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生实习期压力源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性研究:以滨州医学院为例

来源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sy29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地方医学院校实习期临床医学生压力源及心理健康现状,并提出相关对策,为实习期医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

使用唱丽荣等编制的临床医学生实习期间压力源量表和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390人的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84份,回收有效率为98.46%。运用SPSS 18.0行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等。

结果

地方医学院校24.1%的学生存在中等以上压力(1.17±0.63),压力源最高为考试与就业(1.58±0.74),其他依次为知识与技能(1.43±0.68)、人际关系(1.11±0.54)、面对病人(1.06±0.53)、医疗条件(1.00±0.53)和工作负荷(0.95±0.52)。临床医学生实习期压力源各维度的分值与心理健康的大多数因子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

地方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生实习期普遍存在压力,实习期间的压力会影响其心理健康。建议从就业、学业、心理等方面对实习期学生进行指导,以便助其减轻压力,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其他文献
慕课(MOOCs)是近年来教育领域出现的新型课程模式与教学形式,慕课的特点和优势能够弥补传统小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学中的缺陷,提升小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课程质量。具体实施过程中,结合MOOC平台资源将课程分解为"理论教学模块""病例讨论与互动模块""课后答题与反馈模块""临床实践模块",各模块之间紧密联系、有机衔接;教学中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实时反馈学习效果,注重提升学生自学能力,以促进儿科临床专
目的在《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课程中实施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创新性实践,并对PBL教学推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以某医学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137人)为研究对象,以演讲比赛为主要方式进行PBL教学创新实践,教学成果以视频形式通过微信进行网络分享与推广;并通过微型问卷对该专业学生(335人)进行PBL教学推广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结果基于
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课程的传统授课中,选择恰当案例进行穿插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和剖析,自主探究和学习汇报;最后教师进行点评总结。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临床思维,使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联系;提升了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质量。
地方医学院校办学特色是其在办学中形成的被社会认可的独特的优质风貌,它具有独特性、集成性、区位服务性等特征。本研究讨论了当前地方医学校办学特色中存在的问题,即办学趋同化严重、"特色"与"优势"混淆、"重技轻育"现象明显。在此基础上通过典型案例探讨了医学院校办学特色的生成路径,即通过持续的教学改革孕育本科教学特色;通过贴近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服务特色;通过优势专业学科带动学校全面提升的发展特色;
目的通过成绩考核和学生问卷调查评价"微课"网络教学在显微骨科教学的效果。方法将116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58人)和对照组(58人),对于相同的临床骨科教学内容,分别采取网络"微课"教学和传统教学。在临床实习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的考核,并自设问卷调查教学满意度。通过SPSS 23.0对考试结果进行t检验及秩和检验。结果在经过微课教学后,实验组学生的成绩,包括理论成绩[(94.8
目的研究应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手机应用程序(APP),改进麻醉学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的方法。方法将麻醉学系本科专业学生(195人)先实行常规课堂内形成性评价(对照组),再应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手机APP进行课堂内形成性评价(实验组)。对照组采用纸质卡片进行随堂测试,点名计算出勤率;实验组采用手机APP扫描二维码进行随堂测试并计算出勤率。比较两组课堂内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效果。结果实验组随堂测试耗时及随堂测试
基于多站式考核的临床技能竞赛可以有效、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的临床能力。临床技能竞赛的结果一定程度反映了参赛选手乃至全体学生的学习成效,通过分析和探索竞赛对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及评价的启示,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临床教学不断成长和进步。
目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临床技术水平发展不均衡,急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传统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以及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路;从临床教学方法、理论教学课程修订、临床技能培养三方面进行改革,探究适合我国国情的应用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人才培养的最佳方式,以期强化人才培养质量。
目的探讨医教协同背景下基层医院推广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效果和可行性,并分析对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医院实习医生为研究对象,常规参加临床科室开展的教授式病例讨论的学生作为对照组(140人),参加医院开展的PBL的学生作为实验组(140人)。两组学生采用同样的自行设计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应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对两种教学方法
目的探讨立体化教学模式在临床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宁夏医科大学2010级麻醉学系本科生(1)班43名学生作为对照组,2010级麻醉学系本科生(2)班42名学生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在临床麻醉学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观察组则采用立体化教学模式。在临床麻醉学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教学效果,主要包括学生的平时成绩(麻醉计划书+麻醉病例分析)和期末成绩。通过教学满意度调查表比较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兴趣,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