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中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四种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k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必须培养的四种能力。本文结合本人教学实践,阐述在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 兴趣;训练;活动;习惯;听说读写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初中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培养都有明确要求,这符合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把握规律,通过有效地训练和培养,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现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谈点个人拙见。
  一、抓好三大兴趣,培养读的能力
  读的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核心部分。读,是各种知识信息传入的主要途径。读的能力训练必须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全过程。
  (一)从朗读习惯培养入手。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最直接的途径,同时也是形成和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最有效途径。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训练,并在训练中教给学生朗读技能、技巧。在训练中,教师要善于点拨,引领学生动用生活经验去体会、理解。总之,没有教学生读好课文的语文课是失败的。
  (二)从阅读兴趣调动着力。首先教师下苦功,追求声情并茂,发挥好示范作用,有时也可以放录音代替示范。其次要激励班内乐读书、会读书的学生带头,以典型示范带动全班。教师可通过小演讲、独唱、小合唱、讲故事、说笑话、做小游戏和问题引导等方式,巧妙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三)从阅读探究提升。《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探究性阅读。开展探究性阅读训练,关键在于改变教师逐段串讲串问、碎问碎答的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在指导学生初读课文、读通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大胆开展深读探究。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抓起,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步要求,通过点滴培养,从易到难逐步提高,最终让学生学会自读自探,合作交流。
  二、抓好听的训练,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传统语文教学重视读写,而忽视听说,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素质教育扎实推进的今天,语文教师应重视学生听的能力的培养,巧妙激发学生听的兴趣,有步骤地培养习惯,并教会学生科学的听的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有效激发学生听的兴趣。可充分利用多数学生都爱听故事的特点,在课堂上结合教材有意地穿插一些简短故事,缓解学生思维疲劳,活跃课堂气氛,营造出积极、和谐、平等的师生对话情境,培养听的兴趣。
  (二)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听的技巧。可在讲解中提问,启发学生迅速概括、归纳、判断,同时也可以采用灵活的训练方式,教会把握讲课重点,思考文中的问题,并试着说出自己的理解。在课堂中要及时表扬、鼓励积极主动质疑的学生,并请这些同学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
  (三)着力增强听的效果。要引导学生耐心听别人发言,并开动脑筋,快速思维做出判断,避免重复他人话语。同时要根据学生注意力并不持久集中的特点,学会用幽默的语言艺术感染学生,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有意把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方式方法,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
  三、抓好活动训练,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当代生活,交流相当重要,而口头表达能力强弱直接关系到交流效果。因此,要通过浅入深地训练,使学生学会用准确、健康、优美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思想。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说的环境,充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课内可通过广泛开展自由介绍、口述见闻、争辩问题、细谈体会、向人祝贺、互说赠言、即兴表演等形式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驾驭能力;在课堂外可经常举行小型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诗歌朗诵会等以说为主的活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快速思维能力。在训练中,既要设法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又要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感悟到语文课的魅力。对于学生偏离主题的发言,教师要及时指导、帮助,切忌横加指责、讽刺挖苦,要有效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敢说,乐说的个性。
  四、抓好习惯养成,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语文能力归根结底要体现在学生的作文水平上。很多学生感到作文难写,说到底,一是怕动笔,二是“腹内空空,无从下笔”。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三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激发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内外引导学生欣赏优美生动的文章,以唤起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注意积累,学会把阅读中发现的闪光点记下来,并经常咀嚼。
  (二)培养习惯。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写勤练,不仅拘泥于一学期的“八大八小”、应经常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话题、身边故事等内容,促发学生灵感,鼓励其写作。可以让学生为画配文,或给某种物品配说明,写童话,编剧本。
  (三)训练方法。生活中的一切内容都可以作为写作训练素材,但有效地写作训练应在学生阅读大量书刊,头脑中有丰富储备之后,引导学生自觉地将储存的句子与生活体验结合。初中阶段写作方法训练应着重培养学生拟写作提纲、记日记、修改文章、积累格言警句等习惯。
  总之,语文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加强听、说、读、写训练,才能培养出大批知识结构合理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其他文献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它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从看书本、听课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一些理解性、应用性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方法、策略的形成以及情感的体验等,不能单靠讲授的方式为学生所掌握,只有通过自己操作、运算、探究、体验等具体活动才能占有内化这些知识,因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纪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
摘 要 教学中出现的“意外”往往是学生理解知识过程中思维的转折点。在“磨课”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精心准备认真对待,设计“意外”、发现可能的“意外”找出原因与解决办法,就能轻松驾驭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磨课 教学 意外 效率    “磨课”是指教师与其他成员围绕实践课不断地切磋—商讨—设计—实践—反思—修改—再设计—再实践—再总结,涉及到
新课程中考改革正在如火如荼进行,造成学生有困惑,教师有疑惑的局面。如何面对这种变化?我认为教师应该走在学生前面,积极探究新形式下的教学策略,引导教育我们的学生能顺利完成新课程下初中化学学科的学习。   一、转变教学观念,保持有效学习。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一定的教学观念会导致与之相应的、并受其指导和调控的课堂教学行为。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表现在: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习变得轻松快乐。虽然,教改一再提倡素质教育,一再强调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现实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还是“满堂灌、填鸭子”似的教学,因而也就导致教改精神无法得到真正的落实,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甚至讨厌。那么怎样才能改变目前语文学习的这种尴尬局面呢?这就要求语文学科要
【摘要】咏史怀古诗近些年来也是高考的热点,这类诗歌的鉴赏可分为三个部分,审题、弄清史实、品味感情。  【关键词】咏史怀古 审题 史实 感情    自古以来,世俗的朝廷总是把那些古道热肠的诗人们或发配或流放到那边远偏僻的地方,而这些仕途总是不顺的诗人就不自觉地转而徜徉于瞻仰凭吊古迹、咏评历史人物中,抒发这难酬的壮志。而苏轼也曾在这贬谪之路上慨叹,“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而苏轼的
【摘要】一般人谈物理教学,喜欢总结出一条这样规律:定义、定理、概念、公式等,偏重于文化技能的教育,忽视物理教学中人文素质,本文就物理教学中关于德育渗透的探究谈几点看法,以供大家商榷。  【关键词】初中物理;人文教育;德育渗透;探究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基础学科,不仅能够启迪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摘 要:ESP和EGP结合日益成为高职英语发展的趋势,本文旨在研究高职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方法,寻找有效的教学的方法和措施,提高高职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对我院及同类院校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EGP;EGP;高职;英语;自学能力    一、EGP
【摘要】目前,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吸纳人才就业的主要力量,因此稳定企业人才队伍, 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成为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针对中小企业中的人才危机的管理来改善中小企业中的创新性人力资源管理,进而使其管理运作更规范化。   【关键词】现状;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模式下,对于我们这个人口众多,劳动力素质低下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小
【摘 要】如今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仅仅根据“因材施教”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师一方面要依据教材的内容展开教学,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学生的领悟能力和素质。本文通过简单探讨教材、教师、学生三者的关系,分析了和阐述了“教学分层化”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因材施教 教师 学生 教学分层化  一、前言  心理学指出,学生因遗传素质、生理、心理的原因,在能力、兴趣、性格上存在差
摘要:保守的素描训练方法厦艺术观念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人才。本文检讨了传统美术教学中素描认识和训练的种种误区,结合学习和教学经验,分析、总结,从古典至现代的艺术观念中抽取概括出注重形感及结构塑形的素描教学手段,强调了线务的合理表现对于造型的重要性。   关键词:素描教学创造线务   西方美术史上所有杰出的大师,无一不是从学习素描而走上艺术之路的,‘“素描是形成绘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