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危急值实时报警系统在诊疗过程中的意义

来源 :医食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g76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检验科危急值的实时报警功能对临床诊疗的意义。方法:通过与传统的危急值报告方式比较,确认新的危急值报警系统是否在效率和准确性上存在优势。结果:新的危急值实时报警系统更高效和准确。结论:应用检验危急值实时报警系统对于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医疗安全等方面拥有较大的优越性,值得在各大医院推广。
  关键词:危急值;实时报警;LIS;HIS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9-188-01
  危急值(Critical Value)是指检验结果中严重偏离正常范围、对患者生命或重要体征可能产生较大威胁的一类结果。这些异常如果不及时处理,极大可能会造成病情的延误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中国医院协会在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中正式提出危急结果报告制度,且该制度在之后的几年里,不断被相关部门强调和规范化,并且一直是各级医院的一项核心安全制度。传统的危急值报告制度一般是采用出现危急值、电话通知、手工登记的方式,但随着医院的规模不断扩大,门诊量和住院患者人数不断增多,检验结果中出现危急值的数量也随之增多,传统的危急值报告方式显现出其效率低下的一面。而实验室信息化系统(LIS)和HIS医生工作站的使用和完善为危急值报告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即检验危急值实时报警系统。
  1.危急值实时报警制度的建立及流程
  1.1对于各类检验结果进行风险评估,确立适用于本医院的危急值报警项目和危急值报警阈值,项目的确立可参照卫生部和地方卫生部门的相关文件,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报警阈值制定应松紧适度,否则会造成过多无效报警或漏报。
  1.2具体实施流程如下图所示:
  危急值出现——检验科工作人员在LIS中审核确认——发送危急值——临床科室HIS客户端弹窗警告——值班医生或护士接收确认、及时处理——系统记录相关信息。临床科室弹出的警告窗口为强制性前端显示,医生或护士必须查阅后接收确认才能进行其它工作,这样确保此消息一定会被接收到。
  2.与传统危急值报警方式比较
  与传统的危急值报告方式比较,新的实时报警系统在反应速度、准确度等等方面体现出极大的优越性。见表1:
  3.讨论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各级医院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日益重视,在不断增加的工作量中,检验危急值的实行报警系统的优越性也日益突出,它的准确高效导致它势必会成为当前危急值报告制度的主流趋势。与传统方式相比,使用信息化平台的危急值报告方式能够在临床工作中更快地将危急值送达值班医生和护士手中,而且拥更高的效率和准确度,使用此报警方式,可有效改善临床工作效率,有助于建立临床快速反应机制,对医院和患者均有重要的意义。需要注意的方面在于,由于这种报告方式依赖于信息化平台,所以必须确保网络和相关软件的正常运行,接收方必须有24小时开启的客户端,临床科室对于危急值的报告必须建立相应的处理流程,并及时对检验科进行反馈。另外,对于门诊患者,可以联合使用移动通信平台,将相关信息以短信方式发送至患者手机,提醒其及时取走结果并找医生处理。
  参考文献
  [1] 文兴东.危急值在临床检验质量体系中的重要性探究[J] .吉林医学, 2013,34(02):399
  [2] 崔菲菲,万振.检验危急值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医疗装备, 2013(01)
  [3] 孙新,唐晓东等.基于新版电子病历的检验危急值推送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 2013(03):85-87
  [4] 胡前平.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检验危急值报告程序[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3,21(01):83-85
  [5] 段如春,赵翠红.30家医院检验结果危急值报告方法及处理流程分析[J].首都医药, 2013(04):13
  [6] 王智.检验信息系统危急值报告对临床的意义[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5(5A):137-138
  [7] 游斌权,钟初雷,阎晓勤.3种危急值管理方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 2012,32(08):32-3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分析气管扣在呼吸内科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9月入院呼吸内科治疗的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的病患。病患因为病情始终得不到稳定,反反复复,短时间内曾经出现多次的气管切开,被迫保持气孔,使用美国Dlymipc 气管扣,实现了预期目的。 结果 此病患在医院中带气管扣超过两个月的时间,病情稳定之后带扣出院,出院之后对其进行3个月的随访,病患一切症状良好。 结
期刊
摘要:目的 对宫颈糜烂患者采用阿希米联合微波治疗,探讨和分析药物联合微波对宫颈糜烂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此次收治的100例宫颈糜烂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0例。对照组:对患者采用阿希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微波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对这些患者治疗期间,患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9-189-01  心理学认为,人格包括四个方面:全面整体的人,持久统一的自我,有特色的个人和社会化的客体。由于疾病的原因,精神病人的人格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从而不能自如地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因此,精神病人更应该受到保护,人格得到尊重。这不仅反映了医护人员职业道德水平,而且对建立良好的护惠关系,促进疾病的转归及康复,起着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抚触两种体位的舒适度比较。方法:选择第一胎足月正常新生儿240例进行研究,从新生儿第一天开始进行两种体位抚触比较,每日2次,每次15~20min,采取对新生儿不同部位的抚触,观察新生儿抚触体位与舒适度的关系。结果:先抚触新生儿俯卧位再抚触其他部位较先抚触新生儿仰卧位再抚触其他部位,新生儿安静舒适更乐于接受、哭闹程度更少。  关键词:新生儿抚触 ;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4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山莨菪碱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04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给予山莨菪碱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山莨菪碱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31﹪(48/52),对照组治疗的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老年人抑郁症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入院后要善于观察病人动态心理变化,早期识别,做好心理护理,取得患者的信任。对有自杀、自伤念头、毁物倾向患者及时采取三防护理,严防意外发生。结果:通过心理辅导并配合适当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均取得较好的效果。结论:对老年抑郁症的患者采取支持性心理疗法,可以保证抑郁症的好转。  关键词:健康 疾病 心理疾病 抑郁症  中图分类号:R749.4+1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目的:为探讨中医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积极作用,积累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方法:将 46 例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 23例,西医对照组 23 例,根据疾病的临床分型,进行辨证护理,比较两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结果:中医治疗组在治愈率及患者满意程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关键词:例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医治
期刊
摘要:目的 了解手术室噪音对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影响。 方法 寻找手术室噪音的来源,并对其影响进行分析,提出相应、有效的解决办法。结果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手术室的噪音来源,部分噪音得到控制,降低了手术室噪音的污染,为患者以及医护人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结论 控制手术室噪音污染可以造就一个安静的环境,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也给医护人员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关键词:手术室 噪音 影响 控制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输血时常见的传染性疾病的残余风险评估。方法:选取2011.06-2013.06期间我院205例患者的基本资料和血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即EIA)的常见输血传染性疾病(包括HCV、HBV、HIV)的数据,并应用现有模式评估其HCV、HBV、HIV的参与风险。结果:本组研究205例患者通过EIA检测显示HCV、HBV、HIV的残余风险各是1/35、1/14、1/322。经残余风险公式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断脐时间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76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进行晚断脐(等待脐带搏动停止后),对照组按目前临床常规执行早断脐(生后少于10s),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脐血血红蛋白、生后最高1次胆红素值、新生儿Apgar评分及是否贫血、是否需要光疗等母儿结局。结果:足月儿27例,早产儿49例,足月儿两组脐血血红蛋白浓度及新生儿1分钟、5分钟Apgar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