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钱币收藏与研究的不断扩大、深入,作为现金兑换券的银行存单、支票、汇票等被视为人民币系列收藏品,越来越受到广大收藏爱好者的青睐和重视,且不时也有一些珍品浮出水面。今年6月初,我在贵州觅得一套60年代初中国人民银行西藏分行“部队专用定活两便定额存单”,由于未曾见到相关报道,现结合史料对该套存单及有关情况谈谈个人的认识。
一、存单的种类、形制
该套存单共5枚,为5圆、10圆、20圆、50圆、100圆五种面额,均为竖式三色印刷,无水印。每种存单上的存单号和“部队专用”文字同为红色印刷;每张存单的颜色和大小都有差别:伍元券棕色,规格118×52mm;拾元券绿色,规格为128×58mm;贰拾元券为紫色,规格为125×57mm;伍拾元券为绿色,规格为128×58mm(插二上);壹佰元券为蓝色,规格为130×58mm;所有票券皆是相同的黄色花纹图案底纹。
二、票券图文
5种票券图案规整,格式统一,印制精美(为钞纸印刷)。除面额和票券号码有别外,其余图案、文字均相同。
票券正面是三层花纹边框,边框正中是中国人民银行储徽,边框四角的花弧中是票券面额小写数字。
票券框内有“中国人民银行西藏分行定活两便定额存单”、“限内汇转帐用”“部队专用”,面额,“部队专用”,“收储行盖章”、“存入日期年月 日”和无冠字6位号码。
票券背面在长方形边框内印有“说明及注意事项”,内容是:
1.本存单不得当货币流通,不得自由买卖。另一行藏文。
2.本存单不记名,一律不挂失。
3.本存单只限在西藏区内部队中收储。
4.本存单如经涂改或残缺不全,不能辨认真假者,不予兑付。
5.本存单在西藏区内各地人民银行或其指定代办机构兑取,可以内汇或转帐,不能兑取现金。
6.利息计算方法按我行规定办理,存期愈长,利率愈高。
三、印行背景、用途及行用时间
1959年3月,我国在西藏取得了平叛,改革胜利,打掉了中印反动势力阴谋制造“西藏独立”的社会基础,使印度幻想的“缓冲国”的企图破灭。于是印度政府以向中国提出大片领土要求为由在我国边境蓄意挑起争端,制造边境紧张局势,使中印关系严重恶化。由于印军的不断入侵,而时常发生中印边境冲突。最后“当(印度)尼赫鲁政府大肆反华,疯狂挑衅,调兵遣将,集结部队,完全堵塞了和平谈判的一切渠道后,中共中央作出决定:为了打击印度反动派的嚣张气焰,保卫祖国边疆安全,创造中印边界问题谈判解决的条件,决定对入侵印军进行反击”。对此“中央军委立即对反击作战作出指示:军事指挥工作,政治动员工作,后勤保障工作,务必精心计划,周密组织切实做好”。“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决定指示,中国西藏、新疆边防部队进入战备状态。为了实施自卫反击作战组织指挥,由西藏军区组成‘西藏军区前线指挥部’,指挥部成员有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副司令员邓少东、赵文进……主要负责东段指挥。西段,新疆边防部队组成‘新疆军区康西瓦指挥部’,由副军长何家产负责指挥”。
因当时的薪金、津贴、工资采取提前发给或补发的办法,那么及时解决作战部队官兵相对集中的薪金、津贴、工资的安全存储则是部队后勤服务和服务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据资料记载:“1962年10月,印度以陆军10多个旅的兵力,在中印边境东、西段向我发动大规模进攻。中国边防部队忍无可忍,被迫进行了自卫反击作战。这次作战共进行了32天,其财务保障均按总后财务部关于《加强战备财务工作的几项规定(修正稿)》组织实施,战备费采取专款专用,专项报销,开支后按预算科目编报决算,逐级报总后勤部结算;薪金、津贴、工资采取提前发给或战后补发的办法;在西段组建了随军银行,在东段个人储蓄由连队司务长收集,统一交团财务部门代为保存。”
根据以上记述,再结合存单实物上所盖的三种公章:“中国人民银行昌都中心支行第544储蓄代办所”、“中国人民银行昌都中心支行第555储蓄代办所”、“中国人民银行口口中心支行第512储蓄代办所”,我们可以判定:(1)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前后,我国参战官兵的薪金、津贴、工资为集中领取;(2)为解决这些官兵手中的钱及时、安全存储,当时采取了两个办法,一是在西段组建了随军银行,二是在东段由人民银行在连队设储蓄代办所,而这些军队储蓄代办所使用了不同的番号;(3)这套存单是东段部队官兵当时储蓄所用的。所以我认为,这套中国人民银行西藏分行“部队专用”定活两便定额存单,是中国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参战部队官兵的薪金、津贴、工资及时安全存储的专用品,是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后勤服务与后勤保障的“金融产品”。
全套存单上没有票券年份,但从实物看,除伍拾元券外,每一张存单上都有银行签发日期即存款日期。其中壹佰圆券是1960年11月13日;拾圆券是1960年12月24日;贰拾圆券是1962年9月11日,伍圆券是1964年6月28日。再结合票券上“部队专用”字样分析,我认为此套中国人民银行西藏分行定活两便存单的行用时间,应当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前后,即大约在1960年至1%5年前。
四、收藏价值
该套存单的收藏价值,我们可从以下四方面来认识:第一是发行量不大,全套存单每张上面都是6位号码,这就表明其总发行量不超过100万套;第二是在60年代初期,我国整个物质生活水平都不高,人民币最大面额才10圆,而这套存单面额确分别为伍圆、拾圆、贰拾圆、伍拾圆、壹佰圆。这就是说,在当时不管拥有哪张存单,都是一笔较大额度的存款,很少有人不去银行或其指定的机构兑取(内汇或转帐)的。加之按银行档案管理的规定,存单不属永久性保管档案,存放15年后则将集中销毁。所以至今在钱币市场上是难于一见;第三,这套存单规定“不能兑取现金”,这一点也反映了当时特殊的战时储蓄状况;第四,这套存单与新中国重大历史事件——“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有着直接联系,它见证和记载了中华儿女在雪域高原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英雄壮举。综上所述,“中国人民银行西藏分行部队专用定活两便定额存单”是极具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的人民币系列收藏新品种。
注:“本文中所涉及的图表、注解、公式等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一、存单的种类、形制
该套存单共5枚,为5圆、10圆、20圆、50圆、100圆五种面额,均为竖式三色印刷,无水印。每种存单上的存单号和“部队专用”文字同为红色印刷;每张存单的颜色和大小都有差别:伍元券棕色,规格118×52mm;拾元券绿色,规格为128×58mm;贰拾元券为紫色,规格为125×57mm;伍拾元券为绿色,规格为128×58mm(插二上);壹佰元券为蓝色,规格为130×58mm;所有票券皆是相同的黄色花纹图案底纹。
二、票券图文
5种票券图案规整,格式统一,印制精美(为钞纸印刷)。除面额和票券号码有别外,其余图案、文字均相同。
票券正面是三层花纹边框,边框正中是中国人民银行储徽,边框四角的花弧中是票券面额小写数字。
票券框内有“中国人民银行西藏分行定活两便定额存单”、“限内汇转帐用”“部队专用”,面额,“部队专用”,“收储行盖章”、“存入日期年月 日”和无冠字6位号码。
票券背面在长方形边框内印有“说明及注意事项”,内容是:
1.本存单不得当货币流通,不得自由买卖。另一行藏文。
2.本存单不记名,一律不挂失。
3.本存单只限在西藏区内部队中收储。
4.本存单如经涂改或残缺不全,不能辨认真假者,不予兑付。
5.本存单在西藏区内各地人民银行或其指定代办机构兑取,可以内汇或转帐,不能兑取现金。
6.利息计算方法按我行规定办理,存期愈长,利率愈高。
三、印行背景、用途及行用时间
1959年3月,我国在西藏取得了平叛,改革胜利,打掉了中印反动势力阴谋制造“西藏独立”的社会基础,使印度幻想的“缓冲国”的企图破灭。于是印度政府以向中国提出大片领土要求为由在我国边境蓄意挑起争端,制造边境紧张局势,使中印关系严重恶化。由于印军的不断入侵,而时常发生中印边境冲突。最后“当(印度)尼赫鲁政府大肆反华,疯狂挑衅,调兵遣将,集结部队,完全堵塞了和平谈判的一切渠道后,中共中央作出决定:为了打击印度反动派的嚣张气焰,保卫祖国边疆安全,创造中印边界问题谈判解决的条件,决定对入侵印军进行反击”。对此“中央军委立即对反击作战作出指示:军事指挥工作,政治动员工作,后勤保障工作,务必精心计划,周密组织切实做好”。“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决定指示,中国西藏、新疆边防部队进入战备状态。为了实施自卫反击作战组织指挥,由西藏军区组成‘西藏军区前线指挥部’,指挥部成员有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副司令员邓少东、赵文进……主要负责东段指挥。西段,新疆边防部队组成‘新疆军区康西瓦指挥部’,由副军长何家产负责指挥”。
因当时的薪金、津贴、工资采取提前发给或补发的办法,那么及时解决作战部队官兵相对集中的薪金、津贴、工资的安全存储则是部队后勤服务和服务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据资料记载:“1962年10月,印度以陆军10多个旅的兵力,在中印边境东、西段向我发动大规模进攻。中国边防部队忍无可忍,被迫进行了自卫反击作战。这次作战共进行了32天,其财务保障均按总后财务部关于《加强战备财务工作的几项规定(修正稿)》组织实施,战备费采取专款专用,专项报销,开支后按预算科目编报决算,逐级报总后勤部结算;薪金、津贴、工资采取提前发给或战后补发的办法;在西段组建了随军银行,在东段个人储蓄由连队司务长收集,统一交团财务部门代为保存。”
根据以上记述,再结合存单实物上所盖的三种公章:“中国人民银行昌都中心支行第544储蓄代办所”、“中国人民银行昌都中心支行第555储蓄代办所”、“中国人民银行口口中心支行第512储蓄代办所”,我们可以判定:(1)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前后,我国参战官兵的薪金、津贴、工资为集中领取;(2)为解决这些官兵手中的钱及时、安全存储,当时采取了两个办法,一是在西段组建了随军银行,二是在东段由人民银行在连队设储蓄代办所,而这些军队储蓄代办所使用了不同的番号;(3)这套存单是东段部队官兵当时储蓄所用的。所以我认为,这套中国人民银行西藏分行“部队专用”定活两便定额存单,是中国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参战部队官兵的薪金、津贴、工资及时安全存储的专用品,是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后勤服务与后勤保障的“金融产品”。
全套存单上没有票券年份,但从实物看,除伍拾元券外,每一张存单上都有银行签发日期即存款日期。其中壹佰圆券是1960年11月13日;拾圆券是1960年12月24日;贰拾圆券是1962年9月11日,伍圆券是1964年6月28日。再结合票券上“部队专用”字样分析,我认为此套中国人民银行西藏分行定活两便存单的行用时间,应当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前后,即大约在1960年至1%5年前。
四、收藏价值
该套存单的收藏价值,我们可从以下四方面来认识:第一是发行量不大,全套存单每张上面都是6位号码,这就表明其总发行量不超过100万套;第二是在60年代初期,我国整个物质生活水平都不高,人民币最大面额才10圆,而这套存单面额确分别为伍圆、拾圆、贰拾圆、伍拾圆、壹佰圆。这就是说,在当时不管拥有哪张存单,都是一笔较大额度的存款,很少有人不去银行或其指定的机构兑取(内汇或转帐)的。加之按银行档案管理的规定,存单不属永久性保管档案,存放15年后则将集中销毁。所以至今在钱币市场上是难于一见;第三,这套存单规定“不能兑取现金”,这一点也反映了当时特殊的战时储蓄状况;第四,这套存单与新中国重大历史事件——“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有着直接联系,它见证和记载了中华儿女在雪域高原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英雄壮举。综上所述,“中国人民银行西藏分行部队专用定活两便定额存单”是极具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的人民币系列收藏新品种。
注:“本文中所涉及的图表、注解、公式等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