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教师心理的思与行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p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师生共同的生命活动,学校应成为心灵和心灵相互滋润、互动生长的地方。
  北京市玉渊潭中学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基”为办学宗旨,关注学生心理发展的同时,也非常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心灵保养。探索多种形式的心理活动,借助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教师发展专业、保养心灵。
  助力专业发展,提升职业成就
  研究显示,教师如果缺乏相关心理知识和技能,在教育教学中缺乏积极调整和应对的策略,就容易产生工作疲惫,当疲惫积累达一定“阈值”,会引发情绪衰竭、非人性化、低成就感等倦怠现象。了解教师需求、以恰当形式帮教师学习心理知识,提高相关技能,帮其采取更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策略提高工作成效和自我效能感,获得积极情绪体验,这既是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助力,又是对教师心灵健康的关爱。
  1.学习心理知识促进有效教学
  很多教师为提高教学效果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探索教法,却仍感觉学生学习状态和效果不甚理想。经调查访谈,我们发现教师对学情中的资源重视不够,对自身教学优势和学生的学习优势不甚了解,导致教学中对优势资源利用不够,影响了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选择和效果。
  学校以同北师大心理系刘儒德教授团队合作的“优势教育”课题为契机,借助专家资源,为教师提供关于学习优势、教学优势的系列培训,组织教师进行实践研讨;帮教师认识学习风格的特点,通过量表了解学生的学习优势和自身优势,在此基础上选择能发挥师生优势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经过不断实践摸索,学生学习状态有了转变,学习成绩有了提升,教师在备课授课中也渐渐开始以研究视角关注学生特点和学习过程,并在不断摸索中形成适合自己特点,突出自身优势的教学风格。
  2.发展心理技能改善师生沟通
  教师经常和成长中遇到问题的学生、教育子女时遇到困惑的家长进行沟通。很多教师苦恼为什么用心沟通却效果不佳,学生明白道理但行动上不见起色。通过分别对师生群体进行调查,我们发现教师在沟通中谈问题、判断原因、批评错误观点或做法、提要求等内容较多,而对学生的优势、期待、目标、讨论方法等方面涉及较少,且沟通中近70%的部分是学生听教师说。遇事过于关注问题和原因而忽视资源和解决方法;问题解决效果不理想又影响师生和家长的信心和期待,甚至引发其他问题。
  如何帮助教师获得聚焦资源、促进发展的有效沟通技能?通过学习研究,我们发现焦点解决短期心理辅导技术很适用于教师工作。该技术操作性强,效果显著,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学校中被广泛应用。其最大特点就是帮助当事人学习关注解决、关注资源,学会利用资源帮助自己成长;解决过程中,当事人自我效能感、信心、改变的动力得到增强;而辅导者的自身成长也会因发展积极的思维习惯而受益。
  技能的学习重在练习和实践。学校将集中讲授、小组演练、案例实践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先以集中讲座的形式将焦点解决的基本理念和技术介绍给教师,帮其初步认识、体验理念和技术的特点;再通过教师自愿报名结成多个学习小组,开展多次小组活动,对基本问句技术逐一进行角色扮演练习,帮助教师在不同角色中体会技术要领并练习掌握;然后利用小组讨论和网络平台,就教师工作中遇到的真实案例进行讨论,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和发展此项技能。
  起初,很多教师不习惯寻找“问题学生”身上的优势,常苦苦思索仍少有发现;随着学习和练习的开展,教师们逐渐可以列出学生身上的多种优势,反思自己对某些优势的忽视,还有教师主动用焦点解决技术创新班会活动设计,帮助学生发现、利用自身资源,促进自己成长,并提高他们自我效能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渐渐地,教师在遇到问题时焦虑减少了,心态开放了,思路打开了,他们更善于看到“错误”和“失败”所带来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润泽心灵成长,体验职业幸福
  教师工作需投入大量心力,教师在投入过程中的生命体验和所获的效果会影响其潜能发挥、工作状态、工作效果,甚至身心健康。充足而持久的“心力”需要教师具有心灵成长的意识和行动,在工作生活中不断滋养和丰盈自己的内心。
  1. 走近自我焕发能量
  心灵的成长开始于认识自我、接受自我。学校利用不同主题的系列团体活动,帮助教师在体验中认识自我,觉察、调适与自我的关系。
  如“相遇自己——教师表达性体验心灵成长”系列微沙龙,教师通过体验简单易学的“抚触治疗”手法和自己的身体联结,阅读身体信号,与身体对话;通过体验绘画表达,让色彩、线条在纸面舞动,释放情绪,舒展创意,体会无意识的流露表达,发现内心;通过体验沙盘游戏、感受沙盘场景,体会沙具发出的声音,走进心灵花园。类似形式的活动还很多,如“发掘正能量”“冥想体验独特的我”等。活动大都以微沙龙形式开展,教师自愿报名,在安全自在的时空里与自己相处,在信任和真诚的氛围中分享交流。教师们的投入体验使其感受到放松和走近自我的亲切、陪伴自我的温暖,他们与自我的关系渐渐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样的活动受到教师的欢迎。
  2.走近彼此感应能量
  心灵能量除来自内心,还来自所处环境和与所处“场”中其他人的互动,这可能导致个体能量升级或降级,所以建造怎样的“场”、怎样在“场”中互动非常重要。学校另一心灵成长的主题是“走近彼此”,通过各种活动帮助教师在活动体验中走近彼此、感受彼此,积极互动,在分享交流中提升彼此心灵的能量。
  如“校园达人会”拓展式团体辅导活动,教师要根据对彼此优势特点的了解完成“凡客不凡”环节的竞猜,这就增加了教师间对彼此优势的了解,增强了教师在群体中的归属感;在“评选达人”环节,教师要给其他教师授予各种达人称号,帮助教师相互表达接纳和赞赏;在“合作超越”环节,教师要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任务,共同目标和情感卷入增加了成员间互动,提升了团队凝聚力。这些活动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同事的认可、信任、激励和关爱,感受到团队中的幸福和温暖;活动增进了同事间的了解,彼此间更熟悉、更亲切。类似的活动设计有很多,每个精心推敲的设计都有同一个目标:帮助教师走近彼此,感应能量,提升团队凝聚力,获得心灵成长。
  着眼发展,关注需求,形式灵活,贴心陪伴
  学校开展的教师心理活动形式多样,有个人成长沙盘体验、魅力卡传递、青年教师团体体验、中层干部管理团体辅导、激励与沟通拓展活动等,有外请专家进行的通识培训,有重视体验生成的团体辅导,有借助社会资源推荐的社会课程,也有自愿参与形成的学习成长小组。每种设计都力求“着眼发展,关注需求,形式灵活、贴心陪伴”。
  虽然教师职业易产生职业倦怠,也有教师确实遇到过困扰,然而学校开展教师心理活动绝不仅是为了应对部分教师遇到的问题,更应面向全体,着眼发展,将预防、干预和发展整合起来,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持。
  心理活动要本着尊重个体差异的原则,活动内容和形式须反复推敲,从教师的多样化需求和特点出发,尊重教师的不同需求、风格、预备状态、期待,这样的活动才能切实为教师发展服务。
  由于活动本身及教师工作条件多种限制,活动形式需多样化:可借助网络技术、微信平台等使活动有趣便于实施;可大胆创新,即使是设计纪念品的细节也可宣传保养心灵的理念;可利用网络问卷平台开展互动活动可帮助教师持续锻炼新技能并交流心得。此外,尊重教师自愿参与和选择的权利,不依赖行政命令实施,这对保护教师的参与动力具有重要作用。
  助力专业发展和服务心灵成长不能一蹴而就,体验过程和经历曲折是个体成长的宝贵资源,教师心理活动切忌急功近利地追求所谓结果,而要尊重规律,相信每位教师内心的成长力量,做心灵成长旅程中的陪伴,为校园中的心灵互动提供滋养,从而丰富师生的校园幸福体验。
其他文献
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大足石刻,沿袭着丝绸之路的文明,吸收了华夏文化众多因素之后,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石刻造像,以鲜明的民族化、世俗化特色屹立于石窟寺艺术之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一个概念,主要用来描述个体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由于得不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心理、生理上的疲惫状态。在当前快节奏的社会生态中,作为社会人的教师,面临来自社会、生活和职业的多重压力,教师职业倦怠在一定程度上是客观存在的。  教师职业倦怠的基本表现  现代研究表明,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四个维度:情感疲劳、处世消极、工作胜任感降低、个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钱钟书先生腹笥之丰,文笔之美,古今罕匹,其著述中卓荦大者已汇集成册,流布于世。三联版《钱钟书集》,皇皇巨著,凡十种十三册,嘉惠士林,泽被后学,固不待言。然“集”而 未“全”,难免为人“求全责备”。如钱先生妙语隽永的书札一概未收,实在让企慕仰止的“钱迷”们感喟遗珠之憾。据说“按照原先的筹划,《钱钟书集》本拟推出书信卷。多年从事钱钟书研究的陆文虎先生,也曾花费相当时间和精力,征集到一批钱钟书先生写于各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寒食rn春城无处不飞花,rn柳絮rn日暮汉宫传蜡烛,
期刊
丁一林 《风景写生之一》  丁一林 《风景写生之二》  丁一林 《风景写生之三》  丁一林 《风景写生之四》  丁一林 《风景写生之五》  丁一林 《风景写生之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