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的指导下,语文作业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倡导以生为本的生本理念的今天,语文作业仍然是课堂的附属品,仍然是教师不经意间用来束缚学生个性的枷锁。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如何让作业成为充分展示学生才艺特长、张扬学生个性的园地呢?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需要,自主设计作业题无疑是最好的途径。
基础型作业设计
基础型的作业主要以字词、课文内容为主,以往完成这类型的作业主要是通过“抄、背、默”三部曲来实现。这样的作业也是最枯燥、乏味的。为了提高学生作业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编写作业题,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根据实践中学生对基础类知识自主设计的作业题,笔者提炼出以下策略:
正音正字法——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取消了传统的课内字词教学,改为“前置自学”。在预习时,学生会根据自己的个人基础,借助字典、词典自主扫清“拦路虎”,为课文正音正字。学生设计了这项作业,改变了原有的读课文、划词语、抄词语这种刻板的模式,不仅关注到了每个同学字词掌握的不同程度,能让每个同学对自己字词掌握情况进行反思,认识到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还能养成良好的自主调控的习惯。这样的设计,既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大大节省了课堂上的时间。
自默自批法——此时“无声”更胜“有声” 取消了传统的课后字词抄写,改为“自默自批”。在学完一篇课文的第一课时后,以往教师总会布置学生抄写生字词或文章中的一些重点段落,有时甚至抄上好几遍。对于学生来说,这项任务机械、重复,毫无意义。于是,学生自主设计这项作业时,他们直接采用自默自批的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有的挑选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语,先把拼音写下来,再来进行看拼音写词语的练习。
优胜设计法——“百花”齐放“万朵”争春 取消了传统的复习题海战术,改为“自我整理”。基础知识到了复习阶段,大量做题巩固无法避免。如今,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用以上两种方法进行作业的自主设计,积累了一定的作业题。在复习阶段,他们更是想出了许多有效的方法,省时省力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阅读型作业设计,让作业充满生机 除了基础知识之外,语文学习中的阅读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虽然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但是这个部分却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薄弱环节。以往总是教师给出一篇阅读短文,让学生完成短文下面的题目,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失分率居高不下。如今,通过让学生自主设计阅读题来掌握出题的方法,习得答题的技巧,对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主设计阅读型作业的策略
学生自主设计阅读型作业,主要有以下两种策略:一是紧扣关键字词,扎实基础知识。在阅读型作业的设计中也要夯实基础,为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素养的提高做好厚实的铺垫。学生会在读过短文后,抓住短文中的生僻字词或关键字词,对这些字词进行注音、辨析或理解。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现了许多精彩的设计。如学生读了《阿诗玛的故事》以后,小组合作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例一:选择正确的读音。[五(2)班微笑可可小组提供]
颀(qí xīn)长
彝(lí yí)族
撒(sā sǎ)尼
例二: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五(2)班西瓜仔小组提供]
波光粼粼( )
威逼( )
矗立( )
例三:根据意思写词语。[五(2)班梦想小组提供]
①形容女子风韵姿态柔美、动人。( )
②指由于懊恼、羞惭而发怒。
( )
二是力抓关键语句,深化短文中心。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设计阅读型作业之前,要先指导学生了解该设计什么樣的作业,让学生明确要围绕文章的中心来设计。了解设计的方法后,学生在设计时就显得得心应手了。他们还会在设计的作业纸背后,附上作业的答案,以便小组间甚至年级间互相交换做题。学生在理清短文脉络和深化短文中心的作业设计上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仍然以《尊重卑微》为例,学生读了之后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例四:为什么作者说“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衣,刺痛我的灵魂”?[五(6)班扬帆小组提供]
例五:读读画线句子,“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谈谈你的感受。[五(4)班花儿朵朵小组提供]
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如何让学生能获得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自主设计阅读型作业不失为一条很好的出路。在设计作业的同时,学生也领悟到了答题的方法和技巧,大大提高了阅读短文答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实践型作业设计,让作业富有情感
延伸型设计法——从课内走向课外 语文教学的很多内容,都是可以应用到生活中去的,是生活的一个缩影。例如:学生根据学习的口语交际内容《学会问路》,自己设计实践型作业:放学回家的路上,向路人询问去大润发的路该怎么走?这样的作业将课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真正达到“学语文,其实是为生活服务的”的目标。
表演型设计法——用文本创造活动 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有一次,在教学完《狐假虎威》一课后,学生设计了一项“说一说”的作业。一个小组的学生在黑板上布置了一下环境:一片茂密的大森林,让同桌学生分别扮演狐狸和老虎。通过一系列令人发笑的夸张动作和语言,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了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是学习,也是活动,更是童年快乐的享受,同时也是儿童才能无拘无束的展示。
拓展型设计法——引实践回归语文 学生能在自然真实的实践活动中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是语文学习的又一途径。例如:学完《蚕姑娘》一课后,班长在班上组成养蚕小组,让大家观察蚕姑娘的生长发育过程,并要求每个小组每天试着写几句话的观察日记。作业布置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学生汇报:“蚕姑娘又白又胖了”“蚕姑娘开始睡第二次了”……通过有趣的实践内容,不仅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满足,使他们更乐意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同时,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也得到提高。
当听到孩子们的一声声“这样的作业我们喜欢!”时,作为教师感受到了作业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无穷活力。在这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创造力得到充分的释放。同时,学生在自主设计作业的过程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体验到了快乐与成功,使语文作业真正成为学生激发潜能、放飞个性的沃土。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市新区第三小学)
基础型作业设计
基础型的作业主要以字词、课文内容为主,以往完成这类型的作业主要是通过“抄、背、默”三部曲来实现。这样的作业也是最枯燥、乏味的。为了提高学生作业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编写作业题,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根据实践中学生对基础类知识自主设计的作业题,笔者提炼出以下策略:
正音正字法——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取消了传统的课内字词教学,改为“前置自学”。在预习时,学生会根据自己的个人基础,借助字典、词典自主扫清“拦路虎”,为课文正音正字。学生设计了这项作业,改变了原有的读课文、划词语、抄词语这种刻板的模式,不仅关注到了每个同学字词掌握的不同程度,能让每个同学对自己字词掌握情况进行反思,认识到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还能养成良好的自主调控的习惯。这样的设计,既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大大节省了课堂上的时间。
自默自批法——此时“无声”更胜“有声” 取消了传统的课后字词抄写,改为“自默自批”。在学完一篇课文的第一课时后,以往教师总会布置学生抄写生字词或文章中的一些重点段落,有时甚至抄上好几遍。对于学生来说,这项任务机械、重复,毫无意义。于是,学生自主设计这项作业时,他们直接采用自默自批的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有的挑选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语,先把拼音写下来,再来进行看拼音写词语的练习。
优胜设计法——“百花”齐放“万朵”争春 取消了传统的复习题海战术,改为“自我整理”。基础知识到了复习阶段,大量做题巩固无法避免。如今,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用以上两种方法进行作业的自主设计,积累了一定的作业题。在复习阶段,他们更是想出了许多有效的方法,省时省力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阅读型作业设计,让作业充满生机 除了基础知识之外,语文学习中的阅读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虽然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但是这个部分却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薄弱环节。以往总是教师给出一篇阅读短文,让学生完成短文下面的题目,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失分率居高不下。如今,通过让学生自主设计阅读题来掌握出题的方法,习得答题的技巧,对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主设计阅读型作业的策略
学生自主设计阅读型作业,主要有以下两种策略:一是紧扣关键字词,扎实基础知识。在阅读型作业的设计中也要夯实基础,为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素养的提高做好厚实的铺垫。学生会在读过短文后,抓住短文中的生僻字词或关键字词,对这些字词进行注音、辨析或理解。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现了许多精彩的设计。如学生读了《阿诗玛的故事》以后,小组合作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例一:选择正确的读音。[五(2)班微笑可可小组提供]
颀(qí xīn)长
彝(lí yí)族
撒(sā sǎ)尼
例二: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五(2)班西瓜仔小组提供]
波光粼粼( )
威逼( )
矗立( )
例三:根据意思写词语。[五(2)班梦想小组提供]
①形容女子风韵姿态柔美、动人。( )
②指由于懊恼、羞惭而发怒。
( )
二是力抓关键语句,深化短文中心。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设计阅读型作业之前,要先指导学生了解该设计什么樣的作业,让学生明确要围绕文章的中心来设计。了解设计的方法后,学生在设计时就显得得心应手了。他们还会在设计的作业纸背后,附上作业的答案,以便小组间甚至年级间互相交换做题。学生在理清短文脉络和深化短文中心的作业设计上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仍然以《尊重卑微》为例,学生读了之后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例四:为什么作者说“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衣,刺痛我的灵魂”?[五(6)班扬帆小组提供]
例五:读读画线句子,“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谈谈你的感受。[五(4)班花儿朵朵小组提供]
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如何让学生能获得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自主设计阅读型作业不失为一条很好的出路。在设计作业的同时,学生也领悟到了答题的方法和技巧,大大提高了阅读短文答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实践型作业设计,让作业富有情感
延伸型设计法——从课内走向课外 语文教学的很多内容,都是可以应用到生活中去的,是生活的一个缩影。例如:学生根据学习的口语交际内容《学会问路》,自己设计实践型作业:放学回家的路上,向路人询问去大润发的路该怎么走?这样的作业将课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真正达到“学语文,其实是为生活服务的”的目标。
表演型设计法——用文本创造活动 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有一次,在教学完《狐假虎威》一课后,学生设计了一项“说一说”的作业。一个小组的学生在黑板上布置了一下环境:一片茂密的大森林,让同桌学生分别扮演狐狸和老虎。通过一系列令人发笑的夸张动作和语言,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了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是学习,也是活动,更是童年快乐的享受,同时也是儿童才能无拘无束的展示。
拓展型设计法——引实践回归语文 学生能在自然真实的实践活动中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是语文学习的又一途径。例如:学完《蚕姑娘》一课后,班长在班上组成养蚕小组,让大家观察蚕姑娘的生长发育过程,并要求每个小组每天试着写几句话的观察日记。作业布置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学生汇报:“蚕姑娘又白又胖了”“蚕姑娘开始睡第二次了”……通过有趣的实践内容,不仅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满足,使他们更乐意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同时,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也得到提高。
当听到孩子们的一声声“这样的作业我们喜欢!”时,作为教师感受到了作业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无穷活力。在这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创造力得到充分的释放。同时,学生在自主设计作业的过程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体验到了快乐与成功,使语文作业真正成为学生激发潜能、放飞个性的沃土。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市新区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