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置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323656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是学习过程中最大的动力,兴趣持续时间的长短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问题情境的设置则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问题情境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在数学课的教授过程中,教学问题的引导、问题的解析到问题的拓展,问题情境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将从问题情境概念、问题情境设置方式、问题情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三个方面入手,以期对高中数学的教授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授 问题情境设置
  数学的很多知识偏重于概念和理论,显得枯燥,学生在心理上不乐于接受。许多数学老师想尽办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问题情境的设置则从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教师对此种问题的解决,进而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充满兴趣。
  1问题情境设置的要求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情境不能随意而为,问题情境的设置要有讲究,并不是随意一个问题都能让学生仔细思考。设置问题情境时,教师要注重提高问题情境的深度,然后仔细分析要学的知识和学生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有什么具体联系,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设置学生能够回答出来但是又稍加大难度的问题,提出的问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1问题要能够反映出教学的本质
  进行问题设置时,问题要能够反映到根本,体现现在所学知识的本质特点。如果不这样设置问题的话,不仅达不到把学生引向教学任务的效果,还有可能起到反面的效果。因此,设置问题时要格外注意。
  1.2设置问题目的要明确
  所谓的目的明确主要是指设置问题不能偏离主题,要和现阶段的教学目标相符合,和现阶段的教学任务相一致,能够实现本次教学的目的。设置问题明确,学生在课堂上会集中注意力,认真听取老师所讲的内容,加上老师本身的引导,讲课难易适中,学生就会很快掌握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的质量。
  1.3设置问题要注意连贯性
  设置问题时要注意和课本相结合,根据课本中教学知识的安排,选择适当的数学方法,使问题能够循序渐进、逐步深化。设置问题的先后顺序要有讲究,一般而言,第一个问题比较基础,它要贯穿整个的教学过程,能够引起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以后的问题都要为教学任务服务,随着问题的逐步深化,学生能够按照老师的思路掌握课堂新知识。
  2问题情境设置方式
  现代社会办事讲求高效率,教学也不例外。以最有效的方式使结果趋于完善,即事半功倍,问题情境设置良好的方式将有助于教学课程的改善,收到良好的效果。
  2.1利用实例展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不像语文那样有优美的意境、生动的语句吸引人,数学教课过程要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需要老师的努力。老师在教课时可以适当的引用生活实例,将学生学习过程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增加生动性与趣味性,学生学习起来也便于接受。以教授概率为例,学生在学习概率时可能觉得计算方式过于抽象,老师就可以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如投掷硬币,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对生活中常见事例的理解,还加强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领悟。
  2.2利用矛盾分析法设置问题情境
  老师先给出学生常见问题的错误分析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此种方法的矛盾所在,从而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此种分析方法的优势在于,学生处于矛盾问题的分析状态中,思维比较活跃,易于激发学生的求知心理。弊端在于,学生接受解决方法时有先入为主的习惯,建议老师在应用此种方法时应慎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2.3引入故事调动课堂气氛
  枯燥的数学知识如果加入故事性元素,想必也会有利于课堂气氛的调动。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印象是单调的概念简述和理性的逻辑分析,故事的讲述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学习等比数列时,引入西塔和国王下象棋以麦子兑现的故事,得出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公式。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史,同时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利用数学中的故事、名人轶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4利用实验性教学方法设置问题情境
  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的理论讲解没有实践的融入,学生学到的知识是呆板的、僵化的。相反,实践的引入将会大大加深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以学习一组数的平均值为例,学生学习了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老师可以让学生计算班里同学的平均身高或者家
  庭成员的平均身高,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学生自身也会有成就感。此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体现对学生自身素质的强化。
  3问题情境设置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3.1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追求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对未知的事物是充满好奇心的,一旦有新事物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就会花费很大的精力去追求、探寻想知而未知的事物。老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情境,引领他们寻求新问题的解决方法。老师利用学生的求知心理设置问题情境时,需要注意的是,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求知欲望强烈,但是对事物的逻辑分析能力有所欠缺,因此老师设置问题时需浅显易懂,不易过于深奥。
  3.2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高楼大厦的建立、银行以及简单的日常生活结算都离不开数学。老师把抽象的数学理论计算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简单的数学知识就变成活生生的例子,学生理解起来也相对简单。开门时试用钥匙以达到正确开门的目的就包含着数学中概率的计算,学习知识与生活实际准确结合,提高学生理论应用实际的能力。
  3.3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视角
  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方式时,倾向于用固定的思维模式去解决问题。然而,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老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视角,以此观念去引领学生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更新学生观念,自然而然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4结语
  问题情境设置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要求老师在新课改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自主性学习,把问题情境设置的优势切实发挥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赖荣华.浅析在高中数学中问题情境创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1(5).
  [2]林进中.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1).
其他文献
每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教材是德育的载体,发挥学科教学主渠道的作用,不断渗透德育内容,以汇成一股持久的德育合力,从而适应素质教育的育人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
【摘 要】逻辑推理是严谨的科学的推理,也是学生通过学习逐渐培养的重要能力。本文从严谨的角度探讨一类常见的逻辑问题的合理性,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逻辑联结词、逻辑或、逻辑且、真值表  在高中课本和各种不同的教学参考书上都出现过“利用逻辑联结词构造新命题并判断真假”的题型,对此,有些学生作出不同的结论,并且争论不休。一些初接触逻辑教学的老师也不能很好的解惑。基于这个原因,我们从问题的出题意图
【摘 要】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重点加强数学教学的过程,要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参与数学教学,在实际的环境中学习数学,并得到经验。它抛弃了传统数学教学方式的重知识,轻应用,重死记,轻培养能力的弊端,重视丰富学生的数学生活和体验,把数学问题和生活经验和实际问题结合。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出教学的本质,并充分关注学生的体验能力,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感情,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到数学的价值,实现体验式教学的
有区别地设计教学环节和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别学生实施学习指导,不仅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教法、布置作业,还因材施“助”,因材施“改”,因材施“考”,因材施“分”,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感受成功;享受快乐,从而达到总体教学目标。  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在课堂教学及课后辅导中对学生合理分层  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
本文介绍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推进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化工作的经验和体会.
课堂交流是围绕一个主题或要求进行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语言表述,在内容上有个体的独特性,真正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感受。比应答更具思维强度。数学课堂交流的重点是数学思想、方法的交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对学生往往会有很大的启发。萧伯纳曾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相互交换苹果,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然而,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思想,那我们将同时拥有两种思想。”  交流是
特殊教育数学与普通初中教学具有共同性,但由于我们面对的群体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有其独特的教学规律,要注意关注这个群体的特殊性,注意挖掘其自身的潜力。通过多年的工作、教学,深深体会到特殊儿童有别于一般儿童者,在学习或适应上有特殊的困难或特殊的需要。在教育上,我们必需充分发挥特殊儿童的健全部分;对于缺陷部分,就需施以补救教学。陶行知曾说过,“教师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深深的明
利用BP神经网络动态系统对一类非线性时变系统的状态进行了估计。利用神经网络的“学习-遗忘”特性,提出了非线性时变系统的自适应状态观测器,对其结构及特性进行了讨论。仿真结果
进入新世纪以来的中国证券市场 ,在各个层面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从高管层的人事变动到一道道严管令牌的发出 ;从“核准制”为先的市场化进程到国有股减持方案的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