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燃气门站区域阴极保护优化方案确定

来源 :腐蚀与防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724377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某燃气门站为例,通过资料调研、现场试验及数值模拟确定了该门站的区域阴极保护最优方案.利用数值模拟对门站区域阴极保护中外加电流浅埋分布式辅助阳极地床、深井与浅埋阳极共同防护以及牺牲阳极三种方案进行了计算和效果对比.结果 表明:牺牲阳极方案中使用了大量阳极,但大部分管道仍未得到有效保护,另外两种方案都可以使管道得到有效保护.综合考虑现场的实施条件和保护效果,最终选择了外加电流浅埋分布式辅助阳极阴极保护方案.
其他文献
空间飞行器是人类探索、开发和利用外太空的载体,飞行器材料由于在低地球轨道空间中受到各种侵蚀作用而性能退化,其中高能量的原子氧(AO)是导致空间飞行器材料产生失效的最主要的环境因素.综述了空间原子氧对典型空间材料的侵蚀行为以及各类抗原子氧侵蚀的防护涂层技术,重点介绍了新型石墨烯二维材料及其复合改性涂层对原子氧侵蚀的防护性能,以期为抗原子氧侵蚀防护涂层的开发提供技术参考.
通过电化学测试、U型弯曲试验、慢应变速率试验,结合断口形貌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了SA516Gr70N钢在不同pH碱性硫化物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应力腐蚀开裂(SCC)及其机理.结果 表明:SA516Gr70N钢在碱性硫化物溶液中具有一定的SCC敏感性,其SCC由阳极溶解和氢致开裂混合控制,其中氢致开裂占主导作用;随着pH升高,SA516Gr70N钢的SCC敏感性降低,腐蚀速率减小;pH升高能够促进阳极钝化并减缓阴极还原过程,从而抑制局部阳极溶解和氢致开裂作用,降低了SA516Gr70N钢的SCC敏感性
采用自制装置模拟大气环境中钢表面形成的液膜,通过电化学方法研究碳钢和镀锌钢在不同厚度液膜下的阴极还原过程及腐蚀演化信息,并进一步明确不同强度交流电场对镀锌钢的影响.结果 表明:碳钢表面锌层能有效保护钢铁基体,液膜和交流电场的存在会加速碳钢和镀锌钢的腐蚀;液膜厚度越小和交流电场强度越大,镀锌钢的腐蚀速率也越大.
采用现场挂片腐蚀试验研究了5种材料在合成气制乙二醇装置脱重组分塔环境(硝酸质量分数2%~8%、温度116℃)中的腐蚀行为,结合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分别对挂片微观腐蚀形貌和晶间腐蚀深度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904L不锈钢和KY702硝酸级不锈钢具有较好耐全面腐蚀性能,其全面腐蚀速率不超过0.006mm/a,但具有极轻微的晶间腐蚀敏感性,304L不锈钢、825镍基合金和254SMO不锈钢具有明显的晶间腐蚀敏感性,敏化对825镍基合金和254SMO不锈钢的晶间腐蚀影响较为严重,敏化态254SMO不锈钢和敏化态8
采用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盐雾试验等,研究了三乙醇胺含量对AZ31镁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微观组织与耐腐蚀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添加三乙醇胺后,AZ31镁合金阳极氧化膜孔隙尺寸减小、组织变得致密,氧化膜厚度增加;三乙醇胺对AZ31镁合金阳极氧化膜的物相结构没有显著影响,AZ31镁合金阳极氧化膜均由MgO相和Mg2SiO4相组成;三乙醇胺使阳极氧化膜耐蚀性提高,添加30 g/L三乙醇胺后,镁合金阳极氧化膜具有较好的耐腐蚀,耐蚀性的提高与氧化膜表面孔隙尺寸和致密性有关.
某钢厂库区冷轧产品大面积锈蚀,初步分析判断库存大气环境有一定腐蚀性.利用大气挂片试验和扫描电镜微观分析方法对库存区的超低碳冷轧钢表面锈蚀进行研究,并同步监测库区大气环境参数.结果 表明:温湿的环境和较高的HCl含量是引起锈蚀的主要原因.通过针对性的技术改造,库存区的冷轧钢的锈蚀状况明显降低.
基于集成学习的思想,在梯度提升决策树算法的基础上建立管道腐蚀速率预测模型,并使用网格搜索与交叉验证方法进行超参数寻优.利用某输油管道的腐蚀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并与广泛使用的BP神经网络与支持向量机模型的预测结果作比较.结果 表明: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百分误差为2.25%,低于BP神经网络的6.03%和支持向量机的7.99%,说明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更优的泛化能力,并且该模型具有可解释性强的优点,可为将来的管道腐蚀速率预测提供一种更加实用的新方法.
参照正交试验的思路,利用电化学测试手段研究了在CO2环境中“拉应力-温度-Cl-含量”共存体系对P110钢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饱和CO2环境中,共存体系各因素对P110钢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强弱顺序为温度>Cl-含量>拉应力;共存体系中,升高温度、增大Cl-含量以及在弹性变形阶段增大拉应力都能使P110钢的电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促进P110钢CO2腐蚀反应的进行.
根据汽车用22 MnB5零件的制造工艺,对无涂层板、Al-Si涂层板、热镀锌板进行热冲压淬火处理及无涂层板热冲压淬火后电镀锌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热冲压淬火前后零件涂层的形貌变化.通过中性盐雾试验研究了不同工艺处理零件的耐腐蚀性能.结果 表明:对热压冲淬火后零件进行电镀锌处理,得到的涂层致密均匀没有破损,且具有极好的阴极保护效果,该零件的耐腐蚀性能远优于Al-Si涂层板、热镀锌板和无涂层板的;热压冲淬火后电镀锌处理可以提高汽车零件的耐腐蚀性能.
以某型飞机典型结构腐蚀为研究对象,基于实际检修数据的统计分析,建立传递函数模型,揭示腐蚀深度与腐蚀发展时间之间的动态对应关系,预测腐蚀结构的剩余寿命,并进行可靠性评估.算例分析表明,基于传递函数模型的飞机隔框结构腐蚀状态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可为飞机结构腐蚀的防护维修决策提供科学支持,对优化腐蚀维修策略,确保飞机结构安全,减少腐蚀造成的经济损失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