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学骑车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winand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晨起床后,老伴就认真地对我说:“吃完早饭后,你别出去转悠,帮我完成一项‘政治’任务——教我骑自行车。”我一听就懵了,“你这不是半夜哭妗子——想起来一阵是一阵吗?都70多岁的人了,还学骑啥车呢?”我冷不丁地回敬了老伴一句。
  可老伴却理直气壮地反驳道:“你这老头子,简直就是榆木脑袋,你天天说要过低碳生活,我骑自行车,不是比搭公交车更低碳吗?”老伴这么一说,还真让我无语了。
  道理虽然如此,但老伴毕竟已是70好几的人了,骑车出门,万一有点什么闪失,我这当老公的能放下心来吗?
  于是我劝老伴说:“你说的理由不错。可如今你年纪已大了,出门又有免费乘车证。何苦要赶这个时髦再去学骑车呢?”
  老伴脸一拉:“兴你骑车低碳,就不兴我低碳?我决心已下,非要学会不可呢!”我看老伴那不服老的倔强劲,只好乖乖地从命了。
  老伴从储藏间推出了一辆布满灰尘的自行车。我陪她推着车来到一段行人较少的马路上,她先做了一下准备动作,我扶好车架就让她跨上去。
  开始几次真是费劲啊,老伴毕竟20多年不骑车了,再加上70多岁的年龄,身体偏胖,坐在车座上。身体平衡不住,两脚一蹬车就歪到一边。我用力校正着方向:可车还是不听老伴使唤,歪歪扭扭走不了10多米,就把老伴给歪下来了。
  我看老伴没有罢休的样子,也只好喘着气流着汗。鼓励老伴:“下定决心,不怕失败,为了低碳,力争成功。”在我的强力帮扶下,老伴终于掌握了驾驶技巧,独自能骑行几十米了。
  中午吃饭时,我看老伴的胳膊和腿上有几处被摔出的红痕,就心疼地对她说:“下午休息一下,明天再练吧!”老伴脖子一梗说:“趁热打铁,才能早点低碳。”见她这样坚决,我也把心一横说:“只要你能挺得住,我才不说累呢!”就这样,下午我陪着老伴又开始了练习。
  老伴退休后参加了夕阳红体操队的活动。手脚还比较灵活,下午练了一个多小时后,我就偷偷地放了手,老伴也敢乘势冲上马路。
  我怕她重蹈覆辙,就紧跟着她的车子跑,谁知到了拐弯处,她头一扭,见我正在后面追她,一走神儿。车子连人一起便倒下来。我急忙上前“救驾”,老伴却一骨碌爬起来,搓搓手拍拍土,嘴里直说:“没事儿、没事儿。”
  毕竟年轻时有点骑车功底,经过两天的工夫。老伴便能乐呵呵地开始她的低碳生活了。她骑上自行车,又是去购物又是去锻炼,连市区内走亲访友,也是独骑独行。
  哈哈,学会骑车后的老伴,不亦乐乎!
  责编/文邦
其他文献
蛇年祝愿 胡朝节  山舞银蛇新岁至,  万方喜乐庆升平。  漫天花炮流星雨,  遍地龙狮跑马灯。  花展千姿开锦绣,  歌酣九域催征程。  实干强国又富民,  康衢马蹄震苍穹。  走近春节 关邑  走近春节,放眼神州大地。  抓机遇,奔小康,脚步声声;  抓经营,抢市场,誓言铮铮;  凝人心,聚人气,众志成城。  走近春节,放眼神州大地。  姑娘们剪贴窗花,  孩子们新帽新衣,  大人们走亲串友,
期刊
静静的黎明,一束绚丽的阳光,照射在优美的赣江河畔。水面上,碧波粼粼大雁游,碎金闪闪肥鱼跃,好一派秀丽的赣南水乡风光。  我常在这儿垂钓,暗喜今天来得正是时候。占领了江边10多米长的钓场。我站在高高的堤岸上,放眼望去,在光与影的世界里,20多位钓友、100多根钓竿,在河畔岸旁依次排开。钓友们振臂、跨步、投竿的姿态。仿佛是舞者迷人的舞姿。那钓饵落入水中,发出一阵阵“咚、咚、咚”的水声,伴着竿梢上的铃铛
期刊
1952年,中央南方老革命根据地访问团来江西老苏区慰问,邵式平同志担任中央访问团江西分团团长。那时,江西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创作的《歌唱江西》赴武汉参加中南军区文艺汇演获得了一等奖。邵式平得知后非常高兴,他说:“《歌唱江西》唱了江西是个好地方,唱了英雄方志敏。我们到方志敏开创的赣东北红色根据地去慰问,把这个节目带去,就是最好的礼物。”于是,邵式平指定江西军区文工团《歌唱江西》剧组参加访问团,随他访问赣
期刊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当时中国知识青年经常说的一句话,许多人不仅嘴上这么说,行动上也是这样做的。  1965年7月我中专毕业时,组织上要从我们这一届百多名毕业同学中抽调一部分去边疆(甘肃省)工作。我无兄弟姐妹又成家较早,本来可被照顾留在本省工作,但我们这一届同学家庭有困难的较多。我是团支部书记。为了响应党的号召,我主动报名去了边
期刊
2005年8月,组织上下发了关于我退休的通知。对此,我早有思想准备。应对这新的转折。然而,无论我心态是多么的平和,精神上仍有所空缺。  这时,我收到了单位给我准备的精神食粮——《老友》,这是一份由中共江西省委老干部局主办的杂志。我将其带回家,挑灯夜读,顿觉神清气爽。我初读《老友》,很有新鲜感;连续几年下来。更感这份杂志的可亲、可读、可用。  一是刊物的名称很有亲切感。刊名为《老友》。即老年人的朋友
期刊
我和妻子的结合,虽说不上是“患难之交”,但也称得上是“贫贱之交”。那一年,我是一个22岁的农民。居住在一个穷得有名的小山沟里,房子上面盖的是稻草,外出劳作要走一里多山路。她居住在修河边一个地广人多的大村庄,因生父早亡而家境贫困。曾经有几个家庭条件较好的青年向她求婚,她都没答应。后来她却答应嫁给家庭条件不好且相貌平平的我,这也许是我们命中有缘分。  妻子嫁来之后,我们的生活经历了一段较长的磨合期。她
期刊
剪纸  张大雨
期刊
据《江西日报》消息,我省提高了部分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残疾军人(含伤残人民警察、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伤残民兵民工)的残疾抚恤金、烈属(含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的定期抚恤金、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含红军失散人员)的生活补助标准,提高幅度达15%至20%。  适当提高在乡老复员军人的生活补助标准,在现行补助标准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加50元。其中:抗日战争时期入伍的由每人每月580元提高
期刊
婆婆在我这住了两个月就回去了,回去后她跟人说:“媳妇对我好是好,可她住在8楼。一天到晚就像吊在半空中,实在闷得慌,还不如农村住得舒畅,有地种,有街坊聊天,心里踏实。”  后来无论我怎样左哄右劝,她就是不肯来。孩子上了小学一年级后,放学的时间和我下班的时间相差两个半小时,四处托人找不到合适的人来照顾孩子,我只好给婆婆打电话:“妈,您要是真不来,你的孙子可要‘流落街头’了。”婆婆想了一下,无奈地说了声
期刊
公公迷恋当版主 柳玉影  每次去婆婆那里蹭饭,我总看见公公不是在浇花,就是在摆弄他的那些收藏品。最近去婆婆家,我发现公公总待在书房里不出来。我问婆婆是怎么回事。婆婆说:“你爸最近当上了什么‘主’的,每天就守着电脑,吃饭也是扒拉两口就去上网,有时候还一边打字一边笑,像个神经病。”  我心想:老爷子是上网入迷了,不会是和什么人在网上聊天吧?吃完饭,我洗好一盘葡萄,敲了门给公公送去。他正在电脑前打字,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