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坯墙

来源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332904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坯墙倒下,一声叹息
  让一位老人久立不走
  这倒下的是他的
  太多记忆,也是恋恋不舍
  他的皱纹里已刻着
  眼前的倒下
  以及这房屋内外的
  唠叨不休的穷困岁月
  倒下的墙土的烟尘
  散发在他周围
  他俯下身
  抓了一把墙土看了又看
  他望了望天空
  望了望四野
  转过身去,扛着铮亮的铁锹
  向青枝绿叶的山上走去
  特邀点评|王士强
  这首诗一开始便将人带入颇具张力的情境。土坯墙倒了,人老了,一种生活结束了,与之关联的记忆和穷困岁月也已消失,这是时间本身的力量,是自然规律,是万古愁。从历史角度来看,土坯墙之倒塌是必然的,人之老去也是必然的,不管怎样恋恋不舍,终究无法停止或逆转这一过程,最终只能是一声叹息,归于静寂。巨量的人生内容,一生的起伏和酸甜苦辣,镌刻在皱纹之中,言简而意丰。土坯墙的倒塌对于苍苍老者而言已算不得什么大事,可以坦然面对:“倒下的墙土的烟尘/散发在他周围/他俯下身/抓了一把墙土看了又看。”重点在此后:“他望了望天空/望了望四野/转过身去,扛着铮亮的铁锹/向青枝绿叶的山上走去。”铮亮的铁锹或指其崭新,或指其被经常使用,而青枝绿叶无疑是生命活力的象征,两者都显示出生命的更多可能性。
  严格意义上,每个人从出生开始便在走向死亡的途中。面对生与死,有着不同的人生态度和选择。能够做到向死而生的人,无疑是理解、洞察了生命真谛的人,这首诗所写,正是这样的向死而生。
  王士强,1979年生,山东临沂人,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当代诗歌研究与评论。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博士后,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出版有《烛火与星光》《消费时代的诗意与自由——新世纪诗歌勘察》等,曾获“中国当代诗歌奖”批评奖、“澄迈·诗探索奖”理论批评奖等。
  陈咏华,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出版有《陈咏华文集》,出版诗集五部,获中国作协颁发的庄重文文学奖等。辞条辑入《新中國文学词典》《中国新诗大词典》等。
其他文献
东方的男人对于相貌,总在那些平天下的抱负之后,而梅兰芳不太一样,他很爱惜,也足以令人疯狂。他的姿致,颦笑间星河摇曳。但隔着厚重的时光,红粉骷髅遍地,肉身付一炬,我看到的是梅先生清峻的脊骨,誓死不屈从日本人辱我家国者高昂的头颅。不同于戏台上那个柔情万种的他,我看到的他,卸去妆粉,只要铮铮一根骨。  西方的女人总是艳丽照人的,但要说起风华绝代,肯定避不开奥黛丽·赫本。在那个黑白影视的年代,无数人为之倾
期刊
战疫后方,如“没火神山,不听话胡乱跑,送你去凤栖山”等雷人标语屡现,纵出于好心,却戏谑抗疫汗水,轻视居民生命,激起众议。“雷人”折射“缺位”,为充分发挥民族语言在战疫、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应规范表达,“重启”人文关怀。  “雷人求异”并无实效,也与“平时真诚”不同。自诩亲切的大白话“听话”“乱跑”,以说教姿态拉起沟通隔膜,削弱警示意味。与之相较,“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采用平视视面,以拉家
期刊
蒂姆·波顿,提到这位好莱坞最会说故事的导演,我们最先想到的可能是他和约翰尼·德普的组合。他们曾搭档拍摄过《剪刀手爱德华》(1990)、《查理和巧克力工厂》(2005)、《理发师陶德》(2007)、《爱丽丝梦游仙境》(2010)等8部影片。  就像上述电影一样,不管主角是小孩还是大人,蒂姆·波顿总是用奇幻、怪诞的方式讲述普通人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不普通”。什么是正常和怪异,什么是真实和虚拟,似乎是他
期刊
三月的城市春寒料峭,这只有还在冒芽吐蕊的树与花知道,人们大多是不知道的。至少这条街上的每一家火锅店里吃得满头大汗、面红耳赤的人不知道。晚上九点,天乌蒙蒙的。我坐在店前的台阶上看夜宵摊的老板耍手艺。他把锅抬起来,火苗便腾地往上蹿。我坐在台阶上眯着眼睛看那火舌,嫩白的月亮好像正在它头顶上,二者一红一白,颜色还挺搭配。  我从火锅宴上溜出来,在这坐了已经有十五分钟了。  上一次同学聚会结束,有人悄悄向班
期刊
很久前看过一个故事。一对年轻男女在列车上相遇,相谈甚欢,瞬间爱上了彼此,可是直到分别的那一刻他们都没有说出来。后来他们各自成家,生儿育女,被岁月蹉跎出了满头白发。再后来,他们丧偶,恢复了单身。在行驶的列车上,他们再次相遇。女人说这么多年来自己一直忘不了他,男人说自己一直在等她。跨越了几十年的漫长岁月,两个人终于还是相遇了。  很多人感到遗憾,因为他们错过了这么多,到了耄耋之年才能在一起。但是我觉得
期刊
去年秋天我从东部回来的时候,我觉得我希望全世界的人都穿上军装,并且永远在道德上保持一种立正姿势;我不再要参与放浪形骸的游乐,也不再要偶尔窥见人内心深处的荣幸了。唯有盖茨比——就是把名字赋予本书的那个人——除外,不属于我这种反应的范围——盖茨比,他代表我所真心鄙夷的一切。假如人的品格是一系列连续不断的成功的姿态,那么这个人身上就有一种瑰丽的异彩,他对于人生的希望具有一种高度的敏感,类似一台能够记录万
期刊
当我们只剩下虚无  唯有沉默的太阳够好  森棒的静寂  是无声的声音  微风足够讧人微笑  傍晚是某个正在遗忘的人  树叶模糊的影子  更甚于晃动的树枝  希望不断诉说  像某人在轻唱  森林静默不语  它一直在发声  荐诗/老汉  如果只剩下虚无。  黄昏会漫过一整条街道,树叶笑得前仰后翻,湖泊静默地望着你。时间兜在云际,繁星总是眨眼,海浪偶尔叹气。  如果我们剩下的不只是虚无。  那么和此时此
期刊
颜陌:欢迎大家参加这期访谈,我们这次的主题是“遗憾”。遗憾通常是指由无法控制的或无力补救的情况所引起的后悔。人的一生犹如在大海中航行,有海阔天青,也有滔天大浪。那些雪白的浪花是没有达到目的地的海水,因而会发出遗憾的叹息。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叹息?现在想起来又是怎样的感受?  吴思琪:我最近看了一部台剧,叫《一把青》。我个人认为这不是一部普通的电视剧,而是一部历史剧,一部演绎了战争年代生命的悲苦
期刊
每次逃禹  都包含某些艺术,  某些虚张声势,至少  育杀些令人费解的  人体和金属的  相互转换也就是说  当它们混合的时候  铁链并不需要完全  解开。在每次混合  的最后他必须重新  挞纯自己。而这个不断  重复的过程中最固难的  部分是:打破束缚之后  更回原先的那个胡迪尼。  荐诗/光绪  在开始看的时候,我并没有觉得这首诗有特别打动我的地方。但是在第二次打开它的时候,突然领会到它的深意
期刊
我念中学的时候,一直很希望别人能送我一本书,不论什么书都好。洁白纸张上透出油墨的味道,如果扉页上能有赠送的题词,再塑封上,就更好了。因为中学时我很喜欢读书,却无人指引,无人推荐,只能是自己瞎摸索,毫无章法,走了不少弯路,也踩了不少坑。  身边不少朋友都收到过书,来自同学的,来自父母的,都有。我的父母是实用主义者,会问我生日时想收到什么礼物,若我要什么,他们会给我买,但并不会包装好,甚至预先藏好给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