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号神话的破灭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O_2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5年4月6日。日本海军以“大和”号超级重型战列舰、“矢矧”号轻型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组成日本海军第二舰队,并以之为海上特攻部队,由伊藤整一中将为司令官,森下信卫少将为参谋长,“大和”号为旗舰,企图在4月8日拂晓攻击冲绳岛白砂锚地美国海军水面舰艇部队,实施所谓“菊水作战”,也称“天一号作战”。
  
  专家观点
  
  1913~1942年的29年里,日本海军共建成战列舰12一艘。其中“大和”号和“武藏”号舰龄最短(1941年建成),排水量最大。火力最强,装甲最厚,被誉为无坚不摧、固若金汤的海洋钢铁城堡。因此迷信大炮巨舰制胜论的日本海军对它的期望值很大。认为凭借“大和”号的单舰威力就可以与美国海空一体的舰队抗衡。
  所谓的“天一号作战”命令就是要求“大和”号主动吸引美军战机前来攻击,以掩护日军战斗机向美军舰发起自杀式袭击。尽管没有飞机护航,日本军部还是期望“大和”号能够突破美军防线抵达冲绳岛,然后主动搁浅成为一座巨型的炮台,舰上的水兵上岸作战,配合驻守冲绳的日军击退美军的登陆。
  此时的日本海军已经完全失去制空权,而没有海军航空兵保护的水面部队进行特攻作战的结果是必败无疑。日本海军负责此次作战计划的制定者完全没有考虑让作战士兵有任何生还的可能。
  4月6日15时,以“大和”号为核心的日本海军第二舰队海上特攻部队,携带单程燃料,在没有任何海军航空兵掩护的情况下,从濑户内海山口县德山港出发向冲绳诸岛方向驶去。“大和”号舰长是有贺幸佐大佐。
  整个舰队以战列舰“大和”号为中心以12节的航速做菱形阵列南下,舰队对空、对潜保持24小时昼夜警戒。
  
  【当事人】
  
  冈田达雄。原“大和”号战列舰通信兵
  到“大和”号不久。就传来美国人在冲绳登陆的消息。1945年4月5日那天晚上。我们整个第2舰队所有舰船都集结在濑户内海。当晚“大和”号上所有人都拼命地饮酒作乐。根本不考虑什么军纪。因为白天军部已下达了让“大和”号执行“天一号”特攻的命令。尽管我还是个新兵,但从队长和其他老兵的脸上我马上明白了“特攻”的含义。
  
  专家观点
  
  在此种情况下,菱形阵列是最理想的警戒航行队形。巡洋舰“矢矧”号在“大和”号前方2000米,统一指挥全体护卫驱逐舰。右侧为第17驱逐队的“矶风”号、“浜风”号、“雪风”号;左边的是第21驱逐队的“朝霜”号、“初霜”号、“霞”号;“大和”号斜后方两侧为第41驱逐队3500吨级的最新式防空驱逐舰“冬日”号,“凉月”号守卫后方。
  4月6日18点左右。“大和”号作战编队浩浩荡荡从濑户内海行驶到几十海里外的丰后水道。舰队刚进入宇和岛和三重岬角之间水面,“大和”号上的雷达就发现了可疑目标。所有的探测器一齐对准了目标方向,果然是敌潜艇。情报部门很快截到一条电讯,敌艇在报告舰队的船身和航速。伊藤命令各舰灯火管制。闭灯夜航。
  潜艇正是美国海军的“线鳍鱼”号,当侦察雷达发现“大和”号后。它立刻就向美国舰队发出了日本海军有作战编队企图南下攻击的通报。
  驶出丰后水道后,“大和”号沿九州岛南航。7日晨,天刚刚亮。舰队又改取西南航向穿过了大偶海峡。伊藤打算让舰队白天西行。躲过美机的搜捕,黄昏时分再折向南下,于夜间闯入冲绳滩头。因为如果径直南下,庞大的舰队必然躲不过美军的侦察。伊藤认为“大和”号成功的希望在奇袭,在东海绕一个大弧,或许可以掩人耳目。不过他没想到的是,这个弯绕下来,迎面碰上的是米切尔的航空母舰编队第58特混编队。
  此时。“大和”号作战编队改为以“矢矧”号、“大和”号为中心。1000米范围内由8艘驱逐舰形成圆形出击阵容,推进航速20节。两架美军侦察机接替“线鳍鱼”号进行跟踪,它们始终呆在舰炮的射程外,这使得“大和”号上的高炮手气恼万分,时时对空开炮,却无济于事。美机不理不睬,只跟踪,不攻击。
  第58特混舰队辖有18艘航空母舰、8艘战列舰、16艘巡洋舰和64艘驱逐舰。米切尔中将的顶头上司是指挥过马里亚纳大海战的斯普鲁恩斯。
  4月6日晚。斯普鲁恩斯收到太平洋舰队总司令海军上将尼米兹的通报,“线鳍鱼”号潜艇在九州东岸发现一支日本舰队。其中至少有一艘战列舰。他决定以绝对优势兵力,来收拾日本舰队。他将情报转给在冲绳登陆滩头附近的火力支援编队——第54特混舰队,抽调6艘战列舰、7艘巡洋舰和21艘驱逐舰,布置在冲绳岛和九州之间,期望像英国海军围歼“俾斯麦”号那样,以舰炮轰沉“大和”号。
  斯普鲁恩斯同时把情报通知了米切尔。米切尔当即率领3个特混大队向冲绳岛东北方向运动,以利飞机起飞。与斯普鲁恩斯想法不同,米切尔想当主力。7日拂晓,第1特混大队和第3特混大队派出40架飞机,成扇面搜索冲绳以北洋面。各大队都忙着将战斗机、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提升到飞行甲板待命。
  
  专家观点
  
  “大和”号是平面海战时代的恐龙,号称世界第一战列舰,具备大炮巨舰的全部特征:排水量大、炮击能力强、防护能力强等,但是20世纪40年代,海军飞机和航空母舰的兴起,标志着海战已经从舰炮的平面对攻战转变为海空立体战,制海权的内涵彻底发生了变化。已经与制空权融为一体。这就意味着当时海战明星战列舰的水面霸主地位,在以舰炮射程为半径的海域内还算成立。而一旦超越这一范围。就成了海军航空兵的天下。与海军飞机几百千米的作战半径相比。舰炮几十千米的射程实在微不足道。如果伊藤未做规避。美军按计划进行舰对舰的决战。或许不能改变结局。但能否改写战果就未可知了。
  
  【当事人】
  
  查尔斯·G·福蕾厄斯。原“约克城”号航母舰载机飞行员
  1944年初。我加入了海军航空队。成为一名“复仇者”式鱼雷攻击机上的尾部机舱手兼无线电通讯员。我们中队隶属于“约克城”号航空母舰。
  1945年3月25日。冲绳岛之战开始。4月初对“大和”号行踪的消息一直时断时续。4月7日早上。中队长召集我们进行任务简报。言辞极其简短。归成一句话就是:击沉“大和”。
  9时过后,天空下起了阵雨,能见度越来越低。
  9时15分,米切尔派出了16架飞机,前去监视“大和”号。10时整。第1特混大队和第3特混大队开始发动进攻。
  美国海军特混舰队的8艘航空母舰上集合了386架作战飞机,其中包括F-6F和F-4U战斗机180架,SB-2C轰炸机75架。TBF“复仇者”式鱼雷攻击机131架。余下水面支援舰艇则准备在航空攻击失败后尽力阻止“大和”号作战编队的南下。
  11时30分。“大和”号结束规避行动改为直向冲绳诸岛方向前进,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
  12时20分。“大和”号的雷达发现了快速袭来的 大机群编队,观察哨惊呼:“敌机200架以上。向我袭来!”舰上人员闻讯马上紧急行动起来。不一会儿,美攻击机群在侦察机的引导下,从云层里钻出,直接向以“大和”号为中心的日特攻舰队发起攻击。
  “大和”号舰长有贺幸佐下令开火。120多门火炮一起对空开火,这种气势也是非常震撼的。只见“大和”号上的炮手们巧妙地用曳光弹编织成了数道严密火网。将美攻击机与日舰分割开来。一时间,美机竞无法突破这罕见的密集炮火。
  
  【当事人】
  
  查尔斯·G·福莱厄斯:上午10点,数百架飞机组成了一支庞大机群。飞向目标。我不停地检查着机枪和弹药。心里极为紧张。大约在中午12点时。俯冲轰炸机中队报告说他们已经发现了日本舰队。不久后我们也看到了这支很不协调的舰队。最大的军舰和最小的相差悬殊。许多小得几乎被忽略的军舰围绕着一艘硕大无比的战舰。它就是我们的目标——“大和”号战列舰。
  
  专家观点
  
  “大和”号装有3联装主炮3座共9门,前2后1配置。口径是457毫米,一般称为460毫米。主炮炮塔的回旋部分重量就达2774吨,相当于日海军“秋月”号驱逐舰的排水量。460毫米主炮发射1460千克重的91式穿甲弹。能在2万~3万米距离内击穿当时世界上任何一艘军舰。“大和”号还配备有3联装155毫米副炮4座,分别安装在上层结构的前面及舰的两舷。这些副炮原为巡洋舰的主炮,性能比200毫米炮还好。此外,还装有127毫米高炮24门,25毫米机关炮113门。整个军舰像个奋起自卫的刺猬。全身竖起了各种武器。
  然而,到手的“猎物”岂能再让它跑掉。美空中飞行指挥官霍兰·史密斯海军上校立即采取了主佯配合攻击战术。他将1支由80余架鱼雷攻击机组成的偷袭机群派往“大和”号的右侧后方向,并指示要集中使用鱼雷去攻打日舰后半部的弹药舱部位。又让近100架俯冲轰炸机组成的机群,迎着太阳飞去,然后利用阳光的掩护向特攻舰队俯冲过来。剩下的100余架飞机仍留在正面吸引日舰的火力。并伺机向日舰发起攻击。
  12点40分至14点17分,美军航空攻击部队对日本“大和”号作战编队进行了四个波次的攻击。“大和”号作战编队以25节航速作规避行驶,并在规避过程中实施对空作战。
  行动中,一架美军战机被击中坠毁,“大和”号被2颗250千克重的炸弹击中,舰艉部的射击指挥所、2号副炮、对空雷达损坏。一枚炸弹击中了“大和”号的主炮。但是由于装甲太厚的缘故,炸弹被弹了回来,在别的地方爆炸了。
  
  专家观点
  
  “大和”号设计有非常厚的装甲保护。舰体长度53.5%的主防御区被410毫米厚的舷侧装甲、200~230毫米厚的装甲甲板和350毫米厚的横舱壁保护得严严实实,即使2吨重的航空炸弹从2200来高度投下,也无法击穿。战列舰的水下防护在舰肿宽;达6.25米,装甲舱壁厚度达64~194毫米。炮塔装甲也很厚,前面650毫米,侧面,250毫米,后面190毫米,顶部270毫米,底座两侧560毫米。舰体被分成24个主水密隔舱,防水隔舱总数为1147(防护甲板以下1065个),经过测试,能够经受装药相当于500-600千克TNT鱼雷的攻击。
  12时45分,“大和”号左舷前部被1枚鱼雷击中。至此“大和”号航速下降。舰艉部也发生火灾。13时37分,左舷中央部被命中3枚鱼雷,副舵发生故障。13时44分,左舷中部被命中2枚鱼雷。14时00分,再中3颗中型炸弹。14时07分。右舷中央部被1枚鱼雷命中。14时12分,“大和”号左舷中部、后部各被命中1枚鱼雷,机械右舷机只能提供12节的航速,此时,左舷倾斜6度。
  此时的“大和”号已被多颗炸弹直接击中,导致舰上发生严重的火灾,而且火炮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当事人】
  
  冈田达雄:4月6号我们出发前往冲绳岛,到4月7日上午11点半。我收到一份从冲绳岛附近一个陆军观察站发来的电报:250架美军飞机正向我们飞南。大约12点半,首批美军飞机开始攻击。我们边上的雷达室被一枚重磅炸弹击中。剧烈的震动差点儿把我从椅子上震倒。那一刻。我觉得死神就在身边。
  吉村少佐:我奉命到后部雷达室去查看损坏情况。在弥漫的白烟中我跑到后甲板,只见雷达室那坚硬无比的厚装甲被炸成两半。上半部连影都不见了。里面血肉模糊。10具尸体。有的流出肠子。有的断胳膀缺腿。真是惨不忍睹……
  
  【相关者】
  
  “武藏”号,“大和”号的姊妹舰。1944年10月24日被击沉,舰长猪口敏平。
  在对“武藏”号的围攻中,一条MK-13型航空鱼雷命中“武藏”号后。对舰体造成的损害虽然微不足道,但爆炸造成的震动却神使鬼差地造成主炮前主方位盘出现故障。这一装置的失灵使“武藏”号的9门主炮无法和“大和”号协同。倔强的猪口舰长临死前都没忘记在遗书中写上要求造舰部门改进主炮主方位盘防护的遗愿。
  
  专家观点
  
  这种几乎没有还手余力的被动局面其实在“武藏”号沉没时已经出现。“武藏”号的沉没实际上是“大和”的预演。然而“武藏”号的下场并没有唤醒日本海军高级军官对立体海战的向往。像猪口舰长那样到死都还抱着旧式海战思想,也只能提出对传统海战武器修修补补的建议。看来,观念的落后对于把落后当成习惯的人而言已经进入了麻痹状态,迎接沉没与死亡就再自然不过了。“武藏”“大和”号葬身海底,不仅标志着日本帝国海军从明治建军起的70余年历史宣告结束。更深层次的含义是传统海战思想的沉没,冰冷的海水在吞噬了木质战舰后。对于已经显出老态的“武藏”“大和”也毫不留情。
  有贺和伊藤在指挥舱看到倾斜器的指针表示舰体横倾已达18度,左部舱室不断传来进水的报告,甲板上被命中的炸弹已不可计数。
  “快,右舱室注水,恢复平衡!”有贺抓过通往右舱室的话筒,高声叫着。这是惟一的挽救办法。舰体横倾到一定程度,就会翻覆。右舷轮机舱的水手匆忙打开注水开关,大量的海水突涌而进,100多名水手来不及撤出,被淹在舱内。右舷轮机丧失。“大和”号横倾还在加剧,航速已降到10节。在不断这样注水的情况下,“大和”号舰身恢复到了原来的状态,避免了进一步倾斜的危险。
  此时。“大和”号的舰艉操舵室已经完全损坏。不能再用。“大和”号已经完全失去操控能力,更容易被美军鱼雷击中。
  14时17分。左舷中部被1枚鱼雷命中,倾斜度增加。
  由于“大和”号战列舰通体都设计有重型装甲的保护。因此大部分舰体表面的炸弹命中都没有对“大和”号造成致命的打击。致命一击的是来自美军“约克城”号航空母舰的舰载鱼雷机。这些鱼雷机对“大和”号右舷后部 发起了鱼雷攻击。直接击中“大和”号右舷后部的舰底。
  “大和”号的舰身开始以20度、30度。直到50度倾角的快速倾斜,左舷已贴近水面,恢复平衡已属妄想。知道“大和”号即将沉没的伊藤中将下令中止作战。
  有贺舰长已经决定弃舰,但在弃舰前,他必须完成一个动作:“转左舵,舰首向北!”按日本民间习俗,死人应该头向北。“大和”也应这样。再者,北边是日本列岛,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大和”号利用残剩的一点动力,扭动着笨重的躯体。但只转到一半角度,再也转不动了。
  舰长有贺大佐发出全员上甲板(全员离舰)的命令。下达离舰命令后,伊藤中将和有贺大佐拒绝离舰,而此时舰内的大部分舰员都不知道全员上甲板命令已经发出。
  命令下达3分钟后,舰身发生严重倾斜并且露出红色的舰腹部。这时从舰桥顶部的测距塔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并能听到大量的海水轰隆轰隆地涌入“大和”号的烟囱内,还可以看到那里有很多士兵被湍急的海流卷入到烟囱内。
  14时23分,“大和”号战列舰发生横转,随即向海底下沉,并发生大爆炸。通过后来对“大和”号残骸的研究,从船体断裂处和脱落主炮塔的损坏程度来看,“大和”号大爆炸发生的原因是由于舰上失火。并且火势不断蔓延。在沉没过程中,最终点燃了第1主炮塔和第3主炮塔内的弹药库,发生大爆炸,舰体被炸毁后七零八落地沉入海中。
  
  【当事人】
  冈田达雄:我当时有些想不通。长官们一直说美国佬都是怕死的懦夫。但当时美军飞行员的表现十分英勇。他们在座机被击伤后仍旧坚持着向我们扔炸弹。下午2点15分。“大和”号又接连被击中了4条鱼雷和3枚炸弹。航速锐减至7节。
  查尔斯·G·福莱厄斯:第一波攻击时。我们中队投放了全部鱼雷。可惜只有1枚命中。返航重新装弹后,我们参与了对“大和”号的第三波攻击。到下午2点时。“大和”的防空火力已经很弱。中队长带着我们3架“复仇者”飞到很近的距离,然后就像教科书上的范例那样。一架接一架依次排着队向“大和”号投射了鱼雷。“1、2、3、4”我慢幔地数着。4条鱼雷拖着航迹冲向了“大和”。“全部命中!我们干得太漂亮了!”对讲机里传来了中队长的欢呼。我们中队成了“大和”号的掘墓人。
  
  【当事人】
  
  村田元辉军士长(主炮射手):当死神降临的时候。我正在舰桥最上部的射击指挥所内。等我跑到指挥所外。经常令人目眩的高耸的指挥所已迅速接近了海平面。并随即被巨大漩涡卷入海里。
  冈田达雄:有贺舰长下达了弃舰令。我立即窜出无线电舱室。冲向甲舨。逃生的人们乱作一团。我脚下不时踩到尸体。毁坏的高射炮旁散落着炮手们的残肢断臂,让我感到一阵阵的恶心。我跳入了大海。奋力地游向舰队中其它舰只。突然背后传来一声霹雳般的巨响,当我回头看时。“大和”号已经横倒在海面上,主桅上的海军太阳旗落入了水中。舰体急速下沉。紧接着。在水下又发生了爆炸,溅起了高高的水柱。
  
  专家观点
  
  1944年10月24日10时25分到19时35分,“武藏”号在经受了150架飞机,20条鱼雷和37颗炸弹的打击后,终于带着1021名舰员沉入了北纬13度7分、东经122度32分的海底,前后历时9个多小时。也就是说,在首次面对“武藏”这样的巨舰时,美国海军的海空立体火力突击的经验可能还显得有些不足。一年后的1945年12时32分至14时23分,“大和”号在不到2小时内即告沉没。虽然战场情况不尽相同,但至少也能说明美国海军开始渐渐悟出立体海战的真谛。
  “大和”号沉没时,2767名舰员只有23名军官和246名士兵得以幸存,有贺幸佐舰长亦在阵亡之列。
  
  非常点评
  
  武器装备是作战思想的集中承载体。海战观念的新与旧也集中体现在海军舰艇的建造类型和使用上。在传统海战观念的束缚下,传统的海军军官还是顽固地留恋巨炮的威猛,就像中国清朝曾经强大的清军,在萨尔浒之战200年后火器横行的时代还留恋“弓马定天下”一样。其实,清军对火器的漠视与日本海军对战列舰的偏好有异曲同工之处。最终都被前进着的时代淘汰。
  在战争的历史上,最惨离的失败不是战场上的损兵折将,而是观念的落后。1931年德国装甲兵尚处于初创时期,名为装甲部队,指挥员手下竟没有一辆坦克。为了使先进的装甲兵作战理论尽快转化为战斗力,古德里安用钉有铁片、木板的摩托车充当坦克用于部队训练。当请求驻地附近的步兵部队与他的“装假”部队进行对抗演练时,“步兵第一”观念根深蒂固的邻居们蜂拥而上,在掀翻了顶着纸箱冒充坦克的装甲兵后把胜利的旗帜插到了山顶。二战前,戴高乐中校为了充分发挥与德国规模不相上下的装甲部队作用,用前卫的作战理念写成了《机械化战争》一书。但在醉心于堑壕战术的法国将军们面前,戴高乐先进的作战思想倍受冷落。法国还是把坦克零散地撒布在漫长的防线上。而在德国。《机械化战争》一书却倍受追捧,粉丝无数,大量印刷后仅以1.5马克出售。二战爆发后,法国不幸成为《机械化战争》一书所描述的作战方法的受害者。当巴黎挂上白旗后,有人说,德国是用1.5马克击败了法国。于是我们可以纵向思考:彪悍的波兰骑兵挥舞着马刀劈杀德军坦克时,缺乏的是新的作战观念;僧格林沁的骑兵潮水般冲击英军的洋枪洋炮时,缺乏的仍是新的作战观念;“大和”和“武藏”号以大炮巨舰对抗现代立体海战的兴起,同样是逆势而动。在军事领域,观念的落后所招致的失败最为羞愧和惨痛。
  在战争的博弈中,军队现实的技术、武器、编制都可以落后,惟独作战观念不能落后。观念作为理论的前导,具有极强的牵引和规范作用。军队的硬件可以在观念的牵引下迅速地跟进,并与观念实现融合。可见,观念的新旧已经成为军队战斗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如果确立了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观念。并产生了落后于时代的作战理论,即便具备了相当的硬件水平,再凶悍的军队也会不堪一击。20世纪90年代在沙漠中尸横遍野的伊拉克军队就是一例。此外,使用落后作战观点驾驭新型武器装备。同样也不会产生好的效果。两伊战争期间。双方使用了西方和苏联的大量先进武器,在八年的战争期间,进行了人类战争史上最平庸的作战。被西方称为“用先进武器打原始战争的典型范例”。落后的作战观念也使这些先进武器颜面扫地。
其他文献
坦克素有“陆战之王”的美称,凭借猛烈的火力和坚固的装甲一直横行沙场。在地面战争中,钢铁洪流般的大规模集群坦克足以使敌方闻风丧胆,苏德的库尔斯克会战曾给无数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随着军事科技的不断发展,如今世界各国研发和装备的新一代主战坦克在防御方面又有了长足的进步,常规反坦克武器已经很难迅速有效地将其消灭。在这种形势下,就需要一种更为有效的反装甲武器。近十几年来,中国及西方少数发达国家研制出来的一种神
如果说到“地雷”,大家一定会想起电影“地雷战”中炸得日本鬼子魂飞胆丧的“大圆球”。如果提起“水雷”,不难想像,一定是水中的“大圆球”。而说到“鱼雷”,自然便成了可以像鱼一样游动的“大圆球”。从外形上看,此时的鱼雷已经不是“大圆球”了,它要像鱼一样在水中运动,就需要加上“鱼头”、“鱼尾”、“鱼鳍”等,于似乎,“大圆球”被拉长。就更像鱼了。  翻开《辞海》,鱼雷的释义是“能自行推进、自行控制方向和深度
美国陆军航空兵在近一段时间的反恐战争中,可谓命运多舛,由于直升机频频遭遇地面防空武器的攻击,致使许多飞行员身涉险境,甚至命丧黄泉。为了挽救飞行员的生命,增强航空兵单兵遇险生存能力,美陆航加紧了“空中勇士”机组乘员生存救生系统的研制,它是继“陆地勇士”和“骑兵勇士”系统之后美国陆军单兵作战系统的又一子系统,也是美国陆军单兵作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勇士”三兄弟    20世纪90年代,海湾战
2002年3月1~18日,为了清剿加德兹附近沙希果德峡谷地带的塔利班武装和“基地”组织残部,美军动用第10山地师、第101空中突击师一部兵力和部分特种部队,在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法国、德国、挪威等国少量部队和阿富汗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实施了代号“蟒蛇行动”的搜剿作战。共打死塔利班武装和“基地”组织残余分子700多名,俘虏约20人,美军共有10多人阵亡、几十人受伤,阿富汗政府军约有几百人伤亡,其中
[文章编码1004]    你可曾知道,在形形色色的兵器大观园中,还有一种鲜为人知、很不起眼儿的武器——喷火器,喷火器属单兵近战武器,又名火焰喷射器,能以其高温炽烈的火焰射流。攻击敌坚固的火力点,杀伤隐蔽工事内的有生力量,烧毁易燃的物资器材和技术装备,具有很强的精神震撼作用,自从德国人1912年发明第一具喷火器以来,喷火器已有百年历史了。我们来探讨一下喷火器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喷火器的昨天
6月19日,日本海上自卫队“高波”级“涟”号驱逐舰,在远离首都圈的偏远广岛县吴市军港,只举行了不到10分钟的简单的仪式就低调出港。其他外国记者几乎无从得知“涟”号出航的消息。一向以神经极度发达著称的日本报纸对此消息也“十分冷漠”,五大日报中只有《读卖新闻》和《日本经济新闻》在极不重要的位置用极小的篇幅进行了轻描淡写,其它报纸则似乎很怕别人闻得此事。    6月24日,装载了提供给中国四川灾区的口罩
人民军的种子  1945年日本投降后,在中国华北与八路军并肩作战的朝鲜义勇军遵照延安的命令,与八路军一道进驻被日军盘踞14年之久的东北,并准备借道返回朝鲜故土。但当时占领朝鲜半岛北部的苏军却以“不允许有第二支武装部队存在”为由拒绝义勇军入境。这种局势下,朝鲜义勇军司令武亭在沈阳吴家荒朝鲜人学校主持召开朝鲜义勇军军人大会,宣布将3000余名义勇军重新编成第1、3、5、7支队,并加入中共领导的东北民主
从主流媒体公布的落地视频来看,运20在落地阶段进场速度偏小,飞机的下沉率很大。 在飞机接地前,飞行员会增大带杆量,使得飞机进入平飘阶段,保证飞机轻柔的接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拉飘。但是在运20降落的过程中,由于下滑速度偏小,在拉飘时仍然下沉,飞行员不得不加大带杆量。但此时飞机处于第二速度范围,通过拉杆增大飞机迎角不但不会减小下滑率,反而随着飞机迎角的增大,阻力大幅上升,飞机速度减小,下沉率随之
刚看过《洛杉矶之战》的人也许对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召唤激光制导导弹最终摧毁外星人指挥控制中心的情节记忆犹新。在制空权完全丧失、无线电通信成为祸水的时候,只有激光制导武器成为了挽救人类危亡的决胜武器,特别是最后争夺激光目标指示器的过程扣人心弦。这种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武器究竟有什么神奇本领,能担负起挽救全人类的重任?    激光引导——《洛杉矶之战》中的神器    年初在全国上映的《洛杉矶之战》给观
碧蓝的海水清澈透明,一个巨大的精灵煽动着三角形的“翅膀”,缓缓地在海水中“翱翔”,它就是蝠鲼(fen)。蝠鲼是一种近海鱼类,身体宽度可达六七米,性情温和,且极为聪明。最近,一个类似蝠鲼的家伙,接二连三地制造新闻,给人们增添了不少谈资,它就是美国的X-47B无人机。不过,此“蝠鲼”的性情并不温顺,透过它那平滑的躯体和流畅的线条,让人隐隐感到了一股杀气。  5月1 7日,X-47B无人机在CVN-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