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玉溪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深入, 中文街道名称的翻译已成为对外交流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基于网络和实地调查,归纳和探讨了玉溪市目前的街道名称翻译现状,认为其亟待进一步统一和规范。
【关键词】街道名称;汉英翻译;汉语拼音;单一罗马化;规范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Street Names in Yuxi City
Wan Yongkun
【Abstract】With further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form-opening policy and Yuxi economy, the translation of street names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the further foreign exchange in Yuxi City. Based on the thorough Web-investigation and fieldwork,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status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street names in Yuxi City, which is urgent to be further united and standardized.
【Key words】Street names; C-E translation; 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 Romanization; standard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113-03
* 本文为云南省教育厅2010年度科学研究基金人文社科重点项目“云南省中心城市公示语翻译与使用现状的调查研究——以玉溪市为例”(项目编号: 2010Z044)的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万永坤(1972-),男,汉族,云南省玉溪市人,玉溪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与实用翻译。
街道名称(简称路名),是道路街巷类地名的统称,涵盖街、路、巷、里、弄、胡同等名称,通常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构成。街道名称是一种特殊的公示语,属于城市信息导向系统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中文路名的翻译问题也就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很多人都关心路名的写译现象。由于缺少有效的翻译方法,我国现今的路名翻译大多存在着争议,从而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阻碍了交流。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文件规范路名翻译,学术界的说法也存在歧义,这就更加造成路名翻译混乱不堪的局面。由此看来,这一情况确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1 本市路名翻译的现状
自2010年5月以来,笔者穿行于玉溪市一区八县的城市街道、商业场所、文化场所、旅游景点、基础设施等公共场所,进行了为期半年多的玉溪市英文公示语现场调查,对所到之处的相关信息通过笔录、摄影、摄像等方式收集了大量鲜活的第一手语料。
本次调查发现,玉溪市路名翻译的总体情况是数量远远不够、译写现状混乱,通海县的街道路牌在全市唯一沿用了“专名音译+通名意译”的传统翻译惯例。而目前玉溪市的中文路名翻译存在以下两种基本方法:(1)完全汉语拼音法:即全部采用汉语拼音字母来拼写路名,这是最为常见的方法,如“NIE ER LU/ NIEER LU”(聂耳路)、 “DONGFENG ZHONGLU”(东风中路)、“NANBEI DAJIE/ NANBEI DA JIE”(南北大街)等。(2)音译意译结合法:即路名中的专名部分采用汉语拼音翻译、通名部分采用英语来意译,如“Hubin Road”(湖滨路)、“NANBEI STREET/Nanbei Street”(南北大街)、“Middle of dongfeng road”(东风中路)、“Huancheng North Road”(环城北路)、“Hongta avenue/ Hongta Avenue”(红塔大道)等。
2 国内路名翻译的两难处境
2.1 路名英译的历来做法: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学术界对于中文路名英译的传统做法可以归结为“专名音译+通名意译”的翻译实践,如“Chang’an Street”(长安街)、“Xihu Avenue”(西湖大道)、“East Beijing Road”(北京东路)。这种音译意译结合的译法兼顾路名的读音和意义,即保留原来的读音,指出路名的类型意义,并将路名的国际接受考虑在内,非常便于理解、记忆和使用,因此该翻译方法一直以来最为大众所接受并得到广泛使用。
2.2 路名英译的单一罗马化:1967年,联合国第一届地名标准化会议做出决议,要求世界各国、各地区在国际交往中都使用罗马字母(又称拉丁字母)拼写,做到每个路名在全球范围内只有一种罗马字母的拼写形式,即所谓地名的“单一罗马化”。
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依靠系列法律规定和阐述,推广并实行路名国际罗马化标准,要求路名的专名通名部分一律采用汉语拼音音译。200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另一方面,国内翻译界一直以来采取具有共识的默认做法,即汉语拼音音译加意译或意译的方法。
目前,中文路名英译拼音化尚未取得一致认同,学术界的说法也不尽相同:不少专家名流,如曾世英、王际桐、薛光、陈克相、郭建中、吴伟雄、王银泉、康志洪等人,认为路名书写必须严格遵守“单一罗马化”,强调采用汉语拼音拼写中文路名是中国惟一、排他的国际性标准。然而,部分学者教授,如万正方、奚德通、徐剑、葛校琴等人,认为中文路名不应该采用全拼音化的翻译方法,他们更为注重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清华大学的杨永林教授则提出,中文路名翻译至少应当考虑“绝对拼音化”和“绝对拼音化”这两条不同的技术路线,以增强语言作为意义载体的表现特征。实际上,就连曾世英先生在《路名拼写规范化的矛盾》一文中也承认,汉语拼音正词法确实充满内部矛盾。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先后出台文件规范公示语翻译,它们各自所确立的路名翻译标准却大相径庭:2006年的《北京市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及实施指南》、2007年的《青岛市公共标识英文译法》、2008年的《山东省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2009年的《上海市公共场所中文名称英译规范》都采用“专名音译+通名意译”的传统路名译法,仅有2008年的《广东省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规范》规定道路街巷类路名采用汉语拼音标注。此外,刘成益、饶培伦的研究结果表明,外国人普遍使用国际标准或者国际通用符号的标志,并且喜欢指示标志中对中国地址的注释用英文。
3 玉溪市的应有作为
综上所述,玉溪市中文路名的英译问题不仅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而且还存在许多疑义与异意,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在实践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路名翻译不仅涉及到学术层面上的研究与探讨,而且关系到诸多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才能正确而又合理执行使用汉语拼音英译中文路名的法规,笔者呼吁应该尽快出台一部路名翻译的执行细则,使中文路名的翻译真正形成统一的标准, 达到规范的要求以扭转现行英译中文路名的混乱不堪现象。
以上两类路名的英译方法孰对孰错姑且不论, 两者目前似乎没有相交的可能,但玉溪市中文路名翻译的规范化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在现实的两难选择面前我们至少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有鉴于此,笔者提出了一种相对易做并且有效的路名翻译方法,即名翻译方法,即在单独出现的场合,路名的所有汉字都运用汉语拼音拼写;当路名与其他地理实体名同时出现,拼音路名后就需要加上英文普通名词加以区别。概括地说,就是街头的路牌采用符合“单一罗马化”的完全汉语拼音拼写法,街道上方的交通指示牌则采取“专名音译+通名意译”的历来英译惯例。当然,路名写译时必须采用规范标准的拼音和英文,汉语拼音的拼写应符合相应的国家规定,英文的使用应符合国际通用惯例并遵循英语语言习惯。比如,路牌上的“九曲巷”理应拼写为“Jiuqu Xiang”,而在指示牌中就必须书写作“Jiuqu Lane/Alley”。
显然,在玉溪市的一区八县中,红塔区的路牌译写清一色地采用了当前国内常见的地名“单一罗马化”拼写法,交通指示牌则为音译意译结合法,这与笔者所提倡的路名翻译方法不谋而合,但通海县的街道路牌翻译明显违反了我国地名的现行法律和标准,应该给予尽快整改。
(1)汉语拼音路牌书写时违背分词连写、大小写、隔音符号等基本规则: “聂耳路”的不规范拼写“NIE ER LU”或“NIEER LU”, 必须更改成“Nie’er”才行;“南北大街”的对应拼音“NANBEI DAJIE”、“ NANBEI DA JIE” 应该统一为“Nanbei Dajie”。
(2)英文指示牌拼写不合文法,歧义纷出,曲译错译:“南北大街”的两种英语译文“NANBEI STREET/Nanbei Street”均不太合适,建议规范成“Nanbei Avenue”; “Middle of dongfeng road”(东风中路)中错误较多,强烈要求改译为“Middle Dongfeng Road”; “Hongta avenue/ Hongta Avenue”(红塔大道)的译法不太地道,统一翻译成“Hongta Boulevard”更好。另外,“大营街”的现实翻译名称也有“DAYINGJIE”、 “DAYING STREET”、“Daying Street”和“Dayingjie Town”4种,可由于其中的“街”字并不是普通层面上“街道”含义,它已经整体内化成一个乡镇的名称,所以应该统一英译作“Dayingjie Town”才妥当。
参考文献
[1] 万正方等人. 必须重视城市街道商店和单位名称的翻译——对上海部分著名路段商店和单位牌名等翻译错误的调查[J].《中国翻译》,2004(3):72-77
[2] 郭建中. 再谈街道名称的书写法[J].《中国翻译》,2005(6):34-37
[3] 刘成益, 饶培伦. 外国人对我国现有公共标志认知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人类工效学》,2005(4):14-16
[4] 徐剑. 公共场所中文名称的结构与译名的规范[J].《中国翻译》,2006(1):61-66
[5] 吴伟雄. 多语世界的单一罗马化——我国街道名称“译写”规范的法理依据[J].《中国科技翻译》,2006(2):30-32, 29
[6] 杨永林等人. 北京地区双语公共标识的社会语言学调查——理论方法篇[J].《语台教学与研究》,2007(3):1-6
[7] 王银泉. 街道名称书写:拼音还是中英结合——南京苏州两地街道名称书写现状对比分析[J].《广告大观(标识版)》,2007(6):44-50
[8] 葛校琴. 中国地名英译拼音化之文化反思[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2):61-66
【关键词】街道名称;汉英翻译;汉语拼音;单一罗马化;规范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Street Names in Yuxi City
Wan Yongkun
【Abstract】With further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form-opening policy and Yuxi economy, the translation of street names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the further foreign exchange in Yuxi City. Based on the thorough Web-investigation and fieldwork,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status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street names in Yuxi City, which is urgent to be further united and standardized.
【Key words】Street names; C-E translation; 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 Romanization; standard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113-03
* 本文为云南省教育厅2010年度科学研究基金人文社科重点项目“云南省中心城市公示语翻译与使用现状的调查研究——以玉溪市为例”(项目编号: 2010Z044)的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万永坤(1972-),男,汉族,云南省玉溪市人,玉溪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与实用翻译。
街道名称(简称路名),是道路街巷类地名的统称,涵盖街、路、巷、里、弄、胡同等名称,通常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构成。街道名称是一种特殊的公示语,属于城市信息导向系统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中文路名的翻译问题也就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很多人都关心路名的写译现象。由于缺少有效的翻译方法,我国现今的路名翻译大多存在着争议,从而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阻碍了交流。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文件规范路名翻译,学术界的说法也存在歧义,这就更加造成路名翻译混乱不堪的局面。由此看来,这一情况确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1 本市路名翻译的现状
自2010年5月以来,笔者穿行于玉溪市一区八县的城市街道、商业场所、文化场所、旅游景点、基础设施等公共场所,进行了为期半年多的玉溪市英文公示语现场调查,对所到之处的相关信息通过笔录、摄影、摄像等方式收集了大量鲜活的第一手语料。
本次调查发现,玉溪市路名翻译的总体情况是数量远远不够、译写现状混乱,通海县的街道路牌在全市唯一沿用了“专名音译+通名意译”的传统翻译惯例。而目前玉溪市的中文路名翻译存在以下两种基本方法:(1)完全汉语拼音法:即全部采用汉语拼音字母来拼写路名,这是最为常见的方法,如“NIE ER LU/ NIEER LU”(聂耳路)、 “DONGFENG ZHONGLU”(东风中路)、“NANBEI DAJIE/ NANBEI DA JIE”(南北大街)等。(2)音译意译结合法:即路名中的专名部分采用汉语拼音翻译、通名部分采用英语来意译,如“Hubin Road”(湖滨路)、“NANBEI STREET/Nanbei Street”(南北大街)、“Middle of dongfeng road”(东风中路)、“Huancheng North Road”(环城北路)、“Hongta avenue/ Hongta Avenue”(红塔大道)等。
2 国内路名翻译的两难处境
2.1 路名英译的历来做法: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学术界对于中文路名英译的传统做法可以归结为“专名音译+通名意译”的翻译实践,如“Chang’an Street”(长安街)、“Xihu Avenue”(西湖大道)、“East Beijing Road”(北京东路)。这种音译意译结合的译法兼顾路名的读音和意义,即保留原来的读音,指出路名的类型意义,并将路名的国际接受考虑在内,非常便于理解、记忆和使用,因此该翻译方法一直以来最为大众所接受并得到广泛使用。
2.2 路名英译的单一罗马化:1967年,联合国第一届地名标准化会议做出决议,要求世界各国、各地区在国际交往中都使用罗马字母(又称拉丁字母)拼写,做到每个路名在全球范围内只有一种罗马字母的拼写形式,即所谓地名的“单一罗马化”。
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依靠系列法律规定和阐述,推广并实行路名国际罗马化标准,要求路名的专名通名部分一律采用汉语拼音音译。200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另一方面,国内翻译界一直以来采取具有共识的默认做法,即汉语拼音音译加意译或意译的方法。
目前,中文路名英译拼音化尚未取得一致认同,学术界的说法也不尽相同:不少专家名流,如曾世英、王际桐、薛光、陈克相、郭建中、吴伟雄、王银泉、康志洪等人,认为路名书写必须严格遵守“单一罗马化”,强调采用汉语拼音拼写中文路名是中国惟一、排他的国际性标准。然而,部分学者教授,如万正方、奚德通、徐剑、葛校琴等人,认为中文路名不应该采用全拼音化的翻译方法,他们更为注重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清华大学的杨永林教授则提出,中文路名翻译至少应当考虑“绝对拼音化”和“绝对拼音化”这两条不同的技术路线,以增强语言作为意义载体的表现特征。实际上,就连曾世英先生在《路名拼写规范化的矛盾》一文中也承认,汉语拼音正词法确实充满内部矛盾。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先后出台文件规范公示语翻译,它们各自所确立的路名翻译标准却大相径庭:2006年的《北京市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及实施指南》、2007年的《青岛市公共标识英文译法》、2008年的《山东省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2009年的《上海市公共场所中文名称英译规范》都采用“专名音译+通名意译”的传统路名译法,仅有2008年的《广东省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规范》规定道路街巷类路名采用汉语拼音标注。此外,刘成益、饶培伦的研究结果表明,外国人普遍使用国际标准或者国际通用符号的标志,并且喜欢指示标志中对中国地址的注释用英文。
3 玉溪市的应有作为
综上所述,玉溪市中文路名的英译问题不仅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而且还存在许多疑义与异意,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在实践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路名翻译不仅涉及到学术层面上的研究与探讨,而且关系到诸多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才能正确而又合理执行使用汉语拼音英译中文路名的法规,笔者呼吁应该尽快出台一部路名翻译的执行细则,使中文路名的翻译真正形成统一的标准, 达到规范的要求以扭转现行英译中文路名的混乱不堪现象。
以上两类路名的英译方法孰对孰错姑且不论, 两者目前似乎没有相交的可能,但玉溪市中文路名翻译的规范化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在现实的两难选择面前我们至少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有鉴于此,笔者提出了一种相对易做并且有效的路名翻译方法,即名翻译方法,即在单独出现的场合,路名的所有汉字都运用汉语拼音拼写;当路名与其他地理实体名同时出现,拼音路名后就需要加上英文普通名词加以区别。概括地说,就是街头的路牌采用符合“单一罗马化”的完全汉语拼音拼写法,街道上方的交通指示牌则采取“专名音译+通名意译”的历来英译惯例。当然,路名写译时必须采用规范标准的拼音和英文,汉语拼音的拼写应符合相应的国家规定,英文的使用应符合国际通用惯例并遵循英语语言习惯。比如,路牌上的“九曲巷”理应拼写为“Jiuqu Xiang”,而在指示牌中就必须书写作“Jiuqu Lane/Alley”。
显然,在玉溪市的一区八县中,红塔区的路牌译写清一色地采用了当前国内常见的地名“单一罗马化”拼写法,交通指示牌则为音译意译结合法,这与笔者所提倡的路名翻译方法不谋而合,但通海县的街道路牌翻译明显违反了我国地名的现行法律和标准,应该给予尽快整改。
(1)汉语拼音路牌书写时违背分词连写、大小写、隔音符号等基本规则: “聂耳路”的不规范拼写“NIE ER LU”或“NIEER LU”, 必须更改成“Nie’er”才行;“南北大街”的对应拼音“NANBEI DAJIE”、“ NANBEI DA JIE” 应该统一为“Nanbei Dajie”。
(2)英文指示牌拼写不合文法,歧义纷出,曲译错译:“南北大街”的两种英语译文“NANBEI STREET/Nanbei Street”均不太合适,建议规范成“Nanbei Avenue”; “Middle of dongfeng road”(东风中路)中错误较多,强烈要求改译为“Middle Dongfeng Road”; “Hongta avenue/ Hongta Avenue”(红塔大道)的译法不太地道,统一翻译成“Hongta Boulevard”更好。另外,“大营街”的现实翻译名称也有“DAYINGJIE”、 “DAYING STREET”、“Daying Street”和“Dayingjie Town”4种,可由于其中的“街”字并不是普通层面上“街道”含义,它已经整体内化成一个乡镇的名称,所以应该统一英译作“Dayingjie Town”才妥当。
参考文献
[1] 万正方等人. 必须重视城市街道商店和单位名称的翻译——对上海部分著名路段商店和单位牌名等翻译错误的调查[J].《中国翻译》,2004(3):72-77
[2] 郭建中. 再谈街道名称的书写法[J].《中国翻译》,2005(6):34-37
[3] 刘成益, 饶培伦. 外国人对我国现有公共标志认知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人类工效学》,2005(4):14-16
[4] 徐剑. 公共场所中文名称的结构与译名的规范[J].《中国翻译》,2006(1):61-66
[5] 吴伟雄. 多语世界的单一罗马化——我国街道名称“译写”规范的法理依据[J].《中国科技翻译》,2006(2):30-32, 29
[6] 杨永林等人. 北京地区双语公共标识的社会语言学调查——理论方法篇[J].《语台教学与研究》,2007(3):1-6
[7] 王银泉. 街道名称书写:拼音还是中英结合——南京苏州两地街道名称书写现状对比分析[J].《广告大观(标识版)》,2007(6):44-50
[8] 葛校琴. 中国地名英译拼音化之文化反思[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2):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