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学生学会读课文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buxiaxi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教学大纲规定教学目标中指出:“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授之以渔”,作为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首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听说读写能力)。听读是吸收,是汲取知识的途径;说是表达,是表达观点的渠道。吸收了才能表达,因此听读是前提,说写是目的。吸收途径中,听固然重要,但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读更是关键。怎样才能迅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任何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所孜孜以求的。
  读导读,明重点,心中有数。
  精析段,做示范,学法明了。
  生主体,师主导,生学师导。
  这是几年来我教语文的三步法,下面具体来谈谈。
  “读导读、明重点、心中有数”。这是每学一篇课文之前必不可少的第一步。因为现在中职所用的教材每篇课文前都有“课文导读”或“选读提示”。读“导读”是学习这篇课文中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一步。通过读“导读”,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一些相关的基础知识、作者、写作背景、生字生词等等,更重要的是可以了解到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要写作特色等,根据这些就能明确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这就是读课文前读“导读”的目的。但这里说的“读”,并不是单独的看一遍,而是要对它进行细致的咀嚼、分析、质疑。也只有如此,才能领会出其中的实质来,才能了解文章的重点、从而确定学习的重点。分析质疑的方法很多,因人而异,因学生的能力高低而质疑。比如:针对课文《我的母亲》“导读”中的“学习课文,走进生活,从母亲和作者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一句话就可以有多种质疑法:1.“作者描述母亲的品质了吗?”这是一种怀疑式的质疑法,有利于掌握文章的内容,适合于浅层次的学生;2.“作者描述了母亲哪些品质?”这是一种征求式质疑法,比上一问层次提高了一些,难度也大了一些;3.“作者怎样描写母亲的品质的?”这是一种理解式质疑法,便于中层次学生理解课文,掌握文章的写法;4.“作者为什么能够描写出母亲的这些品质?”“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母亲的这些品质?”这两问又属于一种探究式质疑法,属于深层次的问题。学生一经这样质疑分析,心中便有了底,在学习课文时,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到了关键性的问题上,每个学生学完课文后都会有所得。
  “精析段、做示范、学法明了”。几年来,我的做法是不讲课文,只分析语段,分析学法。一般来说,一个单元总要有一两篇精讲课文,一篇精讲课文总有一两段精彩语段。于是,我就紧抓住这一两篇精彩语段来做文章,每一单元每一篇课文重点传授一种学习方法。教师只分析这一段,其余语段的分析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注意指导。比如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语文课本(基础模块)上册第一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全是写人的文章,语言平实质朴,可思想内涵丰富,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富有很强的感染力。教学这一单元时,我只分析了《我的母亲》的第十二、十三段即描写母亲“最会吃亏”,却“并不软弱”和母亲为子女做的几件感人之事。通过这两段来示范学法,教给学生读这类文章的金钥匙——“化整为零,化零为整,精心剖析”的方法。
  分析步骤如下:1.通读全段,整体感知全段内容,了解本段大意,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2.分析段落中的每一个句子的内容,分析时抓住句子的特征,由佳词美字到修辞的运用再到句式的选择等;3.一句一句的分析完之后,再综合起来分析整段,看看这一段写什么,写了母亲的什么品质,这些品质是从哪一个角度来写的,作者是怎样来写的。这样一经分析,整段的内容就不言而喻,对于作者在写作时运用的表现手法和写作技巧也就能心领神会了
  这就是教学这一单元要教给学生的“点金术”,化整为零,化零为整,精心剖析。这种方法适合于任何一种文章,任何一个段落。“生主体,师主导,生学师导”。学法教给学生了,但只有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掌握了多少,读课文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等,还不清楚,正如战士不上战场一样,没有实弹训练,能力是否提高永远是个谜。学生不锻炼,自身的潜能发挥不出来,时间长了,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也就没有了。正是这样,我坚持一个单元只讲一两段,这一两段精讲,讲学法,教学法,剩下的课文全部由学生自己来学,给学生学习以发挥才能的机会。学生自学,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管了,清闲了,恰恰相反,教师负担的任务反而更重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生学师导,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一切简单的、浅易的问题学生自己就能解决了。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信心也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会越来越高。但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毕竟有限,学习中肯定要遇到困难,遇到难题,这时教师就得想办法疏导,用问题启发,让学生讨论,以求水到渠成,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上,教师时时刻刻都得想办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保护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保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时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了解学生学习中的疑难,想办法导好,以期完成教学任务。
  读导读,明重点,明确学生目标;精析段,做示范,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生主体,师主导,提供锻炼机会。这是我教学生读课文的三步法。
  (责任编辑 韦淑红)
  
  
其他文献
研究了家蝇幼虫可溶性壳聚糖的抗菌作用和对杨桃的保鲜效果。从家蝇幼虫提取壳聚糖并降解得到可溶性壳聚糖,设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0.5%壳聚糖组、1%壳聚糖组和2%壳聚糖
初中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不断突破思维定式,多角度看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在此探讨一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激活内在创新动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定要立足学生和教材实际,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热情,不断激活内在的创新动力.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运用
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新课程在教学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方面与传统教学发生了许多重要变化,主要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课程结构的系统化、课程内容的模块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等,这就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备课也由过去单一的个人备课,逐渐向集体备课方式转变.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好集体备课,并通过合理运用集体备课资源,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呢?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近年来,安徽省祁门县公安局森林分局坚持“抓班子、带队伍、促工作、保平安”的工作思路,以“发案少、秩序好、林区稳定、群众满意”为目标,积极探索新时期基层森林公安工作的新
针对破坏林地资源犯罪猖獗的现状,2005年12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通过了《关于审理破坏林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以下简称《解释》)。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林
使用碱性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改性,以改善蛋白质的起泡性能。探讨酶水解过程中的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底物浓度、加酶量、p H对蛋白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
信息教育(Information Education)是指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对人进行的信息方面的教育。它是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必备条件。  信息教育对我国在信息世界中的地位影响重大。因此,必须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信息教育体系,普及性地开展信息教育。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信息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
他没说一句话.也没来得及向亲人和战友道别就静静地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热爱的岗位。
期刊
针对珠海市高新区规划区填海造地、海岸线外移及城市化所带来的防洪排涝问题,通过建设海堤工程,形成封闭防洪保护圈来抵御外洪(潮);建设水闸工程,排除区内涝水;结合城市景观水
我所在的学校是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大多数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不浓,教学效果不明显。如何调动职专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我认为,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强化新课程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1.用微笑感染每个学生。每当走进教室的时候,每当接触学生时,我的脸上都保持一份发自心底的真诚微笑,这个微笑传达出如下信息:“我喜欢你们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