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立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规范化管理教学能起到积极作用。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打破“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转换,把课堂主动性还给学生。
【关键词】教学模式;课堂主动性
一、新课改的要求
传统的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知识的记忆为重点”。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课改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新课改正在打破这种传统,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转换。教师的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使学生开窍,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
二、教学模式的确立
面对教学改革的困惑,容桂四基初级中学不断地探索教育管理和教育改革的方式方法,结合学校的现有条件、教师、学生等实际情况,总结出了一套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那就是“基于云教学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研究”,形成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展示交流,检测内化”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模式。其教学过程分为:“学生自学”“展示交流”“课堂释疑”“检测内化”四个基本步骤。
这是课堂教学模式的一场改革,实际上也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基础。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转变,教师就要创造一个学生能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认识就不能只是停留在思想层面上了,应转变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如,从只关注教参、课本到关注学生;从设定大而空的教学目标到拟定具体的、有限的、可实现的教学目标。
下面就初中生物课如何运用此教学模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谈谈笔者的一些探索实践和体会。
三、灵活运用教学模式
建立教学模式,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的课堂教学模式转换,对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规范化管理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能起到积极作用。教学要有统一的要求,如教学模式运用不当,往往会扼杀教师的教学个性,影响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方式就难以转变。教学各个环节的处理如下:
1.学生自学、展示交流
“学生自学”这一步骤指的是学生利用平板,以“高分云”为载体,根据老师课前在网上发布的任务完成讨论区、微课学习及测试任务,课前的前置任务包括教师新课的导入语、揭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说明学生自学的内容、要求、方法。一般是在上课前的一天,学生们要在网上完成导学任务单、微课、测试题,学生也可以在“讨论区”交流他们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在课前自学环节,利用教学平台发布任务及微课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若对某个知识不太清楚,还可以再三回顾。同时通过网络平台的分析,老师能够掌握学生的问题在哪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一环节所用时间约为15分钟。
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要做到三个明确:①明确自学内容。即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有的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一次性自学,有的内容多,可视情况分几次自学,但每次自学前教师都必须讲清楚自学的内容或范围;②明确自学的方法。教师要适当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如,看书,是边看书边操作呢还是边看书边与同学在讨论区留言,解决疑难;③明确自学后的要求。即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学会在“恰当的时间里做恰当的事”。努力把教的过程转化为主动学习的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课堂释疑、主动学习
“课堂释疑”即为教师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学情診断,二次备课再调整教学思路,通过评讲重点、难点、易错点,指导学生掌握知识,通过平板推送任务,学生抢答、投票、拍照上传,成员之间的互批互改,让学生有效地了解自己薄弱环节,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一环节所用时间约为25分钟。
这一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此环节贵在突出“释疑”。在这个教学环节过程中,教师要使用恰当的语言,为学生的学习环境创造一个敢于质疑、追问的环境,设置一个勇于合作、参与的情境,让学生一进入这样的课堂,就会产生一种条件反射——主动学习、积极合作,善于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中利用平板的交互功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更好地掌握知识,更形象更直接地了解知识,有利于问题的探讨。如,“关节的结构及功能”,教师通过学生亲身体验,领会到“关节既牢固又灵活”的特点。
3.检测内化、点评提升
“检测内化”即进行10分钟的小测,使学生学了就用,在用的过程中达到巩固和加深理解的作用,同时也督促学生充分利用时间,让他们在课堂时间内始终开动脑筋。课堂检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全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学生通过在平板上完成老师推送的当堂小测,提交作业后,后台马上反馈学习情况,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看错题解释,更清晰了解问题本质。
因此,在设计小测验时注意:①题目要典型、适量,既达到小测的目的,又不增加学生负担;②难度要有一定梯度,使各个层次的同学通过小测都有收获;③小测的形式要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教学效果反馈引进课堂,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检测”,学生像考试那样,独立、快节奏地完成,“点评”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又一体现。
信息技术是载体,是河道;学习资源是内容,是河流;学进去讲出来是方式,是奔涌的动力。我们四基中学师生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下,找寻适合个性学习的路径,激发学生自主兴趣,由被动变主动,把课堂主动还给学生。
参考文献:
[1]石中英,王卫东.素质教育新概念主体性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李树峰.怎样构建一个好课堂[N].中国教育报,2006.
【关键词】教学模式;课堂主动性
一、新课改的要求
传统的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知识的记忆为重点”。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课改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新课改正在打破这种传统,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转换。教师的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使学生开窍,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
二、教学模式的确立
面对教学改革的困惑,容桂四基初级中学不断地探索教育管理和教育改革的方式方法,结合学校的现有条件、教师、学生等实际情况,总结出了一套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那就是“基于云教学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研究”,形成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展示交流,检测内化”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模式。其教学过程分为:“学生自学”“展示交流”“课堂释疑”“检测内化”四个基本步骤。
这是课堂教学模式的一场改革,实际上也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基础。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转变,教师就要创造一个学生能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认识就不能只是停留在思想层面上了,应转变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如,从只关注教参、课本到关注学生;从设定大而空的教学目标到拟定具体的、有限的、可实现的教学目标。
下面就初中生物课如何运用此教学模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谈谈笔者的一些探索实践和体会。
三、灵活运用教学模式
建立教学模式,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的课堂教学模式转换,对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规范化管理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能起到积极作用。教学要有统一的要求,如教学模式运用不当,往往会扼杀教师的教学个性,影响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方式就难以转变。教学各个环节的处理如下:
1.学生自学、展示交流
“学生自学”这一步骤指的是学生利用平板,以“高分云”为载体,根据老师课前在网上发布的任务完成讨论区、微课学习及测试任务,课前的前置任务包括教师新课的导入语、揭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说明学生自学的内容、要求、方法。一般是在上课前的一天,学生们要在网上完成导学任务单、微课、测试题,学生也可以在“讨论区”交流他们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在课前自学环节,利用教学平台发布任务及微课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若对某个知识不太清楚,还可以再三回顾。同时通过网络平台的分析,老师能够掌握学生的问题在哪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一环节所用时间约为15分钟。
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要做到三个明确:①明确自学内容。即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有的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一次性自学,有的内容多,可视情况分几次自学,但每次自学前教师都必须讲清楚自学的内容或范围;②明确自学的方法。教师要适当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如,看书,是边看书边操作呢还是边看书边与同学在讨论区留言,解决疑难;③明确自学后的要求。即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学会在“恰当的时间里做恰当的事”。努力把教的过程转化为主动学习的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课堂释疑、主动学习
“课堂释疑”即为教师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学情診断,二次备课再调整教学思路,通过评讲重点、难点、易错点,指导学生掌握知识,通过平板推送任务,学生抢答、投票、拍照上传,成员之间的互批互改,让学生有效地了解自己薄弱环节,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一环节所用时间约为25分钟。
这一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此环节贵在突出“释疑”。在这个教学环节过程中,教师要使用恰当的语言,为学生的学习环境创造一个敢于质疑、追问的环境,设置一个勇于合作、参与的情境,让学生一进入这样的课堂,就会产生一种条件反射——主动学习、积极合作,善于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中利用平板的交互功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更好地掌握知识,更形象更直接地了解知识,有利于问题的探讨。如,“关节的结构及功能”,教师通过学生亲身体验,领会到“关节既牢固又灵活”的特点。
3.检测内化、点评提升
“检测内化”即进行10分钟的小测,使学生学了就用,在用的过程中达到巩固和加深理解的作用,同时也督促学生充分利用时间,让他们在课堂时间内始终开动脑筋。课堂检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全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学生通过在平板上完成老师推送的当堂小测,提交作业后,后台马上反馈学习情况,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看错题解释,更清晰了解问题本质。
因此,在设计小测验时注意:①题目要典型、适量,既达到小测的目的,又不增加学生负担;②难度要有一定梯度,使各个层次的同学通过小测都有收获;③小测的形式要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教学效果反馈引进课堂,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检测”,学生像考试那样,独立、快节奏地完成,“点评”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又一体现。
信息技术是载体,是河道;学习资源是内容,是河流;学进去讲出来是方式,是奔涌的动力。我们四基中学师生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下,找寻适合个性学习的路径,激发学生自主兴趣,由被动变主动,把课堂主动还给学生。
参考文献:
[1]石中英,王卫东.素质教育新概念主体性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李树峰.怎样构建一个好课堂[N].中国教育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