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及其与血糖的相关性

来源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ermiss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特点,及其与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血糖水平的关系。

方法

采用基于前瞻性队列研究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建档及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选取45例24~28孕周诊断为GDM的孕妇作为GDM组,并根据年龄和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按1∶1比例选取45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收集GDM治疗前(孕24~28周)及治疗后(孕36~40周)的粪便标本(对照组亦于相应孕周留取标本),利用Illumina Hiseq2500平台针对细菌16S rRNA的V3-V4可变区进行DNA测序,利用QIIME软件对样本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治疗前GDM组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显著低于对照组(Chao1指数分别为443.9±72.9和474.0±63.3,t=2.104;Shannon指数分别为5.6±0.5和6.0±0.5,t=2.002;P值均<0.05),2组肠道菌群Beta多样性也存在明显差异(R2=0.04,P<0.05)。治疗后,GDM组和对照组肠道菌群的Alpha和Beta多样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GDM患者治疗前肠道布劳特氏菌和普拉梭菌的相对丰度高于对照组[MP25~P75),分别为0.016(0.009~0.022)与0.011(0.007~0.016),U=782.000;0.114(0.076~0.141)与0.091(0.061~0.126),U=752.000;P值均<0.05]。阿克曼氏菌、OdoribacterButyricimonas的相对丰度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001(0.000~0.002)与0.001(0.000~0.005),U=745.000;0.001(0.000~0.004)与0.004(0.001~0.006),U=766.500;0.001(0.000~0.003)与0.003(0.001~0.005),U=710.000;P值均<0.05]。(3)OGTT服糖前水平和阿克曼氏菌、OdoribacterButyricimonas相对丰度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25、-0.273和-0.284),服糖后1 h血糖水平和阿克曼氏菌、Butyricimonas相对丰度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85和-0.265),服糖后2 h血糖水平和普拉梭菌相对丰度呈正相关(r=0.278),和阿克曼氏菌相对丰度呈负相关(r=-0.245);OGTT时间-血糖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和阿克曼氏菌、Butyricimonas相对丰度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21和-0.264)(P值均<0.05)。

结论

GDM患者肠道菌群组成和结构较对照组发生变化,GDM特征性菌群与OGTT血糖水平显著相关。通过治疗干预将GDM患者血糖恢复至正常水平,可改善GDM患者肠道菌群紊乱。

其他文献
急性放射性肠损伤是腹盆腔放疗患者常见并发症,然而目前没有有效的临床防治手段。作为益生菌和肠道共生菌的乳杆菌属对肠道健康有诸多益处。临床前研究发现乳杆菌属可以防治急性放射性肠损伤,其机制为保护肠隐窝干细胞、维持肠道屏障及抗氧化等。临床研究提示放疗前1周开始口服足量含乳杆菌属的复合益生菌有助于预防放疗导致的腹泻,并且口服乳杆菌属有治疗放疗后腹泻及减轻放射性直肠炎的趋势,目前没有相关不良反应的报道。
在肿瘤放疗中,图像引导技术对于提高放疗精确程度至关重要。超声图像由于具有实时性、可重复性、无辐射等优点,已逐渐应用于临床放疗的摆位验证及自适应治疗中。本文就超声图像引导技术在放疗中的应用进行归类与分析,并介绍其最新进展。
目的探讨中国血脂异常患者降脂治疗后血脂状况和特征。方法应用《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的标准对DYSIS-China数据库进行再分析。DYSIS-China数据库共纳入25 317例接受至少1种降脂药物治疗至少3个月的中国血脂异常患者。对这些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达标率,以及血脂水平与目标值之间的差距等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连续发布了一系列规范化文件。如何将这些规范化文件落实应用在新生儿科,仍需针对性的指导方案。现制订新生儿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专家建议。
本文报告1例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患者3次妊娠,最终在多学科管理下分娩一健康新生儿的诊疗经过。2013年患者首次妊娠,孕28周出现急性高氨血症收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诊断为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给予低蛋白饮食及降血氨治疗,并在多学科管理下于孕32周剖宫产一男婴,但该男婴生后第3天死亡。基因分析提示患者及其新生儿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基因均存在c.583G>A(G195R)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