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方向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xuexi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要办出中职特色,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及其体系结构必须进行不断改革。加强职业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构建符合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教育规律,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向
  
  课程开发要紧贴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教育目标一经确定。就必须研究、开发、构建一个紧贴教育目标的课程体系。科学合理的、能够实现教育目标的课程体系,是一个全面的、灵活的能够获得较大效益的课程方案。确定这一方案,必须根据教育目标所界定的规格、层次及其职业岗位职责任务,科学合理地组合课程结构、内容及其教学目标。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坚持以下几基本原则:
  
  一、职业学校培养人才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超前市场
  
  课程设置必须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未来人才市场需求作出准确分析和预测,为开发课程提供可靠的依据。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其课程设置及课程开发始终应围绕这一根本宗旨。同时应加强课程的针对性,使其真正满足于社会需求,即职业岗位的需求。职业教育与生产劳动具有最直接的关系,强调的是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从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出发。对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的开发,应完全打破学科体系,从工作任务出发。以项目及模块等形式安排教材内容,突出实验、实训技能性知识体系。辅以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在课程体系中真正做到强化实验、实训等实践性课程,模拟真实的生产环境或仿真环境,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都能学会一技之长。
  
  二、课程要培养学生具有跨岗位、跨职业的能力
  
  要开发多元化课程,如开设选修课、活动课等。增设选修课程,必须满足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选修课程的作用在于充实和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拓展知识范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乃至满足具有某种爱好和兴趣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为个性的发展创造条件。选修课的设置可使学校的教学工作灵活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学习兴趣选修适合自己需要的课程。它不仅能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发挥个人的特长和才能,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也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要根据实际情况,特别是地方经济的特点,逐渐加大选修课的比重,允许学生在选修方面有更大的自由度,满足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加强基础理论课程、增加实践性课程、增设选修课程的同时,还要把握好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适当的比例,处理好几者的关系。
  
  三、不可急于成功,应加强基础能力训练,增强学生潜在能力,设置专业基础性课程
  
  有些职业学校学生只是经过简单的技能训练,不到两年时间,就送出去就业,这是很不可取的。设置课程既要充分体现岗位资格所需要实践的环节、内容,又要体现交叉复合岗位和职业的实践内容、形式,还要体现各种实践的可操作性。当前,社会分工越来越趋向于精细。专业发展也越来越趋向于精细。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也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每个专业都要开发或拓展出若干个精细专业,形成专业链或专业群,只有如此,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才能真正具备一技之长,专业才能真正办出特色,职业学校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特色的学生。
  
  四、能力考评机制开发
  
  由考核学科知识转向考核技能,由考核应知转向考核应会。重点要做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是在学校建立技能鉴定站,这样,许多专业技能较强的课程考试可以直接转为证书考核,实行“以证代考”;二是将技能考核落到实处,改变过去技能考核“走过场”的做法。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不仅可以增强教师的技能教学与考核意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技能的主动性。将技能教学与训练落到实处。
  总之,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必须以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根本宗旨,在保证必需、够用的知识体系下,既要满足于社会需求,又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如此,才能使职业教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得到空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延平,21世纪初中国职业教育政策的价值选择,教师教育研究2005,5;
  2 薛颖 冯文全 黄育云,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8;
其他文献
介绍了当前高等学校实行成本管理的必要性,探讨了高等学校实行成本管理的可行性,阐述了高等学校实行成本管理的组织措施。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非公经济的个私企业,企业主承担投资风险,作出经营管理的决策和规划,从而获取个人利益
随着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浪潮的不断深化,广大地理教师进一步重视在地理教学中有机渗透环保知识,从而与环境保护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接轨,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笔者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科学合理地渗透环境保护知识,作了以下三方面的尝试。    一、有的放矢,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提倡低碳经济的新时代,每个地球人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假如你进入上
非语言交际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手段与形式.浅析了非语言交际的礼仪原则,阐述了非语言交际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对双极模式静电感应晶体管开通过程的理论分析和二维数值模拟清楚地表明,BSIT的完全开通须经过不同作用机制的两个阶段的转变,即正向小栅压下的势垒控制机制转变为大栅压下的少子注
介绍了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技术的特点,阐述了变频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向及其应用领域。
介绍了维基(WIKI)技术的特点,列举了WIKI系统在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并探讨如何完善WIKI系统。
大家知道,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解决问题,而网络教学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简单的上网,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服务。那么,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开展教学,网络教学具有哪些明显的优势,采用怎样的教学模式,才能更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网络教学的界定    网络教学是指在新的教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体验性要求的学习目标,强调从“经历、反应、领悟”三个水平来体验知识的生成,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体验和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视,实现三维目标的落实,反映出时代精神。所以,教师应帮助学生,使他们在独立获取独立获取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等方面获得具体的成果,让学生得到成果的体验,享受成功的愉悦。    一、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体验物理知识的欲望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
《科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性质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是以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然而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主要靠探完能力的支撑,因此培养好孩子的探究能力,必然会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同时探究能力的培养能使孩子的兴趣爱好变得更为广泛。从而增强自信心,并且在无形中也提高了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懂得什么才是科学。而这种探究并不是一定得在实验室完成的非常机械的程序化的研究,它其实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