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思、达”教学法下的课堂核心问题设计研究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atspy_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读、思、达”教学法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诞生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首先分析了“读、思、达”教学法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意义,然后分析了“读、思、达”教学法中课堂核心问题设计的现状,进而提出了“读、思、达”教学法下课堂核心问题设计的具体方法,以及“读、思、达”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措施。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课堂核心问题;“读、思、达”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8-0018-02
  引 言
  随着我国高考制度的演变和教育机制的改革,高中语文教学已经逐渐由知识教育转变为素养教育,即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主要教学目标。如何通过教师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读、思、达”教学法由此应运而生,其通过阅读、思考和运用三个阶段,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运用能力。教师应合理应用“读、思、达”教学法,设计课堂核心问题,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通过对核心问题的积极思考,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中[1]
  一、“讀、思、达”教学法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读、思、达”教学法的第一个要点是读,在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无论教学方式如何改变,阅读始终是语文学习的第一要义。在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中,阅读能力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着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升华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语文是文字的艺术,古往今来的无数著名作家将自己的人生见闻、生活感悟、奇思妙想、政治理论都通过文章的形式记录下来,广泛流传,所以阅读过程是学生与作者进行思想碰撞的过程。在“读、思、达”教学法中,阅读不再是教师布置的课后任务,而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教师会根据阅读内容设计相应的课堂核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例如,人教版高中必修三语文教材推荐学生课外阅读《红楼梦》,但是《红楼梦》这部书文白相间的写作方式和大段的深奥晦涩的人物、服饰、建筑描写,很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静下心看完的学生很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讲解书中对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其概括了书中十二位女子的人生。金陵十二钗命运各异,大多凄凉收场,先让学生了解金陵十二钗的判词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达到促使学生主动阅读的目的。
  (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读、思、达”教学法的第二个要点是思考,该教学法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读、思、达”教学法的最大创新点和优势在于课堂核心问题的设计。长期的教学经验表明,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能够有效增强学生思考的专注度,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2]。而如果没有问题导向,学生的思考就会陷入盲目状态,思考范围过大,思考的大多数内容就是无意义或无效的。
  (三)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读、思、达”教学法中的第三个要点是表达,强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加强课堂互动。部分高中生不愿意参与教学活动,不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导致课堂氛围沉闷枯燥,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情况常常出现,这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会产生严重影响。而教师采用“读、思、达”教学法,设计课堂核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由此,学生能够逐渐增强学习主动性,提高表达能力。
  二、课堂核心问题设计现状
  (一)核心问题难度不合理
  当前,将“读、思、达”教学法应用于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课堂核心问题难度设置不合理。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存在差异,教师只根据学生的整体情况设置课堂核心问题的难度,会使部分学生无法理解问题,对思考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产生消极情绪。“读、思、达”教学法中,课堂核心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问题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难度要适中,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
  (二)核心问题与教学内容的联系不足
  “读、思、达”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处于初始阶段。在传统教学中,虽然阅读、思考和表达能力培养是常规教学内容,但是其与课堂核心问题引导下的阅读、思考和表达培养存在很大的差异。部分教师对核心问题的思考还不够成熟,再加上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很容易导致课堂核心问题和教学内容的联系不强。例如,在教学《将进酒》这首诗歌时,课堂核心问题应是与李白浪漫诗意的态度和洒脱的人生观相关的问题,而不是与李白的金钱观相关的问题。
  核心问题与教学内容联系不足,还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如教师对核心问题的引入过于生硬和牵强。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开始就提出课堂核心问题,而是要逐步进行引导,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提高学习效率。
  三、“读、思、达”教学法下的课堂核心问题设计方法
  (一)充分结合教学内容
  “读、思、达”教学法下的课堂核心问题设计,教师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将课堂教学全过程变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从而顺其自然地引出课堂核心问题,让学生逐步融入课堂教学中,并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更加深刻地思考课堂核心问题,深入理解教学内容[3]。   (二)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可以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提出课堂核心问题,如在课前通过微视频的形式将本堂课的核心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问题,以及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从而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入和透彻。
  (三)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课堂核心问题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学情创设的课程资源,是课堂的中心,也是教学的重心。而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的进度和节奏,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逐步思考和分析课堂核心问题,在情境中深入理解教学内容。
  四、应用“读、思、达”教学法设计课堂核心问题的案例分析
  以《将进酒》这首诗歌为例,首先,教师要明确《将进酒》的核心内涵,即李白浪漫詩意的态度和洒脱的人生观。那么,李白为什么会形成洒脱的人生观,为何会沉醉美酒中呢?对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根据学过的李白的诗作进行分析和思考。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李白写的饮酒诗《月下独酌》中的某一句或某几句引出李白对酒的感情,帮助学生理解李白的豪放与郁闷相互交融的情绪。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放声朗读课文,趁着学生情绪高涨,提出本堂课的核心问题“面对飞逝的时光和黑暗的人生,李白的选择是什么,这又体现出李白怎样的人生观呢?”这个问题不单是对诗歌内容的思考,也是对李白过往人生经历的解读。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不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唯有金樽美酒。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作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李白的人生经历,再分析李白在《将进酒》这首诗中的遣词造句,深入领悟李白的思想,最后让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和全班同学一起对其看法进行分析,进而构建“读、思、达”一体课堂。
  结 语
  “读、思、达”教学法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这种教学方法在原有教学法基础上增加了课堂核心问题这个概念,能使学生在核心问题的导向下更有效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提升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赖丽斌.浅谈读思达视野下文言文课堂教学[J].考试周刊,2021(16):17-18.
  [2]徐国文.聚焦“读思达”教学法,探索整本书阅读策略[J].作文,2021(08):42-43.
  [3]童奕鹏.基于“读思达”教学法的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21(02):1.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19年开放课题“‘读、思、达’教学法引导下课堂核心问题的创设研究”(项目编号:MXZ-201900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莉(1978.7—),女,仡佬族,贵州遵义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
  陈曦(1972.7—),男,福建福州人,副校长,本科学历,高级教师。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英语文学阅读属于高中英语学习的选修部分,该部分可以让学生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教师在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中采用思维型课堂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从而使学生形成英语思维,让学生的英语学习迈上新的台阶。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思维;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丰富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整体学习收获,高中英语教师要善于采用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意识、在课堂上展开有效的自主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英语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等策略,优化高中英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中英语;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在小学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小学生由于认知能力有限,对词汇的理解和掌握有一定难度。而项目式学习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将其运用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词汇学习的方法。基于此,本文对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
摘 要:数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十分重要。本文具体论述了丰富生活体验,激发学生数感;引导数学比较,丰富学生数感;借助数形结合,发展学生数感;引导反思质疑,提升学生数感;加强估算教学,提升学生数感等培养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感;教学方法;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碳中和愿景是中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气候雄心目标,也是推动中国从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的重大举措。碳中和的实现需要深刻的技术体系和社会经济系统变革,主要涉及零碳电力系统、低碳甚至零碳终端用能技术和负排放技术。碳中和目标的达成也依赖于各个部门的路径选择,特别是碳排放量大且脱碳难度高的电力、工业、交通、建筑四大部门。同时,碳中和目标将对中国的经济产业体系、资源产业布局、技术创新体系、整体生态环境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未来面向碳中和的政策体系需要充分考虑环境、技术、经济和社会影响,明确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关系,识别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应认识到,凡是对学生的学习与能力成长有积极作用的教学资源,都应进行充分的开发与利用。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相关教学资源,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教学测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8-0
科学区域活动要求教师围绕幼儿的发展需求和科学教育目标,创设综合性、立体化的育人环境。教师应在科学活动教学中融入新颖、有趣、多样的游戏环节,有效激发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探究热情,促进幼儿想象力、观察力与合作交往能力的全面发展。本文以游戏化教育理念为先导,以幼儿的身心发展为目标,梳理了游戏与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联系,阐述了从“做中学”的幼儿科学区域活动的实践价值和应用路径,以期丰富幼儿科学教学方法,为更好地促进幼儿科学思维、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综合发展提供有意义、有价值的理论支撑。
摘 要:数学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乘法笔算是数学计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关键词:乘法笔算;小学数学;整体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8-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低年级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小学低年级学生处于思维形成的基础阶段,他们往往难以透彻理解所学知识点,也无法快速融入学习环境。因此,在现阶段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与其他学习方法相比,游戏化教学设计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投入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分析了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融入游戏教学的具体策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华文明的沃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丰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快速更新,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仍旧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在当前背景下,教师应高效利用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活动,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效率,充分落实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策略