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中药3大技法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790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煎煮前
  1.清洗
  中药材是否需清洗,这是很多人的疑问。虽然很多中药饮片看起来表面会有些灰黑,其实在出售前都经过了加工炮制,所以煎煮之前一般无需清洗(中草药生药必须清洗!)。如果实在觉得中药有些泥沙,可以用水迅速漂洗一下,但切忌浸洗,以免一些水溶性成分丢失,以及一些细小种子类的药材(如车前子等)被冲走流失。
  2.浸泡
  中药干品在煎煮之前,要有个浸泡的过程。
  煎煮前用凉水浸泡药材约半小时,可以使水溶性成分析出在汤水中,增加汤药的浓度。冬天可以用20~30℃的温水浸泡,以缩短煎煮时间,但切不可用开水浸泡,以免某些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受热凝固,或是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不利于有效成分析出。浸泡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特别是在夏天,浸泡时间过长会很容易引起酸败。
  
   煎煮中
  1.用水
  传统的“3碗水煮成1碗”,其实不是个科学的标准。因为不同处方的药味多少、药量大小各有不同,不同药材吸水量也有不同。
  用水量应以水浸过药材面2~3厘米为佳,或者用手轻轻摁住药材,水面刚好漫过手背,而不是机械地用3碗水煮药。通常一些花草类的药物吸水量较大,在浸泡半小时后水位下降,可以另加凉水至标准水位,再开始煎煮。
  2.火候
  一般的中药应先用武火(大火),煮沸后改为文火(小火)。控制火候的意义在于,若火候过度,水分蒸发过快,影响有效成分的析出,亦易焦糊。
  但一些治疗外感的中药,可以在煮沸之后不改文火,继续用武火煎煮15分钟左右即可。
  3.时间
  一般中药,头煎应在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解表类中药,头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类中药,头煎应在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
  4.复煎
  许多人习惯于一副中药“返煎”3~4次,一般而言,一副中药在煎煮2次后,有效成分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2遍为佳。但滋补类的中药,可以煎煮3次。而一些药量较大的处方,也可以煎煮3遍。但需注意的是,如果将头煎与2煎的药液分别服用,就不能将药效发挥至最佳,正确的做法是将头煎与2煎的药液混合,分早晚2次服用。同样,煎煮3遍的药液也相应地改为1天3次服用。
  
   煎煮后
  药汤煎煮好,应趁热过滤倒出,不宜久置锅中。否则含胶体过多的药液,随温度下降产生胶凝,难以过滤,影响药效,同时也易造成酸败。
  编辑/严敏 jtyy6730@163.com
  
  温馨提醒
  注意先煎、后下
  “先煎”的目的通常是为了增加某些药物的溶解度或降低药物的毒性;而“后下”则是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避免有效成分被破坏。
  1.先煎的药物通常指矿石类,如贝壳类、角甲类药物,因质地坚硬,必须先煎以助煎出其有效成分。如生石膏、石决明、龟板、鳖甲等可先打碎煎30分钟,再加入其他药材一同煎煮;而一些有毒的药物,如乌头、附子、商陆等,必须先煎1~2小时,才能达到减毒或去毒之效。此外,某些植物药,如天竺黄、火麻仁、石斛等,也须先煎10~30分钟才能发挥效用。
  2.后下的药物包括气味芬芳、含挥发油多的药物,如薄荷、藿香、豆蔻、砂仁以及一些不宜久煎的药物,如钩藤、杏仁、大黄等,应在汤剂煎好前5~10分钟入锅。
其他文献
秋天是葡萄上市的季节,一串串的各色葡萄让人垂涎欲滴。但你知道吗?葡萄的颜色不同,营养价值也是有所不同的。  颜色不同 营养不同  紫色葡萄,代表:巨峰  推荐理由:延缓衰老  紫色葡萄主要含有花青素,属于类黄酮类物质之一,是一种强抗氧化剂,能有效地抵抗和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自由基”,可以起到抗氧化、延缓衰老的作用。此外,花青素还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作用,如果年轻女性常吃,还可减少皱纹,使皮肤光滑有弹
1999年3月,两名美国东芝笔记本电脑用户以"电脑内置的FDC半导体微积码存在引起存盘错误而导致数据破坏的可能性"为由,将东芝告上法庭.东芝承认电脑性能有问题、应负法律责任,
俗话说:“数九寒天,冷在三九”,三九天后,万物伏匿、草木凋零、寒气逐渐达到顶峰,人体的消耗也增多。中国中医科学院杨力教授指出,三九养生要特别讲究,好让身体为来年春天做好储备。”  首先,要护好肾。中医认为冬主肾,肾精又是五脏之精的根本,有“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的说法,因此冬季是固肾的好时机。在避免过分疲劳的同时,更要注意节欲、少酒,避免酒色过度造成的肾精亏损。这时可适当进行食补,多吃一些高热量和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