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手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在我8岁时,我喜欢坐在厨房的餐桌边,静静地看妈妈准备晚餐。在做饭前,她总是先把手上的银结婚戒指摘下来,小心地放在餐桌上。我印象中很特别的一个周末,父亲把一枚璀璨夺目的钻戒送给母亲,以取代那个从他们学生时代就戴在她手上的普通戒指。
  “您为什么不戴您的新钻戒?”我问母亲,“难道您不喜欢它?”
  “我当然喜欢。”她回答。
  “它很漂亮!但是我的手太丑了,戴上钻戒只会招惹人注意它。”
  “丑?”
  母亲把手在围裙上擦了擦,伸到我的面前,我怀疑地看着。“看,”她说,“骨头和血管都突出来了。这也是我从不涂指甲油、戴手镯的原因。”
  这我不能赞同。突出的骨头和血管组成了我熟悉的一双手,它们是如此特别,是我生活中最大的温暖与安慰。它们从不颤抖,总是那么冷静,我发烧时,只要母亲把手轻轻按抚在我的额头,难受立刻就会缓解。
  用这双手,她给我们做美味的三明治,在我的生日蛋糕上绘上我最喜欢的泰迪熊图案,我还记得她自学缝制马来西亚女性传统服装马来套装的情景。
  我还想起,穿行在飞速行驶的车辆间,她的手紧紧握住方向盘,紧张得骨节暴突,但她仍然坚持载着哥哥、姐姐和我去上学、上钢琴课,去参加朋友的生日晚会,去我们要去的所有地方。
  数年过去,我发现自己的手越来越像母亲的了。
  但是此后,我的生活开始偏离轨道。因为一个复杂的纠纷,我变得心灰意冷,很快,我开始注射海洛因。有一天,在一个朋友的公寓,我把一根带子紧紧缠在手腕上,开始拍打手背,手背上所有的的血管都已变得僵硬,鼓不起来。我拼命地想在手上找一条能用的血管,但是,我找不到!
  当我仔细观察我的手时,我突然想起我的母亲,我们的手形十分相像。但她用双手做了什么,而我又用自己的这双手正在做什么啊?我终于转向父母寻求帮助。他们把我送进一家治疗中心,那里有病床、深夜电话。我努力赶走自己所有的坏习惯,痛苦且缓慢地恢复着。我父母一直都陪在我身边,他们常常握着我的手,给我所有的温暖与力量。
  记得有一次,在昏暗的病房,我慢慢睁开眼睛,看见母亲正坐在我旁边的椅子上睡觉,她已经完全被耗干了!她的双手紧扣着,我看到那枚结婚戒指,童年往事不禁浮现眼前,泪水如泉般汩汩涌出来——我为那个曾经坐在厨房餐桌边的乖巧小女孩伤心,更为她现在的所做所为而恼火、悔恨!
  今天,我坐在妈妈的车里。她要去食品店,我去公司。我康复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所以我们可以一起做这些事情。我们谈论哥哥的胆固醇指数、如何布置客房等这些她通常考虑的正常事情。现在,她用不着不停地担心从警局或医院会打来深夜电话。
  红灯时,她的手指拍着方向盘说,“我必须对我的手做点什么,它们看上去太可怕了!”
  知道劝阻会无效,我建议她去做手部护理。然后,我告诉她,她的手看起来真的很美。
  我低头看自己的手,那些针孔已经消失,我戴着婚戒,一个指甲有些轻微变形,那是我勤奋工作所致。
  我把手伸到母亲面前,“看,我的手和您的一样。”我们看着彼此,笑了,我感觉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平静和轻松。
  (卜令国摘自《班超blog》)
其他文献
每年秋季开学时,总会有学生请我做推荐人,或为其写免试直升外校研究生的推荐信,或写申请国外大学的推荐信。绝大多数的要求我都会欣然同意,但也曾拒绝过,原因是我不记得那个学生。  在电话里,那个学生着急了:“我选过你两门课呢!”我更愕然了:教过两学期的学生,我竟然不认识?“我一般坐在最后一排。”  怪不得,坐最后一排的同学不仅在空间距离上离老师远,在心理上距离老师也很远。  我愿意认识每个学生,希望能记
期刊
中文说“弹”钢琴,西方人说“play”(玩)钢琴。不但如此,西方所有乐器都是用来“玩”的,我们所有的乐器却都是用来“演练的”。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别就在于面对同样必经的失败过程,play把“失败”当成过程里面正常的一部分元素,并且善用“失败”这个元素带来的力量与乐趣。而“演练者”却极力逃避、避免失败。过程固然一样,但将来的人生,对于“音乐”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因此,找到一个态度,甚至是一种“玩”的想
期刊
朋友的“温度”    人们经常把“朋友”与幽默、忠诚和机智联系起来,现在,“朋友”又多了一个优点。科学家发现,站在挚友身边,感觉就像冬天的时候裹在羽绒被里一样温暖。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与自己喜欢的人站在一起,即便中间隔了有半米多远,你也至少能感觉暖和2摄氏度,而与自己志趣不合的人站在一起会感觉比较冷。这项研究可能解释了我们为什么喜欢用“冷”之类的词描述我们不喜欢的人,而使用“温暖
期刊
展望未来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展望未来都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即使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但那自由的想象就足以令人开心了。琳达阿姨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如果没有任何期望,那么他也就永远都不会感到失望,这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但我认为,如果一个人因为害怕失望而放弃对未来的想象和期待,那么,人生也将变得毫无乐趣可言。   ——(加拿大)露西·蒙歌玛莉《期望》    相遇和命运  茫茫人海里,你遇见了这
期刊
张晓风,笔名晓风,桑科,可叵,1941年生,江苏铜山人,生于浙江金华。八岁后赴台,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校及香港浸会学院,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她笃信宗教,喜爱创作,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有三四十种,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年其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编者管管称“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她曾主编
期刊
朋友老张是一名人口普查员。他已经参加了四次人口普查,每次参加人口普查,他都用专门的本子,详细地记载下自己的工作经过——  1982年5月18日。吃过晚饭,按照计划,我上一个居委会的12号楼摸底。这是一幢三层的老居民楼。从楼下看,204室的灯是亮着的,我决定就从这家开始。一敲,门就开了,是个中年男人。一听我是人口普查员,他热情地邀请我进屋慢慢谈。他的妻子闻声从厨房走出来,给我倒了一杯凉开水。很快表格
期刊
我是一个很入世的人。但是我性格中也有很理想化的东西,受各方面的制约,客观条件达不成,只能曲线救国,慢慢来,一步步走。五年十年之后,再回头看看我们给中国出版界带来了什么,不一定是好的,当然也有可能是坏的,但是至少做出了一些改变,让人们看到了一些新鲜的东西,这是我对自己深信的一点。   几年前我想做杂志,我就铆了心思做杂志。我想做我就去做到最好,包括我写《小时代》,我不管别人说它是不是很拜金,充斥着名
期刊
都说天底下最疼孩子的是妈妈,可今天的妈妈知道孩子哪儿疼吗?   有一天,我忽然听见孩子背地里扎堆喊“疼”!  “父母皆祸害”——说得耸人听闻,而参与这网络论坛的孩子,一下子冒出来好几万。  “祸害”一词,我起先以为是网络小孩的雷人语录,再一想,妈妈们需要反思“祸害”的源头。孩子感觉到疼,妈妈却弄不清疼的来处,妈妈疼孩子的方法是不是存在严重错位?当众人都在批评现行的教育体制时,孩子则提醒我们,需要面
期刊
【主题感言】  特约主持:刘洋  ★改变很难,亦很容易。  ★说它容易是因为只要轻轻地跨出一步,顷刻间日月换新天,山重水复移作了柳暗花明;说它难,是为那山重水复,并非路障,是心障。  ★人们往往可以鼓起面对世界的勇气,却无力面对自己的心。就如那枚在手心颤颤浸了几十年汗湿也不敢佩戴的耳钉;就如一段走成习惯却当成了宿命的感情;就如世人眼中绚丽的光环,或许只日复一日地装耀着你眼底的残生。  ★不必担心后
期刊
王国华,笔名易水寒。中国作协会员。出版有《五毛钱,吵半天》、《微笑是一种力量》、《推开虚掩的门》、《等待是另一种形式的行走》、《你不知道的历史细节》、《万人围着二人转》、《学林碎话》等作品集。    请简单地描述一下自我。  一个曾经豪放不羁的人,一个目前循规蹈矩的人;一个曾经以文学为终生梦想的人,一个今天靠写字养家糊口的人;一个唯唯诺诺、心慈面软、听不得别人哭泣的人,一个心中爱恨激荡、偶尔爆发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