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中新老教师提问的观察访谈研究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j190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幼儿数学集体活动中,提问是加强幼儿与教育者之间互动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对幼儿实施有效教学的工具。对新、老教师在幼儿数学集体活动中的提问方式进行观察访谈,找到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弊端,制订相应的方法与策略,对提高幼儿数学集体活动效果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实践,对此展开了调查研究。
  【关键词】 幼儿教育;集体活动;数学教学;观察访谈
  在数学集体活动中,无论是从幼儿的认知实际出发,还是从数学学科的特征考虑,通过提问来加强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心理,提高幼儿数学思维的效果都是十分显著的。然而反观当前教师提问在方法、形式以及提问内容仍无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弊端,而新、老教师在幼儿数学集体教学中的提问也有所不同,通过对新、老教师的提问现状进行观察访谈,找出存在问题并剖析原因,提出提高提问有效性的意见与建议,对培养幼儿在数学集体活动中的数学思维以及自主探究能力有着重要意见。本文结合实践对此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新、老教师在幼儿数学集体教学中的提问现状
  本文通过课堂观察法和访谈法,对当前新、老教师在幼儿数学集体教学中的提问现状进行了剖析与总结。
  1.提问频率
  通过观察与访谈,在提问频率上新、老教师的差距并不明显,基本在数学集体教学中的全过程,无论是导入新知还是新知讲解过程,包括让幼儿独立进行实践练习的阶段,都伴随着教师的提问。鉴于数学学科具有较为抽象的特征,一般数学集体教学主要分两个部分来进行,即讲授与实践,部分教师还会安排一些练习。所以新、老教师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在实践与练习阶段,提问频率会明显降低,仅有的提问也不再以互动为主,更多的是提示、指导,对幼儿数学思维的启发作用不明显。
  2.提问形式
  在提问形式上,新、老教师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差距。老教师的提问多以封闭式问题居多,提出的问题有或者仅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如会出示数学实践操作用的材料问幼儿:“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它的颜色是什么?”等等这样的问题,虽然能引起幼儿注意,但不能激发幼儿思考。而新老师的提问多以开放式问题为主,如:“大家能不能找到教室里长方形的物品?”等类似问题,这对于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十分有益,也更利于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3.提问候答
  提问之后,怎样让幼儿进行回应,幼儿何时作答等都是很关键的。老教师在提问回答方式上,多选择集体回答的方法,而在候答时间上也相对较短,习惯问过之后即让幼儿作答,对于幼儿回答结果多以“好!”“很棒!”的话语进行评价。而新教师则会选择个别点名作答,部分新教师还会让幼儿们自行讨论。在候答时间上会根据不同的问题难度和类型,给予较为充分的思考时间。评价时多以“你觉得自己的回答正确吗?”等,引导幼儿学会自评和反思。
  二、提高教师在幼儿数学集体教学中提问有效性的方法
  在幼儿数学集体教学中,新、老教师在提问中虽然各有不同,但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如“量多质低”、“机会不均”、“问答机械”、“评价单一”等。故而如何提高提问有效性是值得新老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以下是针对当前现状笔者提出的意见与建议:
  1.提问应起到促进幼儿认知水平的作用
  为了帮助刚刚接触到数学的幼儿,其认识水平在一定时间内有所提升,提问应建立在幼儿已有知识与经验水平之上。如在让幼儿了解长方体的有关特征时,可以先提问:“看看谁能在教室里找出正方体?谁找得最多?”(因为幼儿对正方体的知识已经有所了解,从他们熟悉的知识点入手,更能够唤起幼儿对问题的兴趣,以及与老师展开互动的积极性)。当幼儿找到一些正方体时,再提问:“你们为什么能这么快找到正方体,有什么窍门吗?”(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对正方体特点进行描述);“正方体和我们之前学过的正方形最大的区别在哪里?”(让幼儿意识中形成“对比”的思想,同时对幼儿已有水平进行了解,为引入长方体奠定基础),引入新知:“那么今天我们也来认识正方体的另一个‘朋友’——長方体”。
  2.提问应以发展幼儿数学思维为目的
  幼儿的思考能力会在提问中逐渐提高,但数学思维的形成仍然需要老师通过有效提问来不断的对其进行启发与提升。
  如在教幼儿学习怎样进行“平分”时,可以拿出一根提前准备好的头绳提问:“今天老师想给两个小朋友用红绳扎辫子,但只有一根红绳怎么办?”
  用现实、直观的情境提问利于幼儿更主动的思考,很快他们之中就想到了用剪刀一分为二。
  “那么,应该怎样分才能保证两根红绳一样长?”
  马上就有孩子想到了可以从中间将红绳剪开。
  “中间在哪儿?谁能帮老师确定一下中间点?”
  有的孩子上来把红绳对折了一下,将中间点指给老师。
  “非常棒,大家还有其他意见吗?”
  幼儿一起赞同了这个方法
  “好,那我们一起做个实验,看是不是真的是找到了中间点”(按照幼儿的方法操作,对比两根红绳的长短)。
  “太好了,你们都找到了正确方法,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讲的‘平分’”。
  通过提问引导幼儿不断的进行思考,让他们自己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并通过验证来证实方法的正确与否,整个过程彰显了问答互动的平等,也让幼儿们在动脑、动手的实践中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数学思维。
  本文通过观察访谈,对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中新老教师提问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分析,找到了他们之间存在的差异,也剖析了当前提问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对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希望对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高提问有效性提供有力参考。
  【参考文献】
  [1]高华景.大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学游戏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2]张瑞.幼儿园大班数学集体活动中教师提问行为研究[D].河北大学,2014.
其他文献
【摘 要】 初中数学教学是义务教学,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的重要学科,在初中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导学互动”的教学模式,通过问题导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互动以及总结与点拨等环节,促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主要讲述了关于“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下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应用效率,并简单说明了“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下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多形性日光疹(polymorphouslighteruption,PLE)发病机理尚不清楚,推测可能是对紫外线照射诱发的光代谢产物的迟发型过敏反应(delayedhypersensitivity,DTH)。国外研究提示真皮以T淋巴细胞浸润为主[...
【摘 要】 教师在幼儿户外活动课程中承担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激发幼儿们对于游戏的热情,提高游戏的水平,促进幼儿们的体验感。在幼儿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要根据幼儿们的游戏兴趣以及具体的游戏情况不断地变换自己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本文就在户外体育环境的教师角色定位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 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教师;角色定位  游戏是幼儿们每天都参与的基本活动,他们能够在这种自发性的、自主
【摘 要】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高阶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确立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设计多层次的学习环节,比如为学生营造好的思考环境,推动学生多思考,多交流,引导学生的多样思考和多向思考等等,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累积经验,切实提升思维能力。  【关键词】 思维能力;目标;多向思考;经验  数学教学的目标是多元的,包括基本知识的习得和基本技能的养成,也包括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巧种玉米一年双收我省无霜期较长的辽南地区,巧用作物生育期,可以实现一年收获两茬青玉米,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当年3月在大棚里育玉米苗,4月将育好的玉米苗移栽到大田里,6月末便可收获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工具,而数学这个领域自有它所独特的语言来表示特定的含义。幼儿的数学能力的发展依赖于对能否理解和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一般来说,数学语言具有固定表达方式,是在数学活动中逐渐积累的过程幼儿才能掌握的。但另一方面,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他们对数学语言这样高度抽象的概念的理解是很困难的,这就需要我们用多种方式来提供发展幼儿的数学语言能力的机会。  歌曲和童谣带给幼儿愉悦和轻松快
我们于1997年12月~1998年8月使用长沙九芝堂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斯奇康注射液(卡介菌提取物—卡介菌多糖核酸)对48例扁平疣患者进行治疗,收到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48例均为门诊
经真菌培养,涂片和病理检查而确诊38例孢子丝菌病,其中皮肤淋巴管型21例,皮肤限局型17例。采用10%碘化钾2-3个月治疗,达到临床治愈。
报告3例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改变,临床上本病常误诊为花斑癣,本文讨论了这两种病之间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