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颅颈交界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手术中的作用

来源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xdhxdhxd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三维DSA(3D DSA)在颅颈交界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CJDAVF)手术中的作用,并对手术预后进行总结.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2月至2021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外科(2例)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14例)经第一作者主刀或第一作者与通信作者共同主刀行显微外科手术切断瘘口的CCJDAVF患者16例(共17个动静脉瘘).术前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非出血性病例10例,其中9例因脑干和(或)颈髓水肿表现为脑干和(或)颈髓功能障碍,1例因静脉瘤压迫颈部神经表现为颈肩部疼痛.本组患者均在术前行DSA和3D DSA成像.通过3D DSA对CCJDAVF的血管构筑充分认识,包括供血动脉、瘘口位置、引流静脉的走行以及是否伴有动脉瘤或静脉瘤等.将3D DSA与颅颈交界区骨质的融合图像用于术前评估和手术计划.术后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前、术后以及术后1个月随访时对患者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结果 (1)影像学检查结果:3D DSA显示,16例中,1例供血动脉仅由咽升动脉硬膜支供血,余15例共16个CCJDAVF均由椎动脉脑膜支供血(其中1例同时由同侧枕动脉供血,1例同时由同侧咽升动脉供血,1例同时由脊髓前动脉软膜支供血并伴有动脉瘤样结构);11例瘘口位于齿状韧带的前方、椎动脉穿硬膜处周围,3例瘘口位于枕髁内上方硬膜下,2例由椎动脉发出的脑膜后动脉供血的CCJDAVF瘘口位于枕骨大孔后缘附近中线硬膜下;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CJDAVF引流方向主要通过髓前静脉向上引流,表现为脑干和(或)颈髓水肿和神经功能障碍的CCJDAVF引流方向通过髓周静脉向下引流.(2)治疗及随访结果:16例患者瘘口均行电凝切断,术后出院前DSA检查示瘘口均消失,CCJDAVF不显影.术后1个月随访,15例患者mRS评分0~1分,1例mRS评分3分.结论 3D DSA有助于对CCJDAVF的血管构筑进行更为直观的认识,并有助于手术计划和手术实施,可作为一项指导CCJDAVF显微外科手术的有效工具.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合并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行同期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脑灌注的变化情况,分析脑灌注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21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的35例颈动脉狭窄合并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史(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术前实验室检查结果(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血糖等)、影像学资料[包括CT血管成像(CTA)及头
目的 通过分析济南市近10年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的三间分布及时空聚集性,为科学防控我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提供依据.方法 病例资料来源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济南市近10年来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同时采用时空重排扫描统计方法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 济南市首例病例报告时间为2010年;近10年来累计报告病例数462例,死亡57例,平均病死率12.34%;病例发病集中在4-10月,8月为发病高峰;发病年龄在14~89岁,平均年龄为(63.11±11.36)岁,职业分
目的 探讨微小核糖核酸(miRNA)495及miRNA-200b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缺血性卒中发病年龄之间的关联.方法 连续回顾性纳入2009年5月至2017年12月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LAA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697例,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不良嗜好(吸烟、饮酒史).通过NCBI dbSNP数据库及既往文献筛选出2个基因(miRNA-495及miRNA-200b)中的2个SNPs位点,
血流导向装置作为一种血管重建技术,对颅内复杂动脉瘤(大型、巨大型及复发动脉瘤等)的治疗是有效的,但术后仍可能出现并发症.作者报道1例采用Surpass Stream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的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大型动脉瘤术后并发动眼神经麻痹的病例,并通过回顾临床资料和复习国内外文献,讨论该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以及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对比剂脑病(CIE)是一种发病率极低、临床表现复杂、病情凶险的对比剂不良反应,目前尚无明确诊断标准.该文报道了1例使用碘克沙醇造影后出现右侧肢体偏瘫、失语、左侧大脑半球弥漫性脑水肿的CIE患者,该患者术前诊断为后循环脑梗死,再次造影排除急性前循环闭塞型脑梗死后确诊为CIE.该例患者CIE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与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相似,具有迷惑性,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类似发病案例,需引起医务人员高度警惕.作者进一步进行了文献复习,总结CIE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标准以及治疗方法,以期为CIE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目的 拟研制一种可降低空肠弯曲菌在鸡肠道内定植的全菌灭活疫苗.方法 利用一种新的灭活剂H2O2与CuCl2混合物灭活空肠弯曲菌制备油佐剂灭活疫苗,免疫SPF鸡后测定灭活疫苗诱导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水平,通过口服攻毒评价疫苗免疫对空肠弯曲菌在鸡盲肠内定植的影响,同时测定盲肠细胞因子在转录水平的变化,以及对盲肠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的影响.结果 制备的全菌灭活疫苗免疫SPF鸡后可诱导产生特异性血清IgG和胆汁IgA,但口服攻毒后不能抑制或降低空肠弯曲菌在盲肠内的定植水平,且对免疫鸡的盲肠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无明显影响.
目的 探讨首选球囊扩张与首选支架取栓治疗对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粥样硬化性闭塞所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连续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0例)、西电集团医院(38例)、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32例)3家高级卒中中心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粥样硬化性闭塞所致缺血性卒中患者130例,并在发病24 h内进行急诊血管内治疗.根据首选血管内治疗策略的不同,将130例患者分为首选球囊扩张治疗组(70例)和首选支架取栓组(6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疗效及临床随访结
血吸虫可通过合成、分泌或者排泄多种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分子影响宿主的免疫系统,主要表现为促进Th2免疫效应,抑制Th1/Th17免疫效应.血吸虫感染过程中,其免疫调节效应可以调控宿主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使其能够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而在人体内长期存活.研究显示血吸虫感染对于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同种异体免疫反应等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尚不明确,但可能与血吸虫相关分子的免疫调节作用有关.因此,进一步研究血吸虫相关分子对免疫的调节作用,将有助于发现免疫相关性疾病的新治疗策略.本文就血吸虫相关产物对免
目的 分析2014-2020年宁夏食品及病例来源沙门菌耐药情况、流行优势血清型及PFGE型别.方法 对2014-2020年各类食品及临床病例中分离培养的188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和肉汤稀释法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 肠炎沙门菌在食品及病例中均为优势血清型,病例来源分离76株,占49.35%(76/154),食品来源分离18株,占52.94%(18/34),总构成比为50%(94/188).188株不同来源沙门菌有182株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176株为多重耐药菌株.其中耐2~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感染对小鼠肝脏肝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1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感染组,每组5只,感染组小鼠经皮肤感染 日本血吸虫尾蚴(15±1)条/只,饲养6周.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脂质沉积,外周血检测肝功能和血脂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肝脏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刺激LO2肝细胞系,Nile red染色观察细胞脂质变化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LO2细胞脂质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肝脏出现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