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沙龙”: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liu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有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们在校本教研中新辟了“教研沙龙”。教研沙龙从学校工作和教师发展的实际需要考虑,以鲜活的教育实践为支撑点和出发点,引导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学习,集体研讨,彰显了活动的灵活性、参与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发展性,使其成为学校课改的主阵地,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
  教研沙龙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学科组人少的可以由几个小组综合成一个大组。学科组的教师就是教研沙龙的参与者、互动者和分享者,学校领导和教研组长则是教研沙龙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支持者。教研沙龙每周一次,每次都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活动。
  一、在“专业阅读”中积淀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就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做第一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教师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专心阅读,才能不断积淀知识,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强化职业基本功,提高教育教学技能。这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师读书的热情、读书的习惯和读书的效果直接决定着学校的文化品位,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在教师中深入开展“专业阅读”沙龙活动,成立乡村教育家专业阅读实验班,校长亲自担任实验班班长,和大家一起读书交流,学校则经常推荐阅读书目,购买阅读书籍,以方便教师阅读。每次“专业阅读”沙龙活动,都按照这样的程序进行:
  1.分享阅读格言:由学校领导或教师给大家朗诵一些经典的阅读格言,让教师摘抄在读书笔记上,然后慢慢地品味和记忆。
  2.交流读书心得:安排部分教师把自己最近阅读的读书心得和大家交流。
  3.讲述阅读故事:让老师讲述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有趣的、能给人启发的读书小插曲或者名人阅读故事。
  4.推荐最新书籍:让老师把自己最新看到的、听到的新书或者佳作推荐给大家阅读。
  专业阅读沙龙内容丰富,形式灵活,让教师感觉是一种快乐、一种享受,阅读慢慢就变成了教师自觉的行为。
  二、在“教育写作”中反思
  教育研究离不开教育写作,教育写作是教学研究的反思、总结和升华,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动机”。特级教师管建刚写道:“教育写作是最好的展示自我的平台。只要你拿起笔来,你就有展示的机会。研究需要记录,你天天记录,说明你每天都思考着教育,牵挂着教育,惦念着教育,你就能成为教育的行家。没有牵肠挂肚的投入,就不可能有刹那的智慧灵光。教育写作,将是成就你牵挂教育的最好方式。”在教育写作中牵挂着教育,理解着教育,研究着教育,幸福着教育,这是教师最美的人生状态。
  由于形成了浓厚的教学科研和写作的氛围,学校一些老师经常在各种刊物上公开发表教学论文,受到其他教师的羡慕和追捧,成为学校“教育写作”沙龙的重要资源。每次教研沙龙活动,主持人首先隆重推荐本校教师最近发表的教学论文,向发表论文的老师表达热烈的祝贺,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让其他老师从身边的榜样中受到感染和激励;接着让发表论文的老师给大家介绍写作的经验、投稿的经历和发表的感受,给其他人以有益的启发;然后让老师们互相交流教育写作的困惑、写作的方法、探索的历程等,大家互相提问、互相回答、互相启发,汲取有益的经验;最后,教研组长推荐一些教学杂志上最新的好文章给老师们阅读。
  “教育写作”沙龙并非一般的写作讲座,它类似写作研讨会,旨在以身边的人带动身边的人,以身边的事唤醒身边的人,从心理上减轻老师对写作的畏惧感,激发老师的写作热情,让教师专业写作蔚然成风。
  三、在“课堂研讨”中碰撞
  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教师教育教学的主阵地。研讨课堂教学,形成思维的交锋和理念的碰撞,在研讨中提高教学能力,是学校教研沙龙的重要内容。“课堂研讨”沙龙活动,也就是常说的观课、议课,不同的是,它特别注意避免“你评我评大家评”的泛评浅议,突出一个结合和一个互动:
  1.观摩和评议结合。学校提前把需要研讨的公开课拍摄下来,研讨时根据讨论的需要再进行随机的课堂回放,老师们根据课堂进度一边观摩课堂,一边评议,让评价更加有的放矢,富有现场感和真实感,提高研讨的实效。
  2.教者和听者互动。在课例研讨前,先让执教教师说备课和教学情况,梳理一下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适度的教学反思,然后再让其他教师进行评议,提出自己的建议,发表各自的观点。这样,教者和听者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形成互动和生成,形成观点的碰撞和融合。
  四、在“专题探究”中创造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困惑的实际问题,感到无法解决,学校领导要深入教学、深入教师之中,敏锐地捕捉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和提炼,归纳成若干个研究专题,再组织教师进行专题的思考和探究。
  前段时间,通过归纳总结,我们整理出以下一些专题:“怎样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教学如何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课堂预设和生成如何有机融合?”“怎样设计课堂‘主问题’?”“怎样组织和调控小组合作学习?”“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课堂上教师如何运用体态语言?”“怎样组织有效的课外阅读?”围绕这些问题,请教师先认真思考,搜集资料进行前期学习,初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书面的发言材料,然后在“专题探究”沙龙中进行发言。由于问题从教师中来,而且研讨之前进行了细致地调研、学习和思考,所以在讨论时教师们有话可说,有感可谈,畅所欲言,集思广益。这样的校本教研,很解决实际问题。学校领导也很重视把教师的深刻发言和优秀文章进行整理和汇编,存档备案,或及时向各种教学杂志推荐,让教研成果能得到专家的认可和供同行们学习。
  五、在“专家引领”中提高
  教师的学习和研究离不开专家的指导和引领,没有专家引领的实践可能会陷入盲目和歧途。如果说教师个体学习属于“自主引领”是成长的基础,同伴互学共学属于“互助引领”是成长的动力,那么邀请专家名师指导,在“专家引领”下科学高效地学习研修则是成长的提升。只有“自主引领”“互助引领”“专家引领”达到三位一体、高度融合的时候,教师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近年来,学校定期邀请省市的教育专家和名优教师到学校指导教学,作辅导讲座,进行示范教学,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校本课程、课题研究、论文写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辅导和点拨,老师零距离接触、面对面请教专家,大大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认识,为教师的成长积蓄了足够的动力。
  六、在“成长论坛”中升华
  对于学校而言,个别教师的成长固然必不可少,但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方能春满园,让全体教师携手并肩,共同成长,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为了激励先进,鼓舞群体,创造比学赶帮超的教师发展氛围,学校在教师中定期举行“成长论坛”沙龙活动。“成长论坛”的主要内容是选择在教学、教研、管理等方面有特色、有贡献、有成果的教师,让他们把自己的先进事迹写成经验材料,在全体教师面前发表演讲,重点讲述自己的成长历程,展示自己的教学功绩,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总结自己的成长经验,从而有效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意识,营造和谐、共进、共生的发展氛围,让全体教师受到启发和共鸣,不断地鼓励和超越自己,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体。
  ◇责任编辑:刘岭南◇
其他文献
在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容积和容积单位”例6时,教材呈现了两幅图画,一幅是一个西红柿和一个装了200mL水的烧杯,另一幅是放入西红柿水位上升至350mL的烧杯。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教师的点拨,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接着进行小结:“我们刚才所使用的方法叫排水法,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学生仿佛已心领神会。正当要给学生布置课堂练习时,一个男生
期刊
孔子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就是我们的教育所倡导的助人为乐的美好境界。当别人获得救助时,我们会从心底里涌出自豪和幸福。然而,社会的现实撕毁了我们的梦,也葬送了我们应有的热情和希望,让我们不时看到这样的报道:某司机在行驶途中救起一位倒地的老人,结果官司缠身;一位中学生搀扶跌倒的老奶奶,被紧紧抓住不放手……面对这些让人困惑不已的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宣讲助人为乐的道理,又该怎样引领人们去助人
期刊
设计理念: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手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由于学生对人生的哲理缺乏实际的生活体验,教学《手指》时,既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自己的所见所闻,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从中获得人生启示。教学时可以采用“精读课例‘以例悟法’、略读课文‘依法自学’”的策略,按照“谈话激趣,导入课题——初步读课文,把握
期刊
笔者听过这样一节“角的大小比较”课,教师创设了一个“挑战性”环节,意图让学生在辨析与思考中加深对角大小“质”的理解。然而仔细琢磨之下,总感觉这样的“挑战”不尽合理,我们不妨来做一次再研究。  教学片段回放:  教师先出示两个大小不同,边长不等的角,如图1。  角1 角2  图1  师:同学们,观察后思考,哪个角大?  学生纷纷争相表达看法,有的认为角2比较大,有的认为角1大,两种观点一时争论不休。
期刊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表面上是对学生而言的,但其实强调的却是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在教育实践中做到爱学生,和学生成为朋友,让学生“亲”和“信”,从而达到“不教而教”的效果。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我们既要对每一个孩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又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成为爱的播撒者。  一、把学生当做朋友的老师——可美  前几天我参加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闲暇之余,听到了孩子们的一段对话。  甲
期刊
教材简析:  在数学基础理论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通常是以集合论为依据加以证明的。此外,也可以用计数公理来说明:任意两个数a与b相加,不论是a+b,还是b+a,结果都一样;类似地,任意三个数相加,不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还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计算顺序不同,并不影响计算的结果。本节课的知识点看似简单,但是学生真正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应用加法运算定律改变运算顺序进行简便运算,对学生思维的敏捷
期刊
昆明市第十五幼儿园从1952年建园,至今已有六十年了。自2007年以来,在上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幼儿园先后被认定为云南省一级一等示范幼儿园,云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评估优级甲等幼儿园,云南省文明学校、文明单位、绿色学校,在办园理念、深化管理、教育科研、办园规模等方面不断发展,得到各界专家、学者的关注和引领,在全省享有较高的声誉。  如今,昆明市第十五幼儿园是繁华城市中孩子们的乐园,幼儿园
期刊
《古诗两首》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专题——“春天里的发现”中的一篇课文,课文由《草》、《宿新市徐公店》两首描写春天的诗组成。  教学本课须考虑一些因素: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对《草》、《宿新市徐公店》这两首古诗也不陌生,读通顺、能背诵已不是教学的重点,教学重点应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展开想象,在读中感悟、生情、入境,感受古诗的节奏美和音韵美,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深,提升审美情趣。  
期刊
徐州市某小学一个上四年级的孩子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他母亲对他说:“妈妈不希望你考多好的名次,但如果你每次都在尾巴上,你会有什么感受?会有同学讥笑你吗?老师会怎么看你?”孩子想了想,说:“同学不会直接取笑我,但有不一样的眼神,因此,我这里会疼。”孩子的手放在了自己的胸口上。至于老师,孩子描述了这样一个情景:期末复习时,老师会在班上对那些考试成绩拖后腿的同学进行激将——点着同学的名问大家:“你们说,这
期刊
一、新课标凸显“能力”课程目标  (一)基本目标凸显“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实验版比较,有一个方面的重大变化,那就是在“前言”中,将课程基本目标由原来的“语文素养”变成“能力+综合素养”。实验版课程标准在规定课程基本目标时这样说:“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修订版课程标准对此修订界说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