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载体 实现有效教学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z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问题解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 几乎每个学年都有解决问题这一单元. 可见解决问题对于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 本文着重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增强学生的策略意识、重视学生的体验意识、突出学生的反思意识这四个方面阐述如何以问题为载体,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 问题;实现;有效;教学
  问题是数学产生的源动力,问题也是数学的心脏. 解决问题对于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 那么如何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的意识,让学生正确有效地解决问题,在感受解决问题的魅力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实现有效教学呢?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阐述.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要想解决问题,首先要树立问题意识. 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学生熟悉的方式和学生进行交流,并结合身边的具体情境,以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来唤醒学生沉睡的生活经验,促使学生主动提出相关的问题.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为解决问题埋下伏笔. 例如:教学“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询问,“能否在直线上截取线段?如果能,端点应放置在何处?”以此启迪学生,把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出来. 学生通过探究得知:直线上任意两点间的一段就是线段. 勤于思考的学生就会迅速作出反应,既然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那么射线是不是直线的一部分?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立即着手研究这个问题. 数学是启迪学生思维的一门学科,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这种举一反三的能力,让他们能在解决问题中自觉地发现其中隐藏的新问题,使问题意识的种子在学生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二、增强学生的策略意识
  古人云:“磨刀不误砍柴工. ”策略是通向解决问题的成功桥梁. 但是,策略的产生不能在教师刻意的告知下进行,而应当是学生在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中自发产生的. 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例题思考运用什么策略,并让学生在众多的策略中加以对比,领会策略背后所蕴藏的数学思想. 解决问题策略的方法是多样的,主要有:
  1. 倒推法
  倒推,顾名思义,就是在已知数量或事物按照特定的顺序变化后,来推想它的原始状态. 例如“甲乙两杯果汁共400毫升,甲倒入乙40毫升,现在两杯果汁一样多,原来各有几毫升?”就适用于倒推法.
  2. 画图法
  当学生阅读过题意后,在头脑中无法第一时间看清题意时,画图法就运用上了. 因为它能直观明了地呈现题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搞清楚其中隐含的数量关系,从而成功地解决问题. 我们经常遇到的“行程问题”,很多都是借助画线段图来解决的.
  3. 转化法
  转化法是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角度和思考方式的转变,绕过不能直接征服的思维障碍,把问题转化成一种熟悉的“认知模型”,使思路顺畅清晰,并利用知识间的内在某种联系,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中的一道习题:6根胡萝卜换2个大萝卜,9个大萝卜换3棵大白菜,6棵大白菜换多少根胡萝卜?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能直接求出6棵大白菜换多少根胡萝卜吗?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说说感悟,应先求出1棵大白菜能换几根胡萝卜,从而最终解决问题. 这个过程体现了以学生实际出发的理念,使学生深切体会到知识的获得不是一蹴而就的.
  当然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还依赖于学生的知识经验,依赖于学生的认知. 但是策略本身并无好坏、主次之分,不是说倒推法和替换法是完美无瑕的. 我们对策略的选择应依据问题而定,有时画图与列举法反而能迅速发现答案. 因此我们应让学生首先看清题意,理解题意,再来选择策略的运用,这样才能尽善尽美地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不仅仅让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从生活中的原型事件入手,一步步由易到难地引导,使学生从中领悟到解决问题的方略和对策.
  三,重视学生的体验意识
  中低年级的小学生认知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 他们更依赖于借助具体的操作和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新知和第一时间准确掌握新知,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联系实际开展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新知. 比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为了让学生把握住学习的先机,可将教室简单布置成超市,让学生轮流充当售货员与顾客. 用买与卖的这样生动、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让学生在取币、找币、付币的实践操作中,培养他们观察、与人合作、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他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四、突出学生的反思意识
  反思是主体对自己的认识活动进行的总结、思考与回顾. 反思是提高学生元认知能力的重要方法. 反思是学生不断前进、思考的必经阶段. 课堂的问题解决往往呈现多种方式,学生们各有千秋的答案需要一个最终的界定,可是课堂学习时间有限,怎样实现教学双赢呢?此时学生的反思显得极为重要. 学生通过将自己与他人的解题思路的对比,反思解决这个问题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知道如何少走弯路,知道如何从一个小条件着手,知道如何迅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反思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使学习成为一件轻松和开心的事,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最终目的.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杏李树干液流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了解树体蒸腾耗水规律,为杏李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PS-TDP8型热耗散式树干液流测定系统连续监测,分析环境因子
【目的】研究库尔勒香梨粗皮果形成的原因及其与叶片和土壤养分状况的关系,为库尔勒香梨生产优质果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库尔勒周边正常果园和粗皮果发生较多果园的果
【目的】枣果霉烂病是枣干果上的主要病害,青霉菌是引起枣果霉烂病的重要病原之一。明确新疆枣果霉烂病病原种类及优势致病种群,有效防控该病的发生与危害。【方法】通过组织
【目的】通过4个品种棉花种子浸润不同溶解氧浓度水,研究不同浓度溶解氧浸润水对各品种棉花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干鲜重的影响。【方法】在培养皿中加入相同
【目的】调查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及小麦单作田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研究果树小麦间作模式下小麦白粉病发生为害情况与小麦单作田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定期定点
【摘要】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甚至放弃学习数学.本文针对当前五年制高职数学教育现状,结合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和自身的教学感受,在教学方法和情景教学中试图找到解决此问题的途径,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高职数学;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对策  数学课程是五年制高职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
【摘要】 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既是当前社会对人才发展、全体公民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也是帮助学生学会求知、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一、创设和谐氛围,使学生“乐”学;二、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三、注意学法指导,使学生“会”学.  【關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策略  当代
【摘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为此,作为一种有效途径,教师应激发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鼓励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去创造性地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注重不同数学问题之间的相互转化和数学问题与现实情境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当代数学教学的核心,也是当代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数学问题;思维能力;培养;提出;解决  数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其逻辑性、思维缜密性和活跃性是其他学科无法
【目的】研究褪黑素对多浪羊受胎及产羔效果的影响,提高多浪羊繁殖率。【方法】研究注射褪黑素提高受胎率和产羔率的方法,选择年龄、胎次、体况相似的57只多浪羊母羊,试验羊
【摘要】文章对数学归纳法一课怎样创设情境进行分析、举例、说明,层层递进,培养学生在情境中产生数学问题,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联想与识别达到教学效果.  【关键词】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情境  数学归纳法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证明方法.这一课的难点是正确理解数学归纳法中的递推思想,认识到从“无限”到“有限”,从“量变”到“质变” 的过程.因此在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