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排比增气势 文采斐然著华章

来源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xiax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法导航】
  在作文中适当地运用排比,不但能够增强语言的气势,更可集中地表达某种意思或感情,还利于造成结构上的整齐美,增强文章的艺术魅力,特别能让人感受到一种鞭辟入里、理直气壮的张力。
  
  一、巧用排比,激活语言
  我们既可以通过时空、事物的不断变换来构成排比,又可以通过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来构成排比,还可以利用同类词语连用或相关意象叠加来构成排比。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作者连用四个“难道”构成的排比句,节奏强烈,内容深刻,使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逐渐展示出来,使主题逐渐深化。
  
  二、活用排比,设计首尾
  开头巧用排比,整篇作文就“如春云初展,鲜花含露”,能“叫人一见钟情”;结尾时用排比收束全文,可以突出题旨,使作文“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如2009年福州市中考高分作文《分享》,开头一段是这样的:“百灵啼声婉转,麻雀扑打着翅膀,鸟儿在同一蓝天飞翔;小草青葱,树木成荫,草木在同一片土地呼吸;行人匆匆,游人闲适,人们在同一片土地生活。分享—— 一个具有魔力的词语,给我们以无尽的财富与收获。”作者通过一组整齐划一的排比句,引出了全文的中心论题。文采飞扬、气度恢宏的排比句,使语意连贯延伸,出色地统领了全篇,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三、妙用排比,构成排段
  用排比段式结构展开话题,能使文章的条理清楚。如2009年贵阳市中考高分作文《沉醉在诗歌的世界里》,文章以“课余我大都沉醉在诗歌的世界里”一句开启下文,然后接连用“沉醉在诗歌的世界里”这样的排比段,来抒写自己沉醉在诗歌的世界里所取得的收获和具体感受,最后以“沉醉在诗歌的世界里,诗歌伴我行,行程不孤单”来总结全文,使得全文如行云流水,大大增强了文章语言的表现力,赋予了诗意的力量,从而吸引了读者的眼球。
  
  中考佳作
  学会生活,太棒了
  ○2009年江西中考一考生
  
  生活如同一面三棱镜,折射出七色的阳光。它有绚丽多彩的晚霞,有一望无际的大海,也有遍地荆棘的高山和乌云密布的天空。如果我们学会面对生活,那么你就是生活的主人,你会感到,我们的生活真是太棒了!
  生活中,人们总喜欢追求欢乐、成功、幸福,享受生活的甜美。谁愿意去面对失败、挫折、悲伤呢?但失败、挫折、悲伤终不可免,它们像暴风雨一样随时可能出现。于是有人采取最简单的办法——逃避。满脑子想的是生活的不快,埋怨生活的不公、发泄内心的不平成了生活的全部。难道这是真正的生活吗?不是,至少不能说是完整的生活。
  生活本是一张白纸,热情赋予它火红,忠义赠予它鹅黄,高洁给予它天蓝,希望赐予它粉红,朝气献给它新绿,忧愁为它抹上灰色,严肃为它镶上黑边,于是生活变得五彩缤纷,喜怒哀乐应有尽有——学会生活就应该尝尽生活百味,涂抹生活的多彩,这样你才能体会到生活是如此之棒。
  天不会总是蓝的,水也不全部是清的。人生在世难免要奋斗拼搏,经过风雨洗礼的天空才是最迷人的。当同学们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换来优异成绩的时候,当渔民冒着生命危险拉出一网沉甸甸鱼儿的时候,当农民付出一年的汗水喜获丰收的时候,这不都是一种生活吗?炒菜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倘若炒菜只用盐来调味,那炒出的菜一定不会好吃。“五味调和百味香”,酸甜苦辣和谐调配,菜肴自然美味可口。生活不就是这样的吗?
  马斯洛说过:“要让自己选择生活,而不能让生活决定我们的命运。”学会生活就得学会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勇敢地面对困难,冷静地对待成功,在苦难中磨炼自己的才干,在成功中升华自己的人生。朋友,美好的生活等待着我们去描绘,也许有时会乌云蔽日,但“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也许有时会秋风扫落叶,但“落叶终要归根”。只要我们学会生活,相信困难是暂时的,只要我们以失败为动力,脚踏实地地不懈努力,到时你会感到,我们的生活真是太棒了!
  
  【点评】
  作者先是议论生活的多彩,然后通过对生活中一部分人惧怕“失败、挫折、悲伤”的心理的描绘,指出这些人的生活不是“完整的生活”。接着提出自己的观点:“学会生活就应该尝尽生活百味,涂抹生活的多彩”。作者以轻灵流畅的抒情笔调议论生活,告诉人们应当笑对生活,笑对人生。这虽是一篇议论文,但一点也不枯燥,相反却显得活泼、有趣。这主要得益于本文多种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
  
  【同龄试招】
  
  懂得责任
  ○李攀峰
  
  什么叫“责任”?翻开词典,词典上说:责任就是分内该做的事情;翻开“老妈语录”第一条:你现在的责任就是好好学习。
  什么叫“责任”?我去问太阳,太阳说,责任是给予;我去问高山,高山说,责任是坚守;我去问大海,大海说,责任是包容。我又问身边的人,父亲说,责任是奋斗;母亲说,责任就是付出;同学说,责任就是感恩。
  什么叫“责任”?杜甫说,责任就是心存天下苍生。杜甫一生颠沛流离,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就是在“吾庐独破”“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惨境中仍然吟诵“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什么叫“责任”?范仲淹说,责任就是忧国忧民。少年时代,范仲淹就立志做一个有益于天下的人。为官后,他在朝廷上犯颜直谏,不怕因此获罪。被贬时,他每到一处,都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因此深受百姓爱戴。他在登临岳阳楼时,仍然想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慨然放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什么叫“责任”?林则徐说,责任就是为国为民。十九世纪的中国饱受外族欺凌,英夷们用枪炮轰开了中国的门户,用鸦片毒害着中国的国民,一个健壮而庞大的躯体在烟雾中逐渐衰弱。林则徐则高唱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在虎门销烟,因此警醒了国人。
  什么叫“责任”?雷锋说,责任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什么叫“责任”?保尔说,责任是“为人类的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责任的含义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为了实现它,我们有时也许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但是只有能够懂得责任的人,才是智慧的人;只有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是真正勇敢的人。
  铭记责任吧,为自己,为他人!
  
  【点评】
  本文以“什么叫‘责任’”为线索贯穿全篇,论述有条不紊,层次清晰,每节又以“什么叫‘责任’”设问句开头,并构成排比段的形式,富有气势而又使文章浑然一体。行文中,作者精心挑选了几个人们熟悉的古今中外名人的案例,阐明了自己对“责任”具体内涵的理解:心存天下苍生,忧国忧民,为国为民……见解独到而深刻。
  
  【临场练笔】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只有追求的脚步才是绚丽多彩的,因为成功的脚下有失败的种子,失败的肩上有成功的喜悦,从逆境中走出来的人不应该沉溺于悠闲的时刻,只要懂得生活,不嫌弃生活,生活也不会抛弃你。走错了赶紧转弯,跌倒了赶快爬起来,摔破了赶快消毒包扎。人无论怎样都要向前,向前!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作文材料的关键词是“向前”。向前,意味着明确的目标、敢拼的勇气和持久的动力。它表达的是一种昂扬的斗志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写好这个材料作文,我们要注意以下两点:
  1.以小见大,贴近生活。选材切入点要小,可围绕人生追求的目标、理想、方向等角度,从自己生活中选材,从一件小事或几件小事中挖掘主题。如写自己在成长历程中,遇到某种困难和挫折而毫不泄气不懈努力的故事。切忌选择过大的范围,写成大喊口号式文字,泛泛地议论与抒情。
  2.选择文体,美化语言。可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如果你长于叙事,可写记叙文,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并适当运用铺垫、对比等写作技巧;如果你长于说理,可写议论文,如以“向前可能收获成功”为中心论点,引经据典,正反论证;如果你视野开阔、有较深的文学素养,不妨写一篇散文。在语言方面,要综合运用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优美,意境更加深远。
其他文献
一、读寓言的理由    我们很多人都很喜欢台湾作家李敖的一句话:“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同样,我们不喜欢读没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也不喜欢读感情太细腻太浓烈的文章。无真情实感的文章味同嚼蜡,而感情太细腻太浓烈的文章又让我们读得难以呼吸,反倒产生一种矫揉造作之感。  对了,我们非常喜欢读轻松幽默、含蓄隽永、哲思充盈的寓言。它往往让我们爱不释手,欲罢不能,让我们读得唇齿生香,不知肉味。  分析起来大概
摘要:以《昆明的雨》为例,谈初语阅读课学习共同体实践中教师“无为而教”的策略。即构建学习型团队、设计有挑战的小组合作课题、搭建有品质的学习梯子。教师只有成为保障并实现学生课堂深度学习的设计师,才能有效规避课堂上“教”的“权威代替”“对话霸权”等现象。  关键词: 学习共同体;学习型团队;合作课题;学习梯子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需在语文课堂上共有与共生,而现实中的语文课却不尽然,常会出现对话
摘要:《周亚夫军细柳》世人称道者多,但很少关注“群臣皆惊”四个字背后的意蕴,尤其是文中的“惊”字,更是意味无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背景”“内涵”“张力”三个方面细读“惊”的言外之意。  关键词:心态;性格;命运  《周亚夫军细柳》为人称道者颇多。尤其是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更是被后人反复提及。在此不再赘述。笔者更为惊叹的是结尾处“群臣皆惊”句,一个“惊”字,至今读来依然妙不可言。拟从“惊”的背景、
写作文时,有些同学拿到题目,头脑中立即闪现出自己曾经接触的一系列相关素材,不管是骡子是马,就将它们一股脑儿塞进文章中,使得作文就像一锅“八宝粥”。这是没有掌握选材技巧造成的后果。如果说文章的主题是灵魂、是统帅,那么所用的材料就是文章的血肉,选取什么材料入文同样是作文成败的关键。    一、紧扣主旨,大胆取舍。主旨是选材的依据,材料是为主旨服务的。鲁迅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选材时,要从表现主旨
梦里水鄉
期刊
摘要:诵读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当今新课程语境下,被广泛地运用于教学实践过程中。但有的教师没有弄清楚诵读法的要领、精髓,因此,有必要对诵读法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以帮助广大语文教师正确运用,使诵读法真正有益于课堂教学。  关键词:诵读法;要领;课堂运用  诵读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当下的教学环境中,其在培养学生语感、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方面的作用得到了广大语文教师的普遍肯定与认可。这其中不乏会
摘要:以《秋天的怀念》《散步》的备课为例,从两个角度探究语体视角下的叙事散文教学备课,为备教叙事散文提供基于语言形式教学的路径和方法。  關键词:语体;散文;备课  统编教材七年级上第二单元的《秋天的怀念》《散步》两篇叙事散文,多数教师设计教学时落脚点在文本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意义上,如在《秋天的怀念》中,学生感受母爱的深沉、伟大;在《散步》中,感受中年人的责任;但却忽略文章言语形式。歌德说:“内容
鲁迅的作品以其思想的丰富与深刻,为对其主题的解读,提供了多种可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选编了鲁迅的《风筝》,在单元导读中,有这样的提示:“浓浓亲情,动人心弦。亲情是人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描写亲情的诗文往往最能打动人。”而在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语中,表述是“在温馨与和美中有亲情,在误解和冲突中也有亲情。本文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由于囿于教材的主题概括,这篇文章往往被当作抒发亲情的故事在教学中被演
摘要: 鲜明的观点是论说文的灵魂,充实的论据则是论说文的血肉。学生喜欢用热点素材做论据,可是热点素材数量有限,容易千篇一律。教师应不失时机给热点素材降降温。上道冷盘,或反语讽刺,或自我解嘲。爆个冷门,可改变聚焦点,可激发遗忘点。泼瓢冷水,有时众褒我贬,有时当头棒喝;放支冷箭,可以直逼本质,攻其不备。这样可以达到热点冷对两相宜的双赢效果。  关键词:论据;热点素材;降温;两相宜  鲜明的观点是论说文
摘要:以教学中唐诗人武元衡的《春兴》一诗为例,探讨中国古典诗词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唤起学生的生命体验,让学生更深入地领略诗词的思致、情感和意境,从而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春兴》;古典诗词教学;生命体验  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之间、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化生活方式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使得当前中国古典诗词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古典诗词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有效地让学生领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