要有五省六地:陕西宝鸡、湖北随州、河南柘城、山西高平、湖南炎陵县和会同县等。这些
期刊
聆听习总书记‘七一’‘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重要讲话有感  不忘初心赤子心,天风浩荡一昆仑。  梦为修远谁求索?代有中华大写人!  写在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何处声声号角吹?烽烟再现响惊雷。  英雄流血不流泪,后世应知为了谁!  雨夜观看央视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文藝晚会有感  绵绵秋雨纷纷落,万里长征万里风。  一路飘红红一路,至今想念毛泽东!  浦江赠友人  ——山西政协调研组赴沪考察有感  平
期刊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浴血奋战在三晋大地的人民子弟兵队伍中,不乏从海外归来的“华侨兵”身影。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有不少“华侨兵”在三晋大地为国捐躯。由于战争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局限,大部分“华侨兵”的姓名无人知晓;有少数突出人物,如印尼归侨李林、马来西亚归侨曾眷娣等,留下了比较多资料,至今被人们缅怀、颂扬和纪念。本文介绍的优秀记者仓夷,不仅留下了较为详细的事迹资料,而且还有后人
期刊
夏门村,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城西南约10千米处,是一座以城堡式建筑为核心区的民居建筑群,占地面积63公顷。  夏门村地处太岳、吕梁两山夹峙的汾河河谷。山西有一句著名的民谚叫“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说的是相传夏禹治水时凿开“灵石口”(即今夏门村所在地),将汾河水导入黄河。后人为了表达对夏禹治水功绩的纪念和感激之情,遂将此处命名为“夏门”。灵石县夏门村  夏门村选址地势险要,村庄建立在汾水边的巨
期刊
青年抗日先锋队的创建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以30万兵力由北向南沿交通线推进,妄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华北一些重要城市相继失守,散兵流匪趁机作恶,汉奸到处造谣,搅得人心惶惶。  在华北战场一片混乱之际,聂荣臻等率一一五师开赴晋东北,自1937年秋冬至1938年底,相继创建了北岳、冀中、平西、平北、冀东抗日根据地。随着根据地的开辟,八路军、工作团于所到之处,袭击敌占城市,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实行
期刊
罗西北(1926—2005),中共早期领导人罗亦农之子。早年留学苏联水电专业,曾长期担任水电部电力局局长,既有专业技术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后来又任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副董事长,专家组负责人。他对水电工程建设具有真知灼见,是国内外很有影响力的著名水电专家。在引黄工程建设中,曾任引黄总指挥部的顾问。虽然离世经年,但他留给我们的无形财富,值得永远铭记。  在我经历的万家寨水利枢纽和引黄入晋工程的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