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与中国近代中等美术教育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t0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蔡元培对中国艺术教育特别是美术教育作出过大量开拓性的贡献。本文以国立北京美术学校的创办为例,对蔡元培与中国近代中等美术教育之关系作专门的考察。通过对中等美术教育史上第一所国立代表性学校——北京美术学校进行考察、研究,以其中等部为侧重点,力图揭示蔡元培领导下中国近代中等美术教育的概貌。
  关键词: 蔡元培 中等美术教育 国立北京美术学校
  一、历史背景研究
  近代美术师范教育发端于南京的“三江师范学堂”,后改称“两江师范学堂”,是清廷较早设立的官立师范学堂。三(两)江师范自1902年创立至1911年停办。1911年辛亥革命后,蔡元培就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即教育部长),在他任职期间对中国艺术教育特别是美术教育作出过大量开拓性的贡献。他在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和美术院校创办历程上的重大贡献深刻影响着中国近代艺术教育教学理念的革新,从而推动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毫不夸张地说,蔡元培堪称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根基的奠定者。1911年11月他回国后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对于新教育之意见》。文中提出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这五个方面有机相连,相辅相成,“皆今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者也。”①以这一方针为基础,1912年召开的全国临时教育会议通过了民国教育方针:“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②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出现了以教育行政当局明文发表的把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并列的教育方针,首次把美育作为一种高尚人格的培养方式纳入教育方针,其意义不可小觑。1104年也就是宋朝的崇宁三年,出现了“画学”这种以皇家组织承办的宫廷艺术教学机构,但这种御用艺术教育机构仅为迎合皇上的艺术审美意向做封闭的小范围艺术培训,对社会大众艺术教育没有广泛影响。而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长期以来最主要的艺术教育方式都是师徒传授的作坊或私塾模式。这类模式比“画学”影响范围更广,可是由于其办学机制和教学组织模式的局限性,因此不具备发展大规模社会艺术教育的内在条件。加上艺术多被看做文人怡情养性消遣娱乐之物,所以相应的艺术教育并没有被充分重视。直至民国成立,蔡元培将“美育”写入民国教育方针开始,艺术教育才被教育界高度重视,被大众广为关注。蔡元培极为重视美术教育:“文化进步的国民,既然实施科学教育,尤要普及美术教育。”他积极推动国立艺术专科院校的筹建,认为只有培养起国民“健全和谐的人格”以及“宁静而强毅的精神”才能从品德和心灵教育的层面培育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并具备完美品行的新一代国民。而能够达成这种教育目标的途径就是培养艺术大师和美育人才,这一蓝图无疑当起步于现代美术院校的建立。
  1911年8月1日,民国教育部举办了一场名为《专门学校暂行计划案》的讨论会,在会上蔡元培提出了应从全国范围统筹安排,设立法学、农学、工学、商学、医学及美术和音乐一系列专科学校,总计85所。学校设立的地点都在交通便利、文化经济相对发达的2省会城市。以法律、政治、农业为首要学科,以医药和工业学科及其他为次。经过50多位议员的集体讨论,大家提出经济上还存在相当的困难;蔡先生指定的地点又无切当之标准;需要之次序也不甚适合。从而以种种理由否决了蔡元培提出的“音乐专门学校规程案”和“美术专门学校规程案”。不过,蔡元培关于民国艺术教育的具体方案经由此会初露端倪,现代艺术院校的筹建动员开始进入了议事日程。
  二、国立北京美术学校的初创
  虽然创办音乐和美术国立专门学校的提议被否决,但是创办现代艺术院校的愿望一直萦绕在蔡元培思绪里。辞去教育总长一职后,应孙中山之邀蔡元培赴任北大校长,在成功革新北京大学办学风气的这段时间里,蔡元培又一次向教育部提出要成立一所国立美术专科学校,在蔡元培锲而不舍的坚持下,教育部终于采纳了他的建议,着手准备在北京创办一所美术学校,并派遣郑锦(后任国立北平艺专校长)筹办一切事务。此事在1917年11月1日的《晨报》上公开报道过③。同年11月10日《晨报》报道:“兹闻教育部已拨款万余元以为该校开办之费,则该校开办之期当不远矣。”一所国立美术学校的开办费只有区区万余元,可见当时北京教育部财政上的捉襟见肘。同时期的南京公立法政学校每年经费为五万六千元,为江苏省拨款。尽管北京美术学校是以国家名义开办的,但在经费的配置上与国立学校的标准相去甚远。
  民国第一所国立艺术学校经过蔡元培长期坚持和动员终于成立了,但由于经费的限制、师资的短缺等缘故,国立北京美术学校在办学之初只能先开设中等部,学科也只有绘画和图案两科。学校中等部分为预科一年和本科三年。受当时学术思想、教育思想的影响,尤其是蔡元培大力提倡美育思想,社会上对以美术为学业的学者有了认同,有志于学习美术的青年不在少数,因此报名参加北京美术学校入学考试的学生达300名左右,学校“拟照原定学额每科加取10名”。1918年4月2日举行了首次入学考试,报考本科的学生入学考试的科目有“国文、英文、数学、历史、地理、博物、图画”共七种科目。报名入读预科的学生必试科目包括“国文、算术、图画、历史、地理、理科”共6门。考生文化水平以中学一年级修业完毕为标准。从上述考试科目中我们可以发现,除了专业考试之外,文化课的考核也相当缜密。
  初创时期的北京美术学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艺术专门人才及养成师范学校中学校之图画手工教员为目的,因此课程安排紧密围绕上述目标进行。学校规定中等部的修业年限为5年,预科1年,本科4年,图画手工师范科修业年限为3年。学生在中等部预科修业1年后,需经过考核,成绩合格允许毕业者才能升入本科(此处的本科仍属于中等部,高等部的本科直到1922年才设立)。预科一年中每周课时达36小时,本科4年里每周课时多达40小时。
  学校还制定了从预科到本科第四年的教学纲要,这份教学纲要表达了学校的教学理念,即注重培养艺术的全面人才。不管学生将来是从事纯粹的艺术创作还是进行艺术教育工作,对他们来说,专业课和理论基础课同等重要。课程表中明文规定各科不同阶段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这是学校课程设置的一大特色。从创办之初就明确各课程的形式、内容及要求,是教育科学化现代化的体现。   学校自始至终极为关注教师群体的素质,这是学校的学术水平和办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也决定了学校的影响力。国立北京美术学校在开办之初虽属中学性质,但聘请的教师都是当时著名的画家和学者,他们大多是留学西方,学贯中西的文学家或艺术家。为支持学校办学,蔡元培更是亲自执教美学课。曾在日本留学10年,专工美术的著名艺术大师陈师曾任花卉、山水课的教师,北京大学叶翰教授兼任美术史课程,留日归国的著名画家李毅士任素描课教师。当时,陈师曾的艺术思想和作品中就有了中西艺术交融的痕迹,提出“宜以本国之画为主题,舍我之短,采人之长,借鉴西法之真确精似,而得中西画法双方讲求之益”。与蔡元培融合中西画法的观点不谋而合。1918年,蔡元培《在北大画法研究会之演说词》中就对中西文化及画法关系做过言简意赅的表述:“今世为东西文化融合时代。西洋之所长,吾国自当采用。”④在列举意大利、法国画家曾采用中国画技法而获得成功的事例后,又说:“彼西方美术家,能采用我人之长,我人独不能采用西人之长乎?故望中国画者,亦须采西洋画布景实写之佳,描写石膏物像及田野风景。”⑤
  三、国立北京美术学校的发展
  早在1925年,林文铮和林风眠在法国就提出:唯有中西方文化艺术相互融合才能有助于创造出具有我国民族个性和时代特色之全新艺术图景。蔡元培很是欣赏和赞同,且颇为器重这两位青年才俊。他本人也要求艺术家要:“注意于新旧画法之调和,中西画理之沟通,博综究精,以发挥美育。”⑥国立北京艺术学校培养了诸如王子云、刘开渠、雷圭元等一批优秀学生。1922年10月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被教育部正式定名为国立北京美术专门学校,开始招收本科生,停办了中专部及师范科,开设中国画系、西洋画系、图案系、音乐系和戏剧系。
  1926年3月林风眠正式就任校长,带来西方全新的艺术教育理念,重整旗鼓,进行课程改革,使学校焕发了生机。当这项崭新的艺术教育事业初露端倪时,北京的时局又发生变化,军阀政客又开始对学校事务指手画脚,扼杀了林风眠的艺术教育改革。次年7月,新换任的教育总长刘哲横加干涉北京的教育格局,改组了9所北京国立学校,同时停发各校经费,改组后把原来9所学校的办学经费从206,977大洋陡然削减为150,000大洋;又将学校并入京师大学校。刘哲亲自兼任美术部学长,林风眠被免职,又把戏剧系、音乐系取消了,恢复男女分班。军阀对于该校的摧残、压制真是无所不用其极。此时蔡元培意识到在北方军阀执政的形势下难以维护一所国立艺术院校所需稳定发展的教学环境。只有到思想文化相对开放的中国南方城市筹划再创一所艺术院校,谋求中国艺术教育的全新格局。1927年10月他电召林风眠、王代之等人前往南京大学院。林风眠被任命为大学院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王代之和林文铮就任大学院法文秘书。他们都是留学法国的“海外艺术运动社”的主要成员,致力于中西艺术的沟通。
  1918年成立的北京美术学校开创时是以中学部为主要教学机构,4年后转为高等学校。这所国立艺术中等美术学校的创立,为之后中国艺术科班教育开启了现代艺术教育的先河,更为中国美育事业积累人才奠定基础。在北京美术教育横遭军阀势力阻挠和干涉后,蔡元培招集艺术教育家们在南京聚集,一方面是为保全这支千载难逢的艺术教育队伍,为建立国立艺术院作人才的积蓄,另一方面是他关于南北对立统一艺术教育格局形成的一次尝试。
  注释:
  ①高平叔,编.蔡元培全集.中华书局,1988,第二卷:134.
  ②同上,第130页.
  ③教育部筹办中之两学校.晨报,1917-11-1.
  ④高平叔,编.蔡元培全集.中华书局,1988,第三卷:208.
  ⑤同上.
  ⑥高平叔,编.蔡元培全集.中华书局,1988,第三卷:347.
其他文献
摘 要: 多义词一直是词汇教学的难点,现有研究已经观察到学习者在多义词习得上的不平衡状况,但是相应的学习者需求研究及教学策略研究仍比较缺乏。本研究以高频多义动词“发”为例,通过描写该词各义项的组合能力和学习者使用该词的中介语偏误类型,分析多义动词义项组合能力的差异对学习者多义动词习得程度的影响,讨论学习者对多义动词不同义项的信息需求。这将成为教材及学习词典等对多义词进行差异化处理的依据和基础。  
摘 要: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几乎是一个社会思想道德的风向标,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是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前提,也是不断增强思想道德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有效举措。课题组选择湖南农业大学2012—2014级三个年级本科学生进行网上分层抽样问卷调查,结合问卷调查进行随机质性访谈。基本掌握当代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人生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
摘 要: 目前众多学习者在本国非目的语环境中通过课堂教学学习汉语,并且以初级阶段为主。《今日汉语》是在南美国家普遍使用的教材,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对《今日汉语》进行评析,继而对该教材的有效使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 非目的语环境 汉语初级阶段 教材 有效使用 《今日汉语》  一、非目的语环境与教材的有效利用  第二语言教学的环境有两种:一种是目的语环境,这种环境下,学习者
摘 要: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要求入党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为了更好搞好党建教育,及时落实党的方针和指导思想,应加强当代大学生预备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本研究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体育健康学院的预备党员为例,对预备党员教育和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指出存在问题的而根本1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更好地做好预备党员的党性党风的建设工作。  关键词: 预备党员 体育健康学院 党建教育 管理机制  随着
摘 要: 词义演变的研究由来已久,传统词汇学和认知语言学对词义演变都有各自独到的见解。本文分别利用这两种理论,在《现代汉语词典》和《汉语大词典》的帮助下,对“笨”的词义演化过程和趋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 词义演变 范畴化原型 家族相似性  1.引言  “笨”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一般是指理解能力差,不聪明,是个明显的贬义词,没有人希望被别人说“笨”。但“笨”字并不是自古以来就如此
摘 要: 方玄绰、潘先生作为文学作品中经典的知识分子形象,历来受人诟病,争议的焦点即他们在职业上同处于知识分子阶层,但在精神品质上却未体现出知识分子的特征。本文从知识分子真伪性角度切入,主要从知识储备、社会责任感、批判意识三个层次进行分析,比较这两个人物形象。从本质上看,他们都不算真正的知识分子,相比较而言,方玄绰不敢反抗,潘先生则不懂反抗,一为软弱一为愚昧,而这是由当时社会背景及作者创作心态决
摘 要: 毕飞宇的小说围绕“疼痛”母题从多个层面写出了人们在禁锢与突围冲突中受到的压抑与伤害。这涉及到生存空间方面,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关系,以及文化方面。正是在对突破重围的疼痛书写中,体现了作者的深层思考。  关键词: 毕飞宇 文化 囚禁  江苏作家毕飞宇一直以执著的现实关怀及对人性的深入剖析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他的小说围绕“疼痛”母题从多个层面写出了人们在禁锢与突围冲突中受到的压抑与伤害,写出了处
摘 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体制的完善不断,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出现了大学毕业生离校未就业的现象,对于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近年来已逐渐成为高校毕业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解读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群体特征,分析造成这部分群体未就业的原因,指出目前高校在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职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针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职业指导体系的相关建议,以
摘 要: 高职院校升格、合并为本科院校后,本科生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角度,通过对苏州大学阳澄湖校区师资队伍结构、素质进行SWOT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升本转型后师资队伍建设的战略思路和战略重点。  关键词: 升本转型 师资队伍建设 SWOT分析 对策  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近几年全国掀起了大、中专学校升格、合并的热潮。一方面,并校是高校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
摘 要: 特长生是普通高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他们的内心充满与其他学生一样的梦想,他们渴望被尊重、被理解、被关怀,他们特立独行、桀骜不驯的背后,其实是一颗火热的心灵。班主任如果能根据他们的长处规划教学、因材施教,同样能飞翔蓝天、一展宏图。本文就特长生的培养和转化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 特长生 培养 转化 尊重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善于观察,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