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技能大赛选手选拔途径探析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yi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技能大赛选手的选拔已成为各职业学校探索的热点,本文通过对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近几年技能大赛现状分析,提出职业学校技能大赛选手选拔和培养的途径,并为提高全校学生整体技能水平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技能大赛 选拔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Skills Competition player selection has become a hot spot to explore in various vocational schools, the paper Nanjing engineering vocational school skills competi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status quo analysis, vocational school skills competition route selection and training of athletes and to improve the overall skill level of all students provide appropriate solutions.
  Key words skill competition; selection; training
  1 技能大赛选手选拔的现状分析
  1.1 国内技能大赛选手选拔现状
  目前各职业学校及专业教师纷纷从实践和理论层面对技能大赛选手选拔进行了探讨,如:吴旭乾等在《高职职业技能培训与技能大赛有效结合模式探讨》中提出以职业技能培训考核结果为依据,选拔技能竞赛选手;吕霞等在《职业技能大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提出以任课教师推荐选拔选手;胡延华在《构建经管类专业职业技能大赛选手选拔培训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中提出学生协会、社团、任课教师推荐选拔选手等。但如何建立合适的选拔机制,体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还需进行深入探讨,以便提高选手选拔的效率并提高全体学生技能水平。
  1.2 我校技能大赛选手选拔现状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校积极开展技能大赛选手选拔方面的思考,如在单片机技能大赛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强的选手可以缩短培训周期,同时能对其中程序设计进行相应优化,从而有效增加选手获得优良成绩的几率;另外在文科类职业技能大赛导游项目的比赛中,一名普通话标准、才艺出众的选手一般会成为该项目的优选对象。针对不同的项目,不同的教练探索了一些方法,目前主要为校内竞赛、任课过程挖掘两种方式,其中两种方式的出发点很好,但由于职业学校学生自身的特点,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依然不高,很多参赛选手从最初的热情似火到后来的冷若冰霜,往往出现技能大赛选手选拔难、教育难、吃苦意识不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也导致技能培训覆盖面不广,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与技能大赛的初衷有出入。
  2 技能大赛选手选拔途径探析
  技能参赛选手的选拔关系到学生能否从市赛突围、省赛夺牌,关系到社会对学校的教育产品的认可。在上述國内及我校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目前各职业学校在技能大赛选手选拔上可以采取“三培二推三赛”选拔机制。
  2.1 宣传发动及技能选手初选阶段
  在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时间安排流程中,从12月的市级比赛到3月份的省级比赛再到5月份的国赛,时间对每个参赛学校、参赛选手都很紧凑,留给各个学校选手选拔的时间基本为6月~11月,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选拔出优秀的选手,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在校内营造技能竞赛的氛围,此阶段主要宣传技能获奖选手的学习深造、就业情况,组织上一年获奖选手现身说法,并通过主题德育班会宣传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在加强宣传的同时进行第一轮选手的报名工作,在初选阶段通过总结我校的经验及相应思考,笔者认为采用导师推荐、任课教师推荐、班主任推荐、学生自我推荐、协会推荐及班级间技能考核获胜选手6种推荐方式进行。其中在导师推荐上,主要是在学生入校第一年学习后,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技能指导教师选择,并由被选择的指导教师负责该生后4年的技能学习辅导工作,由于导师制的推行,学生更加明确今后技能要求与自身的技能短板,同时导师在推荐技能大赛选手上更加有针对性。在6种方式中,我校为提高全体学生技能水平定期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技能比赛,以及对学生进行随机技能抽测,通过班级比赛及技能抽测能及时发现学生中技能爱好者、技能水平拔尖者、技能水平欠缺者,从而有利于选优补缺,提高选拔的效率并提高学校学生整体技能(下转第46页)(上接第17页)水平。
  2.2 培训—竞技—培训阶段
  在此阶段,因各种方式推荐的选手对技能大赛相关知识点了解不一致,所以先对初选出的选手进行学习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以技能大赛基础知识为切入点,培训时间为3天左右。通过对初选选手的培训及过程性考核,可以在短暂时间内考查选手的学习能力、团结合作能力、抗压能力等。在经过初次培训后,组织校内各类项目技能竞赛,如我校一般选择在5月开展校内技能节,通过技能节的竞技,从初选选手中筛选出市赛允许报名选手数量两倍的比例进入后续再培训阶段。在第二次培训中,需深化技能竞赛的知识点并对技能规范提出一定的要求,此阶段培训方式可根据各学校校情,采取封闭或半封闭方式进行。
  2.3 校内二轮选拔阶段
  为提高比赛的激烈程度以及学生展示技能的机会,在对选手进行二轮培训后,学校可组织第二轮选拔, 时间一般放在6月底7月初,参赛选手增加导师推荐选手及自我推荐选手。通过增加选手,让一部分在初选中发挥失常的选手参与到比赛中并获得出线机会,同时也提高参培选手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从而更好地发现人才。为提高此阶段的公平性,学校编制的技能知识点及技能要求读本需发到相关专业每一个学生手中,并通过实验实训室的定时开放来增加未参培选手的学习练习机会。
  2.4 组建团队—培训—选拔阶段
  在校内二轮选拔后,本年度参赛选手队伍就比较稳定了,为提高培训效率和效果,我校在此阶段会组建专门的技能竞赛指导教师团队,主要由有经验的技能竞赛指导教师、企业专家、年轻教师、系部领导组成。指导团队主要负责7月~11月期间的培训计划制定、指导、实施,并注重针对选手的特点开展个性化辅导。在此段时间中,我校加强选手的过程性考核,主要考察其职业素养,并要求选手每天写好反思日记,指导教师每天进行批阅,以便及时发现培训的不足,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在经过大约两个月的培训后,对参培选手进行市赛前最后一轮的选拔,此阶段的选拔可适当按照省赛或国赛的要求进行,以观测选手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能。在经历以上四个阶段后,参加市级技能的各位参赛选手均经过技能和心理的考验,已经具备较高的竞技水平。
  3 总结
  技能大赛选手的选拔不仅仅关系到学校能否在各级技能大赛中取得好的成绩,也关系到学生整体技能水平的提高,在选拔过程中,学校需加强技能选手梯队建设,注重利用国赛、省赛获金选手辅助选手培训,从而提高技能选手板凳的厚度,并提高学生资源的利用效率。
  项目资助:本论文得到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立项课题《单片机技能竞赛与课程教学互动建设研究》(课题编号:B/2012/07002)资助
  参考文献
  [1] 吴旭乾等.高职职业技能培训与技能大赛有效结合模式探讨[J].韶关学院学报,2013(5).
  [2] 吕霞等.职业技能大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韶关学院学报,2013(5).
  [3] 胡延华.构建经管类专业职业技能大赛选手选拔培训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韶关学院学报,2013(5).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张带来了管理模式的革新。本文从高职院校绩效目标管理的核心思想出发,结合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绩效目标管理实践,从制定和分解目标、实现目标过程中的管理和做好目标考核评估三方面构建绩效目标考核体系。绩效目标管理的实行,明确了各单位和个人的工作任务、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效率、加强了学校的管理控制、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绩效 目标管理 激励中图分类号:G710
期刊
摘 要 ITAT教育工程,是一项面向全国的普及性实用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  本文在分析独立学院人才培养中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ITAT教育工程在独立学院IT技能型应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意义和有效运用,并以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为例做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 ITAT教育工程 独立学院 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
期刊
摘 要 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人才培养应走复合型和高技能型路线。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在近年的国际商贸人才市场中,受到了普遍的欢迎,需求量逐年上升。然而,以工科类专业为主的非商贸类高职学院,其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总体水平较弱,市场就业的竞争力不强。因此,反思和改革非商贸类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依据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利用工科类专业为主的高职学院优势,围绕学生的自身优势资源
期刊
摘 要 高校二级管理模式到目前经各大高校的实施与完善,当前已经日益成熟。在当前的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当中,如能引入二级管理模式,将有利于实现对高校入党积极分子的因材施教式的培养及对高校学生党员的后续跟踪管理教育。  关键词 高校 学生党员 二级管理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2.032  Se
期刊
摘 要 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教师的专业化建设,课程体系改革以及教学方法改革三方面浅谈了高等数学课如何能更好地为专业课服务。  关键词 课程改革 教学方法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2.018  How Do Advanced Mathematics Serve for Specia
期刊
摘 要 项目教学法很好地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应用为本位”的价值取向,成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新方向。本课题采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结合数据分析,通过研究高职大学英语项目教学法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探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促使大学英语教学真正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服务。  关键词 大学英语 项目教学法 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既是国计也是民生。而在职业教育中发挥主观性的教师更是不可忽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甚至是一生之久,因此,如何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师更好地服务学生这一课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以重庆财经职业学院为例探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途径及保障措施,以期能为职业教育中的教师培养机制研究添砖加瓦。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双师型 教师 培养机制  中图
期刊
摘 要 文章针对理工科学院环境下创办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分析阐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特点及构成体系的基础上,研究构建适合理工科学院环境下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与实践体系。文章重点介绍了河海大学在结合自身优势学科、体现河海水利特色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同时在原有培养方案基础上进行优化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数字媒体艺术 课程改革 实践教学体系 跨界融合  中
期刊
摘 要 目前,高校文科通识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如何进行文科通识教育,却始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文科通识教育课程作为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的教育手段,在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时,只有采用不同的知识引入才能真正使通识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使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因此,运用基于问题的学习这一教学模式,对文科通识教育课程进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文科通识教育
期刊
摘 要 本文对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的择业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从高职学生在社会需求认知、学习动机、择业意愿、择业期望等维度上着手分析,并对正确引导高职学生择业提出了相关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高职学生 择业观 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Investig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n Career  Outlook for Vocational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