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利用低效现象及对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_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区教育不断向纵深推进,社区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利用被提到新高,其丰富性、整合度、利用率成为社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课程资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基层社区教育工作者更多地关注狭义的课程资源。在社区教育处于起步阶段的农村,不光课程资源相对匮乏、课程开发能力欠缺,而且已有课程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成为农村社区教育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一、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利用低效现象
  社区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其课程的多样化、资源的多元化,目前农村社区教育利用的课程资源有传统成人教育培训使用的教材、光盘,各种教育信息网站提供的文档、视频、课件,各地方指令性或自主性编写的乡土教材、培训读本、讲义手册及录制的教学光盘,还有各种农科教实验基地、示范基地等,但因社区教育教管人员的主客观因素或实际工作条件的制约,这些已有课程资源不同程度地存在低效利用现象:
  1.培训活动走过场。有什么教师上什么课,不考虑学情,只求培训数量;有什么内容上什么课,专职教师不专业,照本宣科。有时一个课件、讲义、视频用几年、几家用,课堂少组织,缺乏约束力和吸引力,社区居民以动员性参与为主,使教学培训有量无质。
  2.自编教程免费送。农村课程资源开发常是任务式、指派性的,编写的教程以摘编拼凑为主,录制的视频重知识与技能,脱离居民认知和经验。编印好的教程、刻录的光盘常常免费发送给居民,少宣传、引导与指导的过程,激不起学习的兴趣,难以引起居民的关注。
  3.实践活动空架子。组织居民到实习基地、示范基地见习学习,时间短,流程式,不深入讲解示范,不跟踪服务指导,图个热热闹闹,拍些照片视频,建成档案资料就完事。
  4.网络资源做任务。为了普及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上级社区教育主管部门积极落实推广网络教育与学习,到了基层,象征性地找些便于动员、组织的村组干部、单位职工,选择便于完成任务的方式方法培训指导,学员按部就班,完成任务式地点击,以领取学分,拿到证书,缺少必要的引领、指导与辅导。
  二、提升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利用有效性的对策
  1.打造更专业的师资团队。农村现有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大多来自中小学,习惯于普通教育方式方法组织教学;兼职教师来自其他行业,精于业务,却不善于组织教学,这是课程资源低效利用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事社区教育的教师涉及的知识、应有的技能与普通中小学教师有较大差别,从普通教育过渡到社区教育需要重构教育理念、更新知识技能,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对社区教育工作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敏锐的反映、灵活的应对能力。社区教育活动首先要贴近居民生产生活,结合课程资源,多用身边实例、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需求,引领居民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创设轻松愉快、融洽热切、师生互动的情境,在交流对话中使居民开放心态、凸现主体,教师的角色逐渐由知识技能传授者向居民发展发现者、合作者、促进者转变。另外关注教育对象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与变化,因势利导,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参与活动、贡献见识、服务他人等兴趣,激发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的内在动力。对众多兼职教师及社区教育志愿者可通过以会代训、大课观摩、个别交流指导等途径和形式,进行社区教育教学专题培训、学法教法研讨,以提高他们授课、指导、引领、服务的能力,保证好的课程资源得到合理高效利用。
  2.选择更切适的课程资源。丰富的课程资源使社区教育有了多元选择,但在社区教育刚起步、居民学习意识相对欠缺的农村,选择更多的应该由社区教育工作者进行。如农村实用技术类课程资源,使用前社区教育工作者要筛选出时效性、针对性、适切度高的材料,加以整理后推荐给相关农户,最好就现有教学资源请当地农业部门专业人员审阅修正,同时从农业部门寻求最新的农技信息、实用技术更新、充实现有课程资源。职业技能类课程资源要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调研后寻求、选择与岗位用工需求直接有关的教程、课件或视频,使用时要对居民讲明重点,删减不必要的部分,关注居民的感受与体验,适时调整难易程度及教学进度。生活休闲类资源要选择与本地文化习俗、居民兴趣爱好、学员接受能力等相适应的实例和素材,便于居民产生亲切感,有机会参与讨论、交流和互动。对海量网络信息资源,社区教育工作者更要事先浏览、观看,“大海捞针”,筛选出可读性、趣味性强,和本地居民生产生活经验较为密切相关的资源向居民宣传、推广。
  3.开发本土化的课程资源。随着社区教育的发展,课程资源的挖掘、开发不仅必须而且紧迫,但是低质资源必然出现低效甚至无效使用,所以要宁缺毋滥,避免浪费,由少积多,不断丰富。在当前诸多因素都欠缺的农村,可进行区域性合作开发,由县区社区学院或社区教育主管机构进行总体规划,构建区域性课程体系框架,建立课程申报、审核、评估制度,各社区学校通过各种形式,挖掘开发带有地方特色的子课程。课程开发时要以居民生产生活问题和交流学习欲望为背景,以专题而非系统知识为中心,可分可合式编写摄制,文本的插图、视频可用方言、课件多用身边实例,以求得教学应用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不必也不宜一次性成型,要在试用中向教员、学员征求意见和建议,并随社会发展、时间推移、需求提升而不断修正。对知识技能类课程资源,可按入门、初级、中级、高级设置学习要点与模块,以供居民在学习中有一个递升选择。同时积极发挥居民中能工巧匠的作用,在社区教育中,他们理应是学习、教育的双主体,不仅是课程资源的使用者,更应是课程资源的设计者、建构者和贡献者,尤其在生活休闲类课程资源开发工作中。
  4.有序推进数字化平台搭建与应用。各类教育网站为居民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特色学习提供了平台,方便了教育信息的发布、教学成果的展示、师生的远程互动。在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推进的过程中,各地方要从实际出发,不宜搞一刀切,力戒形式主义。在投入方面,重硬件不能忽视软件,建立了计算机教室、校园网络,还要调配、培养相应的计算机教管人员。在信息技术普及教育方面,应从居民学用信息技术的思想认识改造抓起,不能急于求成,范围由点及面,标准由低到高,由娱乐性向融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过渡。在社区教育网站建设方面,因实力而定,在人力财力不具备的情况下,宜以县区为单位,重点打造一个社区教育网站,及时发布各种社区教育信息,不断更新充实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各乡镇(街道)因需求可在县(区)社区教育网站中设立频道或栏目。
其他文献
社会的进步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时俱进,要讲求创新。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在观念、机制、内容、方法、理论上实现创新。
摘 要: 本文以桥梁工程课程教学为例,分析了目前桥梁工程课程教改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进行课程理论学习改革,结合实践训练环节模式的改变和有效的考核体制,形成以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改模式,对国内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其他类似课程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工程应用能力 教学模式 实践 改革 桥梁工程  1.引言  一个地区的发展和建设离不开当地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地方高等院校自身的发展
中学英语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受到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我们中学英语教学工作者应高度重视“运用英语的能力”的培养,并在日常教学中着眼于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前者是中学英语教学的精髓,后者是
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信访法治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问题的具体体现之一。面对当前信访部门职权限制、信"访"不信"法"等问题,提出信访法治化思路。
在新的历史时期,科研院所肩负着科技创新的重大历史使命,思想政治工作要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以推动科技创新任务的完成。该文结合科研院所实际,紧密围绕科技创新过程
思想政治工作能否处理好既坚持基本原则、继承成功经验,又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关系,是做好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所在。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can han
近年来,在“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活动中,我针对农村学校的特点,进行了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就农村学校有效教学的策略英语,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对有效课堂教学理念的认识  所谓的“有效教学”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得到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
丁象宸主任医师是宁夏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专家,丁师从医5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内科、妇科及儿科等多种疾病的中医药治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总结其
新课程标准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一方面是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即“预设”;另一方面是实际教学过程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即“生成”。如何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成了我们教师面临的新课题。两者看似一对矛盾,实质上相辅相成,只有使“预设”与“生成”达到平衡,才能较好地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应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一种境界。以下谈谈如何在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