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教学中的“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ss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在初中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为全体学生提供高层次的科学素养教育,同时为选修课程和其他相关理科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化学基础。必修课程的这两个任务决定了必修模块的内容需要精选学生终身学习所需要的化学知识,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必修模块几乎涵盖了老教材的全部内容,“教学围绕考试转”的情况依旧,评价体系以学生考的情况作为标准,教师为了能让学生考出较好的成绩,必然进行题海战术,课外补课、随意增加课时的情况比较普遍,加大了教学难度,学生的学业负担很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兼顾绝大多数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和部分参加化学高考学生的应试教育,在必修课教学中就一定要把握好“度”。
  一、研究教学目标和《学业水平测试》、《高考考试说明》中教学内容的“尺度”。
  研究和认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把握教学重难点的“深度和广度”。由于必修学业水平测试主要属于合格性考试,因此考试着重于对学生进行高中化学学科范畴的人文或社会科学专业现代公民应有的科学素养的考查。高考的应试色彩根深蒂固,高中化学的教学必然要适应高考,虽然说高考应具有促进高中化学教学和为高校选择新生的两大功能,但事实上,后者的功能体现远超过前者。高考按培养学科专家的要求对考生来命题,就必然会在化学的符号系统和计量系统上加大选择要求。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情况合理把握教学的度。例如在原子量的教学必修课程中不宜对该概念条分缕析,而应将其作为学生学习入门的拐杖。哪怕是跌跌撞撞、朦朦胧胧,只要进了门,学会查找相对原子质量并能利用它们进行相关计算,就达到了教学的基本要求。不必去理会概念及其表述的问题,否则必定事倍功半。
  二、课堂教学研究的“效度”。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主战场,课堂效果如何,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朱永新在《理想的课堂》中谈道:“理想的课堂学生和教学过程中能做到全员参与(不是个别尖子生的参与)、全程参与(不是暂时片刻的参与)和有效参与(不是形式主义的无效参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置不同,决定着其在课堂上问题设置的难易程度。问题的设置要力争做到难易适中,有梯度,有层次,由易到难;要尊重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避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样课堂教学内容易于实施,师生互动,全员参与,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既能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完成《学业水平测试》的教学,又能兼顾高考,让优生吃饱,为以后学业打好坚实基础。
  三、课后辅导的“力度”。
  如果课堂教学热烈而精彩,师生都感到很成功,但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可能有的学生仍没有搞懂弄透,学生常犯的错误在一些学生身上很难改变,非智力因素导致成绩上不去,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课后辅导、督查,及时搬开学生学习上的“绊脚石”,对部分尖子生个别指导,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后串联,局部内容加深拓宽,为学科竞赛、高校自主招生提供苗子,为培养未来的化学专家而努力。通过课后辅导,“提优,补差”,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四、课后练习设计的“梯度”。
  为了强化基础知识,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老师在习题设计上要下一番功夫,题目类型要全,题量要适中,题目难度要适中,要有一定的梯度,可分为三个等级: A为基础题占60%,B为提高题约占30%,C为拓展题约占10%(主要为选修化学的学生而设计)。这样通过课后练习,全体学生根据不同层次做相应的题目,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A为《学业水平测试》及格要求,B为《学业水平测试》冲A的要求,C为高考要求。老师将重点习题点给学生,在习题处理上降低难度,目标明确,这样能让少部分学生“吃饱”,提高化学成绩。具体做法就是使用“课时练”。“课时练”要求教师每堂课都要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和考点精心设计一些训练试题,用于检测教学巩固情况,反馈教学效果,以便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过程,这一环节要求做到以下六点。
  1.训练试题应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和量力性;
  2.训练试题要有坡度、深度和一定的广度;
  3.训练试题要具有基础性、实用性和时代性;
  4.题型和训练方法要多样化;
  5.要针对学生易混、易错、易忽视的问题设计训练试题;
  6.指导学生建立错题题库,养成学生对错题进行反思的习惯。
  五、专题练,模拟练的“精度”。
  在教学中测试是必需的,素质教育也不排除考试。学完一个专题或在模拟测试中,教师一定要在选题上与所学内容紧密有关,适当给予拓宽,不能照抄照搬现成的试卷、资料中的习题,特别是高考题。专题测试必须做到“精选、精练、精评”,有了精选才有精练,出试卷时要发挥全体备课组的优势,批改时要全批、全改,打上等级,部分学优生或学困生要坚持面批,当场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找出错误的根源及时给予补弱,对于错误率极高的题目,要做到精评,针对具体学生,针对具体问题,找出共性及根源;对眼高手低,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学生,要规范适量的练习,逐步实现由懂到会,由会到对,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表达的严密性。美国心理掌中学家桑代克认为,每次练习之后没有反馈,学生就无法使正确的理解、分析得到强化,错误的认识得不到矫正。因此,训练之后,教师时学生的错误问题要及时反馈。对普遍存在的错误或一些倾向问题,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借以矫正学生审题、理解或推理上的偏差,帮助学生强化薄弱环节;对于典型的综合题,要把学生各种解法归纳介绍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分析,教育学生学会用最合理、最简捷的方法解题,规范分析、推理、运算过程,并用学科语言、符号及要求给予准确表达,总结批评,纠正错误。
  总之,我们在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中要把握好度,兼顾好绝大多数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和部分参加化学高考学生的应试教育,为全体学生的化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素质教育,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激发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是当前化学实验课面临的新课题。  一、在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  化学教材上的每一个实验,都是在学习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安排的。化学教师必须深入钻研实验教材,吃透实验目的,把握实验实质,使每一个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
会议
物理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过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价值表现之一就是要通过自然联系生活,将学生引导到物理环境的探究活动之中,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探索的兴趣,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和活动,学习和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以尊重
摘 要: 本文作者在《有机波谱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多媒体教学、引入分组讨论教学形式、改革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有机波谱分析》课程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波谱仪器的普及使有机波谱分析方法成为鉴定有机物和测定其结构的重要方法,因其具有快速、微量、准确、高效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化学、化工、生化、医药、
会议
一、物理后进生形成的原因rn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已经拉开,每一位物理教育工作者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物理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