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砸缸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inggui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我上课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然后提问。我的意图是,只要有说出司马光很聪明或者机智、勇敢之类的学生,就加以肯定赞扬,然后因势利导,让学生们学习这种精神,这节课就圆满完成。
  第一个学生的问题差点让我闷掉。
  她问:老师,什么是缸?
  我晕!唉!也是,现在的城市哪有缸啊,难怪孩子们不知道。我在黑板上画了个缸的形状,告诉大家,缸是一种常见的家用容器,现在的农村还有使用的。
  第二个学生问:缸是干什么用的?
  又是个超级幼稚的问题。我只好解释说明:古时每家都有一只缸用来存水。
  第三个学生马上问:他们家经常停水还是欠水费了?
  我更晕,只得解释说,那时候没有自来水的,人们都是取河水或井水存在缸里用。
  连自来水都没有,说明古代人很笨,还是我们现代人聪明。那个学生发了感慨。有人说出了我教案上希望的“聪明”,却与司马光无关。
  第四个学生:那缸为什么没有盖子?若有了盖子小孩就不会掉下去了。再说古代人也应该讲卫生啊,没有盖子,灰尘、昆虫等脏东西都往里掉,人吃了会得病的。再说蛇也容易爬进去,多吓人呀
  我……这都哪跟哪呀。我意识到这样提问下去不是办法,弄不好会被这帮学生扯得远离主题把我搞昏的,只好拿出屡试不爽的老办法,提问领悟力强一些的好学生。
  我示意体育委员。那缸有多高?他也昏头昏脑随着前面的思路走。
  大概……到我肩膀这么高吧。本想说和我一米八个头一般高,可我也没见过那么高的缸,如果太矮了那司马光也就不用救人了。
  劳动委员看到我的示意说:那么高的缸,小孩是怎么上去的?有梯子还是从高处跳进去的?换了我可上不去。
  卫生委员:司马光为什么不上去救人?小孩能上去他肯定也能上去!
  宣传委员一撇嘴:他还小,缸又那么高,司马光就算上去了也够不到那个掉进去的小孩,救不出来。但他够不到也应该跳进去救她出来,英雄救美嘛!
  我觉得胸口发热,一股暖流往上涌,我压下去。那掉进去的小孩是男孩,什么英雄救美
  为什么不喊大人来?生活委员站起来问。
  总算这个问题不白痴。但我仍然给他一个白眼,没好气地告诉他,讲故事时讲过了,附近没大人!
  司马光为什么不打110?
  不对,应该打119!一个学生多嘴。
  不,应该打120。宣传委员大声纠正。
  不理他们。我指向副班长。
  那石头多大?司马光多大?老师您讲了司马光当时也是个孩子,那他抱得动大石头吗?那缸里水要是不够深,小孩子掉进去也不会有危险,就不用救了。这家伙不顾我已铁青的脸色自顾自地说下去。既然要救,说明缸里的水足够深或者是满缸水。那么能承受那么多水的压力而缸没有破说明缸壁是够厚够坚固的。司马光既然只是个小孩子,抱不动大石头,那么他拿块小石头能砸破那“够厚够坚固”的大缸吗?不可能!就算他拿出铁杵磨成针的精神一下一下耐心地砸,直到最后把缸砸破了,那小孩估计早就淹死了。所以……
  Stop!我阻止他继续说下去。这小子的物理学得真不错。我知道他接着要说什么,不能让他再说了。我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班长身上: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
  班长站了起来,看看同学们期盼的目光,看看我期盼的目光,深吸了一口气:老师,我得到的启发和同学们是一样的,就是——这个故事——是假的!
  我栽倒在讲台上。
  (选自《格言》)
其他文献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2
王充闾先生的《逍遥游——庄子传》,首先让我想到的是卡尔维诺所讲述的一个关于庄子的故事。在他那本著名的《美国讲稿》(又译《新千年文学备忘录》)一书的第二部分,即讨论小
2003年澳门开放赌权后,全球娱乐场巨头们都来小城圈地,盖起高耸奇幻的豪华酒店,修出华丽的金光大道,抢夺各种社会资源。除了赌场把小城的部分地区变得醉生梦死,人们荷包也有
1980年实行独生子女政策时,人口学者预测,“老龄化现象最快也得在40年以后才会出现”。但事实上,中国在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并且来势凶猛。65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
本文从施洋先生的思想与言行出发 ,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施洋先生作为中国工人运动领袖和劳工律师的政治立场、法制思想以及法律实践 ,以纪念他为劳苦大众的解放事业所做
退休后女人常常起得很晚。她不是一个懒惰的女人,实际上,多年来她总是起早贪黑的。那时候,她是动物园的饲养员,负责饲养一群鹤。丹顶鹤。黑颈鹤。白枕鹤。灰冠鹤。这些鹤,不
本文从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入手,在分析吉林省具有的文化底蕴、文化基础设施、旅游和人力资源、地理区位等方面优势的基础上,着重剖析个性化创意文化领域人才匮乏、文化
李陵是一个一生充满矛盾、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他的传奇故事发轫于史传,在古代文人的诗歌中,以“苏李诗”为标志,与苏武的故事作为一种艺术载体不断被历代文人传诵和演绎。
2001年5月14日至15日,由财团法人东吴大学章孝慈先生学术基金会、财团法人薇阁文教公益基金会和东吴大学法学院暨法律学系联合主办的“第七届海峡两岸法学学术研讨会”在台北召开,来自
嘉庆四年正月初四日,太上皇乾隆去世的第二天,嘉庆皇帝发布了一条让全国人都大吃一惊的谕旨:免去乾隆皇帝驾前第一宠臣和坤兼任的军机大臣和九门提督这职。同时,一场规模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