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可以这样读名著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ian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魔鬼辞典》上对“名著”的解释是:人人都希望自己读过,但人人又读不下去的作品。此言不谬,确实读名著不像读武侠、言情小说那样轻松。但不读又不行,因为按教育部颁布的新课标规定,一个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名著要达到145万字(相当于10本初中语文课本的字数),那么,如何才能把名著读下去,通过我多年的教学实践,有以下三点建议:
  
  一、从中间向两边读的方法
  
  面对厚厚的一本名著,一本正经稳坐在书桌前,摆开架势,一幅“不读完,誓不罢休”的姿势。这样一来,自己先被自己吓住了,读不完两页便觉得腰酸背疼、苦不堪言。本来读书是一件很享受的事,这样倒成受罪了,不该。可以尝试这样的方法:毕竟我们不会对名著一无所知,我们可以从了解的或关心的那一点出发,从目录中找到那个情节,带着浓厚的兴趣,就从那里开始读,遇到相关情节,闹不清是怎么回事的,就再向前翻阅。如果遇到不感兴趣的章节,不要硬读,索性翻过去。始终让兴趣牵着你的思维走,相信你一定会乐此不疲的。
  
  二、电视引导的方法
  
  现在,电视台也“与时俱进”,为了适应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在假期,经常播放一些根据名著导演的电视剧。面对这么好的机会,同学们千万不要错过,你尽可以理直气壮地坐在电视前,不必理会父母那责备的眼神。但是,看电视并不能取代看名著,因为电视只能把名著那丰富的内涵表现出一部分,而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的奥妙只能在品读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所以看完电视后,你再试着去读名著,那些似懂非懂的情节,那些一晃而过的镜头,你都可以从书中找到最好的诠释,犹如和一个老熟人交谈,一定会感到很惬意,很轻松。
  
  三、增设读书课
  
  如果把读名著的任务全部推到课外进行,这样势必会让一些思想上有惰性的学生望而却步。最有效的方法是学校开设读书课,哪怕每周一节也行。老师可以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品读某些精彩篇章,培养学生的兴趣。一些有经验的老师正在尝试这种方法,并且取得了喜人的效果。希望有关教育工作者考虑这个建议。
  总之, 兴趣是阅读的最好老师,一旦学生对读名著有了浓厚的兴趣,想不让他读都不成,从而让学生在读名著的过程中思想得到升华,进一步提高他们读名著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其它科目的学习目的。
其他文献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学习语文不积极、不主动,上课时,老师口若悬河,眉飞色舞,学生却心不在焉、昏昏欲睡,而且这种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教师就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整体施加影响,唤起学生求知、探索的兴趣和热情,从而进入审美的佳境。    一、巧饰“凤头”,引导学生尽快“入境”  语文课的导入好比“凤头”,它是课堂的起始,是教师讲课前围绕教学目的精心设计的简捷的课堂开场白。
期刊
小学阶段的识字量相对茫茫字海来说也许并不多,但对于刚识字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却并不容易。单单小学语文六年制二册就要求:认识460个字,其中300个是要求学会写的字,160个是要求认识的。识字量的提高,使生字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的生字呢?我认为,只有在教学中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才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办法。  想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期刊
学生的认识活动要靠教师的启发诱导,才能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动脑动口,教学才能顺利进行和达到预期的目的。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奉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只有当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时,教师才能予以诱导启发。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愿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探求精神?其方法枚不胜举。以下仅就“设悬”、“质疑”、“解囊”三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想和做法。  “设悬”、“
期刊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不仅具有工具性、人文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学好这门课,对于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面对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性质也发生了变化,语文教学有了新的界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已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根据这个要求,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新课标的
期刊
一、语文课教学中语感培养的重要性    笔者认为在语文学习中,应把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而一个人语言能力又主要表现在语感上。正如吕叔湘所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那么什么是语感呢?通俗的说法,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感悟,在视听之际不假思索地从感知语音、字形而立刻理解其表示的意义的能力,是一种直觉思维,它在人们的言语活动中起关键作用。    二、将语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听
期刊
诗歌是韵文的一种形式,它不同于散文,最明显的特点是语言有鲜明的节奏,读起来琅琅上口,通常带有强烈的感情。诗人用精练的语言,表达自己丰富的想象和情感,使读者受到感染和教育。  诗人写诗,不是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而是选取生活中最有特征的形象,集中歌颂最有意义、最能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及由此所激发起的情感去打动读者。  尤其是古诗,它的语言简练,通假字较多,感情同样丰富。一首诗,往往就是一
期刊
学生怕作文,怕上作文课,一提作文就没情绪。而实际上,他们的生活是比较丰富多彩的,每天耳闻目睹的事并不少。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讨厌作文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针对这些情况,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1、“写——读——写”相结合   在学习课文之前,要求他们写或口述与课文相同的景物,然后与课文对照,转入学习课文,这样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作者的匠心与自己的不足,学完课文后再引导学生用
期刊
《狼》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传统课文,是蒲松龄老先生《狼三则》中的一则。其第一自然段叙述了屠户遇狼的内容。原文共两句:“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这段的整体文意很容易理解。对“途中两狼”一词,历来都解释为“路上两只狼”。虽然这种解释很直接、好理解,但笔者认为这种解释欠准确,有不妥之处。笔者认为这里的“中”应读做zhòng,释为“遇到”,“途中两狼”应释为“路上遇到两只狼”
期刊
电化教育以直观、高效、易行的优势深受教育者的喜爱。投影是众多电教仪器中的“小字辈”,它使用方便灵活,简单快捷,能发挥出“一点一滴”的作用,具有相当大的教学应用优势。目前,在课堂电教中唱主角,被广大教师所推崇。  识字的难点是识字形,教会学生识字的方法。针对低年级小学生年龄特点,只有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开发学生的大脑潜能,使学习成为自主学习的
期刊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参与意识,诵读是多种感官参与以声释义的活动,而巧妙的“引读”通过对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掌握,揣摩作者蕴含的情趣和意念,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境等,进而对文章的内容产生真切敏锐的感受。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尝试的几种“引读”方法:    一、激趣引读法    所谓激趣引读法,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理念,通过师生对读或教师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