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舅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3535251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吃晚饭的时候,我跟妈妈学了三舅在学校挨老师批评的事。今天中午三舅爬到操场旗杆顶上玩去了,好几个男同学在下面一边喊叫一边使劲儿地摇晃旗杆,把宋老师吓得脸都红了。三舅下来后,被宋老师揪着耳朵送到了校长办公室,下午三舅没来教室上课。妈妈叹了一口气说:“这孩子没有人能管住,也许长大了就好了。”
  这时,我看见一个人影从我家房檐边上的梯子滑了下来,不用看就知道三舅来了。姥姥家和我家只隔十来个大门,屯里的房子是连成片的,三舅从这家院墙翻到那家房顶,三下两下就到我家了,他很少走正门。“韭菜炒鸡蛋啊!我早就闻到味儿了。”人还没进屋,三舅的声音先飘了过来。妈妈用筷子头敲了一下三舅伸向菜盘的小黑手,厉声说:“那么大的操场放不下你了,还爬到旗杆顶上玩,险不险?”三舅知道是我告了状,翻了我一眼说:“那史丽春又在全班考第一!”妈妈撂下筷子说:“史丽春在全班考第一,她考第一第二与你有啥关系?要是在全校考第一你不得上天啊!”三舅哼了一声。
  三舅的外号叫三猴子,这个外号好理解,三舅在家里行三,虽然我俩同岁,都在上小学五年级,可他长得比我还瘦多了,脸黑臂长,腿脚特别灵活,把他放在猴群里,可能没有谁能认出他是人来。墙再高他都能翻过去,树再高他都能爬上去,屁股坐在凳子上不会超过半小时。这个外号放在他身上是再贴切不过了。姥爷听到三舅最多的消息是左邻右舍告诉他,你家三猴子和谁谁谁打起来了。姥爷是生产队队长,一家都是本分的农民,五服内都没有像三舅这么顽皮的孩子,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可三舅还是那个三舅。
  屯里人把知天文识地理的人称为先生,姥爷找先生看过。先生摸着三舅的头眯缝着眼说:“你们管不了他,有管他的,你们家园子里有一棵柏树,择个好日子,认那棵柏树当干妈也许能降伏三猴子。这孩子日后必成大器,有当团长的相。”姥爷当天非常虔诚地领着三舅完成了认干妈的仪式,可没出三天,三舅摘枣时从树上掉了下来,左手臂骨折,像《红灯记》里的王连举一样挎着胳膊。先生再见到姥爷时感到挂不住脸,说你们认干妈选择的时辰不对,所以不灵。以后的事实证明,先生有一点说的是对的,三舅确实当过团长,是屯里的最后一任秧歌团团长。
  我们是通过考试才进入初中的,录取率是百分之五十,初中要去刚刚由公社改成的乡的地方去学习,三舅自然而然地当了分母。
  虽然三舅的文化程度只有小学毕业,可他有进城当工人的机会。
  市里有一家大型化工企业,他们的烟筒每年都要清理一次残垢,这烟筒高达一百二十多米,从地上往上看,看得人眼晕。原来干这活儿的人回南方老家了,一时找不到敢攀到烟筒顶上的人,急得厂长团团转,不得不在全市招贤纳士。得到消息后,三舅连夜赶到市里揭了榜,生怕被别人抢了先。事后,厂长在食堂设宴为三舅庆功,动员三舅作为特招进入化工厂,三舅头摇得像拨浪鼓,说:“当工人一个月只能开五十多块钱工资,我干这个两天就顶他一年的了,进厂还得受人管着,我才不干呢。”
  三舅的人生转机是在史丽春参加第三次高考落榜以后,她每次都以低于录取分数线十分左右而与大学校门失之交臂,这一次,她绝望了,精神恍惚地来到了后山的虎跳崖,想一死了之。乡亲们在崖下手足无措,史丽春的爸爸、妈妈哭喊着央求女儿要想开。史丽春更激动了,哭著说:“谁也不能上来,爸爸妈妈的大恩大德来世再报了。”这时,三舅从人群中站了出来说:“我去试试。”史丽春的爸爸只好应允。三舅像猴子一样顺着悬崖峭壁攀援而上。约莫一个小时,三舅背着史丽春顺着羊肠小道下了虎跳崖。这件事的后果是一个月后我在史丽春面前降了一个辈分,她成了我的准舅妈,半年后转正了。有史丽春管着,三舅走上了正道。有人说,史丽春比那棵老柏树好使。
  前几天,我回老家,在屯边刚下车,看见惠民广场上有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在跑着撵鸡,一个六十来岁的老头在后面一边追着一边喊:“小刚,别跑了,别摔着!”
  这不是三舅吗?
其他文献
清朝初年,我祖上出一奇人。  人称张半仙,行医于民间。行医,主要是为人家看“撞克”的怪病。撞克之病大多来源于“四大仙”。四大仙分别是狐黄柳白。狐是狐狸,黄是黄鼠狼,柳是蛇,白是刺猬。传说它们都有仙根,大概它们不甘于沦落于兽,一直想成“精”。不知为什么这四条腿的和没有腿的一直和我们这只有两条腿的人争闹。也许它们总也修炼不过人,就心生嫉恨吧。  张半仙者,往上倒(有张氏家谱为证),为我祖上三世祖。传说
期刊
毋庸置疑,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块疆域存放诗意,如何将这份诗意释放出来,可能会因人而异,甚至就仅是感受这份美好,永远地没有一个用来表达的存在。  世间有诗人,也有不寫诗的诗人。不写诗的诗人,心怀诗意,充实而可爱。  一些年里,我试图找到一种表达心中诗意的文体,写诗、写散文,但总是力不从心,不能将心中诗情完美地表达出来,偶尔染指微型小说,写作的过程和结果,让我突然感到这适合我。  生活中到处有诗意,诗
期刊
叶明之在那么一瞬间就彻底明白了,自己落入了魔掌,再也挣脱不了了。  果然,叶明之经受了十八般刑具,双腿齐刷刷地断了,昏死了过去,醒来时已在一间黑洞洞的牢房里了。  叶明之抬抬双手,钻心的疼袭来,一头的冷汗披麻样滚下。此时,他发现了一双眼睛,目不转睛地望着自己,充满了恐惧和慌乱。  叶明之强忍着疼,给这双眼睛递过去了一个淡淡的笑。  眼睛躲避了一下,闪烁在牢房门外的旮旯里。  叶明之第二次看见这双眼
期刊
二十年前,我头一次离家去浙江打工。  进厂没多久,工友们开始想家,就去附近的电话亭往家里打电话,我却一次也没打过。当时电话还不普及,想和爹娘通话得花好几天时间。电话打到乡里,乡文书捎信给村主任,村主任再通知家人约个时间来乡里接听电话,往返几十里山路很不方便。  爹娘身体又不好,都有慢性支气管炎,走不了多远就喘得直不起腰,已经十多年没去过乡里。老婆又有身孕……  即便想家,我也只能憋在心里,晚上一個
期刊
我是一个从来不会说谎的人。这一点,人们——不论是自小与我相识还是刚接触我不久——都深信不疑。也正是基于这项美德,我向来受人尊敬和信任。因此,那天下午他们把我塞进一辆面包车里,盘问我是否偷了一只翡翠手镯时,我的愤怒前所未有。  之所以没有破口大骂,只是因为他们人多——除了赵家两兄弟分坐在我左右,前面还有一个留寸头的司机、一个戴棒球帽的大黑脸。我与赵家兄弟儿时就是玩伴,前面两位则从未见过。  “抱歉了
期刊
我认识刘义在什么时候呢?大概在五年前,那时他还是一个大老板,在郑州经营一家出版公司,有老婆,一个女儿,平常走路办事都是西装革履、人模狗样。  我那时想出版第一本书,一个散文集,名气不大当然现在也不怎么样,后来七拐八拐地找到刘义,他很爽快地就同意了,问我出版多少本,要书号不?我说拿个书号吧,两千多本,甭管哪个出版商都行,刘义说没问题。后来我以极低的价格拿到书号,联系曾经的母校签名售书,很快就卖完,在
期刊
这是很多年前遇到的一件小事,我一直未能忘却。  那年初春,在香江市参加一个会,会期很长,中间休息一天,会议安排去游览市区的几个景点。那几个景点我以前都去过,而与香江市相邻的香海市却未曾去过,那里有着一座我一直很想去看看的文庙,于是便买了去香海市早去晚回的火车票。  早晨天还没亮,宾馆门口只停了一辆出租车,我就上了这辆出租车。司机师傅四十上下的年纪,很热情,也很爱说话。得知我是去香海市旅游,就告诉我
期刊
孩子总喜欢往外走,大人见了,就说:“莫走远,走远了会迷路。”  孩子甚至连迷路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孩子说:“什么是迷路呀?”  大人说:“迷路就是不认识回家的路。”  孩子点点头。  但没隔三分钟,孩子又东看看西看看,然后往外走。  孩子隔壁住了个老人,老人见孩子往外走,也说:“莫走远,走远了会迷路。”  孩子又点点头。  也是没过三分钟,孩子又往外走,但几乎每次,大人都发现了,大人仍说:“莫走远
期刊
斜阳还差两个半小时砸进地平线,他一路掂着书包跑回家。  一把推开门,家里早就下班回家的父母青头丧脸,刚过完一个回合。窗边被小男朋友甩掉的妹妹,正拿着一把裁纸刀慢条斯理地自残。  他牢牢把住门关,吊起没经历过变声期的尖亮嗓子:  “我要学武功!”  声音震动阳台,波及盆栽的枝叶尚需三个弹指间,父亲的拖鞋砸在脸上只需两秒。  母亲一把鸡毛掸掣如闪电,在他左右两股间疾落如雨点。  眼冒金星之间,他恍惚听
期刊
他去理发途中,遇见一只小黑猫“喵喵”地叫着挡住他的去路。他蹲下身来笑道:“你说什么呢?”他伸出手,试探地接近小黑猫,小黑猫没有躲闪,“喵”的一声,趁势跃到他的手上。  他抱着小黑猫回到出租屋,翻出仅剩的两根火腿肠剥给小黑猫吃。小黑猫吃完一根,舔舔另一根,后退一步,看着他“喵喵”地叫。他温和地说:“吃呀,不好吃?”小黑猫上前用爪子抓了一下他的裤脚,又跑到火腿肠边朝他“喵喵”叫。他笑了,敢情是小黑猫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