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生缘会更难期

来源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erfvbgtyhn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品简介】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洛阳人。早年家贫,少有才名。贞元九年(793)明经及第,曾任校书郎、左拾遗、监察御史等职,长庆二年(822),由工部侍郎拜相。多次被贬。与白居易声气相求,深交数十年,常相唱和,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形成“元和体”。诗歌成就巨大,言浅意深,动人肺腑。其文多贴近现实,一些祭文、墓志铭颇有真情实感。著有《元氏长庆集》。
  原文
  祭亡妻韦氏文①
  元稹
  呜呼!叙官阀,志德行②,具哀词,陈荐奠③,皆生者之事也,于死者何有哉?然而④死者为不知⑤也,故圣人有无知之论⑥。呜呼!死而有知⑦,岂夫人而不知予之心乎?尚何言哉?
  且曰人必有死,死何足悲?死且不悲,夫寿夭贵贱⑧,缞麻⑨哭泣,藐尔遗稚⑩,蹙然鳏夫1 1,皆死之末也1 2,又何悲焉?
  况夫人之生也,选甘而味1 3,借光而衣1 4,顺耳而声1 5,便心而使1 6。亲戚骄其意,父兄可其求1 7,将二十年矣,非女子之幸耶?


  逮归于我1 8,始知贱贫,食亦不饱,衣亦不温。然而不悔于色,不戚于言。他人以我为拙,夫人以我为尊;置生涯于濩落,夫人以我为适道1 9;捐2 0昼夜于朋宴,夫人以我为狎贤2 1,隐于幸中之言2 2。呜呼!成我者朋友,恕我者夫人,有夫如此之感也,非夫人之仁耶?
  呜呼戯欷2 3,恨亦有之2 4。始予为吏,得禄甚微,愧目前之戚戚,每相缓以前期2 5。纵斯言之可践,奈夫人之已而。况携手于千里,忽分形而独飞。昔惨凄于少别,今永逝与终离。将何以解余怀之万恨?故前此而言曰:“死犹不悲。”呜呼哀哉,惟神尚飨!
  注释
  1韦氏:韦丛,字茂之,元稹之妻。其父韦夏卿官至京兆尹、太子少保。韦氏秉性温婉,与元稹感情笃厚,惜婚后六年(809)即病逝。元稹除本文外,还写了多首悼亡诗,抒发了对亡妻的一往情深和悲悼之情。
  2叙官阀,志德行:这是为死者撰写墓志时的惯常做法。叙官阀,叙述列举官位门第。志德行,记录道德品性。
  3具哀词,陈荐奠:撰写祭文,陈设祭奠物品。
  4然而:(人们虽然)这样去做了,可是。
  5死者为不知:死者是不知道的。
  6故圣人有无知之论:《论语·子罕》有“吾有知乎哉?无知也”的话,此处因说到有知、无知,只是随手借用了孔子的话,但并不是孔子的原意。
  7死而有知:死了以后如果有知觉。而,这里作连词,表假设。
  8寿夭贵贱:指寿命的长短和身份的贵贱。
  9缞(cuī)麻:粗麻布丧服。这里做动词,指披麻戴孝。
  1 0藐尔遗稚:指死后遗留下年幼的孩子。藐尔,幼小的样子。
  1 1蹙然鳏夫:愁苦的丈夫。蹙然,忧愁悲戚的样子。鳏夫,失去妻子的丈夫。
  1 2皆死之末也:意思是比起死来,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事情。末,细枝末节的小事。
  1 3选甘而味:选择味美的食物去品尝。甘,味美,这里作名词,指美食。味,品尝。此处及后面接连几句都是写韦氏未嫁前生活的优渥。
  1 4借光而衣:选择光鲜的衣服穿。借,取,拿。
  1 5顺耳而声:意思是说,听到的话都是顺耳的。声,听(到的话)。这是写韦氏婚前备受家人的娇宠。
  1 6便心而使:意思是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从心所欲。
  1 7亲戚骄其意,父兄可其求:亲人朋友顺从她的心意,父亲兄长满足她的要求。骄,娇宠、宠爱,放任。可,满足。
  1 8逮归于我 :等到嫁给我。逮,及,等到。归,女子出嫁。以下数句写韦氏婚后的贫贱生活。
  1 9置生涯于濩(huò)落,夫人以我为适道 :意思是说自己不善于谋求生计,把家道置于败落的境地,可是夫人却认为自己能遵守正道。濩落,败落,失意困窘。
  2 0捐:舍弃,耗费。
  2 1狎贤:亲近贤良。
  2 2隐于幸中之言:此句费解,有人理解为“在幸福安适之时不经意说出前面的话”。有的理解为“我隐在内心的苦衷,夫人因亲爱我而侥幸言中”。
  2 3戯欷:欷歔,即唏嘘,因哭泣而呼吸急促。
  2 4恨亦有之:遗憾也是有的。
  2 5愧目前之戚戚,每相缓以前期:自己(从前)因眼前的穷困而感到惭愧时,就总是说些将来会好起来的话来宽慰妻子。相缓,宽解她。相,这里偏指妻子一方。


  参考译文
  唉!叙述官阶门第,记录道德品行,撰写哀伤的祭文,摆设祭奠物品,这都是活着的人所做的事,对于死去的人,有什么意义呢?人们虽然这樣做了,死者却是全然不知的,所以圣人有“无知”的说法。唉!人死了如果有知觉,夫人那样的人,难道会不懂得我的心意吗?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再说人必有一死,死又有什么值得悲伤的呢?死(这么重大的事)尚且不值得悲伤,那么寿命是长是短,地位是贵是贱,以及披麻戴孝,痛哭流涕,年幼丧母的遗孤,悲愁失妻的丈夫,比起死来,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又有什么可悲的呢?
  何况夫人自出生以后,吃着精挑细选的美味,穿着光鲜亮丽的衣服,听着悦耳中听的话语,做着随心所欲的事儿。亲朋好友听任你的意愿,父亲兄长满足你的要求,这样的日子过了将近二十年,不是一个女子非常幸运的事吗?
  等到嫁给我以后,你才知道什么是贫贱,吃也吃不饱,穿也穿不暖。尽管这样,你脸上却没有后悔的神色,言谈中没有忧愁的话语。别人认为我笨拙,夫人却认为我很尊贵;我失意沦落而家境困窘,夫人却认为我是安贫乐道;我整日把时间花费在朋友的聚会宴享中,夫人却认为我是在亲近贤人。当初在幸福安乐之中,夫人不经意间说了这些话。唉!使我有所成就的是朋友,包容理解我的是夫人啊!让我做丈夫的有这样的感叹,难道不是因为夫人的仁德吗?   唉!泣不成声啊,又有那么多的遗憾!我刚开始做官时,所得的薪资很微薄,我因为抱愧眼前生活的局促困窘,于是常常以将来境遇会好起来的话来宽慰你。纵使当初的这些话现在可以兑现,怎奈夫人你已经去世了啊!何况本来要与你一生携手比翼双飞,不料你忽然撒手而去独自远逝。昔日短暂的离别就让我悲伤哀凄,更何况现在你一去不返终成永别!怎样才能消解我心中的万千憾恨啊?所以前面说“面对死亡不必忧伤”。唉,多么哀痛啊!希望你的魂灵来享用祭品。
  随想
  《世说新语·伤逝》记载名士王戎的话说:“太上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烟火人生,谁没有七情六欲?其中爱情便是人类的永恒话题之一,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人们对爱情、婚姻的共同愿景。
  然而世事无常,“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幸福美满的婚姻固然常有,不幸、痛苦、充满遗憾的爱情也时时可见。正所谓高山流水觅知音,所难求者首先在于男女双方彼此情投意合,琴瑟和鸣,心意专一。唐代女诗人魚玄机有诗道:“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其实反之亦然,正如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所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像卓文君“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终得与司马相如长相厮守、白头偕老的千古佳话自是难得。
  如果说理想伴侣求之不得是爱情的一大遗憾,那么两情相悦、真心相爱却不能终成眷属,或虽结为连理却无法长相厮守,更是人生一大伤心事、憾恨事。
  封建时代,门第观念、父母之命,是断送许多美好姻缘的罪魁祸首,多少令人叹惋的爱情悲剧因此上演,而对当事人而言,不必说就是终身憾事了。
  作为中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汉乐府《孔雀东南飞》讲述了恩爱夫妻焦仲卿、刘兰芝为母兄所逼,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悲剧故事。刘兰芝才貌双全、品性贤淑,却不为婆婆所喜,为保持自身尊严只好自遣回娘家。“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在庐江府当小公务员的焦仲卿迫于母命,也只好让妻子暂时回娘家,再做打算。“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不料刘兰芝哥哥也是个势利蛮横之人,逼着妹妹改嫁给有权势的太守之子:“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为忠于爱情,刘兰芝、焦仲卿双双殉情而死。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这样的凄美故事屡见不鲜,如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故事等。
  文学是现实的反映,这些故事必然都有广泛的现实素材。《孔雀东南飞》的诗前小序中直接点明了取材来源,其中写道:“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而作为这类令人扼腕叹息的爱情悲剧的现实真人版,哪怕是我们熟悉的一些大作家也没能逃过。比如白居易,又比如陆游。
  白居易出生于一个“世敦儒业”的官宦世家,他的青少年时光是在宿州符离(今安徽省宿县境内)度过的。在这里,十一岁的白居易遇到了终生难忘却爱而不得的初恋姑娘。这位姑娘叫湘灵,小他四岁,是他的邻居,出身平民,但美丽可爱,还略懂音律。两人青梅竹马,很是要好,待到情窦初开,便自然开始了初恋。贞元十四年(798),二十七岁的白居易为了生计和前程,离开符离去江南投奔叔父。此时白居易与湘灵相恋多年,感情已经很深了。一路上他写诗思念湘灵,其中的《长相思》以湘灵的口吻写道:“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表达了与相爱的人儿永结同心的美好心愿。
  贞元十六年(800),二十九岁的白居易考中进士,回到符离,向母亲恳请与湘灵结婚,可是白居易母亲的门阀观念极重,认为门不当户不对,绝不应允他们的婚事。贞元二十年(804)秋,白居易已三十三岁,在长安做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的婚事。在儿女婚姻上权威至高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且不让他们见面。“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白居易只好偷偷与湘灵道别,写下《潜别离》等诗篇,抒发自己极度压抑的痛苦和愁闷。
  白居易以不与他人结婚惩罚母亲的错误,直到三十七岁时,才在母亲的以死相逼下,经人介绍与同僚杨汝士的妹妹结了婚。他们的婚姻无望了,但他们深厚的爱情并没结束,他写了不少诗怀念湘灵。元和十年(815),四十四岁的白居易左迁九江郡司马,途中邂逅了正在漂泊的湘灵父女,白居易百感交集、无限怅恨:“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逢旧》)直到白居易五十三岁的时候,他途经旧居,而湘灵不知去向,这段长达数十年的恋爱悲剧才画上了句号。
  这无疑是白居易抱憾终生的恨事,给他一生带来很大的影响,除了无尽的伤感,也有深深的思考。我们知道,他后来创作了叙述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爱情故事的名作《长恨歌》。“长恨”亦即永远的遗憾之意。诗中,他一方面说“汉皇重色思倾国”“从此君王不早朝”,揭露批判他们耽于情感,荒淫误国,而另一方面,又写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千古名句,表露出对他们“愿生生世世为夫妻”的忠贞不渝的爱情的同情与歌颂,与李商隐 “他生未卜此生休”(《马嵬》)之类的单纯嘲讽大异其趣,诗歌主题表现出丰富性和复杂性。有人认为,个中缘由,就有他和湘灵的爱情悲剧而形成的感情基础和认识基础。当然,这是后话了。
  陆游的爱情悲剧则与焦仲卿颇为相似。他的原配妻子唐琬娴静灵秀,才华横溢,两人都擅长诗词,经常吟诗作对,互相唱和,志趣相投,如胶似漆。唐琬本是郑州通判唐闳的独生女儿,同时也是他的表妹,即他母亲的侄女。可他母亲不满他们儿女情长,担心他耽误前程,于是找理由强命他休妻再娶,活生生将一对知己爱人拆散。夫妻仳离后数年,于绍兴城南的沈园意外邂逅,此时唐琬已改嫁当地文人赵士程,唐琬征得丈夫同意,亲手向陆游敬了一杯酒。陆游“怅然久之”,于沈园内壁上题了一首《钗头凤》,怆然而别。其词为: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宮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琬读此词后,伤心不已,也和了一首词,不久即抑郁愁怨而死。其词为: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这两首词都很著名,写得哀怨凄怆,道尽彼此的深情和悲愤无奈,非常感人。有情人却劳燕分飞,以及唐琬的早逝,成为陆游毕生的伤痛和思念。1199年,陆游已经七十五岁,又来到沈园,想起旧事,写下绝句《沈园》: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就在去世的前一年(1208),陆游还在写诗怀念: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一代文豪,无奈也是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牺牲品。真是千古遗憾!
  幸福爱情、美好姻缘的另一个致命杀手则是种种意外变故,旦夕祸福,也可说是无常的命运吧。比如元稹的爱妻韦丛和苏轼的爱妻王弗的因病早逝,不得善终。
  封建时代的婚姻基本都是先结婚后恋爱,婚前几乎没有感情基础,因此婚后彼此欣赏、感情亲密已是不易,能情投意合、伉俪情深更是难得。像元稹与韦丛、苏轼与王弗、李清照与赵明诚、沈复与陈芸等良缘佳偶,真可谓天作之合。然而老天既能成人之美,又常常爱捉弄人,不能尽遂人意,以致制造了诸多悲欢离合、生离死别的凄婉故事。
  元稹虽出身书香门第,但父亲在他八岁时就不幸去世,家道衰落,孤儿寡母,生活艰难,其母郑氏只好带着他投靠娘家。他曾自叙身世说:“臣八岁丧父,家贫无业,母兄乞丐以供资养,衣不布体,食不充肠。幼学之年,不蒙师训,因感邻里儿稚,有父兄为开学校,涕咽发愤,愿知诗书。慈母哀臣,亲为教授。”他天资聪颖,又发愤好学,在母亲的指导下,学业精进,九岁便能作诗。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十五岁的元稹即明经及第。贞元十九年(803)春,二十四岁的元稹中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与他一同考中的还有他一生的挚友白居易。也是在这一年,元稹娶韦丛为妻,时年韦丛二十岁。
  元稹当时刚走上仕途,职位低,家境清贫,能娶到韦丛实在算是高攀了,特别是在看重门第的时代,已是非同寻常了。因为韦丛之父韦夏卿时为京兆尹,相当于京城长安的市长,而韦丛又是家中幼女,深为其父宠爱。大概是韦夏卿识才爱才,才看中元稹的吧,于是才子淑女,喜结连理。元稹当初攀上这门亲事,也许还带有点为政治前途考量的动机,但婚后却获得了真爱,赢得了幸福甜美的爱情。
  这一切得益于韦丛的温婉贤惠。结合《祭亡妻韦氏文》可知,韦氏夫人婚前生活优渥,养尊处优,备受娇宠,“选甘而味,借光而衣,顺耳而声,便心而使。亲戚骄其意,父兄可其求,将二十年矣”,可是婚后完全没有那种千金小姐娇生惯养的习气,一下子转变身份,成为一个贤惠体贴、善解人意的好妻子。她没有半点优越感,心甘情愿与丈夫过着清贫的日子,哪怕“食亦不饱,衣亦不温。然而不悔于色,不戚于言”,无怨无悔,甘之若饴。
  人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从锦衣玉食到粗茶淡饭,韦丛却能坦然接受,患难与共,实属难得。更难得的是她从不埋怨、数落丈夫,说些什么挣得少、不顾家、窝囊废之类的话。在她看来,能够与心爱的人儿相守相依就是最大的幸福吧。
  韦丛的贤惠不只体现在家庭物质生活方面,更体现在一个女人对自己男人精神和事业上的肯定与支持。元稹为官正直,不善钻营持家,而家庭的困苦使得元稹不免有些自卑,在外面也难免受人冷眼。另外,自然也少不了与同僚、朋友的交际应酬。是妻子韦丛时时处处尊重他、信任他、理解他、安慰他,给了他男人的尊严,给了他信心和鼓励。


  正如元稹在祭文中写的:“他人以我为拙,夫人以我为尊;置生涯于濩落,夫人以我为适道;捐昼夜于朋宴,夫人以我为狎贤。”
  这对于一个正在事业起步阶段,为前途努力打拼的年轻男子而言,又是多么可贵啊!他由衷地感叹说:“成我者朋友,恕我者夫人。”其实,在某种意义来说,成就他的也是夫人呀。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元稹二十八岁,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左拾遗。他上疏言事,不避权势,得罪权臣,随即被贬河南县尉。元和四年(809),元稹升任负责督察百官的监察御史,随即奉命出使剑南东川,巡察地方官员行政情况。他意气风发,一心为国为民,大胆劾奏不法官吏,平反许多冤案,得到民众的广泛欢迎和崇高赞誉。这一举动触犯了朝中官僚和藩镇集团的利益,不久即被外遣到东都洛阳的御史台,用意在于将他排挤闲置。正值仕途受挫之际,元稹再遭晴天霹雳。这年七月九日,结婚才第七年的爱妻韦丛不幸因病去世于长安靖安里宅,年仅二十七岁。
  夫妻恩爱,孩子还小,家庭状况刚开始好转,事业也有了起色,美好的前景正待共同描画,元稹也想着可以好好补偿一下对妻子的亏欠,不料天妒有情人,贤淑聪慧、对自己情深义重的妻子竟撒手人寰!“况携手于千里,忽分形而独飞。”说好的天长地久、白头偕老呢?怎么突然半路分飞了?妻子的盛年而逝,对元稹打击很大,使他常常夜不能寐。伤心,痛惜,愧疚,遗憾,怀念,填塞胸口,无法排遣,他随即写下了《祭亡妻韦氏文》,此后几年间又陆续写了30多首悼亡诗,表达深沉的悲悼怀念。
  《祭亡妻韦氏文》是一篇祭文。祭文本“以寓哀伤之意”,按常规以四言韵文居多,本文写于作者大悲之际,没有顾及这些形式,真情吐露,自然流淌,感人肺腑。文章第二段说“死何足悲”,中间回忆往事,结尾又说“不悲”,看似极冷极无情的洒脱超然,背后却是极哀痛极黯然的衷情。这种感情又多源于对亡妻满心的抱憾与感激。感情都是相互的。出身名门的妻子下嫁自己,成为贫贱夫妻,不但不离不弃,甘苦与共,而且敬重体贴,宽慰鼓励,给了他信心力量和对事业的莫大支持,这怎不让他感动珍惜呢?他自觉亏欠妻子太多,总想着回报她的一片深情。“愧目前之戚戚,每相缓以前期”,现在自己官位升迁了,俸禄增加了,眼看着可以实现让她过上好日子的诺言,“奈夫人之已而”。这是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啊!怎不叫人悲伤!况且夫妻二人心心相印,亲密无间,相约“携手于千里”,平时短暂的分别,两人就凄凄惨惨,难舍难分,如今却“永逝与终离”,“将何以解余怀之万恨”,这千愁万恨怕是永远也无法释怀了。   元稹对亡妻的感情是真誠的、深厚的。他情郁于中,不断地写诗抒怀,倾诉着对韦丛的思念。《遣悲怀三首》《离思五首》《追昔游》《旅眠》《除夜》《感梦》《江陵三梦》《妻满月日相唁》《六年春遣怀八首》等,这些诗作无不缠绵悱恻,哀婉动人,也因此留下了多首荡气回肠的千古名作,历来传诵不衰。下面附录《遣悲怀三首》及《离思(其四)》,以享诸君:
  遣悲怀三首
  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嫁与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皆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离思·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从这些诗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感知元稹与妻子日常琐碎却充满温情的生活细节以及他的无限伤痛之情。其中“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等句,写尽儿女情长,堪称千古绝唱。国学大师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中高度评价说:“微之以绝代之才华,抒写男女生死离别悲欢之感情,其哀艳缠绵不仅在唐人诗中不多见,而影响及于后来之文学者尤巨。”
  说到悼亡杰作,不能不提到潘岳和苏东坡。“悼亡”本是伤悼亡者的意思,但是后世却特指悼念亡妻诗文的代名词,为什么呢?原来就源自潘岳的《悼亡诗》。潘岳,即潘安,是大家熟悉的美男子、西晋著名的文学家,他也是一位用情极深的钟情男子。他才华出众,加之容貌俊秀,风度优雅,赢得无数女子的爱慕与追捧,留下“掷果盈车”的美谈。但是他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与结发妻子杨氏感情专一,相爱终身,后世有“潘杨之好”的评价。遗憾的是杨氏夫人也去世较早,“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他很悲伤,写了多篇诗文缅怀妻子,其中题为《悼亡诗》的三首最为著名,也是他诗歌的代表作。自此以后,“悼亡诗”专指丈夫悼念妻子的诗,可见潘岳此诗的深远影响。这里选录其一: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僶俛恭朝命,回心返初役。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春风缘隙来,晨霤(liù,溜,屋顶的流水)承檐滴。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大意是说,寒来暑往,转眼为妻子守丧一年了,依然心事重重,无计消除,只好勉强遵从朝廷之命,转变念头,返回原来任职的地方。可是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心中有说不出的悲哀和痛苦。愁苦深重,愈积愈多,希望效法庄周鼓盆而歌,以达观的态度来消愁。
  潘岳的《悼亡诗》是五言古诗,篇幅较长,元稹的悼亡诗《遣悲怀》和《离思》是近体诗(七律和七绝),再加上苏东坡的悼亡之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三者合起来就是中国古代悼亡诗词的巅峰之作。《江城子》被称为古代最美爱情诗词之一,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而广为传诵: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东坡十九岁时,娶眉州同乡王方之女——十六岁的王弗为妻。王弗聪明沉静,知书达理,且侍亲甚孝,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特别难得的是苏轼远离家乡、初涉官场时王弗对他的陪伴与扶持。当时苏轼不到二十六岁,来到仕途第一站陕西凤翔府任签书判官。苏轼离家千里远行,独自带着娇妻幼子前往赴任。没有了父亲的庇护,也没有兄弟陪伴,从此,两人风雨同行,共同面对人事复杂的宦海波涛。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而苏东坡涉世未深,又生性疏阔,“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不懂人情世故,妻子王弗则秀外慧中,善于通过察言观色来识人辨人,见识过人。她一方面经常告诫远离父母的丈夫,要按老父亲的教导办事,另一方面经常暗中观察来客,分析其品性为人,提醒丈夫不要被奸邪谗佞之辈蒙骗。而事后总是证明她的看法是对的。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王弗不仅是他生活上的伴侣,处世交友的贤内助,更成了他精神上的依托。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苏轼在京城任职,满以为可以与爱妻长相厮守,谁知年仅二十七岁的王弗却突然病逝。
  王弗的骤然辞世对苏轼是绝大的打击,与王弗的恩爱往事成为苏轼内心深处最刻骨铭心的记忆。第二年他写下《亡妻王氏墓志铭》,结尾说:“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失去了你我就失去了永远的依靠。你虽然离开了我,但今生我能有幸娶你做妻子,我也没有什么值得悲伤的了。)”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即《江城子》题中的“乙卯”年),苏东坡年将四十,出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此时距王弗去世已十年。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又梦见爱妻王氏,往日重现,悲情难抑,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抒发了对妻子永远的爱恋与绵绵不尽的哀思。“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凄清幽独,黯然魂销;痴情苦心,感人至深。
  正如东坡所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生难免有遗憾,在爱情婚姻方面亦复如是。“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对于凡夫俗子而言,努力追寻一份平凡而真实的爱情,且行且珍惜,珍惜当下,珍惜今世缘,珍惜眼前人,经营好每一天,大概是抵御遗憾的最好选择吧。
  【说明:本文对人民文学出版社《唐文选》及网络相关资料多有借鉴引用,特此说明,并谨致谢忱!】
其他文献
蒂姆·波顿,提到这位好莱坞最会说故事的导演,我们最先想到的可能是他和约翰尼·德普的组合。他们曾搭档拍摄过《剪刀手爱德华》(1990)、《查理和巧克力工厂》(2005)、《理发师陶德》(2007)、《爱丽丝梦游仙境》(2010)等8部影片。  就像上述电影一样,不管主角是小孩还是大人,蒂姆·波顿总是用奇幻、怪诞的方式讲述普通人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不普通”。什么是正常和怪异,什么是真实和虚拟,似乎是他
期刊
三月的城市春寒料峭,这只有还在冒芽吐蕊的树与花知道,人们大多是不知道的。至少这条街上的每一家火锅店里吃得满头大汗、面红耳赤的人不知道。晚上九点,天乌蒙蒙的。我坐在店前的台阶上看夜宵摊的老板耍手艺。他把锅抬起来,火苗便腾地往上蹿。我坐在台阶上眯着眼睛看那火舌,嫩白的月亮好像正在它头顶上,二者一红一白,颜色还挺搭配。  我从火锅宴上溜出来,在这坐了已经有十五分钟了。  上一次同学聚会结束,有人悄悄向班
期刊
很久前看过一个故事。一对年轻男女在列车上相遇,相谈甚欢,瞬间爱上了彼此,可是直到分别的那一刻他们都没有说出来。后来他们各自成家,生儿育女,被岁月蹉跎出了满头白发。再后来,他们丧偶,恢复了单身。在行驶的列车上,他们再次相遇。女人说这么多年来自己一直忘不了他,男人说自己一直在等她。跨越了几十年的漫长岁月,两个人终于还是相遇了。  很多人感到遗憾,因为他们错过了这么多,到了耄耋之年才能在一起。但是我觉得
期刊
去年秋天我从东部回来的时候,我觉得我希望全世界的人都穿上军装,并且永远在道德上保持一种立正姿势;我不再要参与放浪形骸的游乐,也不再要偶尔窥见人内心深处的荣幸了。唯有盖茨比——就是把名字赋予本书的那个人——除外,不属于我这种反应的范围——盖茨比,他代表我所真心鄙夷的一切。假如人的品格是一系列连续不断的成功的姿态,那么这个人身上就有一种瑰丽的异彩,他对于人生的希望具有一种高度的敏感,类似一台能够记录万
期刊
当我们只剩下虚无  唯有沉默的太阳够好  森棒的静寂  是无声的声音  微风足够讧人微笑  傍晚是某个正在遗忘的人  树叶模糊的影子  更甚于晃动的树枝  希望不断诉说  像某人在轻唱  森林静默不语  它一直在发声  荐诗/老汉  如果只剩下虚无。  黄昏会漫过一整条街道,树叶笑得前仰后翻,湖泊静默地望着你。时间兜在云际,繁星总是眨眼,海浪偶尔叹气。  如果我们剩下的不只是虚无。  那么和此时此
期刊
颜陌:欢迎大家参加这期访谈,我们这次的主题是“遗憾”。遗憾通常是指由无法控制的或无力补救的情况所引起的后悔。人的一生犹如在大海中航行,有海阔天青,也有滔天大浪。那些雪白的浪花是没有达到目的地的海水,因而会发出遗憾的叹息。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叹息?现在想起来又是怎样的感受?  吴思琪:我最近看了一部台剧,叫《一把青》。我个人认为这不是一部普通的电视剧,而是一部历史剧,一部演绎了战争年代生命的悲苦
期刊
每次逃禹  都包含某些艺术,  某些虚张声势,至少  育杀些令人费解的  人体和金属的  相互转换也就是说  当它们混合的时候  铁链并不需要完全  解开。在每次混合  的最后他必须重新  挞纯自己。而这个不断  重复的过程中最固难的  部分是:打破束缚之后  更回原先的那个胡迪尼。  荐诗/光绪  在开始看的时候,我并没有觉得这首诗有特别打动我的地方。但是在第二次打开它的时候,突然领会到它的深意
期刊
我念中学的时候,一直很希望别人能送我一本书,不论什么书都好。洁白纸张上透出油墨的味道,如果扉页上能有赠送的题词,再塑封上,就更好了。因为中学时我很喜欢读书,却无人指引,无人推荐,只能是自己瞎摸索,毫无章法,走了不少弯路,也踩了不少坑。  身边不少朋友都收到过书,来自同学的,来自父母的,都有。我的父母是实用主义者,会问我生日时想收到什么礼物,若我要什么,他们会给我买,但并不会包装好,甚至预先藏好给我
期刊
土坯墙倒下,一声叹息  让一位老人久立不走  这倒下的是他的  太多记忆,也是恋恋不舍  他的皱纹里已刻着  眼前的倒下  以及这房屋内外的  唠叨不休的穷困岁月  倒下的墙土的烟尘  散发在他周围  他俯下身  抓了一把墙土看了又看  他望了望天空  望了望四野  转过身去,扛着铮亮的铁锹  向青枝绿叶的山上走去  特邀点评|王士强  这首诗一开始便将人带入颇具张力的情境。土坯墙倒了,人老了,一
期刊
“果然,一小时以后,我在市集广场边上的那家旅馆的小餐厅里刚吃完午饭,一个不太年轻的老姑娘走了进来。她的衣着十分朴素,一进来就举目四下里找人。我向她走去,进行自我介绍,并且告诉她,我已准备就绪,可以马上跟她一起去看藏画。可是她的脸刷的一下子涨得通红,像她母亲一样,表现出慌乱和尴尬的神气。她问我能不能先跟我说几句话。我立刻发现,她有为难之处。每当她鼓鼓勇气,想要说话的时候,这片局促不安、飘忽不定的红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