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功大成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hu541775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斜阳还差两个半小时砸进地平线,他一路掂着书包跑回家。
  一把推开门,家里早就下班回家的父母青头丧脸,刚过完一个回合。窗边被小男朋友甩掉的妹妹,正拿着一把裁纸刀慢条斯理地自残。
  他牢牢把住门关,吊起没经历过变声期的尖亮嗓子:
  “我要学武功!”
  声音震动阳台,波及盆栽的枝叶尚需三个弹指间,父亲的拖鞋砸在脸上只需两秒。
  母亲一把鸡毛掸掣如闪电,在他左右两股间疾落如雨点。
  眼冒金星之间,他恍惚听见裁纸刀落地的声音。小鸡咯咯地笑,像他妹妹。
  他以这样的方式弥合着脆弱的家庭关系,直到他十三岁,离家出走。
  初一这年,他认识了被全班同学欺负的大傻。在他第二十一次陪着大傻一起挨揍之后,大傻给他指了条明路。
  三个月后,他手里捏着一张皱巴巴的纸条走进了龙泉山小卖部。当然按照大傻的说法这里应该是一座寺庙,住着白眉道人。他也多少觉得不对,但是既然来了,只能硬起头皮。
  小卖部里,四顾尘灰。货架上的商品不是外包装的卡通人物过气,就是包装里的薯片虾条过期。
  正踌躇着要走,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慢悠悠从柜台后转过身来。
  “小朋友,你要买什么?”
  “我要学武功!”
  “学武功好啊,”老者幽幽地说,“学武功纵一身浩然气,翻腾血海间,寄身锋刃里。不惧诸侯,不骄布衣。”
  “请您教我功夫!”
  “学武功好,”老者喃喃地说,“学武功大道赋于流形,真气充盈四海。百尺竿头立刀剑,红尘独作逍遥骑。”
  “师父!”他叩头便拜。
  “好啊,好。”老者一言未毕,涕泪涟涟,“你来晚了,功夫已经不是杀人技,是屠龙术。”
  但还是收下了他,从此他跟着老者讨生活。拖車送货,挑山运水,吃遍世间劳苦。随朝阳旭日而起,伴浮云落月而息。如此日日往复,直到收到群众举报的警方以雇佣童工的罪名将老人逮捕。
  老人被逮捕的前一夜,叫醒因劳累而熟睡的他。两个人信步来到山后一处半坡,月光泻地,草木摇动沾染了一片银辉。
  老人用手杖在他的额头一点,说:“你神功大成了。”旋即转身离开。
  他不明所以,按照先前的功法盘膝打坐,汇聚丹田。闭目凝神间,听到头顶“哗啦啦”的脆响,抬头看时,满天的碎星如雨点般落下,嵌进树枝草野、岩缝河滩,半个山谷被映得星光灿灿。
  正疑惑着,忽然头重脚轻,一头栽进天河。天河浩荡不知尽头,远望有金银銮殿,璀璨生光。人影憧憧,来往不尽。他向下潜游,看到河水澄澈,看到群山村落,恍如隔世,看到雄鹰枭鸟,鱼翔浅底,许多不知名的鱼类从他身边游过,巨大的鲸鱼悠然发出长啸。他想汪洋曾化作桑田,也许天上也曾是人间。他翻身发力,骑上鲸鱼的后背。
  一时间陷入无边的黑暗,他耳边只有行星掠过的呼啸声。跑了不知多久,一扇门站在他面前。门后隐隐有光,从门缝里渗透出来。
  推开门,云霭一层一层堆叠,结成七阶天梯。地面上的水瀑随风而起,铸成九层宝塔。他缓缓拾阶而下,穿过激流汇作的高楼。当他的双脚稳稳落在半坡上的草地,半轮红日已经钻出山谷。他揉揉眼睛,才发现满面是泪。他的师父,那些曾经追寻过武学终极奥义的人,都曾见过这番壮观的景象。
  被警方解救后,他返回家中。父母老了,不再打他。妹妹给他做了一桌好菜。几年学徒生涯之后,他去了个小厂打工。岁去时移,那几下拳脚招式早就不熟练,只有拧螺丝的动作手到擒来。学过武功的事儿,也不过变成和工友们的饭后闲谈。
  这一天,老婆孩子睡了。他蹑手蹑脚走进院子,盘腿打坐、凝神吐息。天地四方的真气奔流不止,汇聚而来,化作数十只洁白的野兔,在他身边绕着圈,狂奔乱舞。他感受到,无论相差千年或远距万里,那些和他心有灵犀的人,都成了他的知己、故交和新朋。
  在这样的时刻,他由衷地,真心实意地觉得:学武功真好!
其他文献
释缘从紫云山断崖上摔下,醒来时,坡地上开满了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花正新鲜,紫色的花朵吸引了众多的野蜂,“嗡嗡嘤嘤”地乱飞舞。花好引蜂蛱,释缘抬了抬胳膊,蜂子不飞远,折个身又飞了回来。释缘脑子里一片空白,半天想了起来,为一株崖上的石斛失足了。  释缘看到了一双惊慌的眼睛,惊慌的眼睛好美丽,慌乱中的美丽是被诗意包围的。美丽的眼睛有些许惊喜:你醒啦!释缘动了动腿脚,释缘发现自己斜躺在一方柔软上,柔软是
期刊
老而不死为妖。晋哥把这话挂在嘴边当歌唱。晋哥还真是老了,时年九十八,翻过两道坎就一百岁了。  快一百岁的人了,喊哥不地道,但晋老人家执拗,喊爷喊伯喊叔,不理,连喊晋老也不同意,非得喊哥。晋哥,这一喊,九十八岁的老人有劲头,也拉近了距离。  八十五岁前,晋哥挂在嘴边的话是“老而不死是为妖”,到了九十岁省了一个字“老而不死为妖”,大同小异。也有区别,九十岁后晋哥实实在在把自己当妖了。  妖该有妖气,晋
期刊
清朝初年,我祖上出一奇人。  人称张半仙,行医于民间。行医,主要是为人家看“撞克”的怪病。撞克之病大多来源于“四大仙”。四大仙分别是狐黄柳白。狐是狐狸,黄是黄鼠狼,柳是蛇,白是刺猬。传说它们都有仙根,大概它们不甘于沦落于兽,一直想成“精”。不知为什么这四条腿的和没有腿的一直和我们这只有两条腿的人争闹。也许它们总也修炼不过人,就心生嫉恨吧。  张半仙者,往上倒(有张氏家谱为证),为我祖上三世祖。传说
期刊
毋庸置疑,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块疆域存放诗意,如何将这份诗意释放出来,可能会因人而异,甚至就仅是感受这份美好,永远地没有一个用来表达的存在。  世间有诗人,也有不寫诗的诗人。不写诗的诗人,心怀诗意,充实而可爱。  一些年里,我试图找到一种表达心中诗意的文体,写诗、写散文,但总是力不从心,不能将心中诗情完美地表达出来,偶尔染指微型小说,写作的过程和结果,让我突然感到这适合我。  生活中到处有诗意,诗
期刊
叶明之在那么一瞬间就彻底明白了,自己落入了魔掌,再也挣脱不了了。  果然,叶明之经受了十八般刑具,双腿齐刷刷地断了,昏死了过去,醒来时已在一间黑洞洞的牢房里了。  叶明之抬抬双手,钻心的疼袭来,一头的冷汗披麻样滚下。此时,他发现了一双眼睛,目不转睛地望着自己,充满了恐惧和慌乱。  叶明之强忍着疼,给这双眼睛递过去了一个淡淡的笑。  眼睛躲避了一下,闪烁在牢房门外的旮旯里。  叶明之第二次看见这双眼
期刊
二十年前,我头一次离家去浙江打工。  进厂没多久,工友们开始想家,就去附近的电话亭往家里打电话,我却一次也没打过。当时电话还不普及,想和爹娘通话得花好几天时间。电话打到乡里,乡文书捎信给村主任,村主任再通知家人约个时间来乡里接听电话,往返几十里山路很不方便。  爹娘身体又不好,都有慢性支气管炎,走不了多远就喘得直不起腰,已经十多年没去过乡里。老婆又有身孕……  即便想家,我也只能憋在心里,晚上一個
期刊
我是一个从来不会说谎的人。这一点,人们——不论是自小与我相识还是刚接触我不久——都深信不疑。也正是基于这项美德,我向来受人尊敬和信任。因此,那天下午他们把我塞进一辆面包车里,盘问我是否偷了一只翡翠手镯时,我的愤怒前所未有。  之所以没有破口大骂,只是因为他们人多——除了赵家两兄弟分坐在我左右,前面还有一个留寸头的司机、一个戴棒球帽的大黑脸。我与赵家兄弟儿时就是玩伴,前面两位则从未见过。  “抱歉了
期刊
我认识刘义在什么时候呢?大概在五年前,那时他还是一个大老板,在郑州经营一家出版公司,有老婆,一个女儿,平常走路办事都是西装革履、人模狗样。  我那时想出版第一本书,一个散文集,名气不大当然现在也不怎么样,后来七拐八拐地找到刘义,他很爽快地就同意了,问我出版多少本,要书号不?我说拿个书号吧,两千多本,甭管哪个出版商都行,刘义说没问题。后来我以极低的价格拿到书号,联系曾经的母校签名售书,很快就卖完,在
期刊
这是很多年前遇到的一件小事,我一直未能忘却。  那年初春,在香江市参加一个会,会期很长,中间休息一天,会议安排去游览市区的几个景点。那几个景点我以前都去过,而与香江市相邻的香海市却未曾去过,那里有着一座我一直很想去看看的文庙,于是便买了去香海市早去晚回的火车票。  早晨天还没亮,宾馆门口只停了一辆出租车,我就上了这辆出租车。司机师傅四十上下的年纪,很热情,也很爱说话。得知我是去香海市旅游,就告诉我
期刊
孩子总喜欢往外走,大人见了,就说:“莫走远,走远了会迷路。”  孩子甚至连迷路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孩子说:“什么是迷路呀?”  大人说:“迷路就是不认识回家的路。”  孩子点点头。  但没隔三分钟,孩子又东看看西看看,然后往外走。  孩子隔壁住了个老人,老人见孩子往外走,也说:“莫走远,走远了会迷路。”  孩子又点点头。  也是没过三分钟,孩子又往外走,但几乎每次,大人都发现了,大人仍说:“莫走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