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k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教材加强了文学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这样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更应该致力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与发展,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培养他们自觉审美的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面对生活条件、学习环境都还相当落后的山区农村学生,应该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他们进行美的熏陶呢?
  一、阅读教材,感悟美
  “美”包含了内容的美、情感的美、语言的美。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就有许多文质兼美的好文章。例如阅读《苏州园林》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灿烂的文化之美,吟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我们领略到大漠的雄奇壮观之美,回眸《背影》又无不透露出浓浓的亲情之美……这为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感悟教材中的人文之美。同时教师还要激起学生对教材的阅读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在感悟中进行审美体验,逐渐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二、激情导入,渲染美
  语文教材中深具美感的文章,大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名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教材内容里感受真、善、美,把握文中奔腾的情感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的感情脉搏,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往往需要教师的激情引导。
  “激情”就是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俗话说:若要学生动心,教师先要动情。精心设计一堂课的开场白往往能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引起他们阅读教材的兴趣,从而把握课文内容,产生情感的共鸣。如课文《天上的街市》我是这样导入的。先把牛郎织女的故事深情地讲一遍,拨动学生的心弦,然后再总结:“‘牛郎织女’的故事从远古一路走来已有数千年,人们由衷地喜欢它,一辈辈地传诵着,就因为故事中蕴藏着动人的美!你们刚才就被这美感动了。请你们认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中‘牛郎织女’的故事流淌着怎样的‘美’呢?它和传说中所表现的‘美’一样吗?”这段激情的导语,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把学生带入作品的特定情景之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三、示范朗读,营造美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文章中的情感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有表情地朗读是学生感知文本内容的主要方式和获得作品情感的基本途径。
  例如教学《最后一课》的高潮和结局部分时,我设计了以读悟情教学法。先用饱含感情的语调朗读了课文,然后问:老师读到“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这句时为什么音量低沉,语速放慢;读“我—我—”这里时却要语调低沉缓慢,读“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五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句时却语速加快、力度增强,铿锵有力一字一顿读?而“散学了,—你们走吧”这里又为什么读得轻而缓?学生带着问题,在一遍遍的朗读中自然寻到了答案。通过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营造、渲染出一种悲伤浓重的氛围,学生就会自然地融入这种氛围,被韩麦尔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所感染,心中的爱国主义热情受到激发,从而获得思想上美的享受。
  四、创设情境,触摸美
  文学作品是通过描绘生动的形象和景象来表现社会生活和反映思想的。因此,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要让画面逼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意境在他们心中产生,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让他们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愉悦和欢畅。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图画、投影、音乐、语言描绘和动作演示等方式创造与渲染气氛,可以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进入课文中所描述的情境。
  例如在教学《三峡》时,我先播放一组气势磅礴,旖旎秀丽的长江三峡风光图片,让学生感受美景带给人的辽阔意境。然后让学生闭目凝神静听配乐朗读,使原先留在脑中的图像得到充实和深化。学生渐渐地进入诗中描绘的意境,此刻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一幅幅美丽的祖国大好河山画卷。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使学生得到了“意美的感心,育美的感耳,形美的感目”的享受。
  农村学生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阅读范围和视野都不宽广。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是典型的农村留守孩子,都存在亲情和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利用语文课堂教学对他们进行美的熏陶,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缺失。总之,利用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能够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铸造美好心灵,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品质。
  (责任编辑 韦淑红)
其他文献
由于我国公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我国农村公路建设的速度也逐渐加快。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本村价值产品的出口以及与外界沟通的主要方式,共存公路的建设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则
当今世界是运用语言各显神通的世界,各方面、各领域都需要能说会道者。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说是多么的重要。而具备那种流畅动听、生气勃勃,以至出口成章、慷慨激昂的语言,并不是天生具有,而是后天训练出来的。这样看来,语文教学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是何等重要。  常常有语文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或者说农村中学的学生素质较差,见识也不广,语文课气氛沉闷。学生的语文素质没有大的提升,要交的作文也是挖
[摘要]新课改特别提倡突出学生主体,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对话教学恰好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互动参与,从而有效学习知识。为此,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对话教学理念为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对话交流,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在对话中掌握语言知识。  [关键词]初中英语对话教学理念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00049  “独演式
我在农村初中教数学有10多年了,感受着农村社会的飞速发展,物质生活的日益富裕,生活质量一年比一年好,可是我却感觉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情绪却是一年不如一年,与社会文明的发展格格不入,他们对课堂上的一切都不感兴趣.有些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看小说、画画,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厌烦.面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诸多有关学生学习数学的问题,我曾一度困惑,也常常陷入深思:为什么在如此美好的生活下,他们对数学却毫无兴趣?为什么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