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多三少”显弊端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bf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高密第二实验小学,山东 潍坊 261500)
  作为一名在小学语文教学一线工作了20多年的教师,笔者听了很多课,也执教了很多课,参加了几次课改,但就亲身经历而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局面几乎没有大的改观,这需要引起语文教师的深深思考。
  一、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
  语文教师总在课堂上不遗余力地讲,有时详细分析课文内容,时而引经据典,时而条分缕析;有时耐心细致地和学生一问一答,回答不确切的地方教师就开讲,不讲深、不讲透就感觉不尽职责;有时借助多媒体进行拓展延伸,令人目不暇接。教师主导成了主控,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学评价机制方面的原因,语文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只通过一张试卷来考察;教师教学理念方面的原因,教师认为学生自己学不到点子上,不相信学生能够独立领会教学内容。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实际上,学生的阅读实践一直被教师善意地剥夺,学生的读书活动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点缀,久而久之,学生没有形成读书的能力,听语文的学习模式也就随之形成了,于是,教师只好讲得更多了。随着教师日复一日地讲语文,学生日复一日地听语文,学生越来越不会读书了,学生读的能力就是在教师事无巨细的包办讲解中逐渐弱化的。叶圣陶在《论国文精读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一文中,批评了逐句讲解的做法,“第一,这里缺少了练习阅读最重要的预习阶段。……从形式上看,他们太舒服了,一切预习事项都有老师代劳;但是从实际上说,他们太吃亏了,几种有价值的心理过程都没有经历到。第二,这办法与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那个目标根本矛盾”。
  二、公开课读得多,常态课读得少
  课堂经常会以常态课和公开课来区分。公开课,顾名思义,除了和常态课一样,上给学生听,教学生学会知识外,还要上给其他人听。因此,公开课上,教师往往更加刻意地追求上课“成功”,对待起来格外认真。公开课和常态课的关系,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大餐”和“家常菜”的关系。
  除了精心备课、试讲之外,公开课执教者特别关注学生的预习情况,念叨最多的一句话是“一定得读熟书啊,读不熟书这课没法讲”。尤其是执教公开课时,总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先读好书。所谓“读好书”,就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得流利通顺,如果有些学生能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那就更让执教者开心了。要达到这一要求,至少需要一节课的读书预习时间。经过这样的预习之后,公开课往往比较成功,但静下心来反思,就会觉得这个公开课上得比较“假”。这个“假”在于学生下功夫不在公开课上,而是在课下:如果没有课前充分预习,没有学生“读熟书”这一前提,公开课难以保证成功。既然读熟书再开讲是保证语文课堂学习成功的前提和关键,那么教师带领学生先预习再深入感悟文本,是顺应语文教学规律的举措,应该大力提倡。
  语文教学应该扎扎实实、大大方方地进行预习。公开课遵循了语文学习规律,实践了“整体—部分—整体”这一教学理念,因此成功了。而在常态课上,学生没有认认真真地初读课文,没有做好和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的准备,因此也就没办法真正参与到课文学习中来。久之久之,就形成了“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的局面。
  三、课内阅读多,课外阅读少
  “课内悟法,课外迁移用法”是各科学习的规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学习也不例外,阅读能力甚至语文素养的提升也遵从这一规律。但是在语文教学中,虽然课内阅读存在教师主控课堂、学生自主阅读时间相对较少等弊病,但还是要一篇课文一篇课文地学习,虽然新课标提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但就语文教学现状来说,“教教材”依然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因为应试考试就考教材,因此教师不遗余力地教教材,教学方法难以创新。从时间上来说,语文课内阅读时间基本上有保证,相比來说,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精力就很随意了。新课标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145万字”,这一标准普遍难以达到。
  课外阅读现状的形成有多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学生课业负担重,无暇进行课外阅读,当然这一点跟教师、学生家长对成绩的过分追求有关;第二,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不高,用于看电视、玩电脑等的娱乐时间超过课外阅读时间;第三,阅读指导较少,系统性指导更少等。此外,课内阅读组织学习形式过于重视知识灌输,教师为考而教的功利思想等也是课外阅读存在诸多问题的根源。
  由此可见,以上三多三少其实质上是同一个问题,即学生被动学习多,主动学习少。学生学习语文是被动的,因为天天吃着教师帮他嚼过的馍——条分缕析的课文内容,逐渐丧失了自我咀嚼消化文章的能力。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语文教学水平,还语文学习的本来面目,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倡导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今天,建构主义學习理论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情境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具体的数学情境创设、分析,探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旨在优化数学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建构主义;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一、理论简介  建构主义源于20世纪60年代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Vygotsky)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使用,信息技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如何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值得教育工作者们深入思考。本文将对初中信息技术中的游戏化教学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游戏课堂;教学方式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当中,而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往往是“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教师只注重学生对书本
期刊
教育是育人,更是育心。作为班主任,初期我曾为学生痛苦和焦虑,也曾对学生急躁和喊叫。最后,学生的进步和懂事、美好和才气,都让我温暖和感动。我只是给了学生一缕阳光,学生却还给我一个明媚的春天!我在思考是什么使学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可以说,尊重教育是基础,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让学生拥抱属于自己的阳光。  一、尊重教育首先要学会沟通  沟通不仅仅是讲清道理,其形式是多样的。一次召开“暑假归来话成
期刊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执行者,在学校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研究的问题。在中小学教育中,班主任工作的作用和方法更显出具体性和重要性,应从多方面认真钻研、实践。笔者就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几点做法与各位同仁一起探讨。  一、倾注爱心,严格管理  班主任工作中要协调好严格与宽容的关系。教育者没有同情心、没有爱心、没有公道心就不是一个称
期刊
问题学生,顾名思义,就是在学习成绩或思想品德等方面相对较差的学生。在班级管理和学生的教育工作中,转化问题学生是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关注的主要课题。  一、深入探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所执教的班级,问题学生占了近20%,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小明(化名)。该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家庭原因。小明是家中的独子,父母及其他长辈的溺爱使他在家中的地位可以说是“说一不二”。小明与爷爷奶奶一起
期刊
(济南市舜耕小学,山东 济南 250000)  摘 要:教育不仅仅是教师和学校的事,只有家校共育,形成一股教育合力,才能创建一个和谐、团结、进步的班集体。构建良好的家校关系,在家庭与学校之间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双方相互配合和促进,学生才能有更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家校关系;家委会;班主任  一、用心挖掘并合理利用优秀的家长资源  1.利用合适的组织发挥家长的积极性  优秀的家长可以带动班级建设顺
期刊
(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二中学,江苏 苏州 215228)  摘 要:本文从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本位的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提炼等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谈起,探讨教师如何抓住核心问题,在小说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关键词:小说教学;深度学习;初中语文  长期以来,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本位的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提炼等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言堂”
期刊
(宜昌市西陵区学院街小学,湖北 宜昌 443000)  摘 要: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性质之一,主要体现为“通过语文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美好、丰富的情感”。人文性的体现离不开文本语言这一载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能脱离语言只谈人文,而是要抓住语言的学习,引领学生研读文本、走进文本,领会文学语言的精妙之处,从而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本语言;朗读  小组合作学习是
期刊
(宁阳县华丰镇中心小学,山东 泰安 271413)  摘 要:启发式教学是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思想。启发式教学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方式为教师引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保证知识传授和智力提升相统一,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社会能力得到提高;注重教育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结合,让学生学习时不必考虑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稳定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兴趣。质疑问难,是教学中一种富有成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值得提倡、推广
期刊
(东营市垦利区第二实验小学,山东 东营 257500)  摘 要:教育界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教师要和学生站在同一条平行線上,以学生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使学生从内心真正感到被尊重、被理解、被看见。与此同时,教师更应该用心去关爱每一名学生,让他(她)们在充满幸福、活泼和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在小班化教育中,教师真正走到学生中,以各种姿态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敞开心灵去学习。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