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分析能源效率以及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和政策中的协同效益方面的国际经验

来源 :科学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cryst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能效和燃料转换效率是温室气体减排战略的一部分。过去二十年,很多研究显示这两方面带来气候变化以外的好处,多半介于这些政策方案实施成本的30%到超过100%。国际上,政策制定者对于分析能效政策和燃料转换效率政策同时纳入对温室气体和非温室气体两方面影响的探讨愈来愈感兴趣。欧盟、美国与日本已开发出一套相当成熟的方法。通常,协同效益的定量工作可分为三类:(1)协同效益模型;(2)事前的政策评估方法;(3)由学者建立的框架,意在改善这方面的研究,并将协同效益应用到更多的地区和政策方案上。 表ES-1将协同效益定量方面的几个重点模型、指南和框架做了摘要。
  关键词:能源效率协同效益;气候变化政策协同效益;定量方法;国际实践
  中图分类号:X-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sn1003-8256.2013.03.001
  概要
  提高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效率并改用低碳的能源可大幅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减少其对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这些措施也可以直接减少许多由气候变化以外因素所引起的但是有危害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可能性。协同效益指除主要政策目标以外,由该政策方案带来的其他正面影响。进行政策分析时,要对政策方案的实施成本以及实施后对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进行预测和比较分析。实施节能减排政策方案之所以会面临政治阻力,原因之一是很难对政策方案能带来的益处进行量化。一方面,气候变化减缓政策带来的好处往往是全球范围内的、长期的、以及不确定的。由于实施成本高,能源价格补贴往往减损能效政策可能带来的成本效益。另一方面,实施这些政策方案除可直接改善空气污染情况,其产生的协同效益(如健康状况获得的改善、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基础设施损坏情况的减少、当地的生态系统获得改善),通常是短期的、当地可以直接受惠的。其效果相比于减缓气候变化政策带来的好处,确定性要高,成本效益通常也高于节能本身的成本效益。所以,如果提高能效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能够纳入协同效益概念,这些政策的公众接受度可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政策方案能否尽早被接受 尤其重要。因为在发展过程中如不考虑协同效益,可能因为固守在次优的技术与基础设施,长远来看,成本反而更高。
  提高能效和燃料转换效率是温室气体减排战略的一部分。过去二十年,很多研究显示这两方面带来气候变化以外的好处,多半介于这些政策方案实施成本的30%到超过100%。国际上,政策制定者对于分析能效政策和燃料转换效率政策同时纳入对温室气体和非温室气体两方面影响的探讨愈来愈感兴趣。欧盟、美国与日本已开发出一套相当成熟的方法。
  1 协同效益定量方法的一般步骤
  本报告使用定量方法计算节能减排政策的协同效益时,采取四个步骤:(1)计算政策的基本情景与其他可能发生的情景以及彼此在排放量上的差异。(2)使用空气污染扩散模型或以简化的方式对污染物浓度进行描述和比较。(3)对每个情景可能会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和相互比较(例如使用人口经过调整的C-R方程,找出对健康的影响)。(4)计算这些影响产生的经济效益,并与其它政策方案情景的实施成本进行比较,从而预估由特定的污染物造成的成本。
  2 协同效益的模型、指南和应用研究
  通常,协同效益的定量工作可分为三类:(1)协同效益模型;(2)事前的政策评估方法;(3)由学者建立的框架,意在改善这方面的研究,并将协同效益应用到更多的地区和政策方案上。 表ES-1将协同效益定量方面的几个重点模型、指南和框架做了摘要。
  3 降低不确定性和简化方法
  协同效益的理论和研究仍在发展中,即使是最先进的研究,在许多方面仍然存在着不足。用于预测能耗与温室气体排放增长情况的模型在开发时就包含了高度的不确定性,这是因为能源需求量的增长与经济环境的变化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对这两方面进行的预测,从科学的角度而言并不是十分精确的。数据的有效性是引起不确定性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将流行病学中的数据,应用到数据采集地点以外的地区。但是,政策制定者经常面临不确定性,即便协同效益研究也含有不确定性,因此,不确定性不应该成为进一步发展与使用协同效益分析方法的阻力。敏感性分析可以作为探讨不确定性来源的重点战略,我们建议所有的协同效益研究都应该包括敏感性分析。
  此外,用于简化协同效益分析的几种方法已证明对发展中国家有助益。 根据事前确定的评分标准进行的定性影响评估,可作为评估潜在协同效益的第一步,从而研究人员可以确定问题的优先顺序,然后决定要使用何种定量方法。简化定量工作,可使用简化的线性方程和指标如吸入因子来替代大气扩散模型。但使用时要注意,因为会大幅降低输出的准确性和透明度。限缩研究范围有几种做法,例如限制协同效益分析只能用在优先考虑地区(如重点都会区);在大范围的地区使用解析度较高的模型以找出平均的影响幅度;只研究重点污染物如十微米悬浮微粒物质(PM10) 和二点五微米悬浮微粒物质(PM2.5);对人口结构的描述不必过于详尽、缩小调研的人口类型和人口数(例如只调研成人,并视这些人具有同质性);以及面对交通运输等复杂的行业部门时,则要根据经验法则。要简化分析方法,也可从影响层面的检验数量下手。尝试对生态系统造成的高度不确定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和计算成本效益,协同效益分析可以仅专注于流行病学上已知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部分。一个建议的做法是:开发一套与当地相关、涵盖所有流行病相关数据的数据库,某些领域已有针对地方所开发的模型。这类模型仅专注于优先重点行业部门与技术并考量经验法则、缺省值以及适用于当地的经济效益标准。不过,经验较丰富的国家在推广国际最佳实践模型软件工具包,如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使用的“温室气体―空气污染相互作用和协同效益模型”(GAINS)时,收获通常比较多。再者,制定一本全国适用的指南 (参见美国和日本近几年的做法),将有助于将协同效益研究纳入国家政策方案的做法标准化和将输出结果标准化,从而利于不同研究间的相互比较。   最后,由于针对影响程度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和采用简化方法的争议很多,在应用到不同对象时,研究结果可能有很大的出入。对健康影响进行定量分析的最新方法,如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 (DALYs) 和 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s (QALYs)有望消除关于成本效益方面的争议,并建立一套统一的、具全球可比性的影响评估方法。一些简易的协同效益计算方法对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有帮助作用,不过,在采用大多数的简易方法前,必须先投入大量心力进行标准化,从而确保使用简化方法但不会导致研究结果的错误或者相互矛盾的问题出现。
  表ES-1协同效益定量方面的几个重点模型、指南和框架摘要
  模型、指南或研究 类别 模拟空气污染物 建模步骤
  温室气体-空气污染相互作用和协同效益模型
  (英文简称GAINS) 模型 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氨 (NH3)、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总悬浮颗粒 (TSPs)、粒子状物质 (PM10和 PM2.5)、二氧化碳(CO2)、 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六氟化硫(SF6)、烃(HFCs)和 全氟化碳(PFCs) 一个由上至下的模型,可对空气污染排放活动进行预测;
  使用者可从中选择多个污染控制技术、节能措施、燃料转换措施,模型可据以预测排放水平;
  使用大气扩散模型进行排放水平预测,用以找出新的浓度;
  对多方面的影响进行建模:包括通过曝露于细颗粒和地面臭氧方法,从而减少对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通过注入大量酸化和营养素丰富的化合物,从而减缓对植被的破坏;京都议定书考虑减少六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人类健康损害的计算基础是减损的寿命、统计学上减损的寿命与每年死于非命的人数。
  改善空气质量的简易互动模型
  (英文简称SIM-Air) 模型 PM10、PM2.5、NOx、SO2、VOCs、CO2. 1. 使用者自己可对推升排放量的活动,进行预测;
  2. 一个由下至上的模型,使用者可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节能技术和措施、不同的燃料、改变排放源的地点;
  3. 使用者可将排放数值输入外部污染物扩散模型,从而找出新的浓度;
  4. 可计算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和超过空气污染限度的程度;可计算健康影响的经济效益。
  综合全球系统模型
  (英文简称IGSM) 模型 CO、VOCs、 NOx、 SO2、NH3、炭黑和有机碳、CO2、CH4、 N2O、SF6、 HFCs、PFCs. 一个由上至下的模型,可对空气污染排放活动进行预测;
  使用者可选择不同种类的燃料、节能技术和措施、污染控制技术、能效以外的技术、调整家庭活动和技术、选择碳封存和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IGCC)技术,从而预测温室气体排放水平;
  使用大气扩散和海洋系统模型,进行排放水平预测,从而找出新的浓度;
  对环境质量改善进行建模,并模拟改善后对主要生产力的影响,但未对健康造成的影响进行建模。
  美国环保署综合环境战略计划
  (英文简称IES) 事前评估指南 CO2、PM10、PM2.5、臭氧、SO2、 CO、NOx、铅 使用多种井然有序的方法,对排放量进行预测;
  使用者可选择不同的技术和措施,多半是应用于交通运输部门的空气污染控制技术或活动;
  使用空气扩散模型或更简化的方法;
  根据当地或其他地区的有关于影响方面的数据,计算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也可用于计算成本效益。
  日本气候变化项目协同效益定性评估方法手册 事前评估指南 SOx,、NOx、烟尘、粉尘、CO2.
  使用者评估影响时,可选择要使用定性或定量方法;
  使用者进行定量分析时,可选择不同的技术和活动,并依据数据输入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 ;
  模型提供空气、水和废弃物污染方面措施的输出值,但不对影响评估使用扩散模型或定量分析。
  黄金标准程序模型 事前评估指南 NOx、 SOx、 铅、一氧化碳、 O3、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 汞(Hg)、氯氟烃 (CFCs)、卤素、可吸入的悬浮颗粒物(RSPM)、NH3、PM10、挥发性有机物、 TSP、灰尘、异味
  符合技术和活动(可再生能源、能效或对废弃物的处理)相关规定的CDM 项目开发人员,可在黄金标准程序模型项目注册内设立一个项目账户;
  项目规划人员与当地社区合作,根据多项评估影响程度的标准,确立社区欲达成的目标;
  申设项目账户一旦获准,项目开发人员可根据项目指南,设立基准线并规划如何对影响程度进行计算;
  项目开发人员针对各项标准,建立监测系统;项目获得当地社区或第三方审计人员核准后,该项目会收到由注册区寄出的证书。
  让交通运输协同效益方法成为主流:交通运输政策评估指南 事前评估指南 NOx、PM、 CO、CO2 使用者会看到多个由下至上的建模方程,这些方程可计算实施交通运输相关技术、更换燃料种类和方法(如状态切换措施)后所产伤的协同效益;
  在入选措施的执行力度上,将取自经验或来自使用者的数据,套入方程中,从而预估排放量或调整的活动内容;
  使用者可使用简易的定量公式,对影响程度进行评估。
  气候成本项目 事前评估中
  应用研究 SO2、 NOx、VOCs、 NH3、PM2.5 使用由上至下的” 温室气体-空气污染相互作用和协同效益模型,对推升排放量的活动,进行预测;
  使用不同的节能技术、换用不同的燃料、使用传统的污染控制技术等技术措施,要符合既有的节能规定以及控制非温室气体污染的相关规定;   使用大气扩散模型;
  计算对人类健康、实体基础建设与主要农业生产力等方面的影响,并计算经济效益。
  欧洲环保署对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在空气质量方面的协同效益之分析 事前评估中
  应用研究 NOx、 SO2、PM10、PM2.5、CO2、CH4、N2O、SF6、HFCs、PFCs、NH3、非甲烷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一个由上至下的模型,用于预测推升排放量原因;
  一个由上至下的模型,可根据二氧化碳排放量上限、用尽所有可用的技术、持续使用空气污染控制技术等条件,预测排放量的变化;
  使用空气污染扩散模型,从而找出新的浓度;
  每个情景涵盖的影响层面包括:人类健康、植被受损面积、由于酸化受损的森林面积、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受损的土地面积。有关于人类健康影响方面的经济效益计算。
  ExternE 项目模型 事前评估中
  应用研究 SO2、NOx、PM10、PM2.5 、非甲烷挥发性有机化合物、NH3、 特定重金属、 CO2、 CH4、 N2O、SF6、 HFCs、PFCs 能耗需求数据来自”政府间气候变化湾门委员会”(IPCC)的估测值;
  使用者可根据换用不同燃料,选择能够符合用能需求的燃料组合;
  使用大气、土壤、水污染扩散模型;
  就健康、农业生产量、造林进度、地球暖化与其他危害方面,进行定量分析;并对健康、农业、实体基础设施成本、气候变化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等方面造成的影响,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看不见的能源成本 学术框架 SO2、NOx、PM2.5、PM10 根据现有的用能需求,对四个行业部门的发电做法,进行建模,并对建模结果互为比较;
  根据使用的燃料组合,计算工厂的用能和排放量;
  使用大气扩散模型分析排放量;
  对人类健康、谷物与木材的收成情况、建筑材料、休闲、能见度、生态系统服务与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评估。
  中国模型内的温室气体减排政策的协同效益 学术框架 PM、 SO2、NOx、CO2 根据发电成本,使用混合模型对用能需求与用能需求趋势,进行预测;
  由于本模型对价格做出约束,所以可以根据选用的技术,预测排放量;
  使用大气扩散模型估算排放量;
  使用吸入因子找出健康受损程度并从成本效益角度进行分析。
  美国电力行业减碳政策使用Future模型进行协同效益评估的相关资源 学术框架 NOx、SO2 一个由上至下的模型,用于找出电力需求量;
  更换燃料种类造成排放量的变化;根据对碳价格的预期和必须符合污染相关规定的前提下,高效发电技术的执行情况;
  使用大气扩散模型,找出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情况;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程度进行建模与成本效益分析;其他影响包括减少使用传统污染控制技术的成本。
  参考文献:
  本文为摘要报告中译本,完整(英文本)报告和参考文献请见http://china.lbl.gov/sites/china.lbl.gov/files/Co-benefits.Sep_.2012.pdf.
  http://china.lbl.gov/sites/china.lbl.gov/files/Co-benefits.Sep_.2012.pdf
其他文献
2011年9月,为褒奖我军应急专业力量大力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苦练打赢本领、自觉锤炼战斗精神的进取意识,以及他们在执行反恐维稳、抢险救灾、维护权益、安保警戒、国际维和与国际救援等任务中作出的突出贡献,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联合发出通报,对31个应急专业力量建设先进单位予以通报表彰。  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所,榜上有名,并荣获“国家级应急专业力量建设先进单位”。
创新求变,是企业家口中经久不衰的话题,亦是百度永远坚守的文化。  当云计算和大数据这股浪潮席卷而来之时,笔者有幸走进了这家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公司。穿梭在落地窗包围着的办公区内,感受着日光的洗礼,聆听着众多技术人员坦陈自己的心路历程,百度的创新精神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其实,在很早以前,百度人就预见了数据激增、开放平台 应用的产业形态、云平台与终端结合等趋势。基于这样的预判,这个
王树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8年生于山东博兴。2000年和2003年于东北师范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7年在中科院化学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7年到2010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后研究,2010年3月入选中科院化学所“引进国外杰出青年人才计划”。率先提出“结构识别与分子识别”协同的生物识别粘附效应,并用于癌症检测,因此获2010年世界科技奖提名。曾获2006年中国重大科学
摘 要:科技创新决定经济结构调整的成败,而资本市场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山东省资本市场还不能满足科技创新的资金需求,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构建山东省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体系:一是完善种子基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二是鼓励发展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三是加强场外交易市场建设;四是鼓励高科技企业场内市场融资。  关键词:资本市场;科技创新;经济结构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2
摘 要:刑事调解是刑事司法体系整体性的进步要素,也是保护公众利益的利器。对于被害人而言,刑事调解的意义尤为重大。之前被害人几乎生活在法律真空中,在关乎诉讼主体的程序设置框架中处于劣势地位。尽管重新发现和恢复被害人身份的运动更多地在盎格鲁-撒克逊国家发生,但它之后逐渐向大多数欧洲国家扩展。被害人通过刑事调解制度变得“可见”起来。应该最大限度扩展刑事调解制度的适用范围,这应该以限制国家公权力,扩展个人
摘要:乡村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乡村全面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近年来山东乡村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与群众期盼、发展要求相比还有差距。本文在深入分析实际问题、总结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对推动山东乡村文化振兴、加快现代化强省建设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传统文化;文化自信;公共服务  中图分类号:G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
摘要:借助CiteSpace可视化工具和文献计量方法,对CNKI收录的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中1936篇科研管理主题文献进行分析,识别该领域发展的整体发展态势、研究主体、研究热点及演进路径。研究发现,关键词“科研管理”“科研经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具有较强的中心性,研究热点可划分为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科研管理制度、科研评估与评价、科技创新等,并以时间轴变化探讨了研究热点的演进
摘 要:本文利用东盟十国1992-2008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中国对东盟畜产品出口的引力模型,对中国对其畜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和出口潜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显示:东盟各国的经济规模、中国畜牧业生产总值、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空间距离和APEC这些因素对中国对东盟畜产品出口的影响显著。同时,本文根据该引力模型的模拟值,模拟了2008年中国对东盟各国畜产品出口的贸易潜力,潜力指数显示我国出口到东盟的畜产品总体呈
那对白色的乌鸦从空中扑向他的一瞬间,朱老三从梦中惊醒了,直挺挺地坐了起来,脸上、身上全是汗珠子。  窗外,电闪雷鸣,雨声如瀑。  奇怪,好多年前的事了,咋又梦见它了呢?  朱老三翻身下了床,右腿划着半圆,一瘸一拐地走到饭桌前,给自己倒了一杯白开水。  大前年的一天早晨,朱老三的右腿忽然就不听使唤了,西医、中医都看了,打了无数针,吃了无数药,也没治好。  朱老三重新躺到床上,却再也睡不着了,他的脑子
摘 要:别尔嘉耶夫的历史哲学理论以其鲜明的独特性、时代性、民族性,不仅在俄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占据着特殊的位置。他的历史哲学理论并非是一种纯粹的理论学說,而是有着强烈的实践指向性,是基于时代性危机的产物。在他看来,时代性危机源于客体化,并就客体化的根源、实质、特征、表现形态等进行了分析。通过这些分析他力图指出,在现代社会客体化的渗透、侵袭已无孔不入,人类社会已处于前所未有的异化与奴役状态。基于人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