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发生术中知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do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术中知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术中知晓的有效方法。

方法

2011年8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给予肌肉松弛(肌松)剂的全身麻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明确术中知晓的发生率,与2004年5月至2005年9月的结果进行历史对照。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情况、麻醉技术、术中情况等相关因素分别与术中知晓发生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P<0.10的若干因素进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2011年8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共入选全麻患者6305例(近期组),其中发生术中知晓的患者为16例,术中知晓的发生率为0.25%;2004年5月至2005年9月共入选全麻患者2025例(历史对照组),其中发生术中知晓28例,术中知晓的发生率为1.38%。与历史对照组比较,近期组术中知晓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近期组与历史对照组患者共8330例,共发生术中知晓44例,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5个因素与术中知晓的发生风险显著相关(P<0.05),其中增加术中知晓发生风险的有3个:采用全凭静脉麻醉(OR=6.671),术中只吸N2O持续>30 min(OR=8.791),术中发生明显循环波动(OR=9.995);其中有助于使术中知晓的发生风险降低,对患者起到保护作用的因素有2个:术前应用咪达唑仑(OR=0.060),术中进行麻醉气体监测(OR=0.441)。

结论

对麻醉科医生加强有关术中知晓知识的宣教及采取措施改善麻醉管理与监护可有效地降低术中知晓的发生率。本研究中5个因素是术中知晓的独立预测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ABCD3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早期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探讨影响TIA后早期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10年10月至2012年9月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TIA患者,登记一般资料及7 d内ABCD2、ABCD3评分,观察90 d内卒中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IA后早期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两种评分的预测价值比较采用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曲线)。
目的回顾性分析多中心骨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预后。方法1997至2010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治疗的具有2个或2个以上独立病灶的骨巨细胞瘤9例,男5例,女4例,发病年龄14~37岁,平均23岁。3例患者年龄<20岁。本研究共有29处肿瘤,每例患者平均有3.2处肿瘤(范围,2~10处)。最多者10处病变。4例(44%)仅有2处病变。2例患者为同时发生的病变。6例(67%)不同时发生的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LDCT)在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入组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体检中心行胸部LDCT检查的无症状人群,总结肺结节和肺癌的检出率,比较吸烟相关的肺癌高、中、低危人群组中LDCT筛查的价值差异。并探讨是否能通过血清肿瘤标志物降低LDCT筛查的假阳性。结果2251名体检人群中,222名(9.9%)胸部LDCT结果显示至少1个≥4 mm的非钙
目的探讨2-脱氧-D-葡萄糖(2-DG)对多西紫杉醇(Doc)诱导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PC3和DU145细胞凋亡的增敏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Doc与2-DG单用或合用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计算q值反映联合用药效果;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ATP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ATP含量的变化;免疫印迹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功能的内源性蛋白ubiq
目的探讨腹腔镜超声在妇科手术中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对象为2011年8月至2013年6月在北京妇产医院的52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经腹腔镜手术剔出病变,然后采用腹腔镜超声进行残存病灶扫查,发现后进行病灶定位,引导术者避开血管以最短的距离切除病灶,并与术前超声及术后病理学结果相比较。结果52例中9例经腹腔镜超声术中探查病灶后更正了术前诊断。腹腔镜手术切除病灶后,由腹腔镜超声探查发现残余病灶34例,
期刊
目的了解念珠菌血症患者的临床和微生物特征,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培养念珠菌阳性病例,对其病原菌种类、药敏结果、基础疾病、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对念珠菌血症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138例念珠菌血症患者资料,其中男98例,女40例,平均年龄(61.3±16.6)岁;每年出院患者中的
期刊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不同浓度的巴曲亭在新西兰兔颈动脉外膜剥离渗血模型中的止血效果。方法取18只家兔,采用酶消化+钝性剥离的方法建立颈总动脉外膜剥离渗血模型,在此基础上局部用干纱布、盐水纱布、0.5、1、2及4 U/ml的巴曲亭纱布止血,HE、Masson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造模方式是否成熟,并对比止血时间及出血量等指标来评价其止血效果。结果酶消化+钝性剥离颈动脉外膜造成出血模型稳定性、重复性较好;0.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