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二十所高中2019届第二次联考作文题及佳作展示

来源 :中学生天地·语文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8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习近平: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
   加缪:对未来最大的慷慨,就是把一切奉献给现在。
   爱因斯坦: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尚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
   读了以上文字,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意图和审题立意】
   这个作文题有多句名言警句,考查同学们对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关系的认知。审题时要异中求同,寻求各句话之间的联系点:个人与时代、与社会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涉及人与历史的关系;加缪的话认为人要把握现在;爱因斯坦的话指出人无论在怎样的时代和社会,都必须坚守高贵的品质。能正确看待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关系,并立足于这个时代,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视为最佳立意,这样最能写出深度,体现思辨思维。
  【评分标准】
   55—60分: 切合题意,文体鲜明,思辨独到深刻,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有自己的阐释和生发,论说有层次,语言理性、简练、有个性。
   50—54分: 符合题意,对作文题所涉论题有较深的认识,讲究论证方法,文体明确,有思辨深度,语言简洁、清晰、通顺。
   42—49分: 基本符合题意,能关注到个人与时代的关系。偏重使用举例的方法来证明观点,事例能说明观点,论说较有力,语言通顺。
   36—41分: 大致符合题意,较多依靠举例说明观点,语言较通顺,结构较完整。
  35分及以下: 内容单薄、缺乏深度,偏题、离题或套作作文。
  承载与超越
   人既是历史的承载者,又是历史的创造者和超越者,人固然不能独立于历史长河之外,却也不应囿于时代的牢笼。
   习近平总书记有言:“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这句话强调人对历史的承载,人组成了社会与文明。但正如卡尔维诺所说:“人民本身是有重量的。”即现有的文明在短期范围内可能成为人的敌人。在一些特殊时期,文明无法把握自身反而使存在的意义越来越远,因而人需要一個匡正自己、不使自己偏离的架构,那便是历史。人对历史的承载,在文明经历转折点时至关重要,人若不在历史中汲取智慧并继续前行,便是对自身的否定。
   但仅仅有承载,便容易陷于“黑格尔式”的历史主义幽灵,把整个人类的历史变成一潭死水。加缪所主张的“把一切奉献给现在”,正是阐明了人应超越历史而创造历史的道理。奉献于现在,不正是创造未来的历史吗?在人肯定并承载历史的前提下,人对于历史便拥有了相当的主观能动性,超出历史的那一部分便会转化为历史本身的养料。此时,人虽然还身在历史长河之中,但无意间已然发展了历史,使得今时今日的历史超越了前人的历史。
   人对历史的承载和超越,正如英雄造时势和时势造英雄的无限螺旋上升,而上述两者缺一,发展便会停滞。换言之,没有承载的超越是反历史,没有超越的承载是非历史。
   人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从宏观角度来看,承载和超越并存。但若是把这一对矛盾放在具体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便容易在是进是退的问题上构成二律背反。但爱因斯坦曾抱有让个人超脱于时代与社会的信念,即当人类整体在承载和延续历史的同时,个人可以成为超越历史的急先锋。李泽厚先生也在其《历史本体论·己卯五说》中指出,人类整体不能超越当下所拥有的历史,但对历史的超越,就数量有限的个体来说是有效的。这正契合了人凭借高尚品德超出社会时代的愿望,也给加缪所主张的“历史的创新”指明了方向,更是对承载历史的必要性的肯定。
   脊梁上承载了历史的厚积,思想跨越了时代的吐息,手中便紧握了未来的命运。
  点评
   文章把个人与时代的关系理解为“承载”“创造”与“超越”,并分别对应“过去”“现在”“未来”。在论述的过程中能运用辩证思维,阐述人类仅仅“承载”是不够的,“奉献于现在”就是“创造未来的历史”,以及“人类整体不能超越当下所拥有的历史,但对历史的超越,就数量有限的个体来说是有效的”,体现了思维的深度。
   文章善用哲学思想或素材论述问题,如“黑格尔式”的历史主义幽灵、二律背反、李泽厚先生的观点等,指出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历史,为文章增添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文章契合题意,思想深刻,论述有力,语言有底蕴。不足的是,标题虽切合作者对材料的理解,但是不够抓人眼球,显得平庸。
  平湖中学 郭 卫
  乘历史之车前行
   这个世上有皓首穷经的人,有砥砺当下的人,亦有仰望星空、引领时代的人。而我认为,未来漫长难以把握,不如乘历史之车,回望过去的轨迹,抓紧当下缰绳,借历史之智走好当下,走好未来之路。
   歌德曾言:“不能汲取三千年历史经验的人没有未来可言。”人活在当下,但人总是缺少经验,便需要反反复复地练习。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一件事也许辗转历经几代人才得以实现。总有许多未知、许多迷茫,仅靠一个人、一个时代,似乎太过无望,于是便有了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见历史,可以知未来。在眺望未来的时候,借鉴历史,可以少走弯路,做出正确的选择。
   我们生活在现在,经历过无数个现在,也将经历未来的无数个现在。而过去、现在、未来终将成为历史,历史终究是无数个现在的缩影。“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古代没有高速发展的科技,过去与现在似乎完全不同,然而历史总是相似,相同的规律穿梭时空,作用于过去与现在。历史的烟云已经散去,而前人那浓缩于无数历史实践中的宝贵经验却熠熠生辉,照亮人类前行的路。    随着人类历史的延伸,人类积累的知识日渐浩瀚。人类的过往如同雅典神庙一般高大,让人不敢质疑,但人不能沉浸于卷帙浩繁的历史烟云中。
   丰子恺曾说:“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過往。”行走在当下,难免迷茫,历史的指南针不会永远指向正确的方向。过去、未来远在天边,而我们所能掌控的,正如加缪所说,只有现在。马克思曾提醒我们,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当今社会已然日新月异,又怎能一味遵从前人之语,让当下为过往教条所束缚?历史浩浩荡荡走了无数个世纪,未来有太多不确定,有太多未知,仅凭过去的经验也许可以走得稳当,但又怎么将人类社会推向辉煌的未来?历史已成为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有用的智慧,结合当下实际,用于当下,才是前行之道。
   历史是一条线,串联过去、现在与未来。历史的车轮将在这一坐标轴上留下许许多多痕迹。行走在这条路上,免不了回望身后已走过的路,乘历史之车前行,也要开创历史新篇章。
  点评
   文章开门见山地亮出观点:“回望过去的轨迹,抓紧当下缰绳,借历史之智走好当下,走好未来之路。”用“历史之车”这个比喻统领全篇,把过去、现在、未来三者串联起来,形象而生动。
   在首段提出观点后,文章在第2、3段集中论述人类需要借鉴历史、汲取前人的经验,从而少走弯路,做出正确的选择。第4段开始,在前文基础上指出,人不能沉浸于过去的历史,并在下文借马克思等人的观点说明原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结合当下实际才能前行。结尾回扣开头,照应标题,结构严谨。
  文章立意准确,观点鲜明,但论证方法较单一,缺少事实依据,需要加以改进。
  
其他文献
只有傻瓜才会重回小时候去过的鬼屋。然而。  你还是来了。你站在地面空陷、杂草丛生的前廊,仿佛这里二十年都没有变过。每一处坍塌的地板和剥落的油漆都和你记忆中的一模一樣。时间似乎忽略了这个地方。  有些事还是改变了。你现在有了一个理论物理学的博士学位,学位证书上墨迹犹新。你的前途一片光明,下个月就要开始教书了,这是你迈向终身职业的第一步。你获得了一项等待多年的项目的启动批准。宇宙的秘密尽在一扇上锁的门
浙江省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浙江省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300余万字,出版散文集多部,曾获“冰心散文奖”“中国故事奖”“首届全球丰子恺散文奖金奖”等。  记录三代日本宫殿木匠工匠精神的《树之生命木之心》是我最喜爱的书之一。奈良的法隆寺凝聚了日本1300年木构建筑智慧精华,法隆寺最后一代专职大木匠西冈常一以自己
公元2889年,木卫三,新罗马。  壮硕异常的雄狮焦躁地用牛排刀一般锋利的巨爪刨挖着覆满沙土的地面,幽绿色的双眼在粗重的鼻息声中透过铁栅不怀好意地来回逡巡着。它那一尘不染的浓密鬃毛泛着丝绸般的黄铜色光泽,修长的尾巴像瓶刷一样竖立在肌肉虬结的后腿之间,鲜红的舌头耷拉在沾满唾液的弯曲犬齿之外。那帮审美能力不比仓鼠强到哪儿去的大赛组织者大概认为,这副龇牙咧嘴的模样就是所谓“野性”的表现。但在我看来,这头
在斟酌确定本文标题的时候,我曾经一度在“视野”与“情怀”之间产生过选择的游移不定,到底应该是社会学视野?抑或还是社会学情怀呢?考虑再三的结果,是弃“视野”而择“情怀”。之所以会是如此,关键是要借助这“情怀”二字充分凸显鲁顺民内心深处一种无论如何都挥之不去的农人情结。鲁顺民,是我的大学同窗,我们之间的交往,差不多已逾三十个年头了。早在大学期间,鲁顺民那非同一般的文学才华,就已经表现得非常突出。大学尚
“人机大战”主题征文  一  咚的一声巨响,这表示人类反抗军已经在攻击A.I.总部的核心区防护门了。  “我们的末日,至多不超过五百七十二秒就要来了。”  我把手中的黑子放在枰上。我的计算结果与A的这个结论相差无几,人类最晚将在五百七十二秒……不,现在是五百六十六秒之内就将来到A.I.总部的核心室。  不过,对于我来说,这一切也仅仅是个数字,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然而A却不同,尽管他一直没有和我一
一  那是2279年4月6日的早晨,我和往常一样把吃剩下的鸡蛋壳倒进向地垃圾输送器时,飘浮船顶的全息屏幕突然嘀嘀作响,显示出一行工整的小字:  “你好!可以认识你吗?”  屏幕右下方的坐标显示她与我的水平距离为二十五米,垂直距离为一百一十一米。  “又是一个平流层的……”我用手指把粘在桌上的食物残渣挑走,凭着职业敏感,对着屏幕寒暄了一句:  “你好,为什么不直接说话呢?”  那行小字隐去了,过了大
科技与文明的出路,就在此地。  ——星际疗养院  星云舰停在了一片茫茫沙漠里。  舰长苏天静静地坐在驾驶舱里,若有所思地望着脚下的星球。他看了看自己左手边的地球日历,这趟航行花了足足六十五年时间啊。熬过孤独而漫长的星际航行,他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星际疗养院(不过对于这一点,苏天并不敢确信)。这片沙漠实在像极了地球的撒哈拉,放眼望去,同样的黄沙漫漫,根本看不见尽头。四周一片死寂,让人有些心神不宁。
每当别人问我中国最棒的中篇科幻小说是哪篇,我总是推荐何夕的《六道众生》。  同很多读者朋友一样,我从中学开始阅读《科幻世界》,几年时间里囫囵看了许多科幻杂志和长篇科幻小说,随后因为高考复习全部放下了,上大学也没拾起来,直到多年后对科幻的兴趣重新萌发,我才开始继续读科幻、尝试写科幻。因为时间久远,当年读过的小说都印象模糊了,有的只记得题目,有的记得一两个角色,有的勉强记得某个画面或情节。但唯有《六道
《医疗箱诡事》是一篇靠语言风格和时代背景取胜的作品。徐怀义和段衍对戏的场面写得尤其精彩。易水寒同学在此展现了超出其年龄的从容笔触。  在邮件往来中,我得知易水寒同学的阅读兴趣很广泛,阅读量也惊人,并且曾给多种刊物投过稿。记得有位前辈作者在谈及初学写作的要点时,曾简略地总结为四个字:“多读,多练。”易水寒同学正体现了这种缓慢积累的优势,这种积累对一个希望长期写作的人是很重要的。  本文的点子不算新奇
云和中学潘榕榕、海亮实验中学姜志超、桐庐中学郑杰、宁波中学乐双乐等老师“pick”了——“诗仙”李白  乐双乐老师说: 因为曾经手抄过李白的诗歌集,从字里行间真切地感受到诗人那种自由奔放、飘逸洒脱、无拘无束、不屈不挠的精神境界。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总是被这种强大而自由的精神所吸引。  东阳中学陈益林、天台中学陈优、金华市汤溪高级中学鲁春燕、德清縣第一中学张春梅、桐庐中学金炜、平湖中学王蓓、温州中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