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ddd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178-02
  当前,时代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那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已经让位于培养知识型、实践性和创新型人才协同发展的教育理念,尤其是为了应对新时期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迫切要求未来我国的人才必须要具有首创性,而也只有这点,才能真正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促进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创新型国家的转变。培养创新型人才,基础教育必须先行,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无疑应该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承担起本学科应有的作用。笔者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要立足课堂,扎根课堂,从课堂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巧设课堂提问,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在求异中创新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古人自古就十分重视学和思的关系。那么何谓“思”呢?思不只是仅仅简单地想一下前后知识的衔接和联系,更多地是对旧有知识的质疑,是对当前答案的再破解,也就是说要打破原有知识的拘囿,去尝试发现新的知识。纵观人类科学史上的每一次创新发现,无一不是对旧有知识再发现甚至是对旧有知识反叛的基础上发现的,如哥白尼发现了日心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一定要精心设计每个课堂问题,注重从多角度对课堂提问的解析,切忌把答案做成标准答案,从而限制了学生创新思想的发挥。另外,一定要鼓励学生敢于想人之不敢想,说人之未曾说,只有在反复的质疑训练中,学生才能真正具有创新意识。
  2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阅读能力是学生的一项基本能力,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最基本的教学。小学语文课文,每一篇都是声情并茂的阅读范文,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语感、增进学生理解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以求借助直观促进想象,创新形象。如在讲“桂林山水甲天下”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展示桂林山水的形象,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以便达到阅读的初步要求,接着教师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尤其是从词句重音、顿挫上吸引学生注意力,以求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创新学生思维,进而使学生从内心油然而生对祖国山河无限壮美的赞美之情,从而培养爱国爱家的朴素感情。其次,教授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而缺乏对学生知识理解能力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朗读、默读、略读等方式对课文进行阅读,就可以一方面达到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又可以加深对课文的思想感情的理解。通过多方面对课文展开想象和联想,不断地有所发现,读出新意。第三,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精读细品,体会文中精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选取课文中着重体现作者感情的段落、句子,引导学生仔细深入地阅读,进而仔细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使之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悟,从而更好地积累词汇,培养语感,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提高閱读能力。
  3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创新思维
  何谓创新?怎样才能创新?其实创新就是在现有基础上更进一步罢了。而这一步要想走出来,不仅需要一定的勇气,更需要大胆的想象才行。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这就说明了想象是创造的先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引导学生对同一对象或同一问题作更进一步的思考,如武松打虎这一节,武松是在连续吃了十八碗酒之后才上山打的老虎,我问学生,如果武松没有喝这么多酒,那么他能打死老虎吗?如果打死一只虎后又出现了一只虎,这时候武松会怎样?这样的问题肯定是没有什么标准答案的,都是在课文基础上,发挥想象,进一步丰富故事情节的结果,事实表明,学生对于课文做了这样进一步拓展十分感兴趣,纷纷开动脑筋,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进行了联想和想象,从而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创新了学生的思维。
  4创新作文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布置完作文题目,简单讲解下注意事项之后,就教由学生自己写作。事实证明,这样的作文教学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无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无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作文教学,首先在题目上就应该是开放型的,传统命题作文,严格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动力,使思想拘囿在一个单一命题上,从而不可避免地出现千人一面的作文来。其次,笔者还认为,创新型作文不应限制固定的文体。传统作文一般情况下都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几种常见格式文体,这种格式本身就带有极大的固定性,要求写作者按照某种模式进行写作,因而,限制了写作者的想象空间,使这样的作文沦为有形无神的干巴巴的应试之作。笔者认为,创新型作文应该鼓励各种题材随意写作,甚至不论题材,只要是作者心之所想,就可以大胆表达出来,写作出来。最后,要想使作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还不应该对写作时间做过分严格的要求。传统的作文课一般是两节课的时间,而考场上的作文时间一般是40—50分钟。在这样有限的时间内,想要完成一篇高质量的作文,基本上市很难实现的任务,除非是这样的作文课下早已被学生无数遍的背过,已经达到轻车熟路的地步,那么在这里我不禁要问,这样的作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疑只是为了培养应试的机器罢了。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应该打破过去的固定时间限制,把作文教学活动分解到每一节的教学之中,如一节课讲到哪个地方学生认为受益较大,就可以直接把这些内容记录下来,从而构成一节作文课。“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只有将作文教学分解到日常语文课的学习之中,才会随时出现这样的浑然天成的文章来。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185-01  武术运动在我国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作为国粹的中华武术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以其丰富的内容,多彩的形式,精湛的技艺,独特的功能倍受青少年的喜爱,作为现代体育运动的武术具有健身、防身和修身等多种功能。因此,科学的引导青少年训练是十分必要的。现在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的基础训练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弊病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全面贯彻,全国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和‘体育、艺术2+1项目’的实施,体育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而学校体育场地不足,资金短缺,学校领导健康第
【摘要】众所周知,我们生活在一个四分之三充满水域的球体,因此在生活中就难免要和水打交道,这就是游泳不但只是一项体育项目,更重要的它还是生活中不可多得的工具与技能。它渗入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领域:如水上资源开发、科学考察、防洪抢险、救护打捞等都必须有熟练的游泳技术作为后盾,才能有生命的保障。作者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出发,结合自己曾经作为专业运动员和教练员的体会和经验,通过分析对比法,对在暑期游泳培训班教
【摘要】体育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进室外的身体锻炼来完成的。在课堂教学特别是动作技能教学中,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外界的干扰和影响,是长期以来体育老师在教学中关心和探讨的课题。笔者通过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提问的方式方法教学进行提高学生注意力的尝试性探索,取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体育;提高;注意力;方法;研究【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
目的:  应用三种台灯,通过调节、集合、隐斜、泪膜、主观评分等方面比较阅读时不同照明条件(照度、光源类型)对阅读者眼动参数的影响,通过统计学方法,探索最适合阅读的照明参数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186-02  近20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呈明显下降趋势,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均出现了较大的体质健康差距,肥胖、视力下降、身高、体重比例失调等现象明显增多。为改善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国家教委于1992年8月17日出台了《关于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试点工作的意见》后,体育课便陆续在各省、市成为了一门应试
【摘要】体育教学应着力于教学艺术的研究,努力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使其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  【关键词】创新; 兴趣; 参与; 个性【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189-01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191-01  立定跳远是发展下肢爆发力与弹跳力的运动项目。它要求下肢与髋部肌肉协调快速用力,并与上肢的摆动相配合,所以它也需要一定的灵巧性。正面双手前抛实心球是当前中小学体育课的重要学习内容,是发展投掷能力的有效手段,是一项以力量为基础,以动作速度为核心的投掷项目。这两个项目是体育考试、会考的必测项目或选测项
【摘要】篮球运动深受中学生喜爱,女子篮球队训练比赛成绩直接影响到全体女学参与篮球运动的热情。在课余训练中,应该遵循少年体育训练的规律以及女生的身心特点,从选材、组队、身体素质与技战术训练、核心队员的培养等方面着手,努力形成球队良好的技术战术风格。  【关键词】课余训练; 女子篮球 【中图分类号】TS952.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196-01
【摘要】分组合作学习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内容,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组织形式上有别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分组合作学习能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表现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目的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发展交往与审美能力。本文试图通过自身一线教学实践探讨分组合作学习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分组; 合作学习; 初中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