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个性飞扬,充满智慧与张力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of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身边的教育情境犹如流淌不息的河流,或宁静如镜、或徐徐荡漾、或奔湍急流,总是呈现出不断发展变化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不断闪现智慧、自主探索。课堂是师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它是丰富多彩的、更是不断变化着的。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更追求一种真实、一种自然,只是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把课堂教学当作一种理想状态来设计,不允许出现任何偏差。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生成在情理之中,这样课堂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师生“原汁原味”的思维生发、能力发展的教育情景。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生成课堂的真实与感悟
  阿莫纳什维利认为:儿童的个性各异,没有一模一样的儿童,每一个儿童的个性都是独一无二的、无与伦比的,每一个儿童都有独特的精神、心灵和智慧的力量,因此,教育者不能千篇一律地、无区别地对待他们,而是要探索适合于不同儿童的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儿童显示出更多的精神、心灵和智慧的‘物质财富’,并使之更加精致和丰富,从而塑造出举世无双的和谐结合的个性”。
  首先,在课堂上,师生间充满了“爱意”,课堂就会由此变得轻松,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能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意”,师生间才会尊重与理解,学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也不会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课堂上有了“爱意”,教师才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
  其次,课堂上,需要呵护孩子未泯童心。教育是什么,它可以是唤醒,是等待,是激励,是鼓舞,但教育首先是保护。童年对孩子来说,是纯洁的,充满着天真与好奇,如果孩子在童年时代所持有的好奇、探索精神和创造力能得到珍惜、呵护,这些孩子的一生都可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但童年又十分的脆弱,很容易受到伤害。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你的教鞭下有爱迪生,你的讥笑声中有瓦特……有多少孩子的创新火花和想象能力是在课堂上逐渐泯灭的啊。因此,我们教师应呵护孩子们的这份天真,这种好奇。一个好的数学课堂应是成全孩子的发展,保护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课堂,应是孩子们在精神和肉体上都得到放松,并按照他们自己的个性,敢说,敢想,敢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争论甚至敢反驳教师观点的课堂。在课堂为了一个孩子的自尊自信,我坚持有错误让他自己来纠正,不断鼓励、引导,直到孩子能正确理解。尽管花了不少时间,可这是对孩子多大的呵护啊!
  如果说学生是棵幼芽,和谐生态的课堂就是孕育生命的温床,学生在和谐生态课堂里享受着阳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润,每个人都以特有的个性感悟人生,在新课程中茁壮成长。
  二、共享课堂资源,撷取精彩与智慧
  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这些精彩稍纵即逝。我们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让学生的智慧闪耀光芒。在学习倒数认识时,让学生自己提问,“请你说说你想知道倒数的哪些知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来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以问题作为纽带,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引发出所要“研究”的问题,让学生们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锤炼思维,体验求知的艰辛与快乐,增强自信心。问题是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的,则更能激起学生研究的欲望。
  又如在学习完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后,我让学生做一些练习,其中有一道题是这样的: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100平方厘米,底面半径是8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学生计算后汇报说除不尽,我也未加思索地告诉学生用分数计算。这时一个学生怯怯地说除得尽,我一愣,让他继续说下去,“用侧面积乘以半径就等于圆柱的体积”,他平静下来,“因为圆柱的侧面积是用“圆周率乘半径乘2再乘高,再乘以一个半径就是圆柱的体积了”,得到他的提示,我组织学生重新思考,终于得出了这道题的正确解法,就是用侧面积乘以半径再除以2,此时师生都沉浸在一片兴奋之中。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都能在备课时预测到的,教学过程的最终结果,更多地是由课堂的推进状态以及教师的处理方式决定的。虽然这个学生的回答不完全正确,但他及时生成的思维亮点却点燃了师生创新的火花,使教学获得了精彩生成,使课堂焕发了生机,呈现出教学的高水平生态。这节课的闪光点在于:教师及时地捕捉住了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亮点,鼓励了一个学生,激发了一批学生,生成了满堂精彩。然而大多数教师只注意自己教学的进度,并没去想准确地“接住”学生的发言,未能与那些倾心“投球”的学生的想法产生共振。如果教师不假思索地否定,就会扼杀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泯灭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所以,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动态生成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教学情感、教学态度、教学机智都影响着学生的生成。“不去認真预设,那是不负责任;不善实时生成,那是不够优秀”。叶澜教授的至理名言告诉我们:用动态生成的观点处理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让思维火花得到绽放,让数学课堂充满勃勃的生命活力。
  【作者单位:苏州吴江区震泽实验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东西文化论争中的对立双方不约而同地对社会主义同持关注与赞许态度。这是由双方共同的文化基础决定的。泛社会主义及其思想缘由,在客观上对于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既有推动作
新课程标准中赋予了小学美术教学新的教学目标,那就是实现其人文性素养与美术素养相结合,要求美术课程也应在素质教育的洪流中做那最美的帆船带领学生走进艺术的瑰丽世界,以全体学生为美术教育的对象,在学生本位意识的引导下积极培养每个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应贯穿在欣赏课、常规课等课内的教学活动中,在课外的资源利用上也不能忽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美术教育的魅力在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下将绽放得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探索对因特网的利用。本文以作者的上网实践为基础,对因特网上的史学信息和资源作了粗略描述,展示了一种网上史学信息的分类情况,并对网上的
世界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指出:“数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动性和创新精神。”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习的时空局限于小教室内的四十分钟,教师在其中传道授业,把学生当作解题的机器。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就会窒息于“小课堂”内。因此,我们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开放小课堂,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开放“小课堂”,铸造创新教
采用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测了31例晚期肾衰患者透析治疗前后,左室的IVR、DCL、DCT及E/A值。结果透析后患者左室IVR、DCT缩短,DCL增快,E/A值升高,显示透析治疗可显著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外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研究在中国始于上世纪80年代,但是理论研究与大学英语实践教学始终存在一定的距离,从而导致大学英语教育不得不诉求改革。本文依据外语界多年来的理
<正> 地奥心血康作为一种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已广泛用于临床,但该药引起全身皮疹未见报道,我们曾遇到1例,报道如下。更多还原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文化导入,要由以往单纯"语言而学语言"的教学模式向语言知识
世纪末的史学反思应该是一种更加趋于开放和自由的学术讨论活动。所谓新史学并不是由哪一家历史现单独指导出来的结果,而是由许多家不同的历史现共同努力的结果。现实问题是终极性的,它决定着我们对历史问题的所有认识。而这正是历史感的源泉。历史感提醒人们历史是不可超越的,史学意识则提示历史学家历史学是必须被超越的。
要改变农业职业教育较为萧条的现状,首先应从奠基农村的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加大对农业院校的扶持力度。以面向未来的眼光,将农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育投入等放在教育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