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对政党政治理论和实践的价值研究

来源 :社会主义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flfxzq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的新型政党类型,也是中国的政党区别于世界其他各国各类型政党的显著特征.参政党作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参与者和实践者,作为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政治主体,实现了民主党派性质及其政治地位的科学定位,一定意义上也解决了民主党派存在的合法性问题,为构建我国政党政治理论话语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我国政党政治生活中以其独特的政党属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这一概念的提出和实践,丰富了对政党属性、政党关系、民主形式等方面的认识,为世界政党政治增添了新的内涵.这也需要我们重新思考中西方政党政治中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积极构建更为广义的政党政治理论,拓展新的民主政治理论研究空间,为世界政党政治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其他文献
在近代早期,英国思想家为实现理想社会提出了诸多方案,乌托邦是其中重要的组成.17世纪中期以前,乌托邦思想家将改革的希望寄托于君主与议会,试图以立法的方式革故鼎新;17世纪后期,乌托邦构想中出现了一种新趋势,即不寻求国家层面的改革,也不幻想将一国建成理想社会,转而提出通过社会合作的方式建立"小共同体",并以其作为示范,逐步实现理想社会.这一模式以较强的实践性,成为后世乌托邦运动的主要参照.这一转变的出现,与17世纪后期英国的政治经济形势有关,更受新兴的股份制公司的启发.
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党的全面领导和提升村级党组织组织力.从结构——功能——组织力的视角来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结构、组织功能在与外部环境互动中生成相应的组织力.乡村振兴战略对村级党组织提出了以政治领导力为统领、内部管理力为前提、外部功能力为目标以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要求,然而现实中村级党组织转型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以致其功能难以发挥,在组织力方面更有弱化倾向.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级党组织应从巩固组织地位、完善人才结构、增强组织功能出发,全面提升其政治领导力、内部管理力和外部功能力,从而为
随着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议题在全球范围内引起的高度关注,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为本国的碳达峰碳中和设定了实现目标和期限.而全球能源治理中长期存在问题和功能性缺位,使国际社会对全球能源治理进行改革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消费国和碳排放大国,中国在国际能源事务中地位不断提升的同时,在碳达峰碳中和上也提出自己的目标.在当前的全球能源治理改革中,中国可积极发挥自身作用,适时提出中国方案,以提供能源治理领域公共产品的方式,助力全球能源治理改革和"双碳"目标的实现.通过在价值理念上倡导以合作共赢促进绿
党统合社会的目标不仅是结构性的,还需要实现一种共同体意识凝结和政治团结状态.从政党与社会关系视角来看,这需要通过执政党创造性的活动予以整合,以塑造社会群体.本文以社会组织孵化器党建为案例,发现党通过社会组织塑造社会群体是一个政治身份认同——共同体意识——集体行动力的三维度塑造过程.党从身份、组织和制度三个层次进行整合性的政治表达,运用多元化政治表达工具,塑造社会群体政治身份认同,建构和巩固共同体意识,进而实现集体行动中的一致性和团结性.
从政党组织转型视角来看,欧洲国家政党组织形态由群众型政党向全方位政党、卡特尔政党方向发展已成为主流趋势.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共产党虽然仍坚持将建设群众型政党作为组织革新的重要目标,但实际上迫于诸多内外因素,也正朝着上述趋势靠拢.目前,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共产党在组织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基层组织衰减、与其他社会团体缺乏合作、党员人数流失等挑战和威胁.针对这些难题,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共产党从积极招募党的新成员、扩大党的选民基础、强化党的宣传手段等方面多管齐下.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共产党的未来发展在
美国"锐实力论"的战略意图是配合美国政府对华战略调整、对抗中国文化影响力.为了促成"锐实力论"的广泛传播,美国启动了全政府—全社会联动的战略传播模式,采取了新造概念界定问题、运用学术话语增强公共信任、进行意识形态批判获取道德共情等传播策略."锐实力论"的传播对中国国家形象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阻滞了部分中美之间正常的科技、文化、学术交流.中国需要从战略高度科学、系统、理性地应对:建构与完善中国国家战略传播机制;加强学术话语与相关理论体系建设,创新学术话语;中国一方面要继续大力传播"非意识形态
卡尔·考茨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早期的社会主义思想,是他曾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对于国际工人运动所做出的理论以及观点的汇总,它既包含许多科学的阐释,也带有某些主观的见解。卡尔·考茨基早期通过批判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通过对社会主义先驱、恩格斯晚年的革命策略、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未来社会制度的研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进一步传播,同时也促进了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马克思对技术正义的考察始终是内居于他的劳动思想之中的.马克思认为,人的劳动之于技术具有逻辑先在性,技术本质上是人的劳动的表现和产物.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劳动群众为技术所奴役和驱赶,导致了技术非正义的极端化现象.马克思在考察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中的技术非正义的同时,也深刻揭示了其背后所蕴含的劳动能力与劳动所得的深层对抗矛盾.马克思指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雇佣劳动制度导致了技术与劳动的严重对立,技术与资本合流加速了对劳动力剩余价值的剥削,最终对劳动群众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威胁.因此,他认为必须以革命的方式推翻资产
革命在近代中国具有特殊的地位,从《共同纲领》到现行宪法均规定了革命,构成了颇具中国特色的宪法话语.现行宪法中的革命有多重含义,主要包括作为确认改变社会性质的革命、非暴力形式的自我完善的革命、作为政权取得正当性证成的革命以及作为一种价值追求的革命.在规范意义上,宪法上的革命规定具有确认性规范、授权性规范和权义复合性规范三重特性.宪法上的革命如要充分发挥其作用首先要理解现行宪法为国家发展和变革预留的空间,进而探寻由执政党、不同的国家机关以及人民群众参与的革命规定的实践机制,最后是要发挥宪法作为根本法的作用,为
当前,世界秩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自由主义话语体系日渐衰落.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中国话语体系的创造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中国话语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政治文明领域的表达与传播体系,其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出我国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际国内双循环格局"的时代大背景下,全过程民主和新型政党制度就在中西对比过程中建构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展示出我们民主政治的旺盛生命力.可以说,全过程民主是一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它在实践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