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学校管理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c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所好学校,教师是基础,管理者是关键。“以人为本”的藏区学校管理,管理者更是关键。学校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是学校管理对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的突破,是对传统学校管理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当今世界教育素质化的趋势和学校层面改革深化的需要,也是现代学校管理变革的自身要求。那么,如何优化学校管理呢?
  【关键词】藏区学校 以人为本 学校管理 素质教育 发挥功能 尊重教师
  一、学校管理者,“以人为本”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所好学校,教师是基础,管理者是关键。“以人为本”的藏区学校管理,管理者更是关键。在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价值观的管理模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这种新的管理理念正以其强大的力量挑战着我们。学校人本管理是人本原理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是当代素质教育应当追求的一种理想的学校管理模式。传统管理理论在观念上表现为,以物为中心,把人作为实现目的的工具和手段。把对人的管理当成对人的控制与约束,压抑甚至是扼杀了人发展。在管理制度上,强调管理的模式化、制度化、组织化,注重秩序的稳定与保持,不利于学校的发展与创新。在管理方法上,强调命令与服从,缺乏民主与参与。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忽视人的价值,不利于人的发展和教育创新。人本管理模式有利于克服传统管理模式的局限,从而实现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的整体发展。学校人本管理是人本原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是以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解放人、发展人为根本指导思想来进行的学校管理。它是把人作为管理主体,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人力资源,服务于学校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从而为实现学校目标和学校成员个人目标而进行的学校管理。就学校管理而言,“以人为本”中的“人”,具体讲就是学校的领导干部、教师、学生,还有家长和社区群众等,这些人对学校管理的质量都有重要影响。而其中最重要的人则是教师和学生。因此,学校教学管理时时处处要“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必须以尊重师生为前提,创设一种尊重师生、相信师生的民主氛围。管理学告诉我们:对人的管理,不同于对物的管理。领导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服务。尤其是对师生的管理,要更多地体现在服务上,体现在依靠上。
  学校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是学校管理对西藏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的突破,是对我们藏区传统学校管理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以人为本的精致管理是体现以人为主体的管理,即学校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把人放到中心位置,做到学校为人、学校靠人,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从学校特色出发,确定管理理念,设计管理蓝图。是当今世界教育素质化的趋势和学校层面改革深化的需要,也是西藏现代学校管理变革的自身要求。
  二、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管理者的组织功能
  学校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是学校管理对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的突破,是对传统学校管理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在完整的管理体系的基础上,管理者在管理的全过程中必须具有完备的组织管理机构,并有领导机构的总要求,即清晰的职位层次、流畅的意见沟通、有效地协调合作、有力的指挥中心、高效的执行机构、准确的信息反馈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必须在管理内部建立如下机构,确保领导的正確决策和有效执行
  (1)建立决策中心。人员要精干,中心中的领导关系要明确,不能多头指挥;内部成员必须要有较高的能力、水平和较丰富的经验。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智囊团。
  (2)建立执行系统。这一系统要求所有成员执行决策要坚决、迅速。每人要有各种不同的技能和才干;在思想上要高度民主统一,忠诚于工作和事业,有认真实干的精神;能够出色完成任务。
  (3)建立有效的控制与监督系统。建立有效的控制与监督系统以及及时畅通的信息反馈系统,保证领导工作中随时调控和完善自己的工作行为,也就能大大的提高学校管理。
  三、办校灵魂,善于沟通,注重调适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同样教师也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基本力量,校长平时要以普通教师的身份置身于教师之中,与教师平等相处。利用课余时间与教师倾心交谈,了解教师的思想、工作、家庭、兴趣,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具体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
  (1)尊重教师的心理需求。人的行为是在需求引起的动机支配下,指向一定目标的。在学校管理中,校长应尊重教师合理的心理需求,尽量给予满足。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同一个教师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对此,校长要能及时准确地把握。为此,我在工作中,尽可能多地了解每一位教师的知识、能力、爱好、情感、个性特长等方面的特点,满足教师合理的心理需求,有效地发挥教师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管理者,我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把“五心三情”贯穿于日常管理工作中,即对教师要真心呵护,诚心关怀,耐心扶助,细心体察,全心依靠,做到思想工作灌注真情,物质激励富于激情,精神鼓励满含热情。这样使老师们安教、乐教,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受到群众和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2)建立校长与教师间的心理协调
  校长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重视言传身教;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带头做到。规定教师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这样,才能促使学校整个教师队伍令行禁止,形成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学校管理是一项“凝聚力工程”,学校管理者只有建设好这个工程,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才能把教师凝聚在自己学校这块育人的园地里,形成强有力的教师集体。
  四、把握好学校的制度建设,以制度管理学校
  我校的制度建设是个不断更新的动态的管理体系,学校的制度建立不是我们管理者说了算的,主要是由全体师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不违反国家法令法规的前提下,自已制定的管理制度,对每一样全体老师所关心的,大家认为有必要做出规定的,我们都制定出制度,使学校的每一个人切身的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管理者。并定期开会,按照新出现的问题定新规定,把一些认为没有必要存在的制度消除。最后形成的局面是:做为管理者,也只是学校制度执行者,是大家集中意志的体现者。是大家的工作在推着管理者向前走。
  总之,管理者在学校管理中,要关注人,关注生命,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学校管理是一项“凝聚力工程”,学校管理者只有建设好这个工程,“以人为本”优化学校管理,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才能把教师凝聚在自己学校这块育人的园地里,形成强有力的教师集体,才能适应二十一世纪学校管理变革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①《校长管理大全》:北京未来新世纪教育科学研究所;
  ②《杜威教育名篇》:赵祥麟,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8月1日。
  ③吴志宏. 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
其他文献
:1 997~ 1 998年的研究表明 ,棉花叶片的种类、日龄不同 ,其光补偿点不同 ;不同生育期群体叶片组成不同 ,其平均光补偿点也不同 ;各生育期群体上空的有效辐射总量和群体叶片的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
盐碱地棉田棉花播种采用覆盖地膜,既可增温保墒、促苗早发,又可实现棉田高产优质高效.但苗、蕾期的膜内杂草危害严重,且盖膜处在增温保墒的有效期内又不便人工除草.因此,在覆
动机是维持人的活动的心理动因。学习动机是动机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作为学习者的内部因素而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是推动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因。学生的学习动机,总是同学生满足自己的学习需要紧密相关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动机是学习需要的具体表现。但是,并不是任何学习需要都能成为学习动机,只有当学习需要被引发出来,并指向某一目标,进而坚持追求这一目标时,才能形成学习动机,使之成为活动的动因,那么如何引发学
重庆市长寿区龙河中心校  从教二十余年,在这五彩缤纷、酸甜苦辣的人生道路上,我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班主任,以平常心做着平常事,犹如大路边一株清雅的百合,不为取悦偶然路过的行人,只为那一张张充满天真稚气的笑脸。看着孩子们的成长变化,看着他们变得懂事成熟,那是一种特有的人生享受。  一、用爱心感染学生  爱心是具体的,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我每天来到学校第一件事就是巡视教室,先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看孩子
【摘 要】本文通过深入的调查和访谈,从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体育法规制度的贯彻和监督、领导重视程度、体育资源、安全问题、学生自身因素、现代生活方式、家庭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存在问题,并从加大管理部门的管理力度,提高认识,构建保障机制,改善办学条件学校运动会改革创新入手,拓展运动休闲形式等方面提出建议。为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供重要的客观材料,从而有助于延边地区小学认真贯彻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真正做到让每个学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教育部将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作为教育主要目标。随着教学改革进程的加快,传统教学模式正朝着素质教学方向转变。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517(2014)08-0053-01  在高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