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信的三十岁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2631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官二代,托了文学家父亲庾肩吾的庇荫,庾信的文学启蒙生动而隆重。据说他15岁时就成了萧统编辑《文选》的秘书,而后又到萧纲身边做文字工作——萧纲比萧统更小清新,擅写神秘又性感的爱情——“簟文生玉腕,香汗浸红纱”。
  有个好出身的庾信又接触到了当时最好的诗人,所以他很早就懂得声韵的清丽、对仗的严谨、用典的婉转。这时的他,写点稍显轻佻的情诗再合适不过。他有一首《结客少年场行》,写尽头少年风华,“结客少年场,春风满路香。歌撩李都尉,果掷潘河阳。隔花遥劝酒,就水更移床。今年喜夫婿,新拜羽林郎。定知刘碧玉,偷嫁汝南王。”
  有才情,有地位,有美人在怀,有好友在侧,他简直不能更春风得意。然而好日子总是过得太快,金陵城破,庾信出逃江陵投奔萧绎。不过他很快就被派往北周,一去不得回,然后国恨家仇斟满,呈现文学史上“庾信文章老更成”的状态。
  其实庾信在北周的日子并没想象中的那么窘迫。他并非南朝皇族,不遭嫉恨,且早有才名,没文化的北周皇帝巴不得有个如他般的大才子在身边撑场。只是人到中年、客居异乡,才华成了他活下去的筹码,再不能像少时那么恣意,于是显得倦怠。后来他又写《对酒诗》,就干巴了很多,純粹是驱使文字、应酬场面,还有点想醉却又清醒的无聊,“数杯还已醉,风云不复知。唯有龙吟笛,桓伊能独吹。”
  比起少时喝酒作诗,庾信后来的应酬诗多数不走心。出差要写,见客要写,过节要写,祭祀要写,搬家要写,盖房要写,写到让人看见题目就想略过。倒未必是源于国恨家仇的抵触,大概他经历得多了,对表达难免生出一种疏倦,不再有无所畏惧的好奇,也不再有非说不可的欲望。可惜庾信本是好的文人,也有易感的心肠,他那潦草的表达更是一种无言的悲哀,用他后来在《拟咏怀》里的一句说,就是“壮情已消歇”。
  他做了很大的官,说起来却没什么好得意的。他只想回家,却屡屡不得。比起同样被敌方扣留的苏武,庾信的使命就是到北周做外交工作,跟他的朝廷并没多大差别。况且,在庾信的时代,跨国做官与仕宦新朝一样,都成了不算新鲜的事。更何况,在江南,梁陈易代,早已换了人间。
  不过,因为羁留“外国”,对于许多别人不敢说、不能说或说不清的倦怠,庾信总有一个出口——思乡。他可以把现实里消磨殆尽的意气变成一个梦,挂于他心中依然柔软精致的故乡,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哀江南赋》就是其中最完整的一个。中间隔着惨痛变乱、连绵山河,他回不去了。但又因不可到达,那个愿望就更甜美,更是一种妥帖的慰藉。
  人到中年,志得意满,江淹不在乎自己是否“才尽”,但庾信还有芒刺在背。无尽的客旅生涯让他如骨鲠在喉,他始终被驱使着,在对故乡一遍又一遍的还原和重新想象里练就一个“大家”。
其他文献
宋理宗年间,湖南长沙有个叫蒋一的,某晚在家与一帮狐朋狗友喝酒。为了助兴,一会儿玩猜拳行令,一会儿玩老虎棒子鸡,谁输罚谁喝酒。也许是喝高了,有朋友提议,玩这些都不过瘾,谁输了谁就穿女人的衣服,装女人。大家一听,齐声起哄叫好。很快,被罚酒的换上女人衣服,同时还要装女人的样子,或向男人撒娇,或与男人搂抱,每当至此,众人哄笑不止。  就在众人陶醉之时,突然,一群厢巡破门而入抓人。众人一阵慌乱,反问厢巡为何
二战德军變身解放者?
宋英宗治平年间,经学术界大佬欧阳修举荐,刘贡父获任馆阁校勘。馆阁乃清水衙门,薪水不是很高,也不配“公车”,为方便上下班,刘贡父自掏腰包买了一匹很便宜的骒马(雌马)代步。  骒马其实不太适合代步,因为胆子太小,容易受惊狂奔或踢人。于是同僚取笑他,“你就不怕它踢人吗?”刘贡父说:“买幅青布系在马屁股上就行了。”同僚说:“这就更诡异了。”刘贡父说:“我刚来上班,只能买这么一匹马,谁知你们老嘲笑我,我只能
晚唐乾符年间,京城长安。宰相郑畋正在家中接见诗人罗隐。罗隐虽是布衣之身,却是文坛大V,赫赫有名。连郑畋的女儿也是他的铁粉,每次读到他的诗句,心都会怦怦跳,恨不得立刻找到罗隐,在他面前撒个娇。时间一久,她便害起了单相思,整天长吁短叹,茶饭不思。  知女莫若父,心病还得心药医。郑畋这才把罗隐接到府中,准备当面考量一番,如果罗隐的确是可造之才,就顺势成就女儿的良缘。不过这场考量中,郑大小姐不能出面,只得
在我们班,有一种快乐叫拥有桃花币。  一年半前,黄老师刚接手我们班,四年级的我们对于表扬与奖励已不那么容易激动了,于是,黄老师针对班级现状推出了“桃花币”——它的外形像极了桃花,按粉红、紫红和大红三种颜色分成一元、十元、百元三種面值,背面有黄老师的亲笔签名。它的奖励范围大到为学校参赛争光,小到自觉捡起一片纸屑。总之,想拥有桃花币,就要“不以善小而不为”。  发行桃花币以来,我们班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
建元六年(前136年),军臣单于遣使者来到汉朝,希望两家继续结亲,延续以往的“亲密”关系。对此,朝堂上有两种声音,一种是以韩安国为首的多数派,认为大家应该和气生财;另一种是以王恢为首的少数派,这部分人比较凶狠,主张必须打回去。  汉武帝何尝不想击败匈奴从而俯视东亚?可准备工作还没做好啊,于是汉武帝选择了和亲。不过,主战派并未放弃,他们继续寻找着,甚至想要创造一个机会,只为能以刀剑之利将匈奴踏于马下
明宪宗与年长他17岁的万贵妃的爱情故事,大家耳熟能详,殊不知,明宪宗不但专情、痴情,还具有极高的绘画天赋,并把这种天赋运用到了治理国家中。在他所有的绘画作品中,现为故宫馆藏瑰宝的《一团和气图》是其治国理念,也是其性格特点最好的体现。  《一团和气图》画于明宪宗即位的第一年,画幅借用东晋儒生陶渊明、和尚慧远、道士陆修靜“虎溪三笑”的典故,以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理想,来表明他对新一年的期望。  画面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将军艾森豪威尔脱颖而出,由一名普通的军事参谋成了五星上將。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艾森豪威尔在这期间与自己的女司机凯瑟琳·萨默斯比有了一段令人回味无穷的罗曼史……  1942年,希特勒妄图一举征服欧洲,战火燃烧到了伦敦。在疯狂爆炸的燃烧弹中,一名身着英国志愿兵军服的年轻女司机勇敢地开着一辆救护车在满目疮痍的伦敦市区穿行。这个容貌姣好的英国姑娘就是凯瑟琳。  此时,一个新任务在等着她
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逼近开封,宋徽宗欲南下避乱,打算命皇太子任开封牧,留守开封,抵挡金人。大臣李纲对此表示异议,并提出皇帝必须传位给太子,否则将会面临两重难题:第一,太子不即位,则威望不足以维持大局;第二,太子如果想维持大局只能自行即位,那时内禅之议就不再是皇帝主动与自愿的了。李纲的提议与部分大臣取得了共识,于是徽宗“内禅”没多久就仓皇南逃。  结果,金兵围攻开封未果,于是撤军,旋即徽宗北
清朝时,有年通州府(今属北京)举办乡试,通州考区一位姓孙的主考官善于钻营逢迎,想趁机拍一下李莲英的马屁。  但以乡试主考的官阶是根本见不着李莲英的,正巧李莲英侄子的籍贯在通州府河间县(今属河北沧州),他要回通州参加乡试,需要李莲英帮忙打个招呼。因此,李莲英破格接见了孙主考。孙主考恭恭敬敬地给李莲英叩头请安,并请李莲英对家乡考试工作做重要指示。李莲英说:“也没有别的话要说,只是我家侄子今年也要参加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