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文科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p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高校文科通识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如何进行文科通识教育,却始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文科通识教育课程作为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的教育手段,在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时,只有采用不同的知识引入才能真正使通识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使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因此,运用基于问题的学习这一教学模式,对文科通识教育课程进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文科通识教育 基于问题的学习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2.056
  Explore the Liberal Arts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Teaching Model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PAN Hongyan
  (Department of Journalism,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Abstract Currently, the importance of the liberal arts college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ut how liberal arts general education, but always say, today. Liberal arts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as Students' human spirit, improving education attainment means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in the face of different majors, only the use of different knowledge can really make the introduc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knowledge and expertise combine to make the sum of the two promote each other, complement each other. Therefore, the use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the teaching mode, teaching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for liberal arts is very important.
  Key words liberal arts general education; problem-based learning; teaching model
  所谓基于问题的学习这一教学模式,最早起源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的凯斯西绪大学医学院,经过十年的探索,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该教学模式“在美国医学院校的基础课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也越来越多地被其他教育领域所采用,如商业教育、建筑教育、工程教育、法律教育、社会工作教育等。”①基于问题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的提出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年,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早在石器时代,人们为了解决生存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就在进行着基于问题的学习。”②而对于这一理论的探讨,学术界目前的共识是,基于问题的学习“是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发展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③
  近年来,通识教育在国内外的高等教育中,都是一个热点问题。在通识教育的问题上,目前达成的共识是,通识教育的意义在于“强调人的和谐全面的发展和创造性、个性教育,重视人的交往能力的培养。”④在大学中文基础课的教学中,常常由于定位不准确,导致教学效果的不稳定。如果能够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到教与学的有效配合,则需要运用基于问题的学习这一模式,从问题的学习入手,面对不同的学生,调整不同的教学方案。在大学通识教育课堂中,面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如果进行完全相同的教学内容,收到的教学效果就会大相径庭。而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从学生的学科背景、知识结构等方面入手,则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更强的自主意识,以及主动学习的热情。
  因此,运用基于问题的学习这一教学模式,首先可以解决传统的、单一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问题。通过引入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任务,尤其是在通识教育课程学习方面,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意识,探索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其次,解决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在教学研究与实践方面,对不同学科的学生,在进行通识教育时,要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要结合他们的专业,一方面通过联系学生专业,从学生的专业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一些教学方法的改进,帮助学生在通识教育真正获得知识、文化素养上的提升。注重学生知识的沉淀和拓展,注重学生潜能的挖掘,促进具有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学生,将课程学习与课程实践相结合,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探索教学相长、教学互动的新模式。
  大学中的通识教育课,以“大学语文”课为例,“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公共课,它可以使文理渗透、文化与科技相互交融,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民族文化素质、创新能力,营造大学文化氛围,可以起到其他课程所起不到的作用,正好能弥补大学由于分科过细所带来的某些弊端。”⑤因此,在大学语文这样一门通识课程中,一方面要讲求课程自身的基本规律,同时也要兼顾不同学科对这门课的不同需求,并能真正起到弘扬人文精神、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引入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团队为单位,在理解、掌握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互动合作学习风气,解决教师设计的各种专题,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同时根据所涉课程的特点,结合授课教师所在的研究平台及研究成果,引导学生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思维,对文科通识教育教学进行有益的探索。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几个步骤来实现上述教学理念。   首先,在课程学习之前,对学生进行分组,组成几个学习小组,学生们在分组的过程中,可以互相了解或认识,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每个学习小组推选出一名组长,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每个小组会面临相同的学习问题,各个小组都要独立完成这些学习问题。第二、设计问题,这是实施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关键。在设计问题时,结合文科通识课程教学大纲要求,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与不同专业知识相结合的问题。比如,同样是“大学语文”课,对经济学专业的同学设计的问题,会更多从社会学、经济学的角度加以考虑,而对运动医学专业的同学,则更多从体育、养生、医学等角度进行研究。第三、开始问题,首先提出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并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最后从一个问题出发,启发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并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分工合作,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第四、解决问题,此阶段需引导小组长发挥带头作用,召集组员分工合作,并把各个组员所负责的部分内容进行汇总,组织组员进行讨论,最后形成统一意见,在遇到分歧时,能及时和教师沟通交流。这一环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必要的专业知识,也直接参与了解决一个问题的各个阶段,学到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第五、讨论汇报,由于各个小组在解决问题时的切入点不同,因此,最后得出的结论也各有侧重。基于结论的多样化,在讨论汇报时,着重汇报各个小组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思路,判断一个小组成果的标准主要在于这个小组解决问题的角度、思路、研究方法等,最重要的不在一个具体的结论上,而在于得到这个结论的路径是否合理,是否论证充分,言之成理。最后是点评讲解,这是基于问题的学习最核心的环节,教师的点评讲解是帮助学生梳理在问题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程序,帮助学生建立起从开始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清晰思路。通过教师的点评讲解,学生能够发现自身在各个环节中的成败得失,也能够找出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并在以后的训练中加以重视。
  基于问题的学习的学习模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传授了解决一个问题的基本方法,并教会了学生如何学习,这也是大学文科通识教育课非常必要的任务之一。正如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对21世纪的高等教育的使命和功能所强调的:“我们再次肯定高等教育的核心使命和价值应当保持、强化和进一步扩展,即:提供接受高等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开放场所,促进个人发展和社会流动,进行全面的国民教育,培养全球观念,鼓励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从而发展内源能力建设,加强人权、民主与和平;通过教学和研究更新和传播知识,作为社区服务的一部分提供相关专门知识,在文化、社会和经济发展方面服务于社会,促进科技方面的研究。通过高层次知识和技能相结合的职业资格和能力的培训,采用不断适应社会需要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培养高层次合格的毕业生。通过强调道德和伦理,培养批评性和独立的态度,探讨战略选择和人性主义的新进展,以帮助保护和提高社会价值观。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与进步,包括教育体系。”⑥面对新一代的大学生,用更先进的教学方法,突破传统填鸭式教学的陈规,是历史的潮流,也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历史使命。
   本文系成都体育学院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项目《探索文科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模式》[项目号:13YGJ30]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 文艳平,秦国杰.PBL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
  ②③文艳平,秦国杰.PBL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2.
  ④ 罗承选.理工科高校人文教育教学模式研究.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78.
  ⑤ 樊宝英.汉语言文学专业经典文本教学模式探索.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159.
  ⑥ 罗承选.理工科高校人文教育教学模式研究.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15.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针对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缺乏主动性、内容缺乏深刻性、途径缺乏多样性及反思结果缺乏有效性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幼儿教师 教学反思 有效性 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2.026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Eff
期刊
摘要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城市里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外来工子女人数在公办学校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外来工子女的心理状况备受关注。除了学校德育工作者关注和干预之外,社工组织也可积极地介入干预外来工子女的心理状况。校园社工组织通过心理评估和个案跟进发现、解决外来工子女出现的心理问题;通过组织活动,促使外来工子女提升人际交往技能,更好地了解、融入广州文化。  关键词 学校社工组织 社工 外来工子女 心理状况 
期刊
摘 要 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张带来了管理模式的革新。本文从高职院校绩效目标管理的核心思想出发,结合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绩效目标管理实践,从制定和分解目标、实现目标过程中的管理和做好目标考核评估三方面构建绩效目标考核体系。绩效目标管理的实行,明确了各单位和个人的工作任务、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效率、加强了学校的管理控制、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绩效 目标管理 激励中图分类号:G710
期刊
摘 要 ITAT教育工程,是一项面向全国的普及性实用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  本文在分析独立学院人才培养中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ITAT教育工程在独立学院IT技能型应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意义和有效运用,并以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为例做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 ITAT教育工程 独立学院 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
期刊
摘 要 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人才培养应走复合型和高技能型路线。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在近年的国际商贸人才市场中,受到了普遍的欢迎,需求量逐年上升。然而,以工科类专业为主的非商贸类高职学院,其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总体水平较弱,市场就业的竞争力不强。因此,反思和改革非商贸类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依据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利用工科类专业为主的高职学院优势,围绕学生的自身优势资源
期刊
摘 要 高校二级管理模式到目前经各大高校的实施与完善,当前已经日益成熟。在当前的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当中,如能引入二级管理模式,将有利于实现对高校入党积极分子的因材施教式的培养及对高校学生党员的后续跟踪管理教育。  关键词 高校 学生党员 二级管理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2.032  Se
期刊
摘 要 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教师的专业化建设,课程体系改革以及教学方法改革三方面浅谈了高等数学课如何能更好地为专业课服务。  关键词 课程改革 教学方法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2.018  How Do Advanced Mathematics Serve for Specia
期刊
摘 要 项目教学法很好地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应用为本位”的价值取向,成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新方向。本课题采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结合数据分析,通过研究高职大学英语项目教学法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探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促使大学英语教学真正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服务。  关键词 大学英语 项目教学法 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既是国计也是民生。而在职业教育中发挥主观性的教师更是不可忽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甚至是一生之久,因此,如何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师更好地服务学生这一课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以重庆财经职业学院为例探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途径及保障措施,以期能为职业教育中的教师培养机制研究添砖加瓦。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双师型 教师 培养机制  中图
期刊
摘 要 文章针对理工科学院环境下创办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分析阐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特点及构成体系的基础上,研究构建适合理工科学院环境下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与实践体系。文章重点介绍了河海大学在结合自身优势学科、体现河海水利特色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同时在原有培养方案基础上进行优化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数字媒体艺术 课程改革 实践教学体系 跨界融合  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