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一扇“窗”透视人生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ly24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人生视角解读泰格特的小说《窗》,通过这扇“窗”来透视两个人物的心灵状态,探求一点人生的启示。分析领悟欣赏者和漠视者,利人者和利己者的人生得失和生活状态。
  【关键词】人生视角;解读;利人;利己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文学作品的解读视角很多,这里我尝试着从人生视角解读泰格特的《窗》。从人生视角解读文学作品是由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胡山林提出的,他说“从人生视角解读文学,目的是要借助文学透视人生”。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窗》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微型小说。它以极简省的笔墨叙述了一个情节很简单的故事,但它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并不简单。
  靠窗的病人和不靠窗的病人,作品中仅有的两个人物;一间狭小的病房,一扇门,一扇窗,极其简单的环境;不靠窗的病人想得到靠窗的病床,小说中唯一的矛盾。这篇小说题目为“窗”,“窗”贯穿全文,是一个重要道具,其内涵丰富。它既指病房的唯一的一扇窗户,是两个卧床病人了解外面世界的唯一途径。它又是一扇心灵之窗,可以透视出两个人物的心灵状态。对于读者来说,这篇小说也是一扇“窗”,我们通过它可以解读人性、感悟人生。
  首先,我们通过这扇“窗”来透视两个人物的心灵状态。
  文中对病房的那扇窗没有作任何描写,但对窗外的景象描写却不余遗力、浓墨重彩。很显然,作者是别有用意的。在靠窗病人的描述中,窗外是一幅幅生动精彩的图景。“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在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在摆弄舰艇模型,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争相斗妍的牡丹花和金盏草,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但是有得看总比没有强。那边还有一块玩滚木球的草坪。……”但这一切在靠窗的病人嘴里栩栩如生的景象,到了不靠窗的病人眼里却“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两个人代表生活中的两类人,只是小说把这两个人典型化了。一类人是欣赏者,一类人是漠视者。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一个人眼中所看到的和嘴里所说的是他内心的折射。很显然,靠窗者是一个欣赏者,而不靠窗的病人是一个漠视者。
  欣赏者往往也是利人者,他心胸宽广,不会嫉妒别人,还会为别人的成功美满而开心。他心地善良。在他眼里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他愿意把别人都往好里想,他愿意帮助别人,他愿意给予,他相信“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他自己得不到时,他愿意成人之美,他愿意祝福别人,他不怕别人比自己过得好。相反,漠视者大多是利己者,他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去赞赏别人,更不会由衷地为别人的幸福美满而高兴。他总是嫉妒,甚至由嫉妒生恨,产生可怕的破坏或毁灭的念头。为一己私利,他可以漠视规则、漠视道德、漠视生命、漠视他人,漠视一切美好的事物。
  在这篇小说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典型的欣赏者和一个典型的漠视者。靠窗的病人,他虽然身患重病,物质上并不比别人富有,但他热爱生命,用自己仅剩的精力和自己丰富的想象,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图景,激励自己同病魔作斗争的同时也去点燃同伴奄奄一息的生命之火。他的心境中,一切都那样地恬然美好。而不靠窗的病人,享受着靠窗病人的种种生动的描述,不去感恩,反而产生了嫉妒。自私自利的心和嫉妒之火,使他成为一个残忍的漠视者。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室病友在生死线上挣扎,听之任之,急不可耐地替代病友占有了那个靠窗的床位。然而他在窗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这不是上帝对他的惩罚,而是漠视的心蒙蔽了他的双眼。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只属于欣赏者。
  接着我们通过这扇“窗”来探求一点人生的启示。
  微型小说《窗》小中见大,一扇小小的窗户中展现出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小说的结尾,“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戛然而止的收煞,意味深长,发人深思。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揭示了深刻的社会主题。
  不同读者可以从《窗》得到不同的人生启示。我感悟最深的是,利己与利人的辩证。真正利人的,一定也是利己的,哪怕一时不能利己,从长远看也是利己的,哪怕局部是不利己的,从总体看也是利己的。只想着利己,而去损人,最终只能是损人不利己。利人者他境界高,心胸广,不过多计较,所以他的烦恼就少,他总能欣赏享受到更多美好的事物,他总能在快乐的付出中享受生活。而利己者,心胸狭隘,为蝇头小利斤斤计较,机关算尽,自己身心疲惫,还要遭人鄙视唾弃,他无心也无暇欣赏、享受生活。靠窗的病人,作为利人者,无论在人间还是在天国都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不靠窗的病人,作为一个利己者,无论在哪里,他都只能守着那堵“光秃秃的墙”叹息懊恼。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乏这两类人,只不过没有这么典型。看完这篇小说,打开自己的心灵之窗,对照反省一下自己,必然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作者简介:赵艳华,女,汉族,河南浚县人,现任教于安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务: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教学。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我们的教学主张“以学定教”,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呈现学生的学习过程。那么,我们的课堂必须是以生为本的课堂,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略读课文就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佳的语言材料。本文试图通过在第三学段略读课文教学中有效运用各类“学习单”:“课前巧用预习导学单”“课中妙用学习理解单”“课后善用阅读拓展单”,让不同类型的学习单轮番助阵,呈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精彩课堂。  【关键词】学习单;略读课
【摘要】语文学科是广博精深的学科,其中既蕴含丰富的情感因子,更富有深邃的学习方法。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优化教学思路,将三维目标的教学落实在点滴教学中,从而让学生在语文课堂既获取知识,更内化情感,掌握方法,使自己得以全方位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三维目标;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语文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三维目标,也就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摘要】人们通过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的想象基本上都属于无意想象和再造想象,是一种低层次的想象;我们可以通过正确教育对其进行更正,使其向有意想象和创造想象的现实性方向改变,即发展想象的更高等级,使儿童发现和再造新的形象。我们从语文教学方面来谈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关键词】 创造;思维;想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 “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乃至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2011年版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充实并细化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相关内容,让语文综合性学习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大有可为;同时还提出“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这就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掌握了猜灯谜的方法后,亲
【摘要】自然界中,花的纤柔是一种姿态,树的挺拔是一种姿态,山的沉稳是一种姿态,水的灵动也是一种姿态。作为一门学科在课程教学中也应有自身独有的姿态。苏教版小学教材中有数篇科普类课文,分散在各个年级中。低中年级的科普童话、小品文等将科普知识融入生动的故事中,趣味性强,富有感染力。高年级的科普文则带有了说明文的特点,体现了小学与初中教材内容的过渡衔接,它们的语言简洁,表达严谨,少了有趣的故事情节。这类文
【摘要】初中生告别小学,进入更为系统的阶段性学习,而初中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伴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也体现的愈加明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逐渐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而传统教学“一刀切”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的语文课堂,对于学生参差不齐的语文水平只会起到恶化作用。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即分层教学法,通过分层教学可以有效改善初中语文教学水平高低不一,层次机构不明显的问题,真正做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学科,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孩子日后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本文主要想通过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包括多媒体教学、提高阅读水平和展开兴趣小组等教育形式,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丰富多彩,以达到最终培养孩子自主的学习习惯和调动学习兴趣的目的。  【关键词】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阅读能力;兴趣小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高尔基
【摘要】为了激发小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展现古诗的深刻内涵。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诗配画,乐配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从无声到有声,从无形到有形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诗的意境出发,让学生穿越时空,身临其境,去感受,去思考。然后有所感,有所悟,欣赏之中出见解,思考当中有交流。在品味古诗内容的同时,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思想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在增强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学习古诗的真正
【摘要】本文理论联系实际,摆事实讲道理,以身边教学实例为证,紧扣“课内得法,课外延伸”这一主题,就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娓娓道来,例证详尽独特,说理透彻明了,文学气味颇浓。  【关键词】创新阅读;适度扩展;下水作文;语文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相长是每位老师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如何督促指导学生的课外学习呢?怎样才
【摘要】初中生的作文語言平淡,缺乏个性,味同嚼蜡。如何指导学生丰富自己的作文语言,就成了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写作指导和训练,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找寻写作的方法,做到读写结合,善于从美文的学习中积累作文语言,从而使学生作文语言鲜活丰润起来。这是写作训练的一条可行之路。  【关键词】作文教学;读写结合;学习经典;鲜活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