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张波 素心问道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波,1977年出生于湖北江夏。现为《书法报》编辑部主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流印社秘书长,湖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山西师范大学书法学院客座教授。曾任“中国书法风云榜”评选等多种全国大型书法展赛、活动评委。其作品多次参加各类学术提名展、邀请展及联展。书学论文获“岳安杯”国际书法论坛优秀奖、湖北文艺评论奖等多种奖项,还参加诸多全国高端学术论坛及研讨会。先后任“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的建立”“荆楚书道研究”“湖北文艺发展研究”等重点学术课题组成员。所著《积跬点滴集》获第25届“金牛杯”图书银奖,出版《中国当代书画篆刻家·张波作品集》。
  我曾在中国美院办的一个展览中见过沙孟海、陆维钊、诸乐山、朱家济诸先生的原迹、手稿、临古作品,前贤对古意的演绎、表达,令我对古意的体味更深刻了。他们对于传统经典的理解,不是一种表面的“古”,而是建立在个人对于传统经典的解析、解构、重组后的文化传统精神追求,是对传统经典穿越时空后的时代精神立体呈现,这种对于传统经典中“古”的理解很关键。
  在书写中寻求质感,表现畅达,是我习书多年的“理想”。有朋友谓我作书雄强霸悍,虽有一定道理,但亦有偏颇处。我给自己的书法创作下了定义,虽是玩“粗活”的,但“细活”弄起来同样“不憋屈”,我也不会放弃“搞细活”。虽然我的性格是“粗线条”的,但还是不敢随意任性。
  我与朋友一起閑聊,有一个词——接气,出现的频率很高。接气与入古,个人感觉,有点像买菜与做饭的关系。原材料都买好了,能不能做出一桌子像样的、合口的饭菜,还要有滋有味,不是简单说说就能实现的,其中需要一番艰辛的煎、炒、炸、煮、炖的过程。对书法传统经典的接气与入古,做菜的过程同样适用。
  我作书,注重在书写过程中传递一种真实,在特定的时间、环境中表达一种书写的“唯一”,书彼时所见、所想,在自然书写中体味畅达、快意与舒适。
  近来临了些时日的黄山谷,写草书的气息、笔势比原来更加通畅。章草是我的最爱,骨子里的东西没有办法改变,而将黄山谷与章草“嫁接”属于探索,是否可行尚需慢慢磨合等待。我习书以碑立基,虽然近年对于张芝、张旭、怀素、杨维桢草书作品中势的变化有重点关注;对徐渭、张瑞图、傅山、王铎草书作品中线质张力的表现着力领会,但书作骨子里的碑味、碑意也是没有办法改变的,时有显现,有变化之处就是“动”的东西多了起来。
  黄庭坚草书,习之作品不易俗,是通往大草的上佳门径,这也是近年国展中黄庭坚草书大受欢迎的原因之一,但因此而成流风,则为弊病了。怀素草书,若习之不当,最易落入俗格。一些退休的老先生们,不解怀素草书的篆籀之质,匆忙上手习之大多落入俗套。张旭草书有狂气,但不狂野、不狂怪,我也很喜欢,平素亦依范挥洒甚多。但降低其狂的成分,黄加张的结合,也是我作大草的一种方式,我在其中适度增添章草的意味,无非是想增益其气格。当然,想法是好的,实施起来难度相当大。近两年,我一直在做着这种尝试,也许这将是我以后作草的方向。有时,想法太多,也不是太好。但有想法总比没有想法好,所以,思想永远在路上。
  对于隶书的波势,以及波势在行草书中的运用,我一直比较关注,对于波势的运用,我平素也着力甚多。我的老师刘纲纪先生说“草含篆隶方为高”,我在创作中努力往这个方向发展,同时也在习书过程中不断地体味此语的深刻内蕴。我作书喜欢表现线条的质感,窃以为,没有质感的线条不耐细品,“苍茫、朴拙、凝重”是我书作线条的表现语言,这也许是我长期临习汉魏六朝碑版的缘故。
  最近,翻了去年由长江出版社出版的作品集,其中一些作品现在看来还真的有些不耐看了,有点后悔集子出早了。前段时间和中流印社社长、西泠印社社员昌少军先生相晤,他说“出集子永远是一件先令人高兴、然后不断后悔的事”,实属高论。
  2016年11月12日,我与中国美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方波先生联袂在山东潍坊图书馆举办书法展览。展览开幕当日晚间,我与方波聊天,方波兄说:“书法的学习,不能本末倒置,经典是创作永葆活力的源头,失却经典语汇的作品,是没有看头的。”真是语简意深。2018年6月23日,我与方波兄相约在山东泰安再次携手办展。山东乃碑刻摩崖大省,书法资源丰厚,我俩作书俱以碑立基,在泰安办展,可谓我们的书法朝圣之旅。我钟情《张迁碑》三十载,展览开幕当日,便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催促朋友早点带我去岱庙访碑。进入岱庙历代碑刻陈列馆,少年时的梦想,在隔着玻璃聚焦的一瞬间定格,《张迁碑》为东汉中平三年(186)刊立,虽历经1800多年悠长岁月的侵蚀和历代的锤拓破坏,碑面字口已毁损漫漶不清了,但并不影响“这个美人”在我心中的美好印象。对照原碑,脑中思量平素所习的范本,一些困惑也豁然开朗了,这种感觉真是太美妙了。此次展览的作品,我以隶书“问道”开篇,草书“素问”续之,40件作品依次展开。细思之,在习书路上,我一直是循着经典前行的。师长的关爱、友朋的期许,令我不敢“偷懒”而生惰性。漫漫书途,有前贤经典资鉴,有良朋益友陪伴,我亦不觉孤寂,唯将一如既往前行在经典辉泽映照之征程,故而于书法,我将一直“在路上”并砥砺前行!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钱学森是一位具有崇高科学品质、炽热艺术情怀和深厚文化修养的科学家,毕生追求科学之真、道德之善、艺术之美,并一直倡导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他多次指出,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識,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无论就个人经历还是学术思想而言,钱学森都堪称科学与艺术结合的杰出代表。  为贯彻党
期刊
摘要:关于書法的书写问题是一个古今之人都在探讨研究的问题,这是学习书法的基础,也是根本。本文主要以孙过庭的《书谱》为例,对其部分内容进行深刻的分析,以便我们更好地理解书法用笔的真正内涵及要义,从而运用到书法创作当中。  关键词:用笔 笔法 笔势 笔意  谈及书法艺术,古今中外,无人不论“用笔”其含义,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也是学术之本。自古以来,书法所采用的书写工具都是毛笔,正是因为毛笔的柔和性
期刊
近日得一铜质炮弹壳,口径7.5cm,高11cm。壳体上镌刻着,“讨龙之役歼敌于化城,我军第四军阵地在城北之南津塔,此管退炮筒即拾于阵地者敬赠,隐渔清玩并志纪念,民国七年四月念五日 魏邦平识。”弹壳底部刻有德文 **K Rupp A.G(即克虏伯公司)、1910(炮弹生产日期)、三环标志(公司LOGO),还有不知其意的B,45等字符。  民国元年(1912)三月,袁世凯攫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实
期刊
当故宫的“石渠宝笈”展成为时续性新闻话题时,同一个城市还有一个值得看的展览,团结湖畔的北京画院展览馆此刻正在展出“草间偷活——齐白石工笔草虫展”。由于新闻媒体的渲染,四面八方的观众涌向故宫,争睹据说要回库十年才能重新面世的《清明上河图》,上演故宫观展从未有过的“跑步拼速度,排队熬时长”的纪录。  相对于故宫的人山人海,北京画院展厅的白石草虫展显得安静更适合静心观展。北京画院是国内藏白石真迹最多的机
期刊
一个偶然的机缘,我们从海宁到金陵,在甘熙故居中的津逮楼为风堂先生所制的砚台制拓,历时一月余。  风堂,是章嘉陵先生的号。先生是我们海宁人,1942年生于重庆嘉陵江畔,遂指江为名,后长居金陵。自幼习字,少年时从师学书,三十岁学画,五十岁后始制砚、画瓷烧瓷,涉猎颇广,如今书、画、印、砚、瓷艺皆自成一家。  甘熙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园中有甘福、甘熙父子仿宁波“天一阁”所建的藏书处“津逮楼”。原楼毁于“
期刊
陈瑰丽,1974年生,廣东普宁人,研究生。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动漫设计与理论研究。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要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國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将爱国主义精神与建功立业的奋斗精神结合起来,就能产生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期刊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1925年秋所作的诗词。  毛泽
期刊
2019年1月18日,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主席团第九次会议北京召开。第七届主席团成员苏士澍、陈振濂、陈洪武、王丹、毛国典、包俊宜、刘金凯、刘洪彪、孙晓云、吴东民、何奇耶徒、宋华平、顾亚龙、翟万益参加了会议。中国书协机关、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中国书法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以及中国书协机关各处室负责人列席会议。会议由苏士澍主持。会议传达学习了黄坤明部长在全国宣传部長会议上的讲话、李屹书记在中
期刊
琅邪王氏的起源地为琅邪临沂似乎已经被学界默认,以至于在一些学术问题中产生了想当然的失误。①然琅邪王氏之“琅邪”的起源地并不是临沂而是琅邪皋虞。琅邪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存在,《汉书·地理志》载,越王勾践尝治琅邪县,设立琅邪台;秦代,在全国设立三十六郡,包括琅邪郡。②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对“琅”和“邪”的解释为琅邪是跟美玉有关的地方。且认为将琅邪写成琅琊是后来的俗体写法。③  一、琅邪王氏最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