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

来源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m1230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秋天我从东部回来的时候,我觉得我希望全世界的人都穿上军装,并且永远在道德上保持一种立正姿势;我不再要参与放浪形骸的游乐,也不再要偶尔窥见人内心深处的荣幸了。唯有盖茨比——就是把名字赋予本书的那个人——除外,不属于我这种反应的范围——盖茨比,他代表我所真心鄙夷的一切。假如人的品格是一系列连续不断的成功的姿态,那么这个人身上就有一种瑰丽的异彩,他对于人生的希望具有一种高度的敏感,类似一台能够记录万里以外的地震的错综复杂的仪器。这种敏感和通常美其名曰“创造性气质”的那种软绵绵的感受性毫不相干——它是一种异乎寻常的永葆希望的天赋,一种富于浪漫色彩的敏捷,这是我在别人身上从未发现过的,也是我今后不大可能会再发现的。不——盖茨比本人到头来倒是无可厚非的;使我对人们短暂的悲哀和片刻的欢欣暂时丧失兴趣的,却是那些吞噬盖茨比心灵的东西,是在他的幻梦消逝后跟踪而来的恶浊的灰尘。
  一路上,小旅馆房顶上和路边汽油站门前已经是一片盛夏景象,鲜红的加油机一台台蹲在电灯光圈里。我回到我在西卵的住处,把车停在小车棚之后,在院子里一架闲置的刈草机上坐了一会儿。风已经停了,眼前是一片嘈杂、明亮的夜景,有鸟雀在树上拍翅膀的声音,还有大地的风箱使青蛙鼓足了气力发出的连续不断的风琴声。一只猫的侧影在月光中慢慢地移动,我掉过头去看它的时候,发觉我不是一个人——五十英尺之外一个人已经从我邻居的大厦的阴影里走了出来,现在两手插在口袋里站在那里仰望银白的星光。从他那悠闲的动作和他那两脚稳踏在草坪上的姿态可以看出这就是盖茨比先生本人,出来确定一下我们本地的天空哪一片是属于他的。
  我打定了主意要招呼他。贝克小姐在吃饭时提到过他,那也可以算作介绍了。但我并没招呼他,因为他突然做了个动作,好像表示他满足于独自待着——他朝着幽暗的海水把两只胳膊伸了出去,那样子真古怪,并且尽管我离他很远,我可以发誓他正在发抖。我也情不自禁地朝海上望去——什么都看不出来,除了一盏绿灯,又小又远,也许是一座码头的尽头。等我回头再去看盖茨比时,他已经不见了,于是我又独自待在不平静的黑夜里。
  整个夏天的夜晚都有音乐声从我邻居家传过来。在他蔚蓝的花园里,男男女女像飞蛾一般在笑语、香槟和繁星中间来来往往。下午涨潮的时候,我看着他的客人從他的木筏的跳台上跳水,或是躺在他私人海滩的热沙上晒太阳,同时他的两艘小汽艇破浪前进,拖着滑水板驶过翻腾的浪花。每逢周末,他的罗尔斯·罗伊斯轿车就成了公共汽车,从早晨九点到深更半夜往来城里接送客人,同时他的旅行车也像一只轻捷的黄硬壳虫那样去火车站接所有的班车。每星期一,八个仆人,包括一个临时园丁,整整苦干一天,用许多拖把、板刷、榔头、修枝剪来收拾前一晚的残局。
  每星期五,五箱橙子和柠檬从纽约一家水果行送到;每星期一,这些橙子和柠檬变成一座半拉半拉的果皮堆成的小金字塔从他的后门运出去。他厨房里有一架榨果汁机,半小时之内可以榨两百只橙子,只要男管家用大拇指把一个按钮按两百次就行了。
  至少每两周一次,大批包办筵席的人从城里下来,带来好几百英尺帆布帐篷和无数的彩色电灯,足以把盖茨比巨大的花园布置得像一棵圣诞树。自助餐桌上各色冷盘琳琅满目,一只只五香火腿周围摆满了五花八门的色拉、烤得金黄的乳猪和火鸡。大厅里面,设起了一个装着一根真的铜杆的酒吧,备有各种杜松子酒和烈性酒,还有各种早已罕见的甘露酒,大多数女客年纪太轻,根本分不清哪个是哪个。
  七点以前乐队到达,决不是什么五人小乐队,而是配备齐全的整班人马,双簧管、长号、萨克斯管、大小提琴、短号、短笛、高低音铜鼓,应有尽有。游泳的客人最后一批已经从海滩上进来,现在正在楼上换衣服。纽约来的轿车五辆一排停在车道上,同时所有的厅堂、客室、阳台已经都是五彩缤纷,女客们的发型争奇斗妍,披的纱巾是卡斯蒂尔人做梦也想不到的。酒吧那边生意兴隆,同时一盘盘鸡尾酒传送到外面花园里的每个角落,到后来整个空气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充满了脱口而出、转眼就忘的打趣和介绍,充满了彼此始终不知姓名的太太们之间亲热无比的会见。
  大地蹒跚着离开太阳,电灯显得更亮,此刻乐队正在奏黄色鸡尾酒会音乐,于是大合唱般的人声又提高了一个音调。笑声每时每刻都变得越来越容易,毫无节制地倾泻出来,只要一句笑话就会引起哄然大笑。人群的变化越来越快,忽而随着新来的客人而增大,忽而分散后又立即重新组合。已经有一些人在东飘西荡——脸皮厚的年轻姑娘在比较稳定的人群中间钻进钻出,一会儿在片刻的欢腾中成为一群人注意的中心,一会儿又得意洋洋在不断变化的灯光下穿过变幻不定的面孔、声音和色彩扬长而去。
  忽然间,这些吉卜赛人式的姑娘中有一个,满身珠光宝气,一伸手就抓来一杯鸡尾酒,一口干下去壮壮胆子,然后手舞足蹈,一个人跳到篷布舞池中间去表演。片刻的寂静,乐队指挥殷勤地为她改变了拍子,随后突然响起了一阵叽叽喳喳的说话声,因为有谣言传开,说她是速演剧团的吉尔德·格雷的替角。晚会正式开始了。
  我相信那天晚上我第一次到盖茨比家去时,我是少数几个真正接到请帖的客人之一。人们并不是邀请来的——他们是自己来的。他们坐上汽车,车子把他们送到长岛,后来也不知怎么地他们总是出现在盖茨比的门口。一到之后总会有什么认识盖茨比的人给他们介绍一下,从此他们的言谈行事就像在娱乐场所一样了。有时候他们从来到走根本没见过盖茨比,他们怀着一片至诚前来赴会,这一点就可以算一张入场券了。
  我确实是受到邀请的。那个星期六一清早,一个身穿蓝绿色制服的司机穿过我的草地,为他主人送来一封措词非常客气的请柬,上面写道:如蒙我光临当晚他的“小小聚会”,盖茨比当感到不胜荣幸。他已经看到我几次,并且早就打算造访,但由于种种特殊原因未能如愿——杰伊·盖茨比签名,笔迹很神气。
  晚上七点一过,我身穿一套白法兰绒便装走过去到他的草坪上,很不自在地在一群群我不认识的人中间晃来晃去——虽然偶尔也有一个我在区间火车上见过的面孔。我马上注意到客人中夹着不少年轻的英国人:个个衣着整齐,个个面有饥色,个个都在低声下气地跟殷实的美国人谈话。我敢说他们都在推销什么——或是债券,或是保险,或是汽车。他们最起码都揪心地意识到,近在眼前就有唾手可得的钱,并且相信,只要几句话说得投机,钱就到手了。   我一到之后就设法去找主人,可是问了两三个人他在哪里,他们都大为惊异地瞪着我,同时矢口否认知道他的行踪,我只好悄悄地向供应鸡尾酒的桌子溜过去——整个花园里只有这个地方,一个单身汉可以留连一下而不显得无聊和孤独。
  汽车喇叭的尖声怪叫达到了高潮,于是我掉转身,穿过草地回家。我回头望了一眼。一轮明月正照在盖茨比别墅的上面,使夜色跟先前一样美好;明月依旧,而欢声笑语已经从仍然光辉灿烂的花园里消失了。一股突然的空虚此刻好像从那些窗户和巨大的门里流出来,使主人的形象处于完全的孤立之中,他这时站在阳台上,举起一只手做出正式的告别姿势。
  大部分时间我都在工作。每天清早太阳把我的影子投向西边时,我沿着纽约南部摩天大楼之间的白色裂口匆匆走向正诚信托公司。我跟其他的办事员和年轻的债券推销员混得很熟,和他们一起在阴暗拥挤的饭馆里吃午饭,吃点小猪肉香肠加土豆泥,喝杯咖啡。我甚至和一个姑娘发生过短期的关系,她住在泽西城,在会计处工作。可是她哥哥开始给我眼色看,因此她七月里出去度假的时候,我就让这事悄悄地吹了。
  我一般在耶鲁俱乐部吃晚饭——不知为了什么缘故这是我一天中最凄凉的事情——饭后我上楼到图书室去认真学习各种投资和证券知识一个钟头。同学会里往往有几个爱玩爱闹的人光临,但他们从来不进图书室,所以那里倒是个做工作的好地方。在那以后,如果天气宜人,我就沿着麦迪逊路溜达,经过那座古老的默里山饭店,再穿过三十三号街走到宾夕法尼亚车站。
  我开始喜欢纽约了,喜欢夜晚那种奔放冒险的情调,喜欢那川流不息的男男女女和往来车辆给应接不暇的眼睛带来的满足。我喜欢在五号路上溜达,从人群中挑出风流的女人,幻想几分钟之内我就要进入她们的生活,而永远也不会有人知道或者非难这件事。有时,在我脑海里,我跟着她们走到神秘的街道拐角上她们所住的公寓,到了门口她们回眸一笑,然后走进一扇门消失在温暖的黑暗之中。在大都市迷人的黄昏时刻,我有时感到一种难以排遣的寂寞,同时也觉得别人有同感——那些在橱窗面前踯躅的穷困的青年小职员,等到了时候独个儿上小饭馆去吃一顿晚饭——黄昏中的青年小职员,虚度着夜晚和生活中最令人陶醉的时光。
  有时晚上八点钟,四十几号街那一带阴暗的街巷挤满了出租汽车,五辆一排,热闹非凡,都是前往戏院区的,这时我心中就感到一種无名的怅惘。出租汽车在路口暂停的时候,车里边的人身子偎在一起,说话的声音传了出来,听不见的笑话引起了欢笑,点燃的香烟在里面造成一个个模糊的光圈。幻想着我也在匆匆赶去寻欢作乐,分享他们内心的激动,于是我暗自为他们祝福。
  我们慢慢地走下了台阶。
  “我想黛西也会打电话来的。”他神色不安地看着我,仿佛他希望我证实他的话。
  “我猜想她会的。”
  “那么,再见吧。”
  我们握握手,然后我就走开。在我快走到树篱之前,我想起了一件事,于是又掉转身来。
  “他们是一帮混蛋,”我隔着草坪喊道,“他们那一大帮子都放在一堆还比不上你。”
  我后来一直很高兴我说了那句话。那是我对他说过的唯一的好话,因为我是彻头彻尾不赞成他的。他起先有礼貌地点点头,随后他脸上露出了那种喜洋洋的、会心的微笑,仿佛我们俩在这件事上早已进行了疯狂的勾结。他那套华丽的粉红色衣服衬托在白色的台阶上构成一片鲜艳的色彩,于是我联想起三个月前我初次来他的古色古香的别墅的那个晚上。当时他的草坪和汽车道上挤满了那些猜测他的罪愆的人们的面孔——而他站在台阶上,藏起他那永不腐蚀的梦,向他们挥手告别。
  我感谢了他的殷勤招待。我们总是为这向他道谢——我和其他的人。
  “再见,”我喊道,“谢谢你的早饭,盖茨比。”
  即使东部最令我兴奋的时候,即使我最敏锐地感觉到比之俄亥俄河那边的那些枯燥无味、乱七八糟的城镇,那些只有儿童和老人可幸免于无止无休的闲话的城镇,东部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即使在那种时候,我也总觉得东部有畸形的地方。尤其西卵仍然出现在我做的比较荒唐的梦里。在我的梦中,这个小镇就像埃尔·格列柯画的一幅夜景:上百所房屋,既平常又怪诞,蹲伏在阴沉沉的天空和黯淡无光的月亮之下。在前景里有四个板着面孔、身穿大礼服的男人沿人行道走着,抬着一副担架,上面躺着一个喝醉酒的女人,身上穿着一件白色的晚礼服。她一只手耷拉在一边,闪耀着珠宝的寒光。那几个人郑重其事地转身走进一所房子——走错了地方。但是没人知道这个女人的姓名,也没有人关心。
  盖茨比死后,东部在我心目中就是这样鬼影幢幢,面目全非到超过了我眼睛矫正的能力,因此等到烧枯叶的蓝烟弥漫空中,寒风把晾在绳上的湿衣服吹得邦邦硬的时候,我就决定回家来了。
  我离开的时候,盖茨比的房子还是空着——他草坪上的草长得跟我的一样高了。镇上有一个出租汽车司机载了客人经过大门口没有一次不把车子停一下,用手向里面指指点点。也许出事的那天夜里开车送黛西和盖茨比到东卵的就是他,也许他已经编造了一个别出心裁的故事。我不要听他讲,因此我下火车时总躲开他。
  每星期六晚上我都在纽约度过,因为盖茨比那些灯火辉煌、光彩炫目的宴会我记忆犹新,我仍然可以听到微弱的音乐和欢笑的声音不断地从他园子里飘过来,还有一辆辆汽车在他的车道上开来开去。有一晚我确实听见那儿真有一辆汽车,看见车灯照在门口台阶上,但是我并没去调查。大概是最后的一位客人,刚从天涯海角归来,还不知道宴会早已收场了。
  在最后那个晚上,箱子已经装好,车子也卖给了杂货店老板,我走过去再看一眼那座庞大而杂乱的、意味着失败的房子。白大理石台阶上有哪个男孩用砖头涂了一个脏字眼儿,映在月光里分外触目,于是我把它擦了,在石头上把鞋子刮得沙沙作响。后来我又溜达到海边,仰天躺在沙滩上。
  那些海滨大别墅现在大多已经关闭了,四周几乎没有灯火,除了海湾上一只渡船的幽暗、移动的灯光。当明月上升的时候,那些微不足道的房屋慢慢消逝,直到我逐渐意识到当年为荷兰水手的眼睛放出异彩的这个古岛——新世界的一片清新碧绿的地方。它那些消失了的树木,那些为盖茨比的别墅让路而被砍伐的树木,曾经一度迎风飘拂,低声响应人类最后的也是最伟大的梦想,在那昙花一现的神妙的瞬间,人面对这个新大陆一定屏息惊异,不由自主地堕入他既不理解也不企求的一种美学的观赏,在历史上最后一次面对着和他感到惊奇的能力相称的奇观。   当我坐在那里缅怀那个古老的、未知的世界时,我也想到了盖茨比第一次认出了黛西的码头尽头的那盏绿灯时所感到的惊奇。他经历了漫长的道路才来到这片蓝色的草坪上,他的梦一定似乎近在眼前,他几乎不可能抓不住的。他不知道那个梦已经丢在他背后了,丢在这个城市那边那一片无垠的混沌之中不知什么地方了,那里共和国的黑黝黝的田野在夜色中向前伸展。
  盖茨比信奉这盏绿灯,这个一年年在我们眼前渐渐远去的极乐的未来。它从前逃脱了我们的追求,不过那没关系——明天我们跑得更快一点,把胳臂伸得更远一点……总有一天……
  于是我们奋力向前划,逆流向上的小舟,不停地倒退,进入过去。
  赏析
  《今声》栏目曾经节选过菲茨杰拉德的一部短篇小说,也即《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原型——《冬天的梦》。如今是时候品味一下《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是作家本人给予厚望的长篇小说,在全球各地享有盛誉,也是非常受欢迎的银幕改编作品。一不小心,最新的同名好莱坞翻拍也是好几年前的事了,但影片中的浮华绚丽让人久久难以忘怀,导演运用饱和度过高的画面对上世纪20年代纽约上流社会的歌舞升平、骄奢淫逸做出了绝佳呈现。回过头阅读原文就会发现,菲茨杰拉德单用纸笔,对纽约长岛的夜夜笙歌和当时都市人沉迷物质、对未来充满幻想的精神状态一样进行了精彩绝伦的勾画。第一人称视角更加帮助作者敏锐地捕捉人心的每一丝细微感受及变化,一方面给予读者们旁观者的视角,来观察盖茨比及其他富人们的生活姿态,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描写主人公尼克的心态变化来折射当时的大环境对被裹挟其中的小人物有怎样的影响。究其本质,这是一个关于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的故事。
  彼时的美国社会刚刚经历了一次世界大战,物产丰富,大量现金流入,经济蓬勃发展,人人都以为仿佛繁荣昌盛会永无止境,那是一个欲望与物质都极度膨胀的年代。本书中的种种因此带上浓厚的象征意味。若是将《了不起的盖茨比》当作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那就太小看它了。蓋茨比是这个时代的缩影,他出身贫寒却坚忍聪慧,坚信自己未来可以成就一番事业。于是他忍辱负重,通过各种手段获得了空前的财富。黛西,作为他的一生所爱,对他而言的意义绝不仅仅是爱情,更是象征了通过后天努力可以跨越阶层的梦想。与黛西的结合是一个佐证,证明了只要勤奋,平凡人也可以得到与古老贵族平起平坐的地位——而本书正是打破这一幻想的致命一锤。盖茨比的梦想、桃金娘的姓名,都不过是黛西夫妇的生活调味剂。若是盖茨比把当年与黛西的风流往事当作一场虚妄的梦,而非仿佛触手可及的梦想,若是社会风气不再鼓动人们追逐财富最大化,或许很多人的结局都会不一样。盖茨比所象征的希望精神以及它的消亡,才是本文中最令人遗憾的一点。那个纸醉金迷的年代终究要过去了。
其他文献
滚烫的爱  导演:中野量太  编剧:中野量太  主演:宫泽理惠/杉咲花//小田切让/松坂桃李  类型:剧情/家庭  语言:日语  上映日期:2016-10-299  片长:125分钟  日本电影中,总是不乏细腻地描写家庭关系的作品,同住一个屋檐下,因为血缘的联系成为家人,在一起生活的点滴中探索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滚烫的爱》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宫泽理惠饰演的双叶是一位母亲,有一个正在读中学的女
期刊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走了人迹更少的一条,因此决定了我迥异的旅途。”  这几句诗来自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所写的《未选择的路》。在诗中,那条未走的路被他在长久的将来叹着气反复念叨着,尽管他并不确认那条路上是否有更好的风景。  在我们熟悉的这个三维空间,遗憾如时光不可逆转地成为既定事实。此刻一旦流逝,未发生的可能性便不会再发生,无论它的结果多美好、多让人憧憬;而亲自走上的路、亲手犯下的错、親
期刊
曾经某个时刻我心里酸酸的,有一种抱有希望后又错过的遗憾。那天我打開手机,微博热搜第一条是一个平凡的女孩“信小呆”,万众瞩目的原因是她抽中了“全球免单大礼包”,成了光芒万丈的锦鲤。无数人在其下留言,希望能够沾上她的运气,在学业事业中一帆风顺。  我不是没有迷茫过。我曾陷入漫长的低谷,我一遍又一遍地质疑自己,面对考试,我想的不是如何考好,而是如何逃避。英国脱欧,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一个又一个重大事件
期刊
去年春节期间,我和爸妈、七岁的弟弟一起去浏阳河风光带游玩。这是阴雨连绵后难得的一个晴天,躺在草地上感受阳光的温暖,十分惬意。穿得有些厚实的弟弟在草坪上蹦蹦跳跳,吵着要我陪他玩传信游戏。受不了他的纠缠,我只好充当信使给草坡另一端的爸爸“送信”。走在草地上,春风吹得太舒服了,我不经意地停在风中,无视了把“信”传回的要求。  弟弟的声音从相隔不远的另一头传来,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信使,快把消息传回来!
期刊
好的文字如同恒星,穿越浩渺的空间与无垠的时间,仍能熠熠发光直至永恒。若你有足够的感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热爱中长篇小说创作,这里将是你发光的舞台——让你的小说如银河星系般铺展,你会被证明是新生的未来之星。  创作谈:  自从写了《戏子》,便觉得自己点开了嘲讽技能,根本收不住,颇有一种凭键盘纵横江湖的错觉。如果说写作源头是生活,目的是内省,嘲讽则是以外人的角度审视自己。不幸又幸,我还有许多其他部分可
期刊
东方的男人对于相貌,总在那些平天下的抱负之后,而梅兰芳不太一样,他很爱惜,也足以令人疯狂。他的姿致,颦笑间星河摇曳。但隔着厚重的时光,红粉骷髅遍地,肉身付一炬,我看到的是梅先生清峻的脊骨,誓死不屈从日本人辱我家国者高昂的头颅。不同于戏台上那个柔情万种的他,我看到的他,卸去妆粉,只要铮铮一根骨。  西方的女人总是艳丽照人的,但要说起风华绝代,肯定避不开奥黛丽·赫本。在那个黑白影视的年代,无数人为之倾
期刊
战疫后方,如“没火神山,不听话胡乱跑,送你去凤栖山”等雷人标语屡现,纵出于好心,却戏谑抗疫汗水,轻视居民生命,激起众议。“雷人”折射“缺位”,为充分发挥民族语言在战疫、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应规范表达,“重启”人文关怀。  “雷人求异”并无实效,也与“平时真诚”不同。自诩亲切的大白话“听话”“乱跑”,以说教姿态拉起沟通隔膜,削弱警示意味。与之相较,“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采用平视视面,以拉家
期刊
蒂姆·波顿,提到这位好莱坞最会说故事的导演,我们最先想到的可能是他和约翰尼·德普的组合。他们曾搭档拍摄过《剪刀手爱德华》(1990)、《查理和巧克力工厂》(2005)、《理发师陶德》(2007)、《爱丽丝梦游仙境》(2010)等8部影片。  就像上述电影一样,不管主角是小孩还是大人,蒂姆·波顿总是用奇幻、怪诞的方式讲述普通人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不普通”。什么是正常和怪异,什么是真实和虚拟,似乎是他
期刊
三月的城市春寒料峭,这只有还在冒芽吐蕊的树与花知道,人们大多是不知道的。至少这条街上的每一家火锅店里吃得满头大汗、面红耳赤的人不知道。晚上九点,天乌蒙蒙的。我坐在店前的台阶上看夜宵摊的老板耍手艺。他把锅抬起来,火苗便腾地往上蹿。我坐在台阶上眯着眼睛看那火舌,嫩白的月亮好像正在它头顶上,二者一红一白,颜色还挺搭配。  我从火锅宴上溜出来,在这坐了已经有十五分钟了。  上一次同学聚会结束,有人悄悄向班
期刊
很久前看过一个故事。一对年轻男女在列车上相遇,相谈甚欢,瞬间爱上了彼此,可是直到分别的那一刻他们都没有说出来。后来他们各自成家,生儿育女,被岁月蹉跎出了满头白发。再后来,他们丧偶,恢复了单身。在行驶的列车上,他们再次相遇。女人说这么多年来自己一直忘不了他,男人说自己一直在等她。跨越了几十年的漫长岁月,两个人终于还是相遇了。  很多人感到遗憾,因为他们错过了这么多,到了耄耋之年才能在一起。但是我觉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