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爸”这一套不可取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vv_vv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个被坊间称作“狼爸”的人,创下“一门三北大”的奇迹,现在变成偶像级人物了。他介绍自己打骂兼备的教育方法:“中国几千年的礼不可丢,父亲就要有做父亲的威信,孩子不对,就要打!打,他们才能记住。”这种教育方式,成了一些变态者心目中的“英雄”“精神领袖”。变态者和变态英雄的狂热,你怎会陌生呢?这一点,二战期间的犹太人最清楚,世界人民也清清楚楚。北大对这一切同样不陌生,在十年浩劫中,它那里的“打砸抢”也很有气势,不少人应当有所记忆。
  教育教学中的惩罚,家庭教育中的棍棒教育,不是“狼爸”的发明。“狼爸”只是一个坚定的“卫道士”,介绍他那些“血馒头”的吃法,介绍他那些吃着袁崇焕的肉,以示自己清白的经历,深情地诉说着鲜血也可浇灌鲜花,痛苦更可换取成功的方法。他常常备着藤条、鸡毛掸子,背不出课文,打;作业做不好,打;不听话,打;不练琴,打;去同学家不报告,打。他说,一定要打,越喊疼越要打,不能喊,不能躲避,打一个小孩,必须另外的几个全部旁观。这种家长,这种人,不要说把孩子打进北大,即便打进了白宫,打进了联合国大厦,理智的人,有爱心、有同情心、有善心的人都决不会羡慕你半分!
  人的成长是有规律的,有天性的,“男人三十五,肚子往外鼓;男人四十五,鼻毛往外出”,“女人三十五,腰身要发福;女人四十五,肩背有痛楚”。你遇到这情况就去打吗?打哪里才对呢?聪明人就想办法去锻炼,去修整,去调理,而决不会做一些违反规律的事,如去用火烤脂肪,去把鼻孔封住,去捶打肩背,像打拳击沙包一样。同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总会有交友的需求,有娱乐的需求,有玩的需求,他不知道什么是违规,他不知道24小时的分割,他不知道课文的理解,这都是一种必然表现。你去引导,你去让他们体验,你去培养一种健康的成长氛围,这是你的责任,你的正常的担当。怎么变成一个“屠夫”那样呢?
  读史认真的人,有悟性的人对“狼爸”这种人是很同情的,很无奈的,同时很厌恶。同情的是他们继承了残暴却用在了最无辜、最亲的人身上;无奈的是这些人的素质低和他们的家境阴暗,只能开什么花结什么果,你很难相助;厌恶的是一个“恶人”却到处诉说他的辉煌,就像变态狂到处介绍他的业绩。
  我们还需要什么幼兒园呢?
  我们还需要什么小学、中学、高中、大学呢?
  我们还需要什么老师、班主任、校长呢?
  我们还需要什么思想教育呢?
  “狼爸”的经验如果成立,以上说的一切都是多余的。我们只需要皮鞭、鸡毛掸子、棍棒、老虎凳、手铐、脚镣、子弹,有了这些,还怕你学不好么?还怕你不听话么?还怕你卖萌么?这些人有他们的社会基础,有他们的粉丝,有他们的知音。因为,他们动手的同时会把所做的一切都贴上华丽的标签,编出美丽动人的谎言,确定这一切的合法、合理性。
  教育人,纯粹自然主义的手法是不适宜的,同样,纯粹动物性的手法也是不可取的,所以人类才会不断去研究、去实践、去探索,看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才更有利于人的成长,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更贴近他们成长的规律。因为这种办法,才是最根本的良方、良法,它会培养出社会适用的人才,培养出真、善、美、严、实的人,才会使社会正常地、健康地、有序地、稳定地、充满信心地发展。有一位传人曾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家庭如同民族,教育如果失误,那是十分令人沮丧的事。
  打孩子,打进了北大,打走了他们的童真,打走了他们的淘气味,打走了他们的善良,打走了他們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从孩子心中彻底赶走了孔孟,赶走了李白、杜甫、托尔斯泰、齐白石、肖洛霍夫、果戈理、鲁迅、季羡林……赶走他们,我才是你们的精神领袖,我才是主宰。“狼爸”还在四处讲演,讲述他那秋天的冬天的故事,讲述那鞭子、鸡毛掸子的故事,在我们的脑海,真不敢相信,狼还会为羊讲述故事,讲爱的故事。
  记住,请“狼爸”们记住,不管你把小孩打进北大,还是牛津、剑桥、哈佛,还是打进了富豪圈,许许多多的人都不会羡慕你,只会厌弃你。因为你是一个刽子手,割去了孩子的童真和天性。那些被你训练过的人,他们的情感是不健全的、不健康的。这一点,可以肯定。经历过十年浩劫的人,对这一点最有发言权。
其他文献
今天我特别担忧的一件事情,是我们事事用公约代替私约,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事儿。  比如我跟你说,这文章我明天交稿,这什么意思?我私约告诉你,明天晚上8点前稿子到你跟前,这叫私约。你非得说咱得签约,最后公证,干什么的,这个折腾受不了!  私约是维系人之间情感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志,私约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信誉。你说话得算数,不需要写在纸上。  私约一旦被公约完全替代,事情的运转就出现很多问题。因为公约是什么?
期刊
向文宣、习子舆,天下之名儒也,均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儒学之菁华。二人者,风义相期而未谋一面。  向嗜酒,每饮必醉,无酒不欢,然性恶鱼;习嗜鱼,无鱼则粒米难进,然性恶酒。  适习游历至,向宴之于桃园。盘碗杂陈,独无鱼。习举目无下箸处。向举爵劝酒,习蹙额隐忍而不发,私泼酒于地。  酒过三巡,习启齿曰:“此地滨海,何无鱼耶?”向曰:“多矣。鲃鲁鲀鱿、青草鲂鲤、鲑鲥鲱鳀,应有尽有,何言无?”习曰:“
期刊
扑满哲学  黄永武  汉武帝元光五年,一位受全国推崇的人物公孙弘,为朝廷所重用,当时邹长倩送给他一枚扑满,要他警戒“入而不出,积而不散”的危险。  其实邹长倩所提出的“扑满哲学”,不止是提醒公孙弘一人,而是要提醒每一个人:当我们只知道“进”而不知道“退”,只知道“积聚”而不知道“散施”,只知道“不足”而不知道“知足”,那么这幕击破扑满的悲剧,迟早会上演的!  元代的诗人艾性夫曾有扑满诗道:“区区小
期刊
彼得·约翰斯顿是芝加哥大学学生心理健康诊所专家,作为教授兼心理顾问,三十年来,约翰斯顿帮助了无数有焦虑倾向的学生。  他回忆:我曾经辅导过一个学生几个月。有一次,我接到他的电话,在电话中他说:“今天的心理辅导我不参加,我爸爸刚刚去世。”天啊,我当时就想,他正承受着极大的压力,还有什么能比亲人逝去更糟的呢?但是,这个学生的下一句话震惊了我,他说:“在葬礼之后我有一个很重要的考试,我会在考试之后联系您
期刊
我经常听到有人说,“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在现实生活当中,就在我的周围,的确有几位近乎于完美主义者的朋友。这些朋友在交友与做事方面,几尽苛刻。比如,装修房子,要做得井井有条,一丝不苟。比如做菜,也讲究原料火候之类,甚至穿衣戴帽也毫不马虎,有的,甚至将自己的头发也梳得光光溜溜,一絲不乱。  我就有这样一个朋友,一直与他交往得很好。于是,我周围的朋友就很惊讶,问我,你怎么能和他成为朋友呢?他那么抠,那
期刊
有时候我们一些措施或作为,隐隐中受着“贫穷心态”的支配。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  典型的“贫穷心态”如:只重視金钱,不注意效率——所谓效率,就是时间、金钱、人力和报酬的比率。在只求贪小便宜,只计较省钱(其实只是一时的省,眼前的省,长远计算起来其实是浪费)的哲学中,使我们一直以浪费效率来延缓致富。  孤立的心态——一个心态行为孤立的个人或环境,往往也是难以致富之源。《世说新语》里有一则故事:“王戎
期刊
《中庸》有言:“知耻近乎勇。”岂止近乎勇,本来就是勇,能够敢于面对自己的人,尤其是敢于面對自己耻辱、又敢于改正的人,才是真的勇。  人不怕有错,贵在知错能改。谁都不愿意在错误中活着,之所以在错误中活着,是因为不知道错。一旦知道错了,人是愿意改的。知错不知错,在自己,不在别人。在他自己不知错的时候,你给他指出来,他往往还不认错,甚至逆反。你说我错,你才错呢?你凭什么说我错?你是乌鸦落在猪身上,只见别
期刊
“文字游戏”,听起来好像不怎么恭敬。文字是传达思想的工具,有使命和责任的,怎么可以“游戏”?其实就文字的操练而言,说是一种智力游戏并无贬低,不同的只是高超或拙劣而已。与琴棋书画之类性质上并无区别。作为语言的书面形式,中国文字有几千年的历史,博大精深,又极独特,给文字游戏提供了极为丰富深厚的基础。  文字游戏几乎包括了灯谜、对联、诗词、游艺等方方面面。  “比”对“北”说:夫妻一场,何必闹离婚呢! 
期刊
每次迁居,或装修旧房,必定要扔掉大量垃圾。垃圾原是有用之物,年月久了,失其功能,便成垃圾,但主人一直保留着,因旧情犹在。一家一户事小,但整个地球上每天每时在大量产生垃圾,处置垃圾成了一大难题。最难处理的是垃圾人,从前平民死了,成为垃圾埋掉、火化,帝王死了,建陵寢。掩藏垃圾的墓穴却保留了珍贵的文物,垃圾异化了。垃圾都由人来处理,但人的躯体何时成垃圾,谁先成垃圾,只能由上帝定夺。显然,地球上容不下永远
期刊
年轻人的街舞中有一种形式称为飘浮,其步轻盈,飘然如行走云端,给人以空灵之感。而在时下官场,也有一种不好的作风叫飘浮,说话轻飘飘,办事风飘飘,做了一丁点事就飘飘然,这是另类的腐败,让老百姓很是厌烦。  史上因做事飘浮而误大事者多矣。战国有赵括者,不求实干,却崇尚理论至上,只把纸上文章做得花哨,结果长平一战,兵败如山倒,强盛的赵国也因此踏上了下坡路,同时中华词典上也就多了一条“纸上谈兵”的成语。三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