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火把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谁在我正在黑夜里走着的时候,让我看见了火把?
  在一个陌生的小山村里,我还在沿着窄窄的山路赶路,雨后的泥路把水呈现出来,鞋子早已湿透了,几次的摔倒,令我很沮丧。这时候,有一个人从我面前的巷道里走出来,齐肩举着一支火把。他看见我,没有说话,只是一直在前面走着,走得很慢,我赶紧走上去,跟在他的身后。火光微弱地在夜空中散发出来,让我看清了路上的石头和水洼。手执火把的人在我的前面走了一段路,一转身就向另一个巷道走进去了。我依然走在这一条充满了泥泞的山路上。四周的山坡还是那样黑黝黝的,草丛里发出的虫鸣声也和前些时间一模一样。因为火把的短暂引导,我在此时的黑暗里却兴奋了起来,索性卷起裤脚,不再吝惜本来就已经被雨水濡湿了的鞋子,大步向前走去,路在我的脚下越来越宽敞起来,歌声在我的心里起伏。当我最后走进一扇门,坐在一汪关切的目光中,那支火把,继续把我温暖着,让我忘记了一路的寂寞和伤感。
   幽居的时候,看着远处的火光在黑暗中移动,我会心潮起伏。
  我所居住的半山坡,对面也是一片斜斜的山坡。夜色墨水一样从天空中倾泻下来,所有的树木都深深地陷入到山岭巨大的阴影里去,连为一体了,只有风声从树梢间逃出来,在耳畔飞奔而过,才会让人想起那里有满坡的森林存在。仅仅是一次在我伏案写作的时候,夜已经很深了,一首精心营造的长诗,在它将要结束的时候,睡意也已经爬上了我干涩的眼睑。因为一句诗的表述,让我抬起头来,目光顺便扫过了窗外的黑暗,对面山坡上的阴影中,却有一点极细极小的亮光,萤火虫一样蠕动着。此刻,在对面山坡上走着的人,也许是一个很普通的山里人,但是,他心中肯定藏着一个希望,在微微的亮光的指引下,把石头、树丛、露水一段一段地抛在身后,这就是人在生命中不息地生长着的力量。当然,黑暗和路途的围困,让人付出了汗水劳顿和伤口的疼痛,也会伴随着失望,就连泪水也洗不净的怅惘,都会郁郁成洲,只是,只要那脚步一直在走着,踩在跳动着的热情里,就会让屋檐更加宁静,让红颜更加美丽,让皱纹逐渐舒展。
  于是我还发现,山坡上在阳光普照的时候,飞鸟的影子与鸣声把树枝上的空间和石头上的空旷填满了。当暮色从河边顺着山路缓缓地向上爬,整个峡谷都安静下来的时候,在很大意义上,因为生命的栖息,山脉就失去了生命意义上的活力。这时候,火光的跳动,却又使山脉重新找回了一种无人在意的生命力。而它的存在,绝对是有别于飞鸟的:一个人的行走,把路的漫长纳进自己的期望里,那光亮一隐一现,在树丛和岩石之间穿行,让我在无意中用一种关切的心情把目光粘在那遥远的火光上,每一次心跳都伴随着它的移动而在我的心里蹦跳着。人们都希望沉静的夜晚属于每一个热爱自己的人,人们也希望安详的梦境都在黑夜里呈现在每一个人的脸上。无形之中,使我产生了一种祝福,祈祷不知名的人的脚步,在黑夜里走得更稳重一些,更轻快一些。
  当黑暗笼罩着我们的大地,拥挤的人潮人海中始终有人离开他的屋檐走进一个偏僻的地方,孤独地踩响路途上的尘埃。火把又亮了,这是谁的世界,谁又看见了亲爱的火把?
其他文献
展望未来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展望未来都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即使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但那自由的想象就足以令人开心了。琳达阿姨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如果没有任何期望,那么他也就永远都不会感到失望,这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但我认为,如果一个人因为害怕失望而放弃对未来的想象和期待,那么,人生也将变得毫无乐趣可言。   ——(加拿大)露西·蒙歌玛莉《期望》    相遇和命运  茫茫人海里,你遇见了这
期刊
张晓风,笔名晓风,桑科,可叵,1941年生,江苏铜山人,生于浙江金华。八岁后赴台,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校及香港浸会学院,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她笃信宗教,喜爱创作,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有三四十种,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年其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编者管管称“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她曾主编
期刊
朋友老张是一名人口普查员。他已经参加了四次人口普查,每次参加人口普查,他都用专门的本子,详细地记载下自己的工作经过——  1982年5月18日。吃过晚饭,按照计划,我上一个居委会的12号楼摸底。这是一幢三层的老居民楼。从楼下看,204室的灯是亮着的,我决定就从这家开始。一敲,门就开了,是个中年男人。一听我是人口普查员,他热情地邀请我进屋慢慢谈。他的妻子闻声从厨房走出来,给我倒了一杯凉开水。很快表格
期刊
我是一个很入世的人。但是我性格中也有很理想化的东西,受各方面的制约,客观条件达不成,只能曲线救国,慢慢来,一步步走。五年十年之后,再回头看看我们给中国出版界带来了什么,不一定是好的,当然也有可能是坏的,但是至少做出了一些改变,让人们看到了一些新鲜的东西,这是我对自己深信的一点。   几年前我想做杂志,我就铆了心思做杂志。我想做我就去做到最好,包括我写《小时代》,我不管别人说它是不是很拜金,充斥着名
期刊
都说天底下最疼孩子的是妈妈,可今天的妈妈知道孩子哪儿疼吗?   有一天,我忽然听见孩子背地里扎堆喊“疼”!  “父母皆祸害”——说得耸人听闻,而参与这网络论坛的孩子,一下子冒出来好几万。  “祸害”一词,我起先以为是网络小孩的雷人语录,再一想,妈妈们需要反思“祸害”的源头。孩子感觉到疼,妈妈却弄不清疼的来处,妈妈疼孩子的方法是不是存在严重错位?当众人都在批评现行的教育体制时,孩子则提醒我们,需要面
期刊
【主题感言】  特约主持:刘洋  ★改变很难,亦很容易。  ★说它容易是因为只要轻轻地跨出一步,顷刻间日月换新天,山重水复移作了柳暗花明;说它难,是为那山重水复,并非路障,是心障。  ★人们往往可以鼓起面对世界的勇气,却无力面对自己的心。就如那枚在手心颤颤浸了几十年汗湿也不敢佩戴的耳钉;就如一段走成习惯却当成了宿命的感情;就如世人眼中绚丽的光环,或许只日复一日地装耀着你眼底的残生。  ★不必担心后
期刊
王国华,笔名易水寒。中国作协会员。出版有《五毛钱,吵半天》、《微笑是一种力量》、《推开虚掩的门》、《等待是另一种形式的行走》、《你不知道的历史细节》、《万人围着二人转》、《学林碎话》等作品集。    请简单地描述一下自我。  一个曾经豪放不羁的人,一个目前循规蹈矩的人;一个曾经以文学为终生梦想的人,一个今天靠写字养家糊口的人;一个唯唯诺诺、心慈面软、听不得别人哭泣的人,一个心中爱恨激荡、偶尔爆发的
期刊
记得在我8岁时,我喜欢坐在厨房的餐桌边,静静地看妈妈准备晚餐。在做饭前,她总是先把手上的银结婚戒指摘下来,小心地放在餐桌上。我印象中很特别的一个周末,父亲把一枚璀璨夺目的钻戒送给母亲,以取代那个从他们学生时代就戴在她手上的普通戒指。  “您为什么不戴您的新钻戒?”我问母亲,“难道您不喜欢它?”  “我当然喜欢。”她回答。  “它很漂亮!但是我的手太丑了,戴上钻戒只会招惹人注意它。”  “丑?”  
期刊
车子在还发着微光的白色灯塔脚下停了下来,车上的两个人透过车窗看着眼前这个巨大的湖。“就是这里了,萨拉。北风灯塔,我们的新家。”  那天晚上,萨拉和爸爸就在他们的新家住下了。  在屋子中间,萨拉看到了那个巨大的玻璃罩子,它看起来就像一个蜂房,几乎有她那么高。爸爸把手伸进去,给里面的一盏小灯注满煤油。“萨拉,千万不能碰这盏灯,你一定要记住。”爸爸说,“但你可以帮助我。因为这盏灯必须在日落时准时点亮,到
期刊
鸟说什么?没人晓得。只不过有些被人翻译了,比如布谷鸟的叫声,常常被说成“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而在我的老家,这鸟叫被说成“算黄算割”。  有很多鸟的叫声用“叽叽喳喳”四个字形容就够了,比如麻雀、水雀、黄豆瓣儿……只有一小部分鸟叫出了名堂。  布谷鸟说:“算黄算割。”声音急促,好像为麦事着急。有一回,我遇到一位白胡子老者,他跟我说,那鸟是说“吃斋念佛”。我笑了,这个翻译挺不错。  我小时候也翻译过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